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驱动车辆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665611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27 14:3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当车辆前部发生碰撞时用托架止挡前方的后退设备,从而保护电气单元的电驱动车辆结构。具备:架设在配置于车辆前部的左右前部侧框架(2、2)之间,以悬吊形式支持马达(16)的横向构件(8);固定于横向构件(8)的上表面,具有底面部(21a、21b)以及前缘部(21d)的托架(21);和固定于托架(21)的底面部(21a、21b)的、马达(16)驱动用的电气单元(E1)的壳体(31、41);托架(21)的前缘部(21d)的车宽方向全部区域位于与电气单元(E1)的壳体(31、41)相比靠近前方的位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驱动车辆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用马达进行驱动的电驱动车辆结构,具体涉及如下电驱动车辆结构:具备在配置于车辆前部的马达室内的左右两侧在车辆前后方向上延伸的左前部侧框架和右前部侧框架,而且在该左前部侧框架和右前部侧框架之间架设有朝车宽方向延伸的横向构件,在该横向构件的上部载置有电气单元,在上述横向构件的下部悬垂有被上述电气单元供电的车辆驱动用马达。
技术介绍
以往已知有形成为如下结构的电驱动车辆:在车辆前部形成有马达室,并且设置有在车辆前后方向上在该马达室的左右两侧延伸的左前部侧框架和右前部侧框架,在这些左右一对前部侧框架之间配置电动马达,并且将该电动马达作为动力源驱动左右车轮。专利文献1和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如上所述的电驱动车辆。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是在车辆前后方向上在马达室内的左右两侧延伸的左前部侧框架和右前部侧框架,在上述左前部侧框架和右前部侧框架上架设有朝着车宽方向延伸的横向构件,在该横向构件的下部悬垂有车辆驱动用马达。在上述专利文献1中,在横向构件上部载置有包含逆变器的电气单元的情况下,如果车辆前部发生碰撞时散热器等后退设备与上述电气单元碰撞,则该电气单元受损,因此仍有改善的余地。专利文献2公开的是在马达室内横向构件通过安装构件在车宽方向上架设于左前部侧框架和右前部侧框架之间,在上述横向构件的下部支持车辆驱动用马达,另一方面,将上述横向构件形成为上方开口的有底方筒形状的容器形状,在其内部容纳包括逆变器在内的电气单元。然而,在该专利文献2的结构中,上述横向构件形成为容器状,因此质量变得过大,存在改善的余地。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德国专利申请公开号102009040896说明书;专利文献2:德国专利申请公开号102011113198说明书。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当车辆前部发生碰撞时将前方的后退设备用托架止挡,从而能够保护电气单元的电气驱动车辆结构。解决问题的手段: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电驱动车辆结构具备:架设在配置于车辆前部的左前部侧框架和右前部侧框架之间,而且以悬吊马达的形式支持马达的横向构件;固定于所述横向构件的上表面,具有底面部以及前缘部的托架;和固定于所述托架的底面部,驱动所述马达的电气单元的壳体;所述托架的前缘部的车宽方向全部区域位于比所述电气单元的壳体靠近前方的位置。上述电气单元可以设定为将来自主电池的直流高电压电力转换为三相交流的逆变器、内设有继电器电路的接线箱等。根据上述结构,托架的前缘部的车宽方向全部区域位于比电气单元的壳体靠近前方的位置,因此在车辆前部发生碰撞时该托架的前缘部先与后退设备抵接而止挡该后退物。其结果是能够用托架的前缘部保护上述电气单元。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形态中,所述托架的前缘部形成为从底面部向上方延伸的结构。根据上述结构,通过形成为从底部向上方延伸的结构的前缘部可靠地止挡上述后退设备,因此能够更加有效地保护电气单元。在本专利技术一实施形态中,所述托架具有用于安装所述电气单元的壳体的多个安装部,所述多个安装部位于比所述横向构件靠近前方以及比所述横向构件靠近后方的位置。根据上述结构,用于安装电气单元壳体的多个安装部位于比横向构件靠近前方以及比横向构件靠近后方的位置,因此能够容易进行将电气单元的壳体安装于托架的作业。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形态中,所述底部具有固定于所述横向构件的上表面的第一底部、和与所述第一底部连续地形成且位于比所述第一底部靠近上方的位置的第二底部,并且所述多个安装部的至少一个形成于所述第二底部。根据上述结构,将托架的底面部由第一底部和第二底部形成为阶梯结构,因此能够谋求托架底面部的加固。专利技术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具有当车辆前部发生碰撞时用托架止挡前方的后退设备,从而能够保护电气单元的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电驱动车辆结构的立体图;图2是电驱动车辆结构的主视图;图3是电驱动车辆结构的俯视图;图4是电驱动车辆结构的后视图;图5是示出汇流条的连接结构的要部纵向剖视图;图6是托架的立体图;图7是示出将电气单元安装于托架上的结构的分解俯视图;图8是示出电气单元安装于托架上的状态的俯视图;符号说明:1马达室;2前部侧框架;8横向构件;16马达;21左托架(托架);21a第一底部(底面部);21b第二底部(底面部);21d前缘部;31逆变器壳体(电气单元的壳体);41接线箱壳体(电气单元的壳体);E1电气单元。具体实施方式为了实现在车辆前部发生碰撞时将前方的后退设备用托架止挡以保护电气单元的目的,使电驱动车辆结构形成为如下结构:具备在配置于车辆前部的马达室内的左右两侧在车辆前后方向上延伸的左前部侧框架和右前部侧框架,在该左前部侧框架和右前部侧框架之间架设有朝车宽方向延伸的横向构件,在该横向构件的上部载置有电气单元,在上述横向构件的下部悬吊有被上述电气单元供电的车辆驱动用马达;上述电气单元的前后长度大于上述横向构件的前后长度,上述电气单元的壳体前缘部的载置位置位于比上述横向构件前缘部靠近车辆前方的位置,在上述横向构件的上部安装有具有底面部的托架,所述底面部提供上述电气单元下部的固定部,该托架具有在俯视车辆时与上述电气单元的壳体前缘部相比在其车宽方向全部区域上靠近车辆前方的前缘部。[实施例]以下基于附图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附图示出电驱动车辆结构,图1是示出该电驱动车辆结构的立体图,图2是其主视图,图3是图1的俯视图,图4是图1的后视图。在图1~图4中,在车辆前部配置马达室1。具体而言,设置有从底板(floorpanel)的前端向上方竖立的仪表板(dashlowerpanel),将比该仪表板靠近前侧的部分设定为马达室1,将比仪表板靠近后侧的部分设定为车室。设置有在上述马达室1内的左右两侧朝着车辆前后方向延伸的左右前部侧框架2、2。如图3、图4所示,上述前部侧框架2是,通过对前部外侧框架3和前部内侧框架4的上下接合凸缘部进行接合固定,从而形成了在车辆前后方向上延伸的闭合截面5(参照图4)的车身强度构件。如图1~图4所示,在上述前部侧框架2的前端部上设置用于安装溃缩盒(crashcan)的设置板6,在该设置板6上通过安装板安装溃缩盒,在左右溃缩盒的各自前端部之间安装有朝着车宽方向延伸的保险杠加固件。如图1、图3所示,在前部侧框架2中前部内侧框架4的上表面部上螺栓紧固有安装支架7、7,通过在这些左右安装支架7、7上安装朝着车宽方向延伸的横向构件8,从而能够在成左右一对的前部侧框架2、2之间架设横向构件8。如图1、图3所示,在车辆的左侧,在紧挨着上述安装支架7的后部设置有从车辆正面观察时呈倒“L”字形的电池支持臂9。该电池支持臂9的大致铅直部安装于前部内侧框架4。另一方面,在车辆左侧的安装支架7上一体地形成有朝上方延伸的电池支持突出部7a,如图2、图3所示,在该电池支持突出部7a和上述电池支持臂9的上部通过电池托架10配置有电池11,在电池托架10的车辆前后方向中间部,其车宽方向内外两端的各自上端部之间通过电池夹12在车宽方向上被连接。在该实施例中,作为上述电池11采用了使用铅电池的12V电池,但是不限于此。图5是电驱动车辆结构的要部纵向剖视图,如该图所示,上述横向构件8通过铸造件形成为具有上壁8a、前壁8b、后壁8c和多个加强筋8d的截面大致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驱动车辆结构,其特征在于,具备:架设在配置于车辆前部的左前部侧框架和右前部侧框架之间,以悬吊马达的形式支持马达的横向构件;固定于所述横向构件的上表面,具有底面部以及前缘部的托架;和固定于所述托架的底面部,驱动所述马达的电气单元的壳体;所述托架的前缘部的车宽方向全部区域位于与所述电气单元的壳体相比靠近前方的位置。

【技术特征摘要】
2017.09.19 JP 2017-1787341.一种电驱动车辆结构,其特征在于,具备:架设在配置于车辆前部的左前部侧框架和右前部侧框架之间,以悬吊马达的形式支持马达的横向构件;固定于所述横向构件的上表面,具有底面部以及前缘部的托架;和固定于所述托架的底面部,驱动所述马达的电气单元的壳体;所述托架的前缘部的车宽方向全部区域位于与所述电气单元的壳体相比靠近前方的位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驱动车辆结构,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汤上智充野中郁男野口庆明滨田隆志广田和起阿部忠辅蛇原幸治
申请(专利权)人: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