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车辆的门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12379 阅读:16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用于车辆的门锁装置,锁闩机构,所述锁闩机构在车门的内部空间内配置于所述车门,用于将所述车门相对于车身保持在关闭状态并且被在接合状态和脱离状态之间变换;连杆机构,所述连杆机构用于通过门手柄机构的操作将锁闩机构从所述接合状态变换到所述脱离状态,所述门手柄机构包括手柄构件和框架构件,所述框架构件布置在所述车门的内部空间内、用于将所述手柄构件支撑到所述车门上,及用于与所述门手柄机构的框架构件可拆开地连接的连接装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总体上涉及一种门锁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包括将车门保持在关闭状态的锁闩机构和操作所述锁闩机构的连杆机构的门锁装置。
技术介绍
日本专利特开第2001-336330号公报中公开了门锁装置和开启操作构件的例子。上述公开文献公开了安装在门的内侧的门锁装置。此外,安装诸如外手柄的操作构件的框架构件已经设置在门上。所述外手柄等与上述框架构件一起也安装在门的内部。因此,在门的装配生产过程中,门锁装置和诸如外手柄的操作构件必须单独地安装到门的内部。
技术实现思路
考虑到以上问题,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一种车辆门锁装置,包括锁闩机构,所述锁闩机构在车门的内部空间配置于车门以便将所述车门相对于车身保持在关闭状态,并且被在接合状态和脱离状态之间转换;和连杆机构,所述连杆机构用于通过门手柄机构的操作将所述锁闩机构从接合状态转换到脱离状态,所述门手柄机构包括手柄构件和安装在车门的内部空间里用于将手柄构件支撑到车门上的框架构件,以及用于与门手柄机构的框架构件可拆开地连接的连接装置。根据本专利技术,安装在车门的内部空间里的门锁装置与门手柄机构的框架构件可拆开地连接。因此,门锁装置可以安装在内部空间里,其中框架构件与门锁装置相连接,然后框架构件与门锁装置脱离并安装在车门的内部空间里。通过与门锁装置和门框架单独地放在车门内相比,已连接的门锁装置组只需要更少的次数就可以安装在车门内。门锁装置和门手柄机构可以更容易地安装到车门内。此外,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方面,由于框架构件与形成门锁装置外部的壳体相连,框架构件与门锁装置很容易连接或分离。此外,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三方面,框架构件沿不同方向被支撑在第一支撑部分和第二支撑部分之间。因此,门锁装置稳固地支撑了框架构件。此外,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四方面,导引部分与框架构件接合。因此,通过沿着导引部分的伸展方向移动框架构件,框架构件能够容易地与门锁装置分离。此外,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五方面,由于限制装置限制了框架构件在伸展方向上的移动,所以能够阻止通过沿伸展方向移动框架构件使其脱离导引部分。此外,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六方面,锁定构件被推到肋部和框架构件之间,那么框架构件能够利用与锁定构件和肋部接触而与门锁装置连接。另外,锁定构件被从肋部和框架构件之间拉出,那么框架构件能够通过释放与锁定构件和肋部的接触而与门锁装置分离。此外,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七方面,锁定构件可以在驱动齿轮和锁定构件之间移动通过接合机构。此外,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八方面,由于使用粘结构件将框架构件与门锁装置相连,所以通过切除施加了粘结构件的部分可以将框架构件与门锁装置分离。附图说明从下面结合附图的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和附加特征和特点将变得更加明显,其中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设置在车门上的门锁模块的示意主视图;图2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设置在车门上的门锁模块的示意侧视图;图3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门锁装置的示意后视图; 图4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处于连接到车门过程中的门锁模块的示意主视图;图5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处于连接到车门过程中的门锁模块的示意侧视图;图6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门锁模块的示意透视图;图7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的门锁模块的一部分连接臂和第二支撑部分的示意透视图;图8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三实施例的门锁模块的示意侧视图;图9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三实施例的一部分手柄框架的示意透视图;图10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三实施例的一部分门锁装置的示意透视图;图1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第四实施例的门锁模块的示意侧视图;图12是在图11中沿线A-A剖开的横截面图;图13是在图12中沿线B-B剖开的横截面图;图14是在图13中沿线C-C剖开的横截面图;图15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五实施例的门锁模块的示意侧视图;图16是沿图15中的箭头E方向的侧视图;图17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五实施例的处于分开状态的手柄框架和门锁装置的示意侧视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参考附图更加详细地阐释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第一实施例)以下将会结合图1-图6说明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图1和图2示出了门锁模块10连接到车门1状态。虽然在第一实施例中车门被解释为设置在车辆侧面的摆动型车门,但是车门的设置位置不仅限于这种构造。例如,门可以设置在车辆的后侧,也可以做成可滑动的门。图1是从车辆前侧(以下简称前侧)到车辆后侧(以下简称后侧)的示意图。图2是从车辆内侧(以下简称内侧)到车辆外侧(以下简称外侧)的示意图。图2示出了门1的内板3(在图1中示出)和内装饰4(在图1中示出)被移除的状态。图3是组成门锁模块10的门锁装置11的后视图。图4和图5示出了仅仅门锁模块10的门锁装置11刚性地连接到门1上而组成门锁模块10的手柄框架3 1没有连接到门1上的状态。图4和图5是分别从与图1和图2相同的方向看时得到的示意图。图6是门锁模块10的透视图。在这些图中,对应的每个符号和方向为F表示前侧,R表示后侧,U表示车辆的上侧(以下简称为上侧),D表示车辆下侧(以下简称为下侧),I表示内侧,O表示外侧。如图1和图2所示,门1形成有位于外侧的弯度的外板2、形成内侧外观的内装饰4和内板3,并包括上述部分和覆盖门1后侧的端板部分5。此外,如图1和图2所示,门锁模块10设置在门1的外板2和内板3之间(即门的内部)。如图1-图6所示,门锁模块10包括门锁装置11和手柄框架31。门锁装置11包括锁闩机构20(在图3中示出)和连杆机构21(在图2中示出)。锁闩机构20和连杆机构2一体地容纳于壳体22内,以防止来自外部的不必要的操作和水渗透。锁闩机构20的结构是已知的,并包括刚性地连接到车体侧的撞击件6(在图2和图3中示出)和用来限制锁闩23移动的杆24。如图3所示,锁闩23与撞击件6接合,杆24与锁闩23接触以限制锁闩23的移动。从而,通过限制锁闩23的移动,锁闩机构20将门1保持在关闭状态。连杆机构21由各种杠杆、连杆、电动机等组成。组成连杆机构21的外部开启杠杆25和内部开启杠杆26在图2中示出。当操作刚性地连接到外板2上的手柄把手32时,操作力输入到外部开启杠杆25,外部开启杠杆25绕枢轴27旋转。同样,当操作刚性地连接到内板3或内装饰4上的内手柄(未在图中示出)时,来自内手柄的操作力输入到内部开启杠杆26,内部开启杠杆26绕枢轴27旋转。随着外部开启杠杆25和内部开启杠杆26的运转,连杆机构21被构成以释放杆25和锁闩23的接触状态。换句话说,通过操作锁闩机构20,连杆机构21释放与撞击件6的接合状态,柄使门1处于可开启的状态。此外,连杆机构21还具有通过外部开启杠杆25和内部开启杠杆26的操作在解锁状态和锁定状态之间改变的机构,如上所述(未在图中具体示出),其中在解锁状态下,锁闩机构20是可移动的;在锁定状态下,锁闩机构20是不可移动的。如图1所示,壳体22是覆盖门锁装置11外部的外壳28和内部的罩体29的结合体。如图1和图6所示,第一支撑部分40和第二支撑部分4设置在壳体22的外壳28上,用于可拆开地与手柄框架31连接。虽然第一支撑部分40与覆盖门锁装置11的锁闩机构20上侧的外壳28的一部分相连,但是第一支撑部分40也可以与壳体22一体形成。第一支撑部分40包括一对板40a,它们被放置在彼此的旁边,并且沿S方向(在图6中示出)相隔预定的距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车辆的门锁装置,包括:锁闩机构,所述锁闩机构在车门的内部空间内配置于所述车门,用于将所述车门相对于车身保持在关闭状态并且被在接合状态和脱离状态之间变换;连杆机构,所述连杆机构用于通过门手柄机构的操作将锁闩机构从所述接合状态变换到所述脱离状态,所述门手柄机构包括手柄构件和框架构件,所述框架构件布置在所述车门的内部空间内、用于将所述手柄构件支撑到所述车门上,及用于与所述门手柄机构的框架构件可拆开地连接的连接装置。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福永胜稔铃村淳大矢茂博村松明国松幸信
申请(专利权)人:爱信精机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