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茶发酵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731370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03 03: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红茶发酵房,包括房屋本体、加热装置、鼓风机、通风窗、加湿装置、设置在房屋本体内的移动式发酵盆架;所述移动式发酵盆架包括盆架底座、搅拌装置、由多个发酵盆上下拼装而成的发酵盆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发酵房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可以控制发酵的温度和湿度;另外,本发酵房可对发酵过程中的红茶进行自动搅拌翻摊,可以增强茶叶发酵过程的通透性,有利于提高茶叶发酵后的品质。

Black Tea Fermentation Room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black tea fermentation room, which comprises a house body, a heating device, a blower, a ventilation window, a humidifying device and a mobile fermentation basin rack arranged in the house body; the mobile fermentation basin rack comprises a basin rack base, a mixing device and a fermentation basin group assembled from a plurality of fermentation basins up and down. The fermentation chamber of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of simple structure, convenient use, and can control the temperature and humidity of fermentation. In addition, the fermentation chamber can automatically stir and roll over black tea in the fermentation process, which can enhance the permeability of the fermentation process of tea and is beneficial to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the fermented tea.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红茶发酵房
本技术属于茶叶加工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红茶发酵房。
技术介绍
红茶属全发酵茶,是以茶树新牙叶为原料,经萎凋、揉捻(切)、发酵、干燥等一系列工艺过程精制而成的茶。红茶富含胡萝卜素、维生素A、钙、磷、镁、钾、咖啡碱、异亮氨酸、亮氨酸、赖氨酸、谷氨酸、丙氨酸、天门冬氨酸等多种营养元素。红茶在发酵过程中多酚类物质的化学反应使鲜叶中的化学成分变化较大,会产生茶黄素、茶红素等成分,其香气比鲜叶明显增加,形成红茶特有的色、香、味。因此,红茶的加工过程中发酵工艺的控制极为关键。红茶发酵时,需要保持发酵环境的空气流通,发酵过程需要抖松翻摊,而现有红茶发酵设备不能在发酵过程中对红茶进行自动翻摊,需要借助人工进行手工抖松翻摊,但这样操作繁琐,费时费力,不利于大规模生产。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红茶发酵房,该发酵房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可以控制发酵的温度和湿度;另外,本发酵房可对发酵过程中的红茶进行自动搅拌翻摊,可以增强茶叶发酵过程的通透性,有利于提高茶叶发酵后的品质。本技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红茶发酵房,包括房屋本体、加热装置、鼓风机、通风窗、加湿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房屋本体内的移动式发酵盆架;所述移动式发酵盆架包括盆架底座、搅拌装置、由多个发酵盆上下拼装而成的发酵盆组;所述搅拌装置包括上端贯穿发酵盆组、下端固定在盆架底座上的搅拌轴,与搅拌轴横向垂直可拆卸连接的连杆,与连杆竖向垂直连接、部分容置在发酵盆内的梳状搅拌叶片;所述盆架底座包括底座本体、设置在底座本体内的电机、与电机和搅拌轴连接的电机皮带、设置在底座本体底部的滑轮;所述底座本体设置有与插杆插合的插孔;所述发酵盆包括盆外边,盆内边,盆底,固定在盆外边侧面的发酵盆支腿;所述支腿上端开有插孔、下端设置可插入插孔的插杆,从而实现多个发酵盆上下通过插孔与插杆的插合而拼装构成发酵盆组;所述发酵盆组通过插杆与插孔的插合固定安装在盆架底座上;所述盆外边,盆内边,盆底围合形成容置红茶的环形槽;所述盆内边闭合形成可容搅拌轴穿过的通道。作为具体技术方案,所述连杆通过螺栓可拆卸的与搅拌轴横向垂直连接。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红茶发酵房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红茶发酵房中移动式发酵盆架的主视图;图3为本技术红茶发酵房中移动式发酵盆架的俯视图;图4为本技术红茶发酵房中搅拌装置安装固定在盆架底座上时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红茶发酵房中发酵盆组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红茶发酵房中发酵盆的主视图;图7为本技术红茶发酵房中发酵盆的俯视图;上述图中各标记的含义为:1-房屋本体;2-加热装置;3-鼓风机;4-通风窗;5-加湿装置;6-移动式发酵盆架,61-盆架底座,611-电机,612-底座本体,613-电机皮带,614-滑轮,62-搅拌装置,621-搅拌轴,622-连杆,623-搅拌叶片,63-发酵盆,631-盆外边,632-盆内边,633-盆底,634-发酵盆支腿,6341-插孔,6342-插杆,64-发酵盆组。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以具体实施例的形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需要指出的是以下实施方式仅是以例举的形式对本技术所做的解释性说明,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仅限于此,所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以本技术的精神对本技术所做的等效的替换均落入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实施例红茶发酵房,请参阅图1,包括房屋本体1、加热装置2、鼓风机3、通风窗4、加湿装置5,设置在房屋本体1内的移动式发酵盆架6;请参阅图2,移动式发酵盆架6包括盆架底座61、搅拌装置62、由多个发酵盆63上下拼装而成的发酵盆组64;请参阅图2、图3、图4,搅拌装置62包括上端贯穿发酵盆组64、下端固定在盆架底座61上的搅拌轴621,与搅拌轴621横向垂直可拆卸连接的连杆622,与连杆622竖向垂直连接、部分容置在发酵盆63内的梳状搅拌叶片623;请参阅图2、图4,盆架底座61包括底座本体612、设置在底座本体612内的电机611、与电机611和搅拌轴621连接的电机皮带613、设置在底座本体612底部的滑轮614;底座本体612设置有与插杆6342插合的插孔6341;请参阅图2、图4、图5、图6、图7,发酵盆63包括盆外边631,盆内边632,盆底633,固定在盆外边631侧面的发酵盆支腿634;支腿634上端开有插孔6341、下端设置可插入插孔6341的插杆6342,从而实现多个发酵盆63上下通过插孔6341与插杆6342的插合而拼装构成发酵盆组64;发酵盆组64通过插杆6342与插孔6341的插合固定安装在盆架底座61上;盆外边631,盆内边632,盆底633围合形成容置红茶的环形槽;盆内边632闭合形成可容搅拌轴621穿过的通道。进一步的,为了便于连杆622的安装与拆卸,请参阅图4,连杆622通过螺栓可拆卸的与搅拌轴621横向垂直连接。本技术红茶发酵房的使用方式如下:于发酵盆63中盆外边631、盆内边632、盆底633围合形成容置红茶的环形槽内盛放茶叶,将连杆622与搅拌轴621横向垂直连接,将移动式发酵盆架6推入发酵房内,设定好温度和湿度,开始进行红茶发酵,发酵过程中电机611通过电机皮带613带动搅拌轴621、搅拌叶片623转动,其中搅拌叶片623在发酵盆63内作圆周转动,以达到翻摊茶叶的目的;发酵结束后,关闭电源,从发酵房中推出移动式发酵盆架6,将连杆622从搅拌轴621上拆下,然后将发酵盆组64中的发酵盆63从上至下依次拆卸下来,将发酵好的茶叶倾倒取出,即可转入下道工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红茶发酵房,包括房屋本体(1)、加热装置(2)、鼓风机(3)、通风窗(4)、加湿装置(5),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房屋本体(1)内的移动式发酵盆架(6);所述移动式发酵盆架(6)包括盆架底座(61)、搅拌装置(62)、由多个发酵盆(63)上下拼装而成的发酵盆组(64);所述搅拌装置(62)包括上端贯穿发酵盆组(64)、下端固定在盆架底座(61)上的搅拌轴(621),与搅拌轴(621)横向垂直可拆卸连接的连杆(622),与连杆(622)竖向垂直连接、部分容置在发酵盆(63)内的梳状搅拌叶片(623);所述盆架底座(61)包括底座本体(612)、设置在底座本体(612)内的电机(611)、与电机(611)和搅拌轴(621)连接的电机皮带(613)、设置在底座本体(612)底部的滑轮(614);所述底座本体(612)设置有与插杆(6342)插合的插孔(6341);所述发酵盆(63)包括盆外边(631),盆内边(632),盆底(633),固定在盆外边(631)侧面的发酵盆支腿(634);所述支腿(634)上端开有插孔(6341)、下端设置可插入插孔(6341)的插杆(6342),从而实现多个发酵盆(63)上下通过插孔(6341)与插杆(6342)的插合而拼装构成发酵盆组(64);所述发酵盆组(64)通过插杆(6342)与插孔(6341)的插合固定安装在盆架底座(61)上;所述盆外边(631),盆内边(632),盆底(633)围合形成容置红茶的环形槽;所述盆内边(632)闭合形成可容搅拌轴(621)穿过的通道。...

【技术特征摘要】
1.红茶发酵房,包括房屋本体(1)、加热装置(2)、鼓风机(3)、通风窗(4)、加湿装置(5),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房屋本体(1)内的移动式发酵盆架(6);所述移动式发酵盆架(6)包括盆架底座(61)、搅拌装置(62)、由多个发酵盆(63)上下拼装而成的发酵盆组(64);所述搅拌装置(62)包括上端贯穿发酵盆组(64)、下端固定在盆架底座(61)上的搅拌轴(621),与搅拌轴(621)横向垂直可拆卸连接的连杆(622),与连杆(622)竖向垂直连接、部分容置在发酵盆(63)内的梳状搅拌叶片(623);所述盆架底座(61)包括底座本体(612)、设置在底座本体(612)内的电机(611)、与电机(611)和搅拌轴(621)连接的电机皮带(613)、设置在底座本体(612)底部的滑轮(614);所述底座本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海燕刘仲华施玲谭斌李永笛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农业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