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引线框架用复合铜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698420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08 12:5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引线框架用复合铜带,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架,所述支架的中部固定连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电机,所述电机转轴的一端传动连接有转盘,所述转盘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夹件,所述电机的右侧设置有支板,且支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二夹件。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设置有第二夹件、固定套、凹槽和卡杆,铜带一端伸至凹槽内,卡杆进行穿插固定,第二夹件进行固定夹紧,第一夹件夹持另一侧,利用转盘的运作带动铜带进行弯曲,从而便于贴合零件内部构造,支轴使弯曲部位曲线更加流畅,通过设置有第一电动推杆和滑块,第一电动推杆带动支轴进行上下调节,从而调整弯曲的位置,方便进行弯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引线框架用复合铜带
本专利技术涉及铜带
,具体为一种引线框架用复合铜带。
技术介绍
引线框架作为集成电路的芯片载体,是一种借助于键合材料(金丝、铝丝和铜丝)实现芯片内部电路引出端与外引线的电气连接,形成电气回路的关键结构件,它起到了和外部导线连接的桥梁作用,铜带是一种金属元件,主要用于生产电器元件、灯头、电池帽、钮扣、密封件和接插件,主要用作导电、导热及耐蚀器材,而现今市场上的铜带在框架内进行安装时,铜带不能根据内部构造进行弯曲,手工弯折造成铜带表面凹凸不平,严重影响铜带的正常运作。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引线框架用复合铜带,解决了现今市场上的铜带在框架内进行安装时,铜带不能根据内部构造进行弯曲,手工弯折造成铜带表面凹凸不平,严重影响铜带正常运作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引线框架用复合铜带,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架,所述支架的中部固定连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电机,所述电机转轴的一端传动连接有转盘,所述转盘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夹件,所述电机的右侧设置有支板,且支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二夹件,所述固定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引线框架用复合铜带,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架(17),所述支架(17)的中部固定连接有固定板(19),所述固定板(19)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电机(18),所述电机(18)转轴的一端传动连接有转盘(15),所述转盘(15)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夹件(16),所述电机(18)的右侧设置有支板,且支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二夹件(10),所述固定板(19)顶部的右侧固定连接有固定套(9),所述固定套(9)的左侧开设有凹槽(20),所述支架(17)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连接板(14),所述连接板(14)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安装板(11),所述安装板(11)的一侧开设有调节槽...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引线框架用复合铜带,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架(17),所述支架(17)的中部固定连接有固定板(19),所述固定板(19)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电机(18),所述电机(18)转轴的一端传动连接有转盘(15),所述转盘(15)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夹件(16),所述电机(18)的右侧设置有支板,且支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二夹件(10),所述固定板(19)顶部的右侧固定连接有固定套(9),所述固定套(9)的左侧开设有凹槽(20),所述支架(17)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连接板(14),所述连接板(14)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安装板(11),所述安装板(11)的一侧开设有调节槽(12),所述调节槽(12)的内部设置有滑块,且滑块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支轴,所述调节槽(12)的一侧设置有第一电动推杆(13),且第一电动推杆(13)的底端与滑块固定连接。2.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后庆
申请(专利权)人:扬州市诚智自动化装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