冷却结构体的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1444050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26 02:04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能够确保冷却路的截面积的冷却结构体的制造方法。冷却结构体的制造方法包括:填槽工序,从槽底至预定的高度填塞支承件;载置工序,在通过填槽工序填塞的支承件上放置盖;焊接工序,实施使熔敷金属向通过载置工序放置的盖和主体部熔敷的堆焊而堵塞槽的开口;第一冷却路形成工序,以与槽连通的方式形成第一冷却路;以及第二冷却路形成工序,在焊接工序后从通过第一冷却路形成工序形成的第一冷却路朝外部排出槽内的支承件,并将排出支承件后的部分设为第二冷却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冷却结构体的制造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冷却结构体的制造方法,尤其是涉及一种能够确保冷却路的截面积的冷却结构体的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在内部形成有供冷却水等制冷剂流动的冷却路的模具等冷却结构体中,有时沿着冷却结构体的预定的端面设置冷却路。作为这样的冷却结构体的制造方法,已知有下述的方法。例如,沿着冷却结构体的主体部的端面形成槽,在该槽内以与槽底分离的方式配置盖。然后,通过进行堆焊以便将盖与槽的侧壁面焊接起来并且堵塞槽的开口,由此将该槽设为冷却路(专利文献1)。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5-52892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然而,在上述现有技术中,取决于盖的形状和尺寸,有时因堆焊时的热量而使盖熔融,熔融的盖落到槽内、或者熔融状态的熔敷金属穿过盖的熔融的部分而落到槽内。由此,有可能使基于槽的冷却路的截面积缩窄或者冷却路被截断。本专利技术是为了解决上述的问题点而作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确保冷却路的截面积的冷却结构体的制造方法。为了实现该目的,本专利技术的冷却结构体的制造方法用于制造冷却结构体,该冷却结构体具有彼此连通的第一冷却路以及第二冷却路,且通过向金属制的主体部堆焊熔敷金属而成,所述冷却结构体的制造方法包括:填槽工序,在开口于所述主体部的端面的槽中,将支承件填塞至距槽底预定的高度;载置工序,在通过所述填槽工序填塞的所述支承件上放置盖;焊接工序,实施使所述熔敷金属熔敷于通过所述载置工序放置的所述盖和所述主体部的堆焊而堵塞所述槽的开口;第一冷却路形成工序,以与所述槽连通的方式形成所述第一冷却路;以及第二冷却路形成工序,在所述焊接工序后,从通过所述第一冷却路形成工序形成的所述第一冷却路朝外部排出所述槽内的所述支承件,并将排出所述支承件后的部分作为所述第二冷却路。根据第一方案所述的冷却结构体的制造方法,在开口于主体部的端面的槽填塞支承件并在该支承件上放置盖的状态下,通过焊接工序利用熔敷金属堵塞槽的开口。因此,能够利用支承件接收因堆焊时的热量熔融的盖或要侵入至比盖更靠槽底侧的熔敷金属。然后,将支承件从第一冷却路朝外部排出,将排出了该支承件的部分设为第二冷却路,因此能够确保第二冷却路的截面积。根据第二方案所述的冷却结构体的制造方法,盖的宽度被设定为与填塞有支承件的部位的槽的槽宽度大致相同。在与被填塞支承件的部位的槽的槽宽度相比而盖的宽度大的情况下,盖的槽底侧的面的一部分与主体部接触。该接触的部分容易形成盖与主体部之间的未焊接部分。当制冷剂在第二冷却路流动时,在冷却结构体中,在外侧与第二冷却路侧产生热膨胀量之差而产生应力。根据该应力而使龟裂容易从盖与主体部的未焊接部分发展。另一方面,通过与被填塞支承件的部位的槽的槽宽度大致相同地设定盖的宽度,因此盖的槽底侧的面不会与主体部接触。因此,在盖的槽底侧不会形成与主体部的未焊接部分。这样,能够抑制未焊接部分的形成,因此即便在冷却结构体产生应力,也能够抑制来自主体部与盖的未焊接部分的龟裂的发展。另外,由于与被填塞支承件的部位的槽的槽宽度大致相同地设定盖的宽度,因此能够抑制熔敷金属通过槽的侧壁面与盖之间的间隙与支承件直接接触。由此,能够抑制因熔敷金属直接接触而熔融的支承件再次凝固从而使第二冷却路的截面积变小。其结果是,在第一方案的效果之外,能够提高冷却结构体的耐久性,并且能够容易确保第二冷却路的截面积。根据第三方案所述的冷却结构体的制造方法,将能够从不具有流动性的第一状态转换为具有流动性的第二状态的构件用作支承件。在填槽工序中,将第一状态的支承件填塞于槽,因此能够容易在槽中均匀填塞支承件,并且即便主体部倾斜或移动,也能够防止填塞的支承件在槽内偏移。即,容易进行填槽工序时以及填槽工序后的支承件的处理。在焊接工序后的转换工序中,由于使支承件从第一状态转换为第二状态,因此在第二冷却路形成工序中容易将支承件从第一冷却路朝外部排出。其结果是,在第一方案或者第二方案的效果之外,能够确保支承件的排出性能,并且容易进行填槽工序时以及填槽工序后的支承件的处理。根据第四方案所述的冷却结构体的制造方法,支承件通过由热分解性粘合剂固定颗粒而形成为第一状态。在转换工序中,加热到比热分解性粘合剂的分解温度高的温度,将热分解性粘合剂分解而使支承件向第二状态转换的同时,对钢制的主体部以及熔敷金属进行改性。在对主体部以及熔敷金属进行改性时,使支承件向第二状态转换,因此在第三方案的效果之外,能够抑制工序数。根据第五方案所述的冷却结构体的制造方法,在第一冷却路形成工序之后进行转换工序。由此,在第四方案的效果之外,能够使因热分解性粘合剂的分解而产生的气体等从第一冷却路逸出。根据第六方案所述的冷却结构体的制造方法,在使通过第一冷却路形成工序形成的第一冷却路相对于槽朝上的状态下进行转换工序的加热。由此,在第五方案的效果之外,使因热分解性粘合剂的分解而产生的气体等容易从第一冷却路逸出,并且转换为第二状态的支承件在转换工序中从第一冷却路排出而能够防止使支承件落到热处理炉内等。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中的冷却结构体的立体图。图2的(a)是示意性的冷却结构体的侧视图。图2的(b)是从图2的(a)的箭头IIb方向观察的冷却结构体的俯视图。图3的(a)是冷却结构体的主体部的俯视图。图3的(b)是图3的(a)的IIIb-IIIb线的主体部的剖视图。图4的(a)是说明填槽工序以及载置工序的说明图。图4的(b)是说明焊接工序的说明图。图5的(a)是说明成形工序的说明图。图5的(b)是说明第一冷却路形成工序的说明图。图6的(a)是说明第二冷却路形成工序的说明图。图6的(b)是形成有第二冷却路的冷却结构体的剖视图。图7的(a)是说明第二实施方式中的冷却结构体的制造方法的填槽工序以及载置工序的说明图。图7的(b)是载置工序后的主体部的俯视图。图8的(a)是说明焊接工序的说明图。图8的(b)是形成有第二冷却路的冷却结构体的剖视图。附图标记说明1、20、冷却结构体;4、第一冷却路;5、第二冷却路;6、主体部;6b、端面;7、熔敷金属;8、槽;8a、槽底;8b、侧壁面;9、支承件;10、21、盖;10a、宽度方向端面;W1、槽宽度;W3、W4、宽度。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首先,参照图1对第一实施方式中的冷却结构体1进行说明。图1是冷却结构体1的立体图。在图1中,由虚线示出在基底2以及缸部3内形成的第一冷却路4以及第二冷却路5。另外,在图1中,仅图示了里侧的两条第一冷却路4的上端。如图1所示,冷却结构体1是用于形成缸体的水套的钢制的模具。冷却结构体1具有厚板状的基底2与竖立设置于基底2的上表面2a的大致圆筒状的三个缸部3。冷却结构体1沿着缸部3的轴向在基底2以及缸部3内形成多个第一冷却路4,沿着缸部3的轴向的前端面3a在缸部3内形成有多个第二冷却路5。三个缸部3以各自轴向朝向基底2的板厚方向并排成一列的状态配置在基底2上。相邻的缸部3彼此的外周面以及内周面连续,各缸部3的空洞部分连续。此外,缸部3的数量能够适当变更。多条第一冷却路4以及第二冷却路5是在使用冷却结构体1制造水套时供制冷剂(例如冷却水)流动的流路,该制冷剂用于将冷却结构体1冷却。多条第一冷却路4分别配置于各缸部3进行连接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冷却结构体的制造方法,用于制造冷却结构体,所述冷却结构体具有彼此连通的第一冷却路以及第二冷却路,所述冷却结构体通过向金属制的主体部堆焊熔敷金属而成,所述冷却结构体的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包括:填槽工序,在开口于所述主体部的端面的槽中,将支承件填塞至距槽底预定的高度;载置工序,在通过所述填槽工序填塞的所述支承件上放置盖;焊接工序,实施使所述熔敷金属熔敷于通过所述载置工序放置的所述盖和所述主体部的堆焊而堵塞所述槽的开口;第一冷却路形成工序,以与所述槽连通的方式形成所述第一冷却路;以及第二冷却路形成工序,在所述焊接工序后,从通过所述第一冷却路形成工序形成的所述第一冷却路朝外部排出所述槽内的所述支承件,并将排出所述支承件后的部分作为所述第二冷却路。

【技术特征摘要】
2017.12.18 JP 2017-2413651.一种冷却结构体的制造方法,用于制造冷却结构体,所述冷却结构体具有彼此连通的第一冷却路以及第二冷却路,所述冷却结构体通过向金属制的主体部堆焊熔敷金属而成,所述冷却结构体的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包括:填槽工序,在开口于所述主体部的端面的槽中,将支承件填塞至距槽底预定的高度;载置工序,在通过所述填槽工序填塞的所述支承件上放置盖;焊接工序,实施使所述熔敷金属熔敷于通过所述载置工序放置的所述盖和所述主体部的堆焊而堵塞所述槽的开口;第一冷却路形成工序,以与所述槽连通的方式形成所述第一冷却路;以及第二冷却路形成工序,在所述焊接工序后,从通过所述第一冷却路形成工序形成的所述第一冷却路朝外部排出所述槽内的所述支承件,并将排出所述支承件后的部分作为所述第二冷却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结构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盖的宽度被设定为与填塞所述支承件的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三田村一广稻川庸平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阿雷斯提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