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量检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881188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17 12:58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抑制电路基板的悬臂梁形状部的共振的物理量检测装置。该物理量检测装置具备:电路基板(400),其具有供物理量检测元件安装的第一支承部(403)和供温度检测元件安装的第二支承部(460),该物理量检测元件对流体的物理量进行检测,该温度检测元件对流体的温度进行检测;以及壳体(302),其通过注塑成型而成型,对电路基板(400)进行支承,第二支承部(460)从电路基板(400)的缘部突出,在构成自由端的顶端部(700a)配置有温度检测元件,其中,第二支承部(460)在相比基端部(700b)而言位于更靠顶端部(700a)的一侧、且相比供所述温度检测元件安装的安装部更靠基端部(700b)的一侧的位置具有第三支承部(701、701a),该第三支承部与壳体(302)连结地支承第二支承部(46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物理量检测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检测流体的物理量的物理量检测装置。
技术介绍
在WO2015/117971A1号公报(专利文献1)中,记载有对流动的介质的温度进行测量的传感器装置。该传感器装置具备:配置印刷电路基板的壳体;以及以与壳体分开的状态机械地保持在印刷电路基板的预先设定的传感器元件区域的温度传感器元件。而且,温度传感器元件以暴露于流动介质的形态配置(参照摘要)。即,在该传感器装置中,具有以悬臂梁形状设置于电路基板上的突出部,在突出部的顶端设置有温度传感器元件。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WO2015/117971A1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关于专利文献1的传感器装置,由于设置有温度传感器元件的电路基板的突出部为悬臂梁形状,所以在壳体的振动时突出部有可能在低频下发生共振而激烈振动。在该情况下,在悬臂梁形状的根部产生交变负载(应力),恐怕会由于该交变负载而导致电路基板以及电路基板上的导体破损。为了防止电路基板以及导体的破损,需要抑制悬臂梁形状部的共振。即,需要提高悬臂梁形状部的共振频率(固有频率)。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抑制电路基板的悬臂梁形状部的共振的物理量检测装置。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物理量检测装置具备:电路基板,其具有供物理量检测元件安装的第一支承部和供温度检测元件安装的第二支承部,所述物理量检测元件对流体的物理量进行检测,所述温度检测元件对流体的温度进行检测;以及壳体,其对所述电路基板进行支承,所述第二支承部从所述电路基板的缘部突出,在构成自由端的顶端部配置有所述温度检测元件,本专利技术的物理量检测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承部在相比所述顶端部的相反侧的端部即基端部而言更靠所述顶端部的一侧、且相比供所述温度检测元件安装的安装部更靠所述基端部的一侧的位置具有第三支承部,所述第三支承部与所述壳体连结并支承所述第二支承部。专利技术的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以简单的结构来抑制电路基板的悬臂梁形状部的共振,能够防止电路基板以及导体的破损。另外,上述以外的问题、构成及效果将通过以下实施方式的说明来加以明确。附图说明图1为表示在内燃机控制系统中使用本专利技术的物理量检测装置的一实施例的系统图。图2-1为物理量检测装置的主视图。图2-2为物理量检测装置的后视图。图2-3为物理量检测装置的左侧视图。图2-4为物理量检测装置的右侧视图。图2-5为物理量检测装置的俯视图。图2-6为物理量检测装置的仰视图。图3-1为表示从物理量检测装置上取下正面盖子之后的状态的主视图。图3-2为表示从物理量检测装置上取下背面盖子之后的状态的后视图。图3-3为表示从物理量检测装置上取下正面盖子和背面盖子之后的状态的左侧视图。图3-4为表示从物理量检测装置上取下正面盖子和背面盖子之后的状态的右侧视图。图3-5为图3-1的A-A线截面向视图。图4-1为说明壳体的另一实施例的后视图。图4-2为图4-1所示的壳体的右侧视图。图5为说明正面盖子的构成的图。图6为说明背面盖子的构成的图。图7-1为电路基板的主视图。图7-2为电路基板的右侧视图。图7-3为电路基板的后视图。图7-4为电路基板的左侧视图。图7-5为图7-1的B-B线截面图。图7-6为表示相当于图7-1的B-B线截面的另一实施例的图。图7-7为图7-1的C-C线截面图。图8-1为说明传感器室的结构的图,(a)为传感器室的放大图,(b)为(a)的E1-E1线截面图。图8-2为说明传感器室的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的图,(a)为传感器室的放大图,(b)为(a)的E2-E2线截面图。图8-3为说明传感器室的另一其他实施例的结构的图,(a)为传感器室的放大图,(b)为(a)的E3-E3线截面图。图9-1为表示电路基板的另一实施例的主视图。图9-2为表示电路基板的另一实施例的主视图。图9-3为表示电路基板的另一实施例的主视图。图9-4为表示电路基板的另一实施例的主视图。图9-5为表示电路基板的另一实施例的主视图。图9-6为表示电路基板的另一实施例的主视图。图9-7为表示电路基板的另一实施例的主视图。图9-8为表示电路基板的另一实施例的主视图。图10-1为说明端子连接部的结构的图。图10-2为说明端子连接部的结构的图。图10-3为图10-1的F-F线截面图。图10-4为图10-2的G-G线截面图。图11-1为说明物理量检测装置的电路构成的一例的图。图11-2为说明物理量检测装置的电路构成的另一实施例的图。图12-1为示出物理量检测装置的比较例的图,是示出取下背面盖子之后的状态的后视图。图12-2为示出设置于图12-1所示的物理量检测装置的悬臂梁形状部上的温度检测部的后视图。图12-3为示出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物理量检测装置的一实施例(实施例1)的图,是示出取下了背面盖子之后的状态的后视图。图12-4为示出设置于图12-3所示的物理量检测装置的悬臂梁形状部上的温度检测部的后视图。图12-5为示出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物理量检测装置的一实施例(实施例2)的图,是示出设置于悬臂梁形状部上的温度检测部的后视图。图12-6为示出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物理量检测装置的一实施例(实施例3)的图,是示出设置于悬臂梁形状部上的温度检测部的后视图。图12-7为示出图12-6的B-B截面的截面图。图12-8为示出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物理量检测装置的一实施例(实施例4)的图,是示出设置于悬臂梁形状部上的温度检测部的后视图。图12-9为示出图12-8的B-B截面的截面图。图12-10为示出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物理量检测装置的一实施例(实施例5)的图,是示出设置于悬臂梁形状部上的温度检测部的后视图。图12-11为示出图12-10的B-B截面的截面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所说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称为实施例)解决了实际的产品所期望解决的各种问题,尤其解决了为了作为检测车辆的吸入空气的物理量的检测装置使用而希望解决的各种问题,取得了各种效果。下述实施例所解决的各种问题之一是上述的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一栏中记载的内容,此外,下述实施例所取得的各种效果之一是专利技术的效果一栏中记载的效果。在下述实施例的说明中,对下述实施例所解决的各种问题还有通过下述实施例而取得的各种效果进行叙述。因而,下述实施例中叙述的实施例所解决的问题和效果还记载有除了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一栏和专利技术的效果一栏的内容以外的内容。在以下实施例中,即便图号不同,同一参考符号也表示同一构成,形成相同作用效果。对于已说明过的构成,有时仅在图中标注参考符号而省略说明。1.在内燃机控制系统中使用本专利技术的物理量检测装置的一实施例图1为表示在电子燃料喷射方式的内燃机控制系统中使用本专利技术的物理量检测装置的一实施例的系统图。根据具备发动机气缸112和发动机活塞114的内燃机110的动作,吸入空气作为被测量气体30从空气滤清器122被吸入,经由作为主通道124的例如进气区、节气门区126、进气歧管128而被导至发动机气缸112的燃烧室。被导至燃烧室的吸入空气即被测量气体30的物理量由本专利技术的物理量检测装置300加以检测,根据该检测到的物理量而从燃料喷射阀152供给燃料,与吸入空气30一起以混合气的状态被导至燃烧室。再者,在本实施例中,燃料喷射阀152设置在内燃机的进气口,被喷射到进气口的燃料与吸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物理量检测装置,其具备:电路基板,其具有供物理量检测元件安装的第一支承部和供温度检测元件安装的第二支承部,所述物理量检测元件对流体的物理量进行检测,所述温度检测元件对流体的温度进行检测;以及壳体,其对所述电路基板进行支承,所述第二支承部从所述电路基板的缘部突出,在构成自由端的顶端部配置有所述温度检测元件,所述物理量检测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承部在相比所述顶端部的相反侧的端部即基端部而言更靠所述顶端部的一侧、且相比供所述温度检测元件安装的安装部更靠所述基端部的一侧的位置具有第三支承部,所述第三支承部与所述壳体连结并支承所述第二支承部。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6.08.22 JP 2016-1616281.一种物理量检测装置,其具备:电路基板,其具有供物理量检测元件安装的第一支承部和供温度检测元件安装的第二支承部,所述物理量检测元件对流体的物理量进行检测,所述温度检测元件对流体的温度进行检测;以及壳体,其对所述电路基板进行支承,所述第二支承部从所述电路基板的缘部突出,在构成自由端的顶端部配置有所述温度检测元件,所述物理量检测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承部在相比所述顶端部的相反侧的端部即基端部而言更靠所述顶端部的一侧、且相比供所述温度检测元件安装的安装部更靠所述基端部的一侧的位置具有第三支承部,所述第三支承部与所述壳体连结并支承所述第二支承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物理量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承部具备相比安装所述温度检测元件的安装面而言扩宽了的扩宽部,所述扩宽部构成所述第三支承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八文字望星加浩昭余语孝之三木崇裕阿部博幸
申请(专利权)人:日立汽车系统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