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地下建筑拐角防水技术设备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地下建筑拐角防水结构、施工方法及具有该结构的建筑,包括:铺设在地基上的垫层,固定在垫层上的保护墙,所述垫层与所述保护墙连接处形成夹角,所述夹角上铺设有弹性防水毡,所述弹性防水毡的第一边界延伸到保护墙顶部并与保护墙固定,所述弹性防水毡的第二边界延伸并固定到垫层上。
Underground building corner waterproof structure, construction method and building with the same structure
The invention belong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underground building corner waterproof equipment, especially relates to a waterproof structure, a construction method of underground building corner and having the structure construction, including: the cushion on the ground, fixed protection wall on the cushion, the cushion and the protective wall is formed at the joint angle, with the the angle is provided with an elastic waterproof felt, the first boundary of the elastic waterproof blanket extends to the top of the wall and wall protection and protection of the fixed, the elastic waterproof felt second boundary extension and fixed to the cush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地下建筑拐角防水结构、施工方法及具有该结构的建筑
本专利技术属于地下建筑底部与墙面转角防水
,尤其是涉及一种地下建筑拐角防水结构、施工方法及具有该结构的建筑。
技术介绍
地下工程渗漏水调研中,侧墙渗漏水严重,分析可知平面与立面卷材的接茬处是产生侧墙渗漏水的主要节点位置。当地下工程有永久保护墙时甩茬处理方式中卷材甩茬在永久保护墙上,后在卷材表面涂刷水泥砂浆保护层并在甩茬上端采用临时保护墙压覆。现有节点构造做法,首先砂浆保护层造成卷材表面污染严重,与立面搭接时很难保证粘结牢固,是造成侧墙渗漏水的主要原因;其次砂浆保护层会形成窜水通道,一旦防水层破损后,水会在砂浆保护层内蔓延,不易查找漏点,进行维修堵漏。现有节点的做法是在施工缝处附加一定宽度的卷材附加层并预埋遇水膨胀止水条,该种做法在实际中经常是控制的薄弱点,且该处卷材附加层次较多,一旦施工控制不好,将成为严重的渗漏水隐患,雨水膨胀止水条处水的渗漏场的存在也是渗漏水的隐患。地下结构中,平立面搭接处,是结构变形最大处,最易发生结构破坏,直接影响防水的功能。现有做法中,采用平立面的阴角处用防水材料附加层的做法,该处的附加层很难抵抗结构损伤的影响,也是形成渗漏水的主要节点。地下防水结构多采用砖砌永久保护墙。甩茬处理方式中卷材甩茬在永久保护墙上,后在卷材表面涂刷水泥砂浆保护层并在甩茬上端采用临时保护墙压覆;甩茬后的临时保护直接压覆于卷材表面。按茬时在施工缝处增设卷材附加层,这在实际专利技术能很难做到,经常是偷工减料的主要部位。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弥补上述地下施工中侧墙因为平面与立面的接茬处容易漏水的缺陷,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地下建筑拐角防水结构、施工方法及具有该结构的建筑。一种地下建筑拐角防水结构,包括:铺设在地基上的垫层,固定在垫层上的保护墙,所述垫层与所述保护墙连接处形成夹角,所述夹角上铺设有弹性防水毡,所述弹性防水毡的第一边界延伸到保护墙顶部并与保护墙固定,所述弹性防水毡的第二边界延伸并固定到垫层上。所述结构还包括铺设在夹角处的附加防水毡,所述附加防水毡铺设在防水毡内侧,且所述所述附加防水毡的第一边界与所述弹性防水毡的第一边界齐平并固定到保护墙上。所述结构还包括铺设在夹角处的附加护板,所述附加护板铺设在防水毡外侧。还包括结构墙,所述结构墙设置在附加防水毡内侧,所述结构墙包括结构底板和与所述结构底板连接成一体的结构侧墙。还包括结构墙,所述结构墙设置在弹性防水毡内侧,所述结构墙包括结构底板和与所述结构底板连接成一体的结构侧墙。所述结构侧墙的施工缝内还设有止水带,所述止水带方向与施工缝呈90-75度夹角。一种地下建筑拐角防水结构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地基上铺设垫层进行找平;在垫层上设置保护墙,保护墙与垫层之间构成夹角;在夹角上铺设弹性防水毡,将弹性防水毡的第一边界固定到保护墙顶部,弹性防水毡的第二边界设置到垫层上,使其完全覆盖夹角,完成夹角防水施工。在弹性防水毡铺设完毕后,在夹角处加设附加防水毡,附加防水毡铺设在弹性防水毡的内侧,且附加防水毡的第一边界与弹性防水毡的第一边界齐平并固定到保护墙上。弹性防水毡铺设之前,在夹角处加设附加护板,附加护板铺设在弹性防水毡的外侧。一种具有拐角防水结构的地下建筑,该建筑采用上述的防水结构。本专利技术可以有效解决地下工程中长期存在的渗漏问题,解决了平立面卷材搭接时,卷材表面污染严重,粘结不牢;除去永久保护墙上的水泥砂浆保护层,有效的阻断了该处可能形成的窜水通道,降低窜水风险,也便于漏水的的查找;侧墙施工缝处渗漏水;垫层底板周边构造性破坏影响防水功能;不采用永久保护墙时的支护方式,装配式导墙和可拆装配式支护,降低造价,减少污染,节能环保;结构性设计,辅以配套配件,提高地下工程底板细部做法可靠度,降低渗漏水率。本实施例中的防水层采用的是弹性防水毡,优选的是SBS聚酯胎卷材,卷材厚度最好为5㎜左右,卷材的厚度大、铺设后稳定性好、且施工中,迎水面不烘烤更符合保护卷材防水性能,因此底板部分采用“完全空铺”工法铺贴大面防水卷材。大面铺贴改性沥青砂面防水卷材至保护墙立面,弹性防水毡与保护墙的顶端平齐;在保护墙顶端300mm范围内可采用明钉临时固定;在铺贴完成的弹性防水毡上采用同质卷材做,水平宽度不小于250mm的附加防水毡,在保护墙上附加防水毡一般延伸到顶端平齐位置。附加防水毡铺贴同样至保护墙立面,其边界与顶端平齐;距保护墙顶端300mm范围内附加防水毡也可采用明钉临时固定。弹性防水毡与附加防水毡之间满粘结;本专利技术的弹性防水毡优选SBS卷材,采用两面膜面异质材料,单砂面朝上面向钢混层方向。周边附加防水毡采用连续叠合做法,在保护墙部分采用单砂面,砂面朝向内侧,且不设砂浆。在钢混层施工缝处埋设止水带,止水带优选linkflex复合金属板止水带,复合金属板双面带有沥青基自粘层,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实现稳定粘结。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结合图1,本专利技术一种实施方式。一种地下建筑拐角防水结构,包括:铺设在地基上的垫层1,固定在垫层上的保护墙2,所述垫层与所述保护墙连接处形成夹角,所述夹角上铺设有弹性防水毡3,所述弹性防水毡的第一边界延伸到保护墙顶部并与保护墙固定,所述弹性防水毡的第二边界延伸并固定到垫层上。目前施工中的垫层一般采用100㎜厚的C15混凝土垫层,一般的防水层为柔性材料,在钢混层与垫层之间构成防水夹层。当100㎜厚的混凝土垫层在整体结构荷载作用下发生裂缝时,防水层如果紧密粘结在垫层上容易遭受“裂缝反射”破坏;本实施例中的防水层采用的是弹性防水毡,优选的是SBS聚酯胎卷材,卷材厚度最好为5㎜左右,卷材的厚度大、铺设后稳定性好、且施工中,迎水面不烘烤更符合保护卷材防水性能。如图1所述,所述结构还包括铺设在夹角处的附加防水毡5,所述附加防水毡铺设在防水毡内侧,且所述所述附加防水毡的第一边界与所述弹性防水毡的第一边界齐平并固定到保护墙上。在铺设完弹性防水毡后,在阴角部分可以附加同材质的附加防水毡,与原来的弹性防水毡进行粘合,进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地下建筑拐角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铺设在地基上的垫层,固定在垫层上的保护墙,所述垫层与所述保护墙连接处形成夹角,所述夹角上铺设有弹性防水毡,所述弹性防水毡的第一边界延伸到保护墙顶部并与保护墙固定,所述弹性防水毡的第二边界延伸并固定到垫层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地下建筑拐角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铺设在地基上的垫层,固定在垫层上的保护墙,所述垫层与所述保护墙连接处形成夹角,所述夹角上铺设有弹性防水毡,所述弹性防水毡的第一边界延伸到保护墙顶部并与保护墙固定,所述弹性防水毡的第二边界延伸并固定到垫层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建筑拐角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结构还包括铺设在夹角处的附加防水毡,所述附加防水毡铺设在防水毡内侧,且所述所述附加防水毡的第一边界与所述弹性防水毡的第一边界齐平并固定到保护墙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建筑拐角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结构还包括铺设在夹角处的附加护板,所述附加护板铺设在防水毡外侧。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地下建筑拐角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结构墙,所述结构墙设置在附加防水毡内侧,所述结构墙包括结构底板和与所述结构底板连接成一体的结构侧墙。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地下建筑拐角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结构墙,所述结构墙设置在弹性防水毡内侧,所述结构墙包括结构底板和与所述结构底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新,林海侠,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东方雨虹防水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