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体和组合涂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402527 阅读:88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5-03 18:4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结构体组合涂料,即使表面存在焊缝或焊接喷溅这样的凸部时、或者存在端边部时,在上述凸部或端边部形成的表面覆盖层的厚度也与平坦部没有大的区别,其隔热性或绝缘性等优异。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结构体的特征在于:其具备由金属构成的基材和覆盖于基材表面的表面覆盖层,基材在表面具有平坦部以及凸部和/或端边部;表面覆盖层包含第1表面覆盖层和第2表面覆盖层,第1表面覆盖层由非晶性无机材料形成或者由结晶性无机材料和非晶性无机材料形成,覆盖平坦部,第2表面覆盖层由结晶性无机材料和非晶性无机材料形成,覆盖凸部和/或端边部,第2表面覆盖层中所含的结晶性无机材料的重量比高于第1表面覆盖层中所含的结晶性无机材料的重量比。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结构体和组合涂料
技术介绍
为了处理由发动机排出的废气中所含的有害物质,在排气管的路径上设有催化转 换器。 为了提高催化转换器对有害物质的净化效率,需要将废气及废气流通的排气管等 的温度维持在适合活化催化剂的温度(以下,还称作催化剂活化温度)。 在现有的废气净化系统中,发动机启动时催化转换器的温度低于催化剂活化温 度,催化剂无法发挥作用,发动机启动时难以完全防止有害物质的排放。 因此,对于连接在发动机上的排气管,要求从发动机启动时起在短时间内升温至 催化剂活化温度。 为了应对这样的要求,在专利文献1?3中提出了一种结构体,所述结构体由包含 金属的基材和包含结晶性及非晶性无机材料的无机材料表面层构成,上述无机材料表面层 的导热率低于上述基材的导热率,而上述无机材料表面层的红外线放射率高于上述基材的 红外线放射率。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 :日本特开2008 - 69383号公报 专利文献2 :日本特开2009 - 133213号公报 专利文献3 :日本特开2009 - 133214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课题 在上述的排气管中,存在焊接时产生的焊缝或被称为焊接喷溅的凸部。另外,当 排气管的一部分为双重管时,在存在于内侧或外侧的部分排气管的端部存在端边部。 对于这种具有凸部或端边部的结构体,形成专利文献1?3中提出的表面覆盖层 时,涂布涂料后加热至高温以形成熔融层时,由于粘度低,所以熔融层容易从凸部或端边部 流向其他部分,在凸部或端边部无法形成足够厚的膜,凸部或端边部的表面覆盖层的厚度 变薄,或者有时产生未涂刷的部分。因此,在凸部或端边部无法发挥充分的隔热性等,另一 方面,若想要增加表面覆盖层的厚度以提高熔融的涂层的粘度,则存在着难以形成整体上 厚度均匀的层的问题。 本专利技术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体以及可用于制 造该结构体的组合涂料,即使基材的表面存在焊缝或焊接喷溅这样的凸部或双重结构的端 边部,在上述凸部或端边部形成的表面覆盖层的厚度也与平坦部没有什么区别,其隔热性 等优异。 解决课题的方法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结构体的特征在于:其具备由金属构成的基材和覆 盖于上述基材表面的表面覆盖层,所述基材的表面具有平坦部以及凸部和/或端边部; 上述表面覆盖层包含第1表面覆盖层和第2表面覆盖层,所述第1表面覆盖层覆 盖上述平坦部、且由非晶性无机材料形成或者由结晶性无机材料和非晶性无机材料形成, 所述第2表面覆盖层覆盖上述凸部和/或端边部、且由结晶性无机材料和非晶性无机材料 形成,上述第2表面覆盖层中所含的上述结晶性无机材料的重量比高于上述第1表面覆盖 层中所含的上述结晶性无机材料的重量比。 在下文中,只称作表面覆盖层时,其是指第1表面覆盖层和第2表面覆盖层双方。 上述第2表面覆盖层中所含的结晶性无机材料的颗粒的重量比(%)涉及构成第 2表面覆盖层的结晶性无机材料的颗粒和非晶性无机材料,其是利用下述式(1)算出的值。 XlOO · · · (1) 上述第1表面覆盖层中所含的上述结晶性无机材料的重量比(%)也和第2表 面覆盖层的情形一样,涉及构成第1表面覆盖层的结晶性无机材料的颗粒和非晶性无机材 料,也是利用上述式(1)算出的值。 本专利技术的结构体具备由非晶性无机材料和结晶性无机材料形成的表面覆盖层,上 述表面覆盖层包含覆盖上述平坦部的第1表面覆盖层和覆盖上述凸部和/或端边部(以 下也仅称作凸部等)的第2表面覆盖层,由于上述第2表面覆盖层中所含的结晶性无机材 料的重量比高于上述第1表面覆盖层中所含的结晶性无机材料的重量比,所以与形成第1 表面覆盖层的涂料相比,在形成第2表面覆盖层的涂料中,每单位容积中存在的熔融的非 晶性无机材料的量少,因此,与形成第1表面覆盖层的涂料相比,形成第2表面覆盖层的涂 料在熔融时的流动阻力变大。因此,在凸部等处形成涂料的涂层,再通过加热形成第2表面 覆盖层时,熔融层的粘度高,在整个凸部等处可以形成厚且厚度均匀的第2表面覆盖层,可 以形成厚度至少与形成于平坦部的第1表面覆盖层没有什么区别的第2表面覆盖层。其结 果,本专利技术的结构体整体可以发挥优异的隔热性、绝缘性等效果。 在凸部和/或端边部直接使用用于形成第1表面覆盖层的涂料时,形成熔融层时 粘度降低,在凸部和/或端边部等处,表面覆盖层的厚度变薄或者没有涂刷到,在凸部和/ 或端边部等处的隔热性等特性差。 在下文中称作熔融层时,是指如下形成的熔融层:将非晶性无机材料的颗粒和结 晶性无机材料的颗粒混合制备涂料组合物,将该涂料组合物涂布在基材表面,再通过进行 加热而形成的熔融层。 在本专利技术中,凸部是指下述部位:在与基材表面垂直的截面上位于基材表面线与 假想表面线不同的区间的由上述基材表面线和假想表面线围起来的部位。 另外,向形成凸部的基材表面线的各切点的切线分别引垂线,对于该垂线以各切 点和结构体表面划定线段,任意选取10处仅切断第2表面覆盖层的线段,上述凸部的膜厚 是指这10处线段的平均值。作为测定方法的一个例子,在使用株式会社菲希尔(Fischer Instruments)生产的涂层测厚仪(DUALSC0PEMP40)时,使用任意的30处进行膜厚校正后, 对10处进行膜厚测定,取其测定值的平均值。对10处进行膜厚测定时,在测定区域内取任 意的10处,但优选测定部位不存在集中的现象。例如,可以列举以Imm的等间隔进行测定 等方法。 此处,基材表面线是指在与基材表面垂直的截面上实际上构成基材表面的线;而 假想表面线是指在与基材表面垂直的截面上平坦部的基材表面线的延长线。 用图对其进行说明的话,在本专利技术中,在图1(b)所示的结构体的凸部附近放大的 放大截面图、或图2 (C)所示的半个部件的凸部附近放大的放大截面图中,凸部是指在基材 表面线11A、22A和假想表面线11B、22B不同的区间中由基材表面线11A、22A和假想表面线 11B、22B围起来的部位。 另外,在本专利技术中,在与基材表面垂直的截面上,除上述凸部之外,以基材表面线 和假想表面线不同的区间的基材表面线作为端边部表面线段,在基材表面线上,向作为端 边部表面线段的两端点的点的切线引垂线,端边部是指由构成上述两垂线和端边部表面线 段的基材表面线围起来的部位。 用图对其进行说明的话,在本专利技术中,在将图1(c)所示结构体中的端边部附近放 大的放大截面图中,以基材表面线lie和假想表面线IlD不同的区间的基材表面线IlC作 为端边部表面线段,在基材表面线IlC上,向作为端边部表面线段的两端点的点IlP的切线 引垂线,端边部是指由构成两垂线G和端边部表面线段的基材表面线IlC围起来的部位。 在形成端边部的基材表面线上,向任意抽取的10个切点的切线分别引垂线,端 边部的膜厚是指该垂线由各切点和结构体表面划分的线段的长度的平均值。作为测定 方法的一个例子,在使用株式会社菲希尔(Fischer Instruments)生产的涂层测厚仪 DUALSC0PEMP40时,使用任意的30处进行膜厚校正后,对10处进行膜厚测定,取该测定值的 平均值。 对10处进行膜厚测定时,在测定区域内取任意的10处,但优选测定部位不存在集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结构体,其是具备由金属构成的基材和覆盖于所述基材表面的表面覆盖层的结构体,所述基材在表面形成有平坦部以及凸部和/或端边部;其中,所述表面覆盖层包含第1表面覆盖层和第2表面覆盖层,所述第1表面覆盖层含有非晶性无机材料或者含有结晶性无机材料及非晶性无机材料,覆盖所述平坦部,所述第2表面覆盖层含有结晶性无机材料及非晶性无机材料,覆盖所述凸部和/或端边部,所述第2表面覆盖层中所含的所述结晶性无机材料的重量比高于所述第1表面覆盖层中所含的所述结晶性无机材料的重量比。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陆田史幸藤田祐生
申请(专利权)人:揖斐电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