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用冷却模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729457 阅读:5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12 02:1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车辆用冷却模块。本发明专利技术更具体地涉及这样一种车辆用冷却模块,其包括冷凝器、使发动机用冷却剂流过其中的第一散热器、使电气部件用冷却剂流过其中的第二散热器以及中间冷却器,并且通过将冷凝器、第二散热器和第一散热器布置在空气流动方向上或者将第二散热器、冷凝器和第一散热器按照这种顺序布置,以及将中间冷却器布置在冷凝器和第二散热器的下侧上,该车辆用冷却模块能够均匀地散布第一散热器的前表面的空气阻力以确保空气量分布的整体平衡,并且通过将冷凝器(C)和第一散热器(R)布置成与第二散热器(L)紧密接触而能够最小化每个热交换周期的间隙。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辆用冷却模块
以下公开内容涉及一种车辆用冷却模块,并且更具体地涉及这样一种车辆用冷却模块,其包括冷凝器、使发动机用冷却剂流过其中的第一散热器、使电气部件用冷却剂流过其中的第二散热器、用于冷凝在车辆用空调系统中流动的制冷剂的冷凝器以及中间冷却器,并且能够均匀地散布第一散热器的前表面的空气阻力以确保空气量分布的整体平衡。
技术介绍
近年来,在组装汽车的过程中,为了使该过程简化和自动化并提高生产率,提出了一种组装组件的技术,其中在组装线中组装多个部件,即,调制组件。一个代表性实例是前端模块,其中冷却模块与包括前照灯和保险杠梁的保险杠被组装并被模块化。前端模块具有:冷却模块,其包括散热器、冷凝器和风扇护罩并被安装在载体的冷却模块安装部上;前照灯,其安装在载体的前照灯安装部上;以及保险杠梁,其绕着布置在其中心处的载体安装在载体的前表面上,以被模块化。通常,车辆用冷却模块通过将散热器、冷凝器和风扇护罩(用于通过与空气进行热交换来冷却散热器和冷凝器)模块化来配置,并且混合动力电动车辆或燃料电池车辆进一步包括用于冷却电气部件的电气部件用散热器(除上述配置之外)。混合动力电动车辆是以恒定速度并在初始驱动时由马达驱动的设备,并且在电池放电模式下由内燃发动机来操作以提高燃料效率。在此,包括马达的电气部件在操作期间生成热量,并且有必要装设抑制部件温度上升的冷却装置,以便维持部件的输入和输出特性处于最佳状态。特别是,在混合动力电动车辆中,除发动机之外,电气部件(是包括马达、逆变器、电池组等的电气和电子部件)应该被冷却。然而,因为已通过发动机的冷却剂与已通过电气部件的冷却剂之间产生一定的温度差,混合动力电动车辆不具有一个冷却系统。因此,车辆用冷却系统单独包括用于冷却发动机的系统和用于冷却电气部件的系统,并且单独包括用于冷却发动机的散热器和用于冷却电气部件的低温散热器。通常,低温散热器是单独制造的并被组装在冷凝器的上侧或下侧上。作为与上述内容相关的技术,公开了韩国专利特开No.2011-0075195(2011年7月6日公布,标题为“CoolingModule(冷却模块)”)。如图1中图示的,当除了风扇护罩S观察时,冷却模块形成在两列布局结构中,其中低温散热器L布置在冷凝器C的下端上,从而形成第一列,并且散热器R布置在冷凝器C和低温散热器L的第一列的后端上,从而形成第二列。同时,混合动力电动车辆可进一步安装有中间冷却器。中间冷却器是用于冷却在高温和高压下由增压器压缩的空气以增加发动机输出的设备。通常,使用柴油发动机的车辆使用增压器将压缩空气供应到发动机气缸中,以提高发动机的输出。然而,因为被增压器急剧压缩的空气的温度变得非常高,空气的容积膨胀且氧浓度降低,导致气缸中空气的填充效率下降的现象。因此,中间冷却器冷却被增压器压缩的高温空气,使得包括中间冷却器的车辆发动机气缸的抽吸效率增加,提高燃烧效率以增加燃料效率,并且对环境有害的排气(诸如二氧化碳、排气烟雾,等)的排放也显著减少。然而,在中间冷却器被另外安装在混合动力电动车辆中的情况下,需要除了现有两列布局之外的布局结构。特别是,需要能够压缩整个冷却模块并且确保空气量分布的整体平衡的布局结构。[现有技术文件][专利文件](专利文件1)韩国专利特开No.2011-0075195(2011年7月6日公布,标题为“CoolingModule(冷却模块)”)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涉及提供了这样一种车辆用冷却模块,即:通过将冷凝器、第二散热器和所述第一散热器布置在空气流动方向上或者将所述第二散热器、所述冷凝器和所述第一散热器按照这种顺序布置,以及将中间冷却器布置在所述冷凝器和所述第二散热器的下侧上,该车辆用冷却模块能够均匀地散布第一散热器的前表面的空气阻力以确保空气量分布的整体平衡。在一个总体方面中,一种车辆用冷却模块包括:冷凝器C,所述冷凝器C布置在所述车辆的前面以冷凝在车辆用空调系统中流动的制冷剂;第一散热器R,所述第一散热器R布置在所述冷凝器C的后面并且具有在其中流动的第一热交换介质;第二散热器L,所述第二散热器L布置在所述冷凝器C与所述第一散热器R之间并且具有在其中流动的第二热交换介质;以及中间冷却器I,所述中间冷却器I布置在所述冷凝器C和所述第二散热器L的下侧上并且布置在所述第一散热器R的前面。在另一总体方面中,一种车辆用冷却模块包括:第二散热器L,所述第二散热器L布置在所述车辆的前面并且具有在其中流动的第二热交换介质;第一散热器R,所述第一散热器R布置在所述第二散热器L的后面并且具有在其中流动的第一热交换介质;冷凝器C,所述冷凝器C布置在所述第二散热器L与所述第一散热器R之间并且冷凝在车辆用空调系统中流动的制冷剂;以及中间冷却器I,所述中间冷却器I布置在所述第二散热器L和所述冷凝器C的下侧上并且布置在所述第一散热器R的前面。引入所述第一散热器R中的所述第一热交换介质的温度可高于引入所述第二散热器L中的第二热交换介质的温度。所述第二散热器L的芯部的宽度长度LL可比所述冷凝器C的芯部的宽度长度LC和所述第一散热器R的芯部的宽度长度LR长。设置到沿其长度方向形成在所述第一散热器R的一侧上的第1-1集箱21的第1-1散热器支撑部分25以及设置到形成在其另一侧上的第1-2集箱24的第1-2散热器支撑部分26可分别被连接到设置到沿其所述长度方向形成在所述第二散热器L的一侧上的第2-1集箱31的第2-1散热器支撑部分35以及设置到形成在其另一侧上的第2-2集箱34的第2-2散热器支撑部分36,沿所述长度方向设置到所述冷凝器C的一侧的第1-1冷凝器支撑部分15以及形成在其另一侧上的第1-2冷凝器支撑部分16可分别被连接到设置到所述第二散热器L的所述第2-1集箱31的第2-1冷凝器支撑部分37以及设置到所述第2-2集箱34的第2-2冷凝器支撑部分38,并且设置到沿其长度方向形成在所述中间冷却器I的一侧上的第3-1集箱41的第1-1中间冷却器支撑部分45以及设置到形成在其另一侧上的第3-2集箱44的第1-2中间冷却器支撑部分46可分别被连接到设置到所述第一散热器R的所述第1-1集箱21的第2-1中间冷却器支撑部分27以及设置到所述第1-2集箱24的第2-2中间冷却器支撑部分28。所述第一散热器R的所述芯部的高度HR可大于所述冷凝器C的所述芯部的高度HC和所述中间冷却器I的所述芯部的高度HI之和,或者大于所述第二散热器L的所述芯部的高度HL和所述中间冷却器I的芯部的高度HI之和;并且所述冷凝器C的所述芯部、所述第二散热器L的所述芯部和所述中间冷却器I的所述芯部可被布置成都与所述第一散热器R的所述芯部重叠。所述第一散热器R可设置有连接到车体的安装销。所述冷凝器C的所述芯部的有效面积可小于所述第二散热器L的所述芯部的有效面积。所述冷凝器C的所述芯部的有效面积和所述中间冷却器I的所述芯部的有效面积之和可小于所述第一散热器R的所述芯部的有效面积之和。具有引入所述第二热交换介质的入口部分39的所述第二散热器L的所述第2-1集箱31与所述冷凝器C的沿其宽度方向邻近所述第二散热器L的一端之间的距离可大于定位在所述第2-1集箱31的相反侧处的所述第2-2集箱34与所述冷凝器C的沿所述宽度方向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辆用冷却模块,该车辆用冷却模块包括:冷凝器,所述冷凝器布置在所述车辆的前部以冷凝在车辆用空调系统中流动的制冷剂;第一散热器,所述第一散热器布置在所述冷凝器的后方并且具有在该第一散热器中流动的第一热交换介质;第二散热器,所述第二散热器布置在所述冷凝器与所述第一散热器之间并且具有在该第二散热器中流动的第二热交换介质;以及中间冷却器,所述中间冷却器布置在所述冷凝器和所述第二散热器的下侧并且布置在所述第一散热器的前方。

【技术特征摘要】
2017.05.31 KR 10-2017-0067489;2018.05.08 KR 10-2011.一种车辆用冷却模块,该车辆用冷却模块包括:冷凝器,所述冷凝器布置在所述车辆的前部以冷凝在车辆用空调系统中流动的制冷剂;第一散热器,所述第一散热器布置在所述冷凝器的后方并且具有在该第一散热器中流动的第一热交换介质;第二散热器,所述第二散热器布置在所述冷凝器与所述第一散热器之间并且具有在该第二散热器中流动的第二热交换介质;以及中间冷却器,所述中间冷却器布置在所述冷凝器和所述第二散热器的下侧并且布置在所述第一散热器的前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冷却模块,其中,被引入到所述第一散热器中的所述第一热交换介质的温度高于被引入到所述第二散热器中的第二热交换介质的温度。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冷却模块,其中,所述第二散热器的芯部的宽度长度比所述冷凝器的芯部的宽度长度和所述第一散热器的芯部的宽度长度长。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用冷却模块,其中,设置到在所述第一散热器的长度方向上的一侧形成的第1-1集箱的第1-1散热器支撑部分以及设置到在所述第一散热器的长度方向上的另一侧形成的第1-2集箱的第1-2散热器支撑部分,分别被连接到设置到在所述第二散热器的长度方向上的一侧形成的第2-1集箱的第2-1散热器支撑部分以及设置到在所述第二散热器的长度方向上的另一侧形成的第2-2集箱的第2-2散热器支撑部分;设置到所述冷凝器的长度方向上的一侧的第1-1冷凝器支撑部分以及形成在所述冷凝器的长度方向上的另一侧的第1-2冷凝器支撑部分,分别被连接到设置到所述第二散热器的所述第2-1集箱的第2-1冷凝器支撑部分以及设置到所述第2-2集箱的第2-2冷凝器支撑部分;并且设置到在所述中间冷却器的长度方向上的一侧形成的第3-1集箱的第1-1中间冷却器支撑部分以及设置到在所述中间冷却器的长度方向上的另一侧形成的第3-2集箱的第1-2中间冷却器支撑部分,分别被连接到设置到所述第一散热器的所述第1-1集箱的第2-1中间冷却器支撑部分以及设置到所述第1-2集箱的第2-2中间冷却器支撑部分。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用冷却模块,其中,所述第一散热器的所述芯部的高度大于所述冷凝器的所述芯部的高度和所述中间冷却器的所述芯部的高度之和,或者大于所述第二散热器的所述芯部的高度和所述中间冷却器的芯部的高度之和;并且所述冷凝器的所述芯部、所述第二散热器的所述芯部和所述中间冷却器的所述芯部被布置成都与所述第一散热器的所述芯部重叠。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辆用冷却模块,其中,所述第一散热器设置有连接到车体的安装销。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辆用冷却模块,其中,所述冷凝器的所述芯部的有效面积小于所述第二散热器的所述芯部的有效面积。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辆用冷却模块,其中,所述冷凝器的所述芯部的有效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至勋高光玉申贤根刘硕钟
申请(专利权)人:翰昂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韩国,KR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