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车门防撞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42592 阅读:2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汽车车门防撞结构,在汽车的车门上设置防撞梁(4),防撞梁(4)上设防撞梁主杆(1),在防撞梁主杆(1)杆身上设防撞梁支杆(2),防撞梁支杆(2)的一端与防撞梁主杆(1)的杆身紧固连接为一体,防撞梁主杆(1)和防撞梁支杆(2)成为“Y”形的结构。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其结构和连接方式可以有效提高车门的整体刚度,同时,在侧碰时能增强了车门的吸能效果,增大了吸能缓冲空间,改善了吸能效果,达到更好的保护乘员的目的;还能加强铰链安装点的强度;另外,该结构还解决了大曲率玻璃布置困难的难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车身结构,更具体地说,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汽车车门防撞结构
技术介绍
下面结合本说明书的附图对汽车车门防撞结构的
技术介绍
作简要说明。一般汽车车门的防撞杆采用的是一个无缝钢管或焊接钢管,如附图中的图3所示,该钢管指图中的防撞钢管8,其一端连接在车门内板连接板上的结构。该结构由于在车门横剖面的安装空间较大(如上述的图3所示,即横截面尺寸要大),从而减少了碰撞时的缓冲空间,在碰撞时吸能效果不佳,降低保护乘员安全的能力;如果采用直径较小的钢管,则不能有效的增强门整体刚度;车门的弧线形受钢管的限制曲率不能过大,所以造成大曲率玻璃布置困难的问题。中国专利号为03117387.X的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伸缩式汽车防撞杆的技术,未能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汽车车门防撞结构,其目的是在保证车门整体刚度的同时,增强车门的缓冲能力。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所提供的这种汽车车门防撞结构,在汽车的车门内设置防撞梁,所述的防撞梁上设防撞梁主杆,在防撞梁主杆杆身上设防撞梁支杆,防撞梁支杆的一端与防撞梁主杆的杆身紧固连接为一体,防撞梁主杆和防撞梁支杆连接成为“Y”形的结构。所述的防撞梁主杆与防撞梁支杆的连接处与车门内外两平面相应的两面均为同一平面,设防撞梁连接加强板,覆贴于上述两构件的表面,与防撞梁主杆和防撞梁支杆连接方式为焊接或铆接。所述的防撞梁的“Y”形的同一端的防撞梁主杆的端部和防撞梁支杆的端部分别与车门上、下铰链安装板紧固连接为一体,另一端的防撞梁主杆的端部与车门内板下端紧固连接为一体。所述的防撞梁主杆和防撞梁支杆均为金属板材,其结构分别为两个金属板材形成槽形,所述的槽形为沿防撞梁主杆或防撞梁支杆的长度方向的凹槽形。所述的防撞梁主杆和防撞梁支杆,由两个金属板材的槽的凹形相对叠合焊接或铆接构成,在所述的防撞梁主杆或防撞梁支杆的横断面上形成空腔;或者一个金属板材为平板,另一个金属板材为槽形,且槽的凹形相对于平的金属板材叠合焊接或铆接构成,在所述的防撞梁主杆或防撞梁支杆的横断面上形成空腔。所述的防撞梁主杆或防撞梁支杆在车门厚度方向所形成的尺寸,小于或等于车门内腔的尺寸。所述的防撞梁主杆或防撞梁支杆采用的金属板材,为抗拉强度大于或等于800MPa的高强度金属板材。本专利技术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其结构和连接方式可以有效提高车门的整体刚度,同时,在侧碰时能增强了车门的吸能效果,增大了吸能缓冲空间,改善了吸能效果,达到更好的保护乘员的目的;还能加强铰链安装点的强度;另外,该结构还解决了大曲率玻璃布置困难的难题。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的侧面剖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
技术介绍
所涉及的防撞钢管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标记为1、防撞梁主杆,2、防撞梁支杆,3、防撞梁连接加强板,4、防撞梁,5、防撞梁上铰链连接端,6、防撞梁下铰链连接端,7、防撞梁门内板连接端,8、防撞钢管。具体实施例方式如图1和图2所表达的本专利技术的结构,本专利技术为一种汽车车门防撞结构,在汽车的车门内设置防撞梁4,以增强车门的刚度,并在车辆发生碰撞时具有一定的缓冲、吸收能量的作用,以保护乘员的安全。为了实现在保证车门整体刚度的同时,进一步增强车门的缓冲能力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所提供的这种汽车车门防撞结构,其防撞梁4上设防撞梁主杆1,在防撞梁主杆1杆身上设防撞梁支杆2,防撞梁支杆2的一端与防撞梁主杆1的杆身紧固连接为一体,防撞梁主杆1和防撞梁支杆2连接成为“Y”形的结构。上述结构和连接方式可以有效提高车门的整体刚度,同时,在侧碰时能增强了车门的吸能效果,增大了吸能缓冲空间,改善了吸能效果,达到更好的保护乘员的目的;由于其增加了与车门铰链的连接,还能加强铰链安装点的强度;另外,由于该结构在车门平面方向的弯曲性能比钢管好,所以还解决了大曲率玻璃布置困难的难题。本专利技术为了增强防撞梁1的强度和刚性,提高防撞梁主杆1与防撞梁支杆2的连接可靠性,采取增加连接件的方式如图1所示,在所述的防撞梁主杆1与防撞梁支杆2的连接处与车门内外两平面相应的两面均为同一平面,设防撞梁连接加强板3,覆贴于上述两构件的表面,与防撞梁主杆1和防撞梁支杆2连接方式为焊接或铆接。除了防撞梁主杆1与防撞梁支杆2的端部焊接外,还增加连接件,加强其连接的可靠性、强度和刚性,确保了车门的强度和刚性。防撞梁4与车门的连接的具体结构为如图1所示,所述的防撞梁4的“Y”形的同一端的防撞梁主杆1的端部和防撞梁支杆2的端部分别与车门上、下铰链安装板紧固连接为一体,另一端的防撞梁主杆1的端部与车门内板下端紧固连接为一体。图1中,防撞梁主杆1的左端为防撞梁上铰链连接端5,即该端与车门的上铰链安装板连接;防撞梁支杆2的左端为防撞梁下铰链连接端6,即该端与车门的下铰链安装板连接;防撞梁主杆1的右端为防撞梁门内板连接端7,即该端与车门内板下端连接。上述连接要求紧固,所以一般可采用焊接或铆接的方式。防撞梁4与车门有三处连接,且连接面积增大,可以有效地增大车门的整体刚度。防撞梁主杆1和防撞梁支杆2的结构和材料采取以下的技术方案所述的防撞梁主杆1和防撞梁支杆2均为金属板材,其结构分别为两个金属板材形成槽形,所述的槽形为沿防撞梁主杆1或防撞梁支杆2的长度方向的凹槽形。这种结构形式,使得材料的强度大大增加。为了使防撞梁1的强度得到加大,本专利技术的结构为所述的防撞梁主杆1和防撞梁支杆2,由两个金属板材的槽的凹形相对叠合焊接或铆接构成,在所述的防撞梁主杆1或防撞梁支杆2的横断面上形成空腔;或者一个金属板材为平板,另一个金属板材为槽形,且槽的凹形相对于平的金属板材叠合焊接或铆接构成,在所述的防撞梁主杆1或防撞梁支杆2的横断面上形成空腔。上述结构使其成为相当于管状的构件,但其形状又能根据要求确定,满足车门厚度尺寸的要求。所述的防撞梁主杆1或防撞梁支杆2在车门厚度方向所形成的尺寸,小于或等于车门内腔的尺寸。这种结构,使得防撞梁4的强度增加,且沿车门平面方向的尺寸较大,而厚度方向尺寸受到控制,增加了侧面碰撞时的缓冲空间,吸能效果更好。在发生碰撞时,防撞梁4在吸收能量的同时,迅速地把剩余能量通过三处连接点传递给整个车门,使碰撞产生的能量快速地被整个车身给吸收掉,以达到最佳的碰撞效果。所述的防撞梁主杆1或防撞梁支杆2采用的金属板材,为抗拉强度大于或等于800MPa的高强度金属板材。上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行了示例性描述,显然本专利技术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专利技术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改进,或未经改进将本专利技术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权利要求1.一种汽车车门防撞结构,在汽车的车门内设置防撞梁(4),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防撞梁(4)上设防撞梁主杆(1),在防撞梁主杆(1)杆身上设防撞梁支杆(2),防撞梁支杆(2)的一端与防撞梁主杆(1)的杆身紧固连接为一体,防撞梁主杆(1)和防撞梁支杆(2)连接成为“Y”形的结构。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车门防撞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防撞梁主杆(1)与防撞梁支杆(2)的连接处与车门内外两平面相应的两面均为同一平面,设防撞梁连接加强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汽车车门防撞结构,在汽车的车门内设置防撞梁(4),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防撞梁(4)上设防撞梁主杆(1),在防撞梁主杆(1)杆身上设防撞梁支杆(2),防撞梁支杆(2)的一端与防撞梁主杆(1)的杆身紧固连接为一体,防撞梁主杆(1)和防撞梁支杆(2)连接成为“Y”形的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学兆葛宜银刘志民戈宏高升李广翟光勇
申请(专利权)人:奇瑞汽车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4[中国|安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