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形排气后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356438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07 19:26
一种U形排气后处理装置,其包括第一后处理组件、第二后处理组件、第三后处理组件以及混合组件。所述混合组件包括混合装置以及连接装置。所述混合装置包括壳体、混合管以及固定在所述混合管的外围的隔板,所述混合管设有分别位于其两侧的两个第一开口;所述混合装置还包括分别遮挡在所述第一开口前端的第一、第二遮板,使得绝大部分的排气流需要绕开所述第一、第二遮板才能进入到所述第一开口中;所述混合装置还包括位于所述混合管中以进一步增加尿素液滴的破碎以及蒸发的细纤维元件。如此设置,提高了气流混合的均匀性,提高了抗结晶能力。

U type exhaust aftertreatment device

A U-shaped exhaust aftertreatment device includes a first aftertreatment component, a second aftertreatment component, a third aftertreatment component and a mixing component. The mixing assembly comprises a mixing device and a connecting device. The mixing device comprises a shell, a mixing pipe and a partition plate fixed on the outer periphery of the mixing pipe. The mixing pipe is provided with two first openings on both sides of the mixing pipe, and the mixing device also includes the first and second shutters respectively blocking the front end of the first opening, so that most of the exhaust gas needs to be bypassed. The first and second shutters can enter the first opening; the mixing device also includes fine fiber elements located in the mixing tube to further increase the breakage of urea droplets and evaporation. This setting improves the uniformity of airflow mixing and improves the crystallization resistan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U形排气后处理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U形排气后处理装置,属于发动机排气后处理

技术介绍
研究表明排气后处理系统(例如选择性催化还原系统,SCR系统)管路中氨分布的均匀程度对系统的整体性能和耐久性能有重要的影响。如果氨气(NH3)分布不均匀会导致氮氧化合物(NOx)转化效率过低,如果为了满足排放性能而增加尿素喷射量则易造成氨泄漏污染。同时尿素液滴在接触到温度较低的壁面时容易沉积,形成结晶严重时会堵塞排气管、导致发动机动力性能下降。提高氨气分子的混合均匀性可以有效提高尿素利用率,降低尿素喷射量从而降低尿素结晶的风险。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能够提高氨气分子混合均匀性的排气后处理装置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使发动机的排气与尿素液滴混合均匀的排气后处理装置。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U形排气后处理装置,其包括第一后处理组件、位于所述第一后处理组件的下游且与所述第一后处理组件相连接的第二后处理组件、与所述第一、第二后处理组件并排布置的第三后处理组件、以及连接所述第二后处理组件与所述第三后处理组件的混合组件;其中所述第一后处理组件与所述第二后处理组件相互对齐且排列在第一直线上;所述第三后处理组件排列在第二直线上;所述混合组件包括连接在所述第二后处理组件的下游且位于所述第一直线上的混合装置以及将所述混合装置与所述第三后处理组件连接起来的连接装置;所述混合装置包括壳体、位于所述壳体内的混合管以及固定在所述混合管的外围的隔板,所述隔板将所述壳体分隔成与所述第二后处理组件相连通的第一空间以及与所述连接装置相连通的第二空间;所述混合管包括位于所述第一空间内的第一管部以及位于所述第二空间内的第二管部,其中所述第一管部设有分别位于其两侧的至少两个第一开口;所述混合装置还包括分别遮挡在所述第一开口前端的第一遮板以及第二遮板,使得绝大部分的排气流需要绕开所述第一、第二遮板才能进入到所述第一开口中;所述混合装置还包括位于所述混合管中的细纤维元件,其中所述细纤维元件用以供所述排气以及尿素液滴穿过,以进一步增加所述尿素液滴的破碎以及蒸发;所述连接装置包括与所述第二空间相连通的第一开口、与所述第三后处理组件相连通的第二开口以及连通所述第一开口与所述第二开口的内腔体。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细纤维元件为钢丝绒,所述钢丝绒通过钎焊固定在所述混合管内。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壳体包括用以安装尿素喷嘴的安装座,所述尿素喷嘴用以向所述混合管中喷射雾化的尿素液滴。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隔板大致呈Z形,所述隔板包括位于所述混合管一侧的第一板片、位于所述混合管另一侧的第二板片以及连接所述第一板片与所述第二板片的第三板片,所述第三板片设有供所述混合管穿过的通孔。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隔板包括组装在一起的两块板,其中这两块板的拼接处位于所述第三板片上。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板片设有贴靠在所述第二管部上的第一弧形面,所述第二板片设有贴靠在所述第一管部上的第二弧形面。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混合装置包括固定在所述混合管上的整流板,所述第一遮板以及第二遮板分别位于所述整流板的两侧。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整流板包括贴靠在所述第一管部上的第三弧形面,所述第一遮板以及第二遮板分别自所述第三弧形面向两侧延伸而成。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遮板设有贴靠在所述壳体内侧的第一圆弧边,所述第二遮板设有贴靠在所述壳体内侧的第二圆弧边。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后处理组件包括柴油氧化催化剂,所述第二后处理组件包括柴油颗粒捕集器,所述第三后处理组件包括选择性催化还原剂。相较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混合装置,增加了尿素蒸发的距离和时间,提高了气流混合的均匀性,提高了抗结晶能力。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U形排气后处理装置的立体示意图。图2是图1的部分立体分解图。图3是图2中混合装置的立体示意图。图4是图3的部分立体分解图。图5是图4进一步的立体分解图。具体实施方式请参图1至图5所示,本专利技术揭示了一种U形排气后处理装置500,其包括第一后处理组件100、位于所述第一后处理组件100的下游且与所述第一后处理组件100相连接的第二后处理组件200、与所述第一、第二后处理组件100、200并排布置的第三后处理组件300、以及连接所述第二后处理组件200与所述第三后处理组件300的混合组件400;其中所述第一后处理组件100与所述第二后处理组件200相互对齐且排列在第一直线上;所述第三后处理组件300排列在第二直线上。在本专利技术图示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后处理组件100包括柴油氧化催化剂(DOC),所述第二后处理组件200包括柴油颗粒捕集器(DPF),所述第三后处理组件300包括选择性催化还原剂(SCR)。所述混合组件400包括连接在所述第二后处理组件200的下游且位于所述第一直线上的混合装置1以及将所述混合装置1与所述第三后处理组件300连接起来的连接装置2。所述混合装置1包括壳体11、位于所述壳体11内的混合管12以及固定在所述混合管12的外围的隔板13。所述隔板13将所述壳体11分隔成与所述第二后处理组件200相连通的第一空间14以及与所述连接装置2相连通的第二空间15。所述混合管12包括位于所述第一空间14内的第一管部121以及位于所述第二空间15内的第二管部122,其中所述第一管部121设有分别位于其两侧的至少两个第一开口1211;所述混合装置1还包括分别遮挡在所述第一开口1211前端的第一遮板161以及第二遮板162,使得绝大部分的排气流需要绕开所述第一、第二遮板161、162才能进入到所述第一开口1211中;如此设置,避免了排气流直接冲入混合管12中并在管壁上形成反射,影响气流混合的均匀性与平稳性。所述混合装置1还包括位于所述混合管12中的细纤维元件17,其中所述细纤维元件17用以供所述排气以及尿素液滴穿过,以进一步增加所述尿素液滴的破碎以及蒸发。本专利技术图示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细纤维元件17为钢丝绒,所述钢丝绒通过钎焊固定在所述混合管12内。具体地,所述混合装置1包括固定在所述混合管12上的整流板16,所述第一遮板161以及第二遮板162分别位于所述整流板16的两侧。在本专利技术图示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整流板16包括贴靠在所述第一管部15上的第三弧形面163,所述第一遮板161以及第二遮板162分别自所述第三弧形面163向两侧延伸而成。优选地,所述第三弧形面163焊接在所述第一管部15上。所述第一遮板161设有贴靠在所述壳体11内侧的第一圆弧边1611,所述第二遮板162设有贴靠在所述壳体11内侧的第二圆弧边1621,对气流形成阻碍以起到整流的效果。所述隔板13包括位于所述混合管12一侧的第一板片131、位于所述混合管12另一侧的第二板片132以及连接所述第一板片131与所述第二板片132的第三板片133,所述第三板片133设有供所述混合管12穿过的通孔134。在本专利技术图示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混合管12竖直布置;所述第一板片131与所述第二板片132均竖直延伸且延伸方向相反,所述第三板片133水平延伸。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U形排气后处理装置,其包括第一后处理组件、位于所述第一后处理组件的下游且与所述第一后处理组件相连接的第二后处理组件、与所述第一、第二后处理组件并排布置的第三后处理组件、以及连接所述第二后处理组件与所述第三后处理组件的混合组件;其中所述第一后处理组件与所述第二后处理组件相互对齐且排列在第一直线上;所述第三后处理组件排列在第二直线上;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组件包括连接在所述第二后处理组件的下游且位于所述第一直线上的混合装置以及将所述混合装置与所述第三后处理组件连接起来的连接装置;所述混合装置包括壳体、位于所述壳体内的混合管以及固定在所述混合管的外围的隔板,所述隔板将所述壳体分隔成与所述第二后处理组件相连通的第一空间以及与所述连接装置相连通的第二空间;所述混合管包括位于所述第一空间内的第一管部以及位于所述第二空间内的第二管部,其中所述第一管部设有分别位于其两侧的至少两个第一开口;所述混合装置还包括分别遮挡在所述第一开口前端的第一遮板以及第二遮板,使得绝大部分的排气流需要绕开所述第一、第二遮板才能进入到所述第一开口中;所述混合装置还包括位于所述混合管中的细纤维元件,其中所述细纤维元件用以供所述排气以及尿素液滴穿过,以进一步增加所述尿素液滴的破碎以及蒸发;所述连接装置包括与所述第二空间相连通的第一开口、与所述第三后处理组件相连通的第二开口以及连通所述第一开口与所述第二开口的内腔体。...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U形排气后处理装置,其包括第一后处理组件、位于所述第一后处理组件的下游且与所述第一后处理组件相连接的第二后处理组件、与所述第一、第二后处理组件并排布置的第三后处理组件、以及连接所述第二后处理组件与所述第三后处理组件的混合组件;其中所述第一后处理组件与所述第二后处理组件相互对齐且排列在第一直线上;所述第三后处理组件排列在第二直线上;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组件包括连接在所述第二后处理组件的下游且位于所述第一直线上的混合装置以及将所述混合装置与所述第三后处理组件连接起来的连接装置;所述混合装置包括壳体、位于所述壳体内的混合管以及固定在所述混合管的外围的隔板,所述隔板将所述壳体分隔成与所述第二后处理组件相连通的第一空间以及与所述连接装置相连通的第二空间;所述混合管包括位于所述第一空间内的第一管部以及位于所述第二空间内的第二管部,其中所述第一管部设有分别位于其两侧的至少两个第一开口;所述混合装置还包括分别遮挡在所述第一开口前端的第一遮板以及第二遮板,使得绝大部分的排气流需要绕开所述第一、第二遮板才能进入到所述第一开口中;所述混合装置还包括位于所述混合管中的细纤维元件,其中所述细纤维元件用以供所述排气以及尿素液滴穿过,以进一步增加所述尿素液滴的破碎以及蒸发;所述连接装置包括与所述第二空间相连通的第一开口、与所述第三后处理组件相连通的第二开口以及连通所述第一开口与所述第二开口的内腔体。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U形排气后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细纤维元件为钢丝绒,所述钢丝绒通过钎焊固定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健章凯李万雄
申请(专利权)人:天纳克苏州排放系统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