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体后部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440321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14 14:1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车体后部结构,其改善从铰链安装座部到车顶侧的刚性并且能通过将两个竖壁形状布置成在后尾门开口的上角部重叠来应对来自后侧围立柱或后尾门铰链的输入负荷。车体后部结构包括:设置有后尾门安装座部的车顶板;接合到该车顶板的车室内侧的车顶横梁;与车顶横梁的车宽方向端部和车顶板接合的车体侧部;设于车体侧部的后端部的竖壁面构件;以及布置于车顶板与车顶横梁之间并且加强后尾门安装座部的加强构件,竖壁面构件形成为从后尾门开口部的上角部到侧部,设置于车顶横梁的后端部的竖壁面部设置为与竖壁面构件相连,并且竖壁面部和加强构件的后端部的竖壁部设于车顶板的后端部内侧且在从车体后方侧观察时上下重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体后部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车体后部结构,其设置有安装后尾门的后尾门铰链安装座部。
技术介绍
已知在后尾门铰链安装座部上方的后尾门开口上部的、通过由加强件设置的封闭截面结构来加强铰链安装部的结构(参照专利文献1)。另一方面,由于从后侧围立柱的下方到上方的输入负荷和从后尾门铰链的中央到外侧的输入负荷集中于后尾门开口角部的从铰链安装座部到车顶板侧端部的区域,所以需要确保角部的诸如扭转刚性等的刚性。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2-224109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为了确保如上所述的角部处的诸如扭转刚性等的刚性,理想的是使沿着后尾门开口的竖壁从铰链安装座部经过角部插到车体侧部,但是由于铰链安装座部的布局极其受限,所以存在改善的余地。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车体后部结构,该车体后部结构改善了从铰链安装座部到车顶侧的刚性,并且能够通过将两个竖壁形状布置成在后尾门开口的上角部重叠来应对来自后侧围立柱或后尾门铰链的输入负荷。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在本专利技术中,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车体后部结构中包括:车顶板,其设置有后尾门安装座部;车顶横梁,其接合到所述车顶板的车室内侧;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体后部结构,其包括:车顶板,其设置有后尾门安装座部;车顶横梁,其接合到所述车顶板的车室内侧;车体侧部,其与所述车顶横梁的车辆宽度方向端部和所述车顶板接合;竖壁面构件,其设置于所述车体侧部的后端部;以及加强构件,其布置于所述车顶板与所述车顶横梁之间并且加强所述后尾门安装座部,其特征在于,所述竖壁面构件形成为从后尾门开口部的上角部到侧部;设置于所述车顶横梁的后端部的竖壁面部设置为与所述竖壁面构件相连;并且所述竖壁面部和所述加强构件的后端部的竖壁部设置于所述车顶板的后端部内侧,并且在从车体后方侧观察时所述竖壁面部和所述竖壁部上下重叠。

【技术特征摘要】
2017.04.28 JP 2017-0898131.一种车体后部结构,其包括:车顶板,其设置有后尾门安装座部;车顶横梁,其接合到所述车顶板的车室内侧;车体侧部,其与所述车顶横梁的车辆宽度方向端部和所述车顶板接合;竖壁面构件,其设置于所述车体侧部的后端部;以及加强构件,其布置于所述车顶板与所述车顶横梁之间并且加强所述后尾门安装座部,其特征在于,所述竖壁面构件形成为从后尾门开口部的上角部到侧部;设置于所述车顶横梁的后端部的竖壁面部设置为与所述竖壁面构件相连;并且所述竖壁面部和所述加强构件的后端部的竖壁部设置于所述车顶板的后端部内侧,并且在从车体后方侧观察时所述竖壁面部和所述竖壁部上下重叠。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体后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竖壁面部朝向设置有所述后尾门安装座部的车辆宽度方向中央侧延伸,所述加强构件延伸到车体前方侧并且具有朝向与所述车体侧部的接合部逐渐下降的竖壁。3.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武田宗信
申请(专利权)人:铃木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