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胎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665461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27 14:3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能够发挥优异的噪声性能的轮胎。轮胎具有向车辆安装的朝向被指定的胎面部(2)。设置于胎面部(2)的主沟(3)包含配置于最靠上述外侧胎面端(To)侧的外侧胎肩主沟(5)。外侧胎肩主沟(5)具有多个主沟(3)中最小的沟宽。陆部包含与外侧胎肩主沟(5)的内侧胎面端(Ti)侧相邻的外侧中间陆部(12)。外侧中间陆部(12)包含在比外侧中间陆部(12)的轮胎轴向的中心位置靠内侧胎面端侧的位置沿轮胎周向连续地延伸的中间纵细沟(30)、被区分在中间纵细沟(30)的内侧胎面端(Ti)侧的内侧部(31)。中间纵细沟(30)具有小于胎面宽度(TW)的2%并且是外侧中间陆部(12)的轮胎轴向的宽度的3%~10%的沟宽。内侧部(31)是未设置有沟以及刀槽的平坦陆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轮胎
本专利技术涉及向车辆安装的朝向被指定的轮胎。
技术介绍
例如在下述专利文献1中提出了在向车辆安装的朝向被指定的胎面部设置有在轮胎周向连续地延伸的主沟的轮胎。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7-81540号公报上述轮胎由于由主沟引起的气柱共鸣音大,因此关于噪声性能存在改善的余地。专利技术者们进行了各种实验的结果,得出了通过改善与主沟相邻的陆部,能够减少主沟的气柱共鸣音这样的结论。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正是鉴于以上那样的实际情况而提出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发挥优异的噪声性能的轮胎。本专利技术涉及轮胎,具有向车辆安装的朝向被指定的胎面部,上述胎面部包含:在安装于车辆时位于车辆外侧的外侧胎面端、在安装于车辆时位于车辆内侧的内侧胎面端、在轮胎周向连续地延伸并且具有胎面宽度的2%以上的沟宽的多个主沟、以及被上述主沟区分的多个陆部,上述主沟包含配置于最靠上述外侧胎面端侧的外侧胎肩主沟,上述外侧胎肩主沟具有上述多个主沟中最小的沟宽,上述陆部包含与上述外侧胎肩主沟的上述内侧胎面端侧相邻的外侧中间陆部,上述外侧中间陆部包含:在比上述外侧中间陆部的轮胎轴向的中心位置靠上述内侧胎面端侧的位置沿轮胎周向连续地延伸的中间纵细沟、以及被区分在上述中间纵细沟的上述内侧胎面端侧的内侧部,上述中间纵细沟具有小于上述胎面宽度的2%并且是上述外侧中间陆部的轮胎轴向的宽度的3%~10%的沟宽,上述内侧部是未设置有沟以及刀槽的平坦陆部。在本专利技术的轮胎中,优选为,上述外侧胎肩主沟的沟宽是上述多个主沟的最大的沟宽的0.50~0.65倍。在本专利技术的轮胎中,优选为,上述中间纵细沟的深度是上述外侧胎肩主沟的深度的0.30~0.45倍。在本专利技术的轮胎中,优选为,上述内侧部的轮胎轴向的宽度是上述外侧中间陆部的轮胎轴向的宽度的0.20~0.40倍。在本专利技术的轮胎中,优选为,上述陆部包含与上述外侧中间陆部的上述内侧胎面端侧相邻的胎冠陆部,在上述胎冠陆部设置有从上述外侧胎面端侧的边缘向上述内侧胎面端侧凹陷的外侧凹部。在本专利技术的轮胎中,优选为,上述外侧凹部的最大的深度是上述主沟的最大的深度的0.25~0.47倍。在本专利技术的轮胎中,优选为,上述外侧凹部的轮胎轴向的宽度比上述内侧部的轮胎轴向的宽度小。在本专利技术的轮胎中,优选为,上述外侧凹部包含在陆部的踏面上相互反向地倾斜的第一边缘以及第二边缘,上述第二边缘相对于轮胎轴向以比上述第一边缘小的角度倾斜。本专利技术的轮胎的设置于胎面部的主沟包含配置于最靠外侧胎面端侧的外侧胎肩主沟。外侧胎肩主沟具有多个主沟中最小的沟宽。配置于最靠外侧胎面端侧的外侧胎肩主沟的气柱共鸣音容易向车辆的外侧发出响声,对噪声性能的影响大。本专利技术的轮胎通过使外侧胎肩主沟的沟宽相对小,由此减少该主沟的气柱共鸣音,进而提高噪声性能。陆部包含与外侧胎肩主沟的内侧胎面端侧相邻的外侧中间陆部。外侧中间陆部包含:在比外侧中间陆部的轮胎轴向的中心位置靠上述内侧胎面端侧的位置沿轮胎周向连续地延伸的中间纵细沟、以及被区分在中间纵细沟的内侧胎面端侧的内侧部。以往,在主沟进行接地的前后,其沟壁变形。因此时的沟壁的振动以及主沟内的压力变化,而存在主沟的气柱共鸣音变大的趋势。与此相对,本专利技术的轮胎在外侧中间陆部以及与其内侧胎面端侧相邻的主沟被施加了接地压时,上述中间纵细沟代替主沟而变形,由此能够防止主沟的沟壁变形,进而能够减少上述主沟的气柱共鸣音。中间纵细沟由于具有小于胎面宽度的2%并且是外侧中间陆部的轮胎轴向的宽度的3%~10%的沟宽,所以几乎不产生气柱共鸣音。另外,具有上述沟宽的中间纵细沟比主沟容易变形,利用上述作用能够进一步抑制相邻的主沟的沟壁的变形。另外,内侧部由于是未设置有沟以及刀槽的平坦陆部,所以在与外侧中间陆部的内侧胎面端侧相邻的主沟中,进一步抑制沟壁的变形以及沟内的压力变化,从而显著地抑制气柱共鸣音。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轮胎的胎面部的展开图。图2是图1的外侧中间陆部的放大图。图3的(a)是图2的A-A线剖视图,图3的(b)是图2的B-B线剖视图。图4是图1的外侧胎肩陆部的放大图。图5的(a)是图4的C-C线剖视图,图5的(b)是图4的D-D线剖视图。图6是图1的胎冠陆部的放大图。图7是图6的E-E线剖视图。图8是图1的内侧中间陆部以及内侧胎肩陆部的放大图。图9的(a)是图8的F-F线剖视图,图9的(b)是图8的G-G线剖视图,图9的(c)是图8的H-H线剖视图。图10是比较例的轮胎的外侧中间陆部的放大图。附图标记的说明2…胎面部;3…主沟;4…陆部;5…外侧胎肩主沟;12…外侧中间陆部;30…中间纵细沟;31…内侧部。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来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的一形态。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轮胎1的胎面部2的展开图。本实施方式的轮胎1例如优选作为乘用车用的充气轮胎而被使用。但是,本专利技术并不限定于这样的实施方式,也能够用于重载荷用的充气轮胎、对轮胎的内部未填充被加压的空气的非充气式轮胎等各种轮胎。如图1所示,轮胎1具有向车辆安装的朝向被指定的胎面部2。本实施方式的胎面部2例如具有相对于轮胎赤道C非对称的胎面花纹。胎面部2具有在轮胎1被安装于车辆时位于车辆外侧的外侧胎面端To、以及安装于车辆时位于车辆内侧的内侧胎面端Ti。对于向车辆安装的朝向,例如在胎侧部(省略图示)以文字或者符号来表示。各胎面端To、Ti在充气轮胎的情况下是指:对正规状态的轮胎1施加正规负载并以0°的外倾角接地于平面时的轮胎轴向最外侧的接地位置。正规状态是指将轮胎组装于正规轮辋并且填充正规内压并且无负荷的状态。在本说明书中,除非另有说明,轮胎各部的尺寸等是在正规状态下测定出的值。“正规轮辋”是指在包含轮胎所依据的规格在内的规格体系中按照每一轮胎决定该规格的轮辋,例如若是JATMA则是“标准轮辋”,若是TRA则是“DesignRim”,若是ETRTO则是“MeasuringRim”。“正规内压”是指在包含轮胎所依据的规格在内的规格体系中按照每一轮胎决定各规格的空气压,若是JATMA则是“最高空气压”,若是TRA则是表“TIRELOADLIMITSATVARIOUSCOLDINFLATIONPRESSURES”中所记载的最大值,若是ETRTO则是“INFLATIONPRESSURE”。“正规负载”是指在轮胎所依据的规格在内的规格体系中按照每一轮胎决定各规格的负载,若是JATMA则是“最大负荷能力”,若是TRA则是表“TIRELOADLIMITSATVARIOUSCOLDINFLATIONPRESSURES”中所记载的最大值,若是ETRTO则是“LOADCAPACITY”。胎面部2包含在轮胎周向连续地延伸的多个主沟3、以及被上述主沟3区分的多个陆部4。各主沟3具有胎面宽度TW的2%以上的沟宽。胎面宽度TW是上述正规状态下的从外侧胎面端To到内侧胎面端Ti的轮胎轴向的距离。本实施方式的胎面部2例如具有被4个主沟3区分的5个陆部4。但是,本专利技术并不限定于这样的实施方式。主沟3例如包含外侧胎肩主沟5、内侧胎肩主沟6、外侧胎冠主沟7以及内侧胎冠主沟8。外侧胎肩主沟5在多个主沟3中设置于最靠外侧胎面端To侧。内侧胎肩主沟6在多个主沟3中设置于最靠内侧胎面端Ti侧。外侧胎冠主沟7例如设置于外侧胎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轮胎,具有向车辆安装的朝向被指定的胎面部,其特征在于,上述胎面部包含:在安装于车辆时位于车辆外侧的外侧胎面端、在安装于车辆时位于车辆内侧的内侧胎面端、在轮胎周向连续地延伸并且具有胎面宽度的2%以上的沟宽的多个主沟、以及被上述主沟区分的多个陆部,上述主沟包含配置于最靠上述外侧胎面端侧的外侧胎肩主沟,上述外侧胎肩主沟具有上述多个主沟中最小的沟宽,上述陆部包含与上述外侧胎肩主沟的上述内侧胎面端侧相邻的外侧中间陆部,上述外侧中间陆部包含:在比上述外侧中间陆部的轮胎轴向的中心位置靠上述内侧胎面端侧的位置沿轮胎周向连续地延伸的中间纵细沟、以及被区分在上述中间纵细沟的上述内侧胎面端侧的内侧部,上述中间纵细沟具有小于上述胎面宽度的2%并且是上述外侧中间陆部的轮胎轴向的宽度的3%~10%的沟宽,上述内侧部是未设置有沟以及刀槽的平坦陆部。

【技术特征摘要】
2017.09.19 JP 2017-178880;2017.12.25 JP 2017-248051.一种轮胎,具有向车辆安装的朝向被指定的胎面部,其特征在于,上述胎面部包含:在安装于车辆时位于车辆外侧的外侧胎面端、在安装于车辆时位于车辆内侧的内侧胎面端、在轮胎周向连续地延伸并且具有胎面宽度的2%以上的沟宽的多个主沟、以及被上述主沟区分的多个陆部,上述主沟包含配置于最靠上述外侧胎面端侧的外侧胎肩主沟,上述外侧胎肩主沟具有上述多个主沟中最小的沟宽,上述陆部包含与上述外侧胎肩主沟的上述内侧胎面端侧相邻的外侧中间陆部,上述外侧中间陆部包含:在比上述外侧中间陆部的轮胎轴向的中心位置靠上述内侧胎面端侧的位置沿轮胎周向连续地延伸的中间纵细沟、以及被区分在上述中间纵细沟的上述内侧胎面端侧的内侧部,上述中间纵细沟具有小于上述胎面宽度的2%并且是上述外侧中间陆部的轮胎轴向的宽度的3%~10%的沟宽,上述内侧部是未设置有沟以及刀槽的平坦陆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胎,其特征在于,上述外侧胎肩主沟的沟宽是上述多个主沟的最大的沟宽的0.50~0.65倍。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轮胎,其特征在于,上述中间纵细沟的深度是上述外侧胎肩主沟的深度的0.30~0.45倍。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轮胎,其特征在于,上述内侧部的轮胎轴向的宽度是上述外侧中间陆部的轮胎轴向的宽度的0.20~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冈田崇史冈川洋士久次米智之
申请(专利权)人: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