柱式停车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294633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12 04:56
一种柱式停车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立柱、夹持模块、起升模块,牵引模块以及可转动伞形机架和控制模块,所述伞形机架安装在所述支撑立柱上部,所述起升模块安装在支撑立柱上,所述加持模块安装在起升模块上;所述支撑立柱内部为中空结构,所述支撑立柱侧面设置有竖直滑轨,所述起升模块包括拉伸弹簧、滑块,所述滑块滑动安装在所述滑轨上,所述拉伸弹簧安装在所述支撑立柱内,所述拉伸弹簧一端固定在所述支撑立柱上端,另一端与所述滑块相连,所述牵引模块固定在所述支撑立柱底部与所述滑块相连;所述伞形机架上安装有若干个吊锁,所述吊锁用以固定自行车,所述夹持模块用以固定自行车;所述控制模块安装在所述支撑立柱上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柱式停车装置
本专利技术属于自行车停放装置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柱式停车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经济的发展,人民收入私生活水平的提高。自行车的发展也越来越不局限于传统模式,有了更灵活的骑行模式与更特色的外形。但是我国城市建设用地紧张,居住小区建筑密度一般高于合理的分配布置,且大多数的小区对于自行车的预留位置留有较少空间,甚至有的被小区私家车当做车位长期占用。如今原来城市社区的停车位规划越来越显现它的不足,与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产生冲突,不仅仅是汽车车位的冲突,还有自行车无处停放的尴尬处境,有的老旧社区甚至都没有对于自行车的车位规划。与之相对应的便是旧社区空间的狭小,没有足够的空间来停放越来越多的车。居住小区的自行车停车问题已经成为一个日益严重的问题,由于规划配置的停车场与实际情况反差较大,出现了停车位不足,自行车停放占用绿地及道路甚至是消防通道的现象,造成交通阻塞、居住区环境恶化等一系列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针对现有的自行车停放位置不足的问题,提供一种柱式停车装置以提高自行车的停放空间利用率。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柱式停车装置,包括支撑立柱、夹持模块、起升模块,牵引模块以及可转动伞形机架和控制模块,所述伞形机架安装在所述支撑立柱上部,所述起升模块安装在所述支撑立柱上,所述加持模块安装在所述起升模块上;其中,所述支撑立柱内部为中空结构,所述支撑立柱侧面设置有竖直滑轨,所述起升模块包括拉伸弹簧、滑块,所述牵引模块包括牵引电机、钢绳,所述滑块滑动安装在所述滑轨上,所述拉伸弹簧安装在所述支撑立柱内,所述拉伸弹簧一端固定在所述支撑立柱上端,另一端与所述滑块相连,所述牵引电机固定在所述支撑立柱底部,所述牵引电机的输出轴通过牵引钢绳与所述滑块相连;所述伞形机架上安装有若干个吊锁,所述吊锁用以固定自行车,所述夹持模块用以规定自行车;所述控制模块安装在所述支撑立柱上部。进一步地,所述支撑立柱上方安装有固定齿轮,所述伞形机架上安装有旋转电机,所述旋转电机的输出轴上固定有旋转齿轮,所述旋转齿轮与所述固定齿轮啮合。进一步地,所述夹持模块包括两个夹持杆、支撑座、夹持电机,所述夹持杆使用转轴安装在所述支撑座上,所述夹持电机驱动所述两个夹持杆开合。进一步地,所述支撑立柱底部与所述牵引电机相对一面设置有触动板,所述滑块底部设置有挂钩,所述挂钩勾挂在所述触动板上。进一步地,所述支撑立柱底部安装有防坠模块。本专利技术产生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柱式停车装置能有效的利用空中闲置的空间来实现对自行车的停放,从而有效的提高了停放自行车的空间利用率。附图说明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图1为本专利技术中自行车停放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后视图;图2a为图2中I部局部放大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一个视角的视图;图3a为本专利技术II部局部放大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吊锁结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上部结构示意图;图中:1伞形机架,101支撑杆,2支撑立柱,201轴套,3拉伸弹簧,4吊锁,401锁体,402锁芯,403锁芯电机,5滑块,501外侧楔形块,6牵引模块,7压板,701内侧楔形块,8缓冲弹簧,9夹持杆,901支撑座,902夹持电机,10触动板,101触动板安装座,102钩环,11挂钩,12旋转电机,13固定齿轮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例,进一步阐明本专利技术,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而不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在阅读了本专利技术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对本专利技术的各种等价形式的修改均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一种柱式停车装置,包括支撑立柱2、夹持模块、起升模块、牵引模块6以及可转动伞形机架1和控制模块。如图2,所述伞形机架1安装在所述支撑立柱2上部,所述支撑立柱2上方设置有轴套201,所述轴套201可围绕所述支撑立柱2转动,所述伞形机架1通过支撑杆101固定在所述轴套201上,所述支撑立柱2上方安装有固定齿轮13,所述伞形机架1上固定安装有旋转电机12,所述旋转电机12的输出轴上固定有旋转齿轮,所述旋转齿轮与所述固定齿轮13啮合,当所述旋转电机12运转时其输出轴带动所述旋转齿轮转动,由于所述旋转齿轮与所述固定齿轮13啮合,且所述固定齿轮13不动,所以所述伞形机架1会围绕所述支撑立柱2转动。如图4、5,所述伞形机架1边缘安装有若干个吊锁4,所述包括锁体401、锁芯402、锁芯电机403,所述锁体401安装在所述伞形机架1上,所述锁芯电机403固定在所述伞形机架1上,所述锁芯电机403输出轴上安装有齿轮,所述锁芯402安装在所述锁体401内,其内周设置有可与所述锁芯电机403输出轴上齿轮相啮合的啮齿,所述锁芯电机403通过齿轮驱动所述锁芯402从而使所述吊锁4锁住车轮。如图2,所述支撑立柱2内部为中空结构,其轴向剖面为长方形,所述支撑立柱2侧面设置有竖直滑轨,所述起升模块包括拉伸弹簧3、滑块5,所述牵引模块6包括牵引电机、钢绳,所述滑块5滑动安装在所述滑轨上,所述拉伸弹簧3安装在所述支撑立柱2内,所述拉伸弹簧3一端固定在所述支撑立柱2上端,另一端与所述滑块5相连,所述牵引电机通过牵引电机座固定在所述支撑立柱2底部,所述牵引电机的输出轴通过牵引钢绳与所述拉伸弹簧3及滑块5相连,通过所述牵引电机将所述拉伸弹簧3拉伸。如图3、3a,所述夹持模块包括两个夹持杆9、支撑座901、夹持电机902,所述夹持杆9使用转轴安装在所述支撑座901上,所述夹持电机902安装在所述支撑座901上,所述夹持电机902驱动所述两个夹持杆9开合进而夹住自行车车轮,所述夹持模块整体安装在所述滑块5上。所述支撑立柱2底部与所述牵引电机相对一面设置有触动板10,所述触动板10通过触动板座安装在所述支撑立柱2上,且所述触动板10可在所述触动板座上转动,所述触动板10上设置有钩环102,所述滑块5上设置有挂钩11,所述挂钩11勾住所述钩环102。如图,所述支撑立柱2上所述滑块5的底部设置有触动板安装座101,所述触动板10轴接在所述触动板安装座101上;所述触动板10为V形结构,其与所述触动板安装座101接触的一端两侧设置有翼板,所述翼板保证触动板10可绕轴上转但不可下转,所述触动板10轴装的一端镂空,所述钩环102轴接在所述触动板10镂空一端,当所述触动板10向上转动时带动所述钩环102脱离挂钩11,滑块5在拉伸弹簧3作用下向上运动,所述触动板10回复原位,当所述滑块5向下运动时,所述滑块5底部的挂钩11触碰并越过钩环102最后与所述钩环102挂住。如图2、2a,所述支撑立柱2底部安装有防坠模块,所述防坠模块由两对楔形块、压板7和缓冲弹簧8组成,所述楔形块分为外侧楔形块501和内侧楔形块701,所述一堆外侧楔形块501与滑块5相连,它们设置在滑块5后方位于所述支撑立柱2两侧,所述一堆内侧楔形块701亦设置在所述支撑立柱2两侧,其中所述外侧楔形滑块5顶尖向下,内侧楔形滑块5顶尖向上且它们下方连接压板7,压板7与缓冲弹簧8连接,缓冲弹簧8安装在立柱底部。另外,本装置还包括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安装在所述支撑立柱2的上部,所述控制模块控制所述旋转电机12、牵引电机、所述锁芯电机403以及所述夹持电机902运转。另外本装置控制模块可设计为接收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柱式停车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立柱、夹持模块、起升模块,牵引模块以及可转动伞形机架和控制模块,所述伞形机架安装在所述支撑立柱上部,所述起升模块安装在所述支撑立柱上,所述加持模块安装在所述起升模块上;其中,所述支撑立柱内部为中空结构,所述支撑立柱侧面设置有竖直滑轨,所述起升模块包括拉伸弹簧、滑块,所述牵引模块包括牵引电机、钢绳,所述滑块滑动安装在所述滑轨上,所述拉伸弹簧安装在所述支撑立柱内,所述拉伸弹簧一端固定在所述支撑立柱上端,另一端与所述滑块相连,所述牵引电机固定在所述支撑立柱底部,所述牵引电机的输出轴通过牵引钢绳与所述滑块相连;所述伞形机架上安装有若干个吊锁,所述吊锁用以固定自行车,所述夹持模块用以固定自行车;所述控制模块安装在所述支撑立柱上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柱式停车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立柱、夹持模块、起升模块,牵引模块以及可转动伞形机架和控制模块,所述伞形机架安装在所述支撑立柱上部,所述起升模块安装在所述支撑立柱上,所述加持模块安装在所述起升模块上;其中,所述支撑立柱内部为中空结构,所述支撑立柱侧面设置有竖直滑轨,所述起升模块包括拉伸弹簧、滑块,所述牵引模块包括牵引电机、钢绳,所述滑块滑动安装在所述滑轨上,所述拉伸弹簧安装在所述支撑立柱内,所述拉伸弹簧一端固定在所述支撑立柱上端,另一端与所述滑块相连,所述牵引电机固定在所述支撑立柱底部,所述牵引电机的输出轴通过牵引钢绳与所述滑块相连;所述伞形机架上安装有若干个吊锁,所述吊锁用以固定自行车,所述夹持模块用以固定自行车;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晓娟朱子翰杨彬榕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