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热器和包括该换热器的车用中冷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240855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29 22: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车辆散热系统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换热器和包括该换热器的车用中冷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车用中冷器内部结构不合理导致增压后的高温气体散热效率低的问题。为此目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换热器,其中,换热器包括换热管,换热管内壁设置有多个凸起结构,多个凸起结构沿换热管内流体的流动方向交错分布,使得流体在通过换热管时形成涡流从而提高换热器的换热效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换热管内壁设置多个凸起结构,使换热管内的流体流经多个凸起结构时形成涡流,从而提高换热管内流体与外界流体的热交换效率。

Heat exchanger and vehicle intercooler including the heat exchanger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vehicle heat dissipation system, in particular to a heat exchanger and a vehicle intercooler including the heat exchanger. The utility model aims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low heat dissipation efficiency of high temperature gas after pressurization due to unreasonable internal structure of the intercooler for vehicles in the prior art. For this purpose,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heat exchanger, in which the heat exchanger includes a heat exchange tube, and the inner wall of the heat exchange tube is provided with a plurality of convex structures, which are staggered along the flow direction of the fluid in the heat exchange tube, so that the fluid forms eddy current when passing through the heat exchange tube, thereby improving the heat exchange efficiency of the heat exchanger. In the utility model, a plurality of convex structures are arranged on the inner wall of the heat exchanger tube to form eddy current when the fluid in the heat exchanger tube flows through the plurality of convex structures, thereby improving the heat exchange efficiency between the fluid in the heat exchanger tube and the external flui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换热器和包括该换热器的车用中冷器
本技术涉及车辆散热系统
,具体涉及一种换热器和包括该换热器的车用中冷器。
技术介绍
本部分提供的仅仅是与本公开相关的背景信息,其并不必然是现有技术。随着汽车产品的不断发展,用户对车辆动力性的需求越来越高,因此增压发动机的应用日益广泛,涡轮增压的发动机具有比普通发动机更大动力的性能,其中的原因之一是其进气效率比一般发动机的自然进气效率高,但是,当空气经过涡轮增压后空气的温度会大幅升高,密度也相应变高,而空气温度过高可能会导致发动机损坏甚至死火,为了降低涡轮增压器排出的空气温度,现有技术将经过涡轮增压后的高温空气首先经过中冷器冷却,然后再进入发动机,以此降低空气温度过高导致发动机损坏甚至死火的概率。现有的汽车增压发动机(主要是涡轮增压)系统,必须配备用于给增压空气降温的中冷器,降低进入发动机的增压空气温度,提高空气密度,增加空气进入量。中冷器的种类主要有空-空中冷器和水冷式中冷器,空-空中冷器是通过汽车行驶过程中的迎面风对增压空气进行冷却;水冷式中冷器通常与发动机装配在一起,利用循环冷却液对增压空气进行冷却。空-空中冷器冷却效率Ea=75~85%,水冷式中冷器具有高的冷却效率Ea=85~93%,水冷式中冷器较空冷式中冷器可以缩短增压空气通过的管道长度,减少阻力,改善涡轮的滞后性。然而,上述两种中冷器在实际使用过程中都存在有一些问题,如中冷器内部结构设计不合理,导致经过中冷器内部的高温流体形成层流,而层流不利于流体进行有效散热,导致中冷器对增压后的高温气体的散热效果远不能满足发动机对增压后气体散热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的一种换热器,换热器通过在换热管内壁设置多个凸起结构,使换热管内的流体流经多个凸起结构时形成涡流,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流入中冷器内的高温增压空气散热效率低的问题。该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技术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换热器,其中,换热器包括换热管,换热管内壁设置有多个凸起结构,多个凸起结构沿换热管内流体的流动方向交错分布,使得流体在通过换热管时形成涡流从而提高换热器的换热效率。优选地,每个凸起结构均包括设置于换热管上壁的上凸起和设置于换热管下壁的下凸起,上凸起与下凸起相对设置且上凸起与下凸起之间具有间隙。优选地,上凸起和下凸起分别与换热管一体成型,换热管通过冲压形成上凸起和下凸起,换热管外壁形成有分别与上凸起和下凸起对应的凹槽。优选地,上凸起和下凸起为圆柱结构、棱柱结构或半球型结构中的一种或其组合。优选地,换热器还包括设置于换热管上的换热片,换热片设置于换热管外壁,换热片为波纹型结构。优选地,换热片的上波纹之间凹槽的长度方向与换热管的长度方向交叉,使得换热片的上流体的流动方向与换热管内流体的流动方向交叉。优选地,换热器包括多个换热管,多个换热管上均设置有换热片,多个换热管与多个换热片相互间隔层叠设置。优选地,多个换热管并排设置于换热器内,且多个换热管并联设置于换热器的进气口和出气口之间,进入换热器内的流体同时进入多个换热管进行换热。本技术第二方面还提供了一种车用中冷器,其中,车用中冷器包括本技术第一方面的换热器,换热器的进气口与涡轮增压器的压气机排气口连通,换热器的出气口与发动机的进气口连通。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中,通过在换热管内壁设置多个凸起结构,当空气经过涡轮增压后的高温空气经过中冷器冷却时,高温空气在换热管内的凸起结构处形成涡流,相对于现有技术的中的平流换热,可以有效提高流入换热管内高温增压气体与外界的热交换效率。进一步地,本技术通过将多个换热管并排设置于换热器内,且多个换热管并联设置于换热器的进气口和出气口之间,进入换热器内的流体同时进入多个换热管进行换热,可以缩短涡轮增压器中的增压气体流入发动机的距离,有助于减缓涡轮增压器的滞后性。附图说明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技术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换热管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00、换热器;10、换热管;12、凸起结构;122、上凸起;124、下凸起;20、换热片。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方式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通过将换热器应用于机动车的中冷器只是为了方便描述,并不是对本技术换热器应用范围的限制,例如,本技术的换热器还可以用于机动车中的其他散热器上,或者用于其他设备的散热器上,这些均属于本技术换热器的应用范围,这种调整并不偏离本技术换热器的保护范围。应理解的是,文中使用的术语仅出于描述特定示例实施方式的目的,而无意于进行限制。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地指出,否则如文中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一个”以及“所述”也可以表示包括复数形式。术语“包括”、“包含”以及“具有”是包含性的,并且因此指明所陈述的特征、元件和/或部件的存在,但并不排除存在或者添加一个或多个其它特征、元件、部件、和/或它们的组合。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式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可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为了便于描述,可以在文中使用空间相对关系术语来描述如图中示出的一个元件或者特征相对于另一元件或者特征的关系,这些相对关系术语例如为“侧”、“上”、“下”、“内”、“外”等。这种空间相对关系术语意于包括除图中描绘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者操作中装置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在图中的装置翻转,那么描述为“在其它元件或者特征下面”或者“在其它元件或者特征下方”的元件将随后定向为“在其它元件或者特征上面”或者“在其它元件或者特征上方”。因此,示例术语“在……下方”可以包括在上和在下的方位。装置可以另外定向(旋转90度或者在其它方向)并且文中使用的空间相对关系描述符相应地进行解释。图1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换热管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换热器100,换热器100包括换热管10,换热管10内壁设置有多个凸起结构12,多个凸起结构12通过使换热管10内的流体形成涡流提高换热器100的换热效率。为了提高增压后的高温气体与外界气流的换热效率,本技术在换热器100的换热管10内壁设置有多个凸起结构12,当换热管10内的流体流经凸起结构12时,在凸起结构12的周围形成涡流,涡流可以提高换热管10内流体与外界流体的热交换效率。为了提高换热管10内流体在通过凸起结构12时流体形成涡流的效果,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包括换热管,所述换热管内壁设置有多个凸起结构,所述多个凸起结构沿所述换热管内流体的流动方向交错分布,使得流体在通过所述换热管时形成涡流从而提高所述换热器的换热效率。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包括换热管,所述换热管内壁设置有多个凸起结构,所述多个凸起结构沿所述换热管内流体的流动方向交错分布,使得流体在通过所述换热管时形成涡流从而提高所述换热器的换热效率。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管为扁管结构,每个所述凸起结构均包括设置于所述换热管上壁的上凸起和设置于所述换热管下壁的下凸起,所述上凸起与所述下凸起相对设置且所述上凸起与所述下凸起之间具有间隙。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凸起和所述下凸起分别与所述换热管一体成型,所述换热管通过冲压形成所述上凸起和所述下凸起,所述换热管外壁形成有分别与所述上凸起和所述下凸起对应的凹槽。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凸起和所述下凸起为圆柱结构、棱柱结构或半球型结构中的一种或其组合。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军建乔海周
申请(专利权)人: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