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用接合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101830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5-16 01:4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车辆用接合结构,该车辆用结合结构具有:第一部件,其为板状;第二部件,其为板状,并且至少一部分被重叠在所述第一部件的板厚方向上;多个铆接部,其被设置在所述第一部件与所述第二部件重叠的部位上,并且从所述第一部件侧通过机械嵌接接合而使所述第一部件与所述第二部件被接合;加强部,其在所述第一部件中的所述铆接部的附近处向大致面垂直方向上屈曲。

Joint Structure for Vehicles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joint structure for a vehicle, which has: a first component, which is plate-shaped; a second component, which is plate-shaped, and at least one part is overlapped in the thickness direction of the first component; a plurality of riveting parts, which are arranged on the overlapping position of the first component and the second component, and are mechanically embedded from the side of the first component. The first part and the second part are joined by engagement; the reinforcing part buckles vertically to the approximate plane near the riveting part in the first par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辆用接合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车辆用接合结构。
技术介绍
在日本特开2015-189427号公报中,公开了一种接合部件。在该接合部件中,以使第一部件与第二部件重叠的方式,在多个位置处从第一部件侧实施机械嵌接接合,并且通过在进行了机械嵌接接合的位置彼此之间实施激光焊接,从而将第一部件与第二部件接合在一起。然而,在日本特开2015-189427号公报所记载的接合结构中,存在如下可能性,即,当实施机械嵌接接合时,由于第一部件的塑性形变量相对于第二部件而变大,从而在第一部件上产生翘曲。此外,在对进行了机械嵌接接合的位置彼此之间实施焊接的情况下,也存在因焊接的热而产生翘曲的可能性。因此,存在产品精度因该翘曲而恶化的可能性,从而上述现有技术在这一点上存在改良的余地。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考虑到上述事实,其目的在于,获得一种能够提高产品精度的车辆用接合结构。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用接合结构具有:第一部件,其为板状;第二部件,其为板状,并且至少一部分被重叠在所述第一部件的板厚方向上;多个铆接部,其被设置在所述第一部件与所述第二部件重叠的部位上,并且从所述第一部件侧通过机械嵌接接合而使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辆用接合结构,具有:第一部件,其为板状;第二部件,其为板状,并且至少一部分被重叠在所述第一部件的板厚方向上;多个铆接部,其被设置在所述第一部件与所述第二部件重叠的部位上,并且从所述第一部件侧通过机械嵌接接合而使所述第一部件与所述第二部件被接合;加强部,其在所述第一部件中的所述铆接部的附近处向大致面垂直方向屈曲。

【技术特征摘要】
2017.11.08 JP 2017-2157121.一种车辆用接合结构,具有:第一部件,其为板状;第二部件,其为板状,并且至少一部分被重叠在所述第一部件的板厚方向上;多个铆接部,其被设置在所述第一部件与所述第二部件重叠的部位上,并且从所述第一部件侧通过机械嵌接接合而使所述第一部件与所述第二部件被接合;加强部,其在所述第一部件中的所述铆接部的附近处向大致面垂直方向屈曲。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接合结构,其中,所述加强部以隔着所述铆接部的方式而设置有一对。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接合结构,其中,所述加强部相对于所述铆接部而被设置于所述第一部件与所述第二部件重叠的部位的宽度方向上的一侧。4.如权利要求1~权利要求3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车辆用接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各务绫加高士智史高桥康平松尾康秀
申请(专利权)人: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