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学昌专利>正文

多段挠性联动式立体停车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07134 阅读:20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多段挠性联动式立体停车库,其特征是包含有: (1)、一由钢结构构成的机架,在机架内沿高度方向设置有多段驻车层,每段驻车层设有若干个驻车位,各段成上下相对应的驻车位构成若干个停车升降单元; (2)、设置在机架顶部的一组链传动机构; (3)、设置在机架顶部同一轴线处,与每个停车升降单元相对应的多组挠性前后同步升降装置;该多组挠性前后同步升降装置联结成串,并由链传动机构带动联动; (4)、设置在机架的每个停车升降单元内,由每组挠性前后同步升降装置带动作垂直升降的多组前后电吸铁伸缩卡荀升降导轮座总成; (5)、若干个能在电吸铁伸缩卡荀升降导轮座总成带动下,沿各个停车升降单元进行垂直升降的载车板构件; (6)、设置在底段驻车层,并能在底段驻车层不同驻车位之间作横向移动的多组横移载车板构件; (7)、设置在中段驻车层,用于携带载车板在各段驻车层不同驻车位之间作横向位移的多组横移框架构件; (8)、设置在机架顶部纵梁底部和各个横移框架构件底部的多组载车板电吸铁定位挂钩座。(*该技术在201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多段挠性联动式立体停车库                             
本技术涉及立体停车库的设备
,特别是具有一种专为地上8~10米高的多段式立体停车设备载车板提供升降动力的升降装置的立体停车库,尤其是具有挠性联动前后同步升降系统的立体停车库。                             
技术介绍
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类微型车成长迅速,其普及率已愈来愈高,然而汽车数量的不断增加,停车空间却不见相对的增加,尤其是地狭人稠的都市地区,停车空间更是十分紧张。在停车位一位难求的情况下,寻找停车位更是许多人的恶梦。因此可高密度并高效率停车的机械化停车场结构,便成为解决停车位缺乏的重要方法。目前的一些8~10米高的多段式立体停车库,它包含了最顶层的多组载车板构件与多组挠性升降传动结构,于第二、三层包含了多组横移载车板构件与多组挠性升降传动,地面首层则为多组横移载车板构件,其中首层以上停层多组载车板的垂直升降须依赖多组独立式提升机构来实现,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每组载车板之间不可同时升降,仅靠首层、二层、三层三个横移运动来调拨空位,以立向重叠方式调拨出升降空间,当其中一只载车板升降时,其他多数载车板无法升降。因此这样的结构设计,若以4个平面停车位来搭设4段式立体停车库为例,该组停车库即需(4×4)-6=10套独立设置的载车板提升传动机构,成本实在太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仅以一组提升传动机构,以联动方式实现供应多组结构简单的挠性同步升降机构共用动力的多段挠性联动式立体停车库,以解决现有多段式立体停车库须多组载车板提升机构,其构件复杂与制造成本居高不下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多段挠性联动式立体停车库,其特征包含有:1、一由钢结构构成的机架,在机架内沿高度方向设置有多段驻车层,每段驻车层设有若干个驻车位,各段成上下相对应的驻车位构成若干个停车升降单元;2、设置在机架顶部的一组链传动机构;3、设置在机架顶部同一轴线处,与每个停车升降单元相对应的多组挠性前后同步升降装置;该多组挠性前后同步升降装置联结成串,并由链传动机构带动联动;4、设置在机架的每个停车升降单元内,由每组挠性前后同步升降装置带动作垂直升降的多组前后电吸铁伸缩卡荀升降导轮座总成;5、若干个能在电吸铁伸缩卡荀升降导轮座总成带动下,沿各个停车升降单元-->进行垂直升降的载车板构件;6、设置在底段驻车层,并能在底段驻车层不同驻车位之间作横向移动的多组横移载车板构件;7、设置在中段驻车层,用于携带载车板在各段驻车层不同驻车位之间作横向位移的多组横移框架构件;8、设置在机架顶部的纵梁底部和各个横移框架构件底部的多组载车板电吸铁定位挂钩座。本技术的特点在于利用一组链传动机构带动数组挠性前后同步升降装置工作,使每组挠性前后同步升降装置联动,分别带动各停车升降单元内的每组前后电吸铁伸缩卡荀升降导轮座总成升或降,并籍由每组前后电吸铁伸缩卡荀升降导轮座总成与各段驻车层不同驻车位的载车板构件之间的锁定或脱离。以此使各个载车板构件升与降。再通过设置在机架顶部纵梁底部和各个横移框架构件底部的多组载车板电吸铁定位挂钩座与载车板之间的锁定或脱离,使多个载车板构件其中之一可升与降,同时通过设置在各个横移框架构件底部的多组载车板电吸铁定位挂钩座与载车板构件之间的锁定,籍由各横移框架带动各载车板构件在中段驻车层各驻车位之间进行横向移动,再者还可以通过位于底段驻车层的多组横移载车板构件在底段驻车层各驻车位之间的横向移动完成各横移载车板构件的水平移位。本技术简化了现有多段式立体停车库的升降传动构件,使制造成本大幅下降,满足了社会大众的需求。                             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所述多段挠性联动式立体停车库正面图;图2是本技术所述多段挠性联动式立体停车库侧面图;图3是本技术所述多段挠性联动式立体停车库动作流程方块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1所述挠性前后同步升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1所述挠性前后同步升降装置携带载车板构件升至机架顶部时的工作状态图;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1所述挠性前后同步升降装置携带载车板构件升降时的工作状态图;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2所述挠性前后同步升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技术实施例2所述挠性前后同步升降装置携带载车板构件升至机架顶部时的工作状态图;图9是本技术实施例2所述挠性前后同步升降装置携带载车板构件升降时的工作状态图;图10是本技术实施例3所述挠性前后同步升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11是本技术实施例3所述挠性前后同步升降装置携带载车板构件升至机架顶部时的工作状态图;图12是本技术实施例3所述挠性前后同步升降装置携带载车板构件升降-->时的工作状态图;图13是本技术实施例4所述挠性前后同步升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14是本技术实施例4所述挠性前后同步升降装置携带载车板构件升至机架顶部时的工作状态图;图15是本技术实施例4所述挠性前后同步升降装置携带载车板构件升降时的工作状态图;图16是本技术实施例5所述挠性前后同步升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17是本技术实施例5所述挠性前后同步升降装置携带载车板构件升至机架顶部时的工作状态图;图18是本技术实施例5所述挠性前后同步升降装置携带载车板构件升降时的工作状态图;图19是本技术所述电吸铁伸缩卡荀升降导轮座总成的立体示意图;图20是图19的A-A视示意图;图21是本技术所述电吸铁伸缩卡荀升降导轮座总成与H型升降导轨动作关系示意图;图22是本技术所述电吸铁伸缩卡荀升降导轮座总成与H型升降导轨动作关系示意图;图23是图21的A-A剖示意图;图24是本技术所述载车板电吸铁电位挂钩座的结构示意图;图25是图24的A-A剖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来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描述。如图1和图2所示的多段挠性联动式立体停车库,共分四层驻车层,每层驻车层设有四个驻车位,共有4×4=16个驻车位。各段成上下相对应的驻车位构成四个停车升降单元,图1中每段驻车层的左边第一个驻车位基本上都为调拨车位。这样的多段挠性联动式立体停车库首先应该具有一个由钢结构构成的机架1,机架1是由五根前立柱101、五根后立柱102、四根横梁111、八根顶部横梁103、五根顶部纵梁104、四根侧纵梁105构成;五根前立柱101和五根后立柱102成间隔地排开,它们的下端固定在地面上,五根前立柱101中部之间通过两根横梁111连接,五根后立柱102中部之间通过两根横梁111连接;五根前立柱101与相对应的五根后立柱102上端之间分别通过五根顶部纵梁104连接,每两根顶部纵梁104之间分别通过八根顶部横梁103连接;两外侧前立柱101和后立柱102的中部分别通过四根侧纵梁105连接。采用了这样的钢结构后,就使得机架1成为一个具有四层驻车层,十六个驻车位的立体停车库了。为了便于安装链传动机构部件和挠性前后同步升降装置中的部分部件,在每根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多段挠性联动式立体停车库,其特征是包含有:(1)、一由钢结构构成的机架,在机架内沿高度方向设置有多段驻车层,每段驻车层设有若干个驻车位,各段成上下相对应的驻车位构成若干个停车升降单元;(2)、设置在机架顶部的一组链传动机构;(3)、设置在机架顶部同一轴线处,与每个停车升降单元相对应的多组挠性前后同步升降装置;该多组挠性前后同步升降装置联结成串,并由链传动机构带动联动;(4)、设置在机架的每个停车升降单元内,由每组挠性前后同步升降装置带动作垂直升降的多组前后电吸铁伸缩卡荀升降导轮座总成;(5)、若干个能在电吸铁伸缩卡荀升降导轮座总成带动下,沿各个停车升降单元进行垂直升降的载车板构件;(6)、设置在底段驻车层,并能在底段驻车层不同驻车位之间作横向移动的多组横移载车板构件;(7)、设置在中段驻车层,用于携带载车板在各段驻车层不同驻车位之间作横向位移的多组模移框架构件;(8)、设置在机架顶部纵梁底部和各个横移框架构件底部的多组载车板电吸铁定位挂钩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段挠性联动式立体停车库,其特征是所述每组挠性前后同步升降装置为钢丝绳卷筒式同步升降机构,它主要是由前滑轮、前上、下惰轮、前钢丝绳、双槽后卷筒、后上、下惰轮、后钢丝绳与2∶1配重张紧机构余绳回收装置构成,2∶1配重张紧机构余绳回收装置主要由配重块、排式滑轮组、后滑轮叉座、前滑轮叉座、连杆、轮槽构成;前滑轮通过安装在机架的顶部纵梁前端,双槽后卷筒键设在链传动机构中的同步传动主轴的一端,前上、下惰轮和后上、下惰轮分别轴设在顶部纵梁的前后端,其中前、后上惰轮处于顶部纵梁的上部,前、后下惰轮处于顶部纵梁的下部;轮槽设置在机架中的顶部纵梁和后立柱内,其中在顶部纵梁段为水平设置,在后立柱段为立式设置,两者的中间部分采用圆弧过渡;前滑轮叉座、排式滑轮组、后滑轮叉座、配重块设置在轮槽内,并可在轮槽内滑动;前滑轮叉座与排式滑轮组前端之间采用连杆连接,后滑轮叉座设置在排式滑轮组中,配重块稍设于排式滑轮组的最末端;前钢丝绳的下端连于前电吸铁伸缩卡荀升降导轮座总成上,其上端自下而上穿过前滑轮叉座,并贴与前上、下惰轮右侧后,由前滑轮右侧向上卷绕在前滑轮上,经前滑轮变向,再沿水平方向卷绕在双槽后卷筒的前卷槽内;后钢丝绳上端卷绕在双槽后卷筒的后卷槽内,其下端自上而下穿过后滑轮叉座,并贴于后上、下惰轮向下延伸连于后电吸铁伸缩卡荀升降导轮座总成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段挠性联动式立体停车库,其特征是所述每组挠性前后同步升降装置为链条配重式同步升降机构,它主要是由前同步链轮、前上、下惰轮、前滚子链条、后同步双链轮、双列压轮、后上、下惰轮、后滚子链条、集链侧槽、双槽2∶1滑轮、配重块及两组弹簧张紧机构余挠性件回收装置构成;前同步链轮安装在机架的顶部纵梁前端,后同步双链轮键设在链传动机构中的同步传动主轴一端,前上、下惰轮和后上、下惰轮分别轴设在顶部纵梁的前后端,其中前、后上惰轮处于顶部纵梁的上部,前、后下惰轮处于顶部纵梁的下部;双列压轮则轴设在顶部纵梁的后端上部,并与后同步双链轮的左下侧接触;集链侧槽安装在顶部纵梁内;两组弹簧张紧机构余挠性件回收装置分别安装在顶部纵梁的前后端内,并位于集链侧槽的两侧;前滚子链条的下端穿过前上、下惰轮和安装在顶部纵梁前端的一组弹簧张紧机构余挠性件回收装置之间,并与电吸铁伸缩卡荀升降导轮座总成连接,其中前上、下惰轮位于前滚子链条的左侧,弹簧张紧机构余挠性件回收装置位于前滚子链条的右侧;前滚子链条的上端沿前同步链轮右侧垂直方向进、上侧水平方向出啮合在前同步链轮上后,再循后同步双链轮的上侧水平方向进、左侧垂直方向出啮合在后同步双链轮的一个链轮上;后滚子链条下端穿过后上、下惰轮和安装在顶部纵梁后端的一组弹簧张紧机构余挠性件回收装置之间,并与电吸铁伸缩卡荀升降导轮座总成连接,其中后上、下惰轮位于后滚子链条的右侧,弹簧张紧机构余挠性件回收装置位于后滚子链条的左侧;后滚子链条的上端沿后同步双链轮右侧垂直方向进、左侧垂直方向出啮合在后同步双链轮的另一个链轮上;由后同步双链轮左侧垂直方向出的前、后滚子链条经双列压轮张紧后,垂直向下沿双槽2∶1滑轮右侧进、左侧垂直向上出环绕在双槽2∶1滑轮上,由双槽2∶1滑轮左侧垂直向上出的前、后滚子链条末端悬挂在顶部纵梁的后端;在双槽2∶1滑轮上悬挂有配重块。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段挠性联动式立体停车库,其特征是所述每组挠性前后同步升降装置为链条回位式同步升降机构,它主要是由前同步链轮、前上、下惰轮、前滚子链条、后同步双链轮、回位链条、前转向惰轮、前、后二接一连接块、同步链条、后滚子链条、后上、下转向双槽惰轮、后上、下惰轮、集链侧槽及两组弹簧张紧机构余挠性件回收装置构成;前同步链轮安装在机架的顶部纵梁的前端,后同步双链轮键设在链传动机构中的同步传动主轴的一端;前上、下惰轮和后上、下惰轮分别轴设在顶部纵梁的前后端,其中前、后上惰轮处于顶部纵梁的上部,前、后下惰轮处于顶部纵梁的下部;前转向惰轮安装在顶部纵梁的前端,后上、下转向双槽惰轮安装在顶部纵梁的后端;集链侧槽安装在顶部纵梁内;两组弹簧张紧机构余挠性件回收装置分别安装在顶部纵梁的前后端内,并位于集链侧槽的两侧;前滚子链条的下端穿过前上、下惰轮和安装在顶部纵梁前端的一组弹簧张紧机构余挠性件回收装置之间,并与电吸铁伸缩卡荀升降导轮座总成连接,其中前上、下惰轮位于前滚子链条的左侧,一组弹簧张紧机构余挠性件回收装置位于前滚子链条右侧;前滚子链条的上端沿前同步链轮右侧垂直方向进、上侧水平方向出啮合在前同步链轮上后,再循...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学昌
申请(专利权)人:李学昌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