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432134 阅读:76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5-25 16:5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换热器,包括:扁管,设置在集流管上并与所述集流管连通;和翅片,设置在前后相邻的扁管之间。在至少一个所述扁管中形成有沿所述扁管的长度方向延伸的至少一条排水孔;并且在所述排水孔的壁面上形成与所述排水孔连通的引水开口,使得所述换热器的表面上的冷凝水能够通过所述引水开口流入所述排水孔中,并经所述排水孔排出。因此,换热器表面上的冷凝水能够通过排水孔顺畅地排出,因此,提高了换热器的排水效率和换热效率。

Heat exchanger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heat exchanger, which comprises a flat pipe arranged on the collecting pipe and communicated with the collecting pipe; and the fins are arranged between the flat pipes which are adjacent to each other. There are at least a drainage hole extending along the length direction of the flat tube is formed in at least one of the flat pipe; and the water is communicated with the drainage hole opening is formed in the drain hole on the wall surface, so that the condensed water on the surface of the heat exchanger can flow into the the drainage hole through the diversion opening, and through the drainage hole discharge. Therefore, the condensation water on the surface of the heat exchanger can be discharged smoothly through the drainage hole, thereby improving the drainage efficiency and the heat exchange efficiency of the heat exchang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换热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换热器,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空调、冷冻冷藏、汽车及运输等各领域的换热器。
技术介绍
系统的能效要求日益提高,越来越需要更高性能的换热器。而对于换热器作为蒸发器时,由于换热器温度低于环境温度,表面出现冷凝水,如果不能尽快排掉,会形成搭连的水桥或者结霜,这些都会大大降低换热器的换热能力。图1显示现有技术中的一种换热器的扁管10和翅片20的立体示意图;图2显示现有技术中的一种换热器的扁管10和翅片20的平面视图;图3显示图2中的换热器的扁管10和翅片20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如图1至图3所示,现有的微通道换热器作为蒸发器使用,多采用集流管水平放置,扁管10竖直放置的布置方式,就是为了可以使得冷凝水沿着竖直放置的扁管10尽快流出。由于扁管10与翅片20之间的关系,翅片20与扁管10之间呈大概垂直关系,所以翅片20实际上在此类布置方式中是大致水平的放置的。由于换热器与环境换热的主要换热区域在翅片20上,也就是说,翅片20是冷凝水的主要产生区域。而大致水平放置的翅片20成为了排水问题的最大障碍。如图1至图3所示,在现有技术中,在翅片20和扁管10的连接区域,冷凝水30无法流下,只能沿着风的方向,在换热器的背风面沿扁管10流下(如图1所示)。在图1至图3所示的现有技术中,冷凝水必须沿着风的方向流过整个扁管10的宽度,才能够在沿扁管10的背风侧流下,导致换热器的排水效率低,降低了换热器的换热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和缺陷的至少一个方面。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换热器,其能够提高换热器的排水效率和提高换热器的换热效率。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换热器,包括:扁管,设置在集流管上并与所述集流管连通;和翅片,设置在前后相邻的扁管之间。在至少一个所述扁管中形成有沿所述扁管的长度方向延伸的至少一条排水孔;并且在所述排水孔的壁面上形成与所述排水孔连通的引水开口,使得所述换热器的表面上的冷凝水能够通过所述引水开口流入所述排水孔中,并经所述排水孔排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在每条所述排水孔的两侧的壁面上分别形成有多个引水开口。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仅在每条所述排水孔的一侧的壁面上形成有多个引水开口。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所述引水开口呈细长的槽状或呈圆形孔状。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所述引水开口呈细长的槽状,并且所述引水开口被定位成平行于或倾斜于所述扁管的长度方向。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在至少一个所述扁管中形成有一条所述排水孔,并且这条排水孔大致位于所述扁管的宽度方向的中间位置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在至少一个所述扁管中形成有一条所述排水孔,并且这条排水孔大致位于所述扁管的宽度方向的一侧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在至少一个所述扁管中形成有两条所述排水孔,并且两条所述排水孔中的一条大致位于所述扁管的宽度方向的中间位置处,另一条大致位于所述扁管的宽度方向的一侧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在至少一个所述扁管中形成有多条所述排水孔,并且所述多条排水孔分别位于所述扁管的宽度方向的不同位置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所述扁管中的排水孔的壁厚小于所述扁管中的用于流通冷媒的冷媒通孔的壁厚。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在所述排水孔和/或所述引水开口的内壁面上形成有防腐涂层。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所述排水孔的横截面呈矩形、圆形、椭圆形、梯形或不规则的几何形状。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换热器,包括:多排扁管,分别设置在对应的集流管上并与对应的集流管连通;和单排或多排翅片,所述翅片设置在前后相邻的扁管之间。在左右相邻的两排扁管之间设置有一排排水组件,至少一个排水组件设置在左右相邻的扁管之间;在至少一个所述排水组件中形成有沿所述扁管的长度方向延伸的排水孔;并且所述换热器的表面上的冷凝水流入所述排水孔中,并经所述排水孔排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所述排水组件包括朝向其一侧的一个扁管开放第一排水孔和朝向其另一侧的另一个扁管开放的第二排水孔,并且所述第一排水孔和第二排水孔相互隔开。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所述排水组件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一排水孔和所述第二排水孔之间的第三排水孔;并且在所述第三排水孔的至少一侧的壁面上形成有与所述第三排水孔连通的引水开口。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在所述第三排水孔的至少一侧的壁面上形成有多个引水开口,且相邻的引水开口相互隔开。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所述排水组件呈矩形框状,包括由四壁限定的排水孔,并且在所述四壁上分别形成有与所述排水孔连通的多个引水开口。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所述排水组件的厚度大致等于所述扁管的厚度,使得所述排水组件的表面与对应的扁管的表面大致平齐。在本专利技术前述各个实例性的实施例中,由于在扁管上或者在与扁管分离的排水组件上设置有单独用于排水的排水孔,因此,换热器表面上的冷凝水能够通过排水孔顺畅地排出,因此,提高了换热器的排水效率和换热效率。通过下文中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所作的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其它目的和优点将显而易见,并可帮助对本专利技术有全面的理解。附图说明图1显示现有技术中的一种换热器的扁管和翅片的立体示意图;图2显示现有技术中的一种换热器的扁管和翅片的平面视图;图3显示图2中的换热器的扁管和翅片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4显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具有单排扁管的换热器的立体示意图;图5显示图4所示的换热器的一个扁管的立体示意图;图6显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实施例的具有单排扁管的换热器的一个扁管的立体示意图;图7显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实施例的换热器的立体示意图;图8显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三实施例的具有单排扁管的换热器的一个扁管的立体示意图;图9显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四实施例的具有单排扁管的换热器的一个扁管的立体示意图;图10显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五实施例的具有单排扁管的换热器的一个扁管的立体示意图;图11显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六实施例的具有单排扁管的换热器的一个扁管的立体示意图;图12显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七实施例的具有单排扁管的换热器的一个扁管的立体示意图;图13显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具有多排扁管的换热器的平面视图;图14显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具有多排扁管的换热器中的相邻两个扁管和相邻两个扁管之间的排水组件的示意图;图15显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实施例的具有多排扁管的换热器中的相邻两个扁管和相邻两个扁管之间的排水组件的示意图;图16显示图15中所示的排水组件的立体示意图;图17显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实施例的具有多排扁管的换热器的立体示意图;和图18显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三实施例的具有多排扁管的换热器中的相邻两个扁管之间的排水组件的立体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在说明书中,相同或相似的附图标号指示相同或相似的部件。下述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说明旨在对本专利技术的总体专利技术构思进行解释,而不应当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一种限制。另外,在下面的详细描述中,为便于解释,阐述了许多具体的细节以提供对本披露实施例的全面理解。然而明显地,一个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换热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换热器,包括:扁管(120),设置在集流管(110)上并与所述集流管(110)连通;和翅片(130),设置在前后相邻的扁管(120)之间,其特征在于:在至少一个所述扁管(120)中形成有沿所述扁管(120)的长度方向延伸的至少一条排水孔(122);并且在所述排水孔(122)的壁面上形成与所述排水孔(122)连通的引水开口(121),使得所述换热器的表面上的冷凝水能够通过所述引水开口(121)流入所述排水孔(122)中,并经所述排水孔(122)排出。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换热器,包括:扁管(120),设置在集流管(110)上并与所述集流管(110)连通;和翅片(130),设置在前后相邻的扁管(120)之间,其特征在于:在至少一个所述扁管(120)中形成有沿所述扁管(120)的长度方向延伸的至少一条排水孔(122);并且在所述排水孔(122)的壁面上形成与所述排水孔(122)连通的引水开口(121),使得所述换热器的表面上的冷凝水能够通过所述引水开口(121)流入所述排水孔(122)中,并经所述排水孔(122)排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在每条所述排水孔的两侧的壁面上分别形成有多个引水开口。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仅在每条所述排水孔(122)的一侧的壁面上形成有多个引水开口(12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水开口(121)呈细长的槽状,并且所述引水开口(121)被定位成平行于或倾斜于所述扁管(120)的长度方向。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在至少一个所述扁管(120)中形成有一条所述排水孔(122),并且这条排水孔(122)大致位于所述扁管(120)的宽度方向的中间位置处。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在至少一个所述扁管(120)中形成有一条所述排水孔(122),并且这条排水孔(122)大致位于所述扁管(120)的宽度方向的一侧处。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在至少一个所述扁管(120)中形成有多条所述排水孔(122),并且所述多条排水孔(122)分别位于所述扁管(120)的宽度方向的不同位置处。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排水孔(122)和/或所述引水开口(121)的内壁面上形成有防腐涂层。9.一种换热器,包括:多排扁管(1210、1220),分别设置在对应的集流管上并与对应的集流管连通;和单排或多排翅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陆向迅魏文建陈丽莎
申请(专利权)人:丹佛斯微通道换热器嘉兴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