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片体后处理装置及具备该装置的图像形成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4425835 阅读:1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1-13 04:3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薄片体后处理装置以及具备该薄片体后处理装置的图像形成系统。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薄片体后处理装置具备处理盘、移位部件、排出盘、排出辊对以及按压部件。移位部件使处理盘上积载的薄片体沿薄片体宽度方向移动。排出辊对将处理盘上的薄片体排出到排出盘。按压部件按压排出到排出盘上的薄片体。按压部件具有以转动支点为中心转动的臂部以及安装在臂部上能够在薄片体宽度方向上旋转的辊,并选择配置于由辊按压排出到排出盘上的薄片体的第一位置以及辊与处理盘上的薄片体的下面接触的第二位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对由复印机、传真机、打印机等图像形成装置形成图像后的纸张等薄片体进行装订处理和移位排出处理等后处理的薄片体后处理装置以及具备该薄片体后处理装置的图像形成系统。
技术介绍
以往,利用纸张后处理装置执行如下后处理:将多张由复印机、打印机等图像形成装置形成图像后的纸张(薄片体)堆叠,将堆叠的纸摞集中并用装订卡钉进行装订的装订处理、用穿孔形成装置开孔(冲孔)的穿孔形成处理、以及对每个规定张数的纸摞移动位置并排出的移位排出处理等。在这样的纸张后处理装置中,设置有:处理盘,积载形成有图像的纸张;排出盘,配置在处理盘的送纸方向下游侧;以及排出辊对,将处理盘上的纸张排出到排出盘上。并且,在处理盘等上进行装订处理以及移位排出处理等。另外,众所周知图像形成装置还具备使纸摞沿纸张宽度方向移动的移位部件,在装订处理之前调整处理盘上的纸摞的侧端,或者进行移位排出处理。但是,为了确保规定的输送性能,将处理盘上的纸张排出到排出盘的排出辊对多由橡胶辊形成。但是,排出辊对由橡胶辊形成时,在处理盘上沿纸张宽度方向移动纸张时,纸张的下面与橡胶辊接触,产生调整不良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为了解决如上所述的问题而提出的,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抑制薄片体调整不良的薄片体后处理装置以及具备该薄片体后处理装置的图像形成系统。本专利技术第一方式的薄片体后处理装置具备:处理盘,积载薄片体;移位部件,使处理盘上积载的薄片体沿垂直于薄片体输送方向的薄片体宽度方向移动;排出盘,配置在处理盘的薄片体输送方向下游侧;排出辊对,将处理盘上的薄片体排出到排出盘;以及按压部件,按压排出到排出盘上的薄片体的上游侧端部。按压部件具有以转动支点为中心在薄片体输送方向上转动的臂部以及安装在臂部上能够在薄片体宽度方向上旋转的辊,并选择配置于由辊按压排出到排出盘上的薄片体的上游侧端部的第一位置以及辊与处理盘上的薄片体的下面接触的第二位置。本专利技术第二方式的图像形成系统具备上述结构的薄片体后处理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所述图像形成装置与薄片体后处理装置连结,在薄片体上形成图像并将形成有图像的薄片体输送到薄片体后处理装置。按照本专利技术第一方式的薄片体后处理装置以及第二方式的图像形成系统,按压部件选择配置于由辊按压排出到排出盘上的薄片体的上游侧端部的第一位置以及辊与处理盘上的薄片体的下面接触的第二位置。由此,在按压部件配置在第二位置的状态下,使处理盘上的薄片体沿薄片体宽度方向移动时,能够用与薄片体的下面接触的辊使薄片体沿薄片体宽度方向平顺地移动,所以能够抑制薄片体的调整不良。另外,通过将按压部件配置在第一位置,能够按压排出到排出盘上的薄片体,所以能够抑制薄片体翘曲而浮动,或者当后续的薄片体排出到排出盘上时排出盘上的薄片体从排出盘推出而落下。另外,将按压排出到排出盘上的薄片体的按压部件兼用为使处理盘上的薄片体沿薄片体宽度方向平顺地移动的部件,所以能够抑制零件数量的增加。从以下说明的实施方式,进一步明确了本专利技术的其他目的和通过本专利技术得到的具体优点。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图像形成装置以及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纸张后处理装置的内部结构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的纸张后处理装置的处理盘周围的局部放大图,是表示按压部件配置在第一位置的状态的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的纸张后处理装置的处理盘周围的局部放大图,是表示按压部件配置在第二位置的状态的图。图4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纸张后处理装置的构造的立体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首先,参照图1对由图像形成装置100以及本专利技术的纸张后处理装置20构成的图像形成系统进行说明。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例示了数码复合机作为图像形成装置100的一个例子,但本专利技术的纸张后处理装置20同样也可以与数码复合机以外的例如激光打印机、喷墨式打印机和传真机等连接。如图1所示,图像形成装置100是所谓的体内排纸型数码复合机,大致由主体外壳2a和配置在其上部的上部外壳2b构成。上部外壳2b设置有用于将原稿的图像读取为电信号的后面所述的各种机构,上部外壳2b的上部附加设置有原稿输送装置3。另一方面,主体外壳2a中设置有用于根据读取的原稿图像的电信号将图像转印到纸张(薄片体)上的后面所述的各种机构,主体外壳2a的左侧部附加设置有纸张后处理装置(薄片体后处理装置)20。在本实施方式中,主体外壳2a由下部外壳2aa和连结外壳2ab构成,所述连结外壳2ab位于所述下部外壳2aa的上方并沿着其右侧部,并且与上部外壳2b连接,下部外壳2aa中设置有纸张P的供纸部4、在纸张P上形成调色剂图像的图像形成部6、以及用于定影纸张P上的调色剂图像的定影装置7等,另一方面,连结外壳2ab中设置有用于输送定影后的纸张P并从主体外壳2a排出定影后的纸张P的纸张排出部(排出部)18。另外,在上部外壳2b的正下方的连结外壳2ab的左侧形成有向左侧面以及正面较大地敞开的体内出纸空间16,该体内出纸空间16上设置有中继单元19,所述中继单元19能够接收并积载从连结外壳2ab的左侧面排出的纸张P,并且在对纸张P进行规定的后处理时能够将纸张P向纸张后处理装置20输送。主体外壳2a内具有配置在下部的供纸部4、配置在供纸部4的侧方且上方的送纸部5、配置在供纸部4的上方的图像形成部6、以及配置在图像形成部6的送纸方向下游侧(图1的右侧)的定影装置7。供纸部4具有在送纸方向下游侧设置有供纸辊等分离供给机构的多个供纸盒4a,通过供纸辊的旋转动作对该供纸盒4a中放置的纸张P的纸摞从最上层的纸张P一张张地向送纸部5提供。送纸部5通过各输送辊对5a将由供纸部4供给的纸张P向图像形成部6输送。图像形成部6以及定影装置7在图像形成装置100主体的内部在与送纸方向垂直的宽度方向(前后方向,垂直于图1的纸面的方向)上细长配置,在下部外壳2aa内的上部,从图1中的左侧按图像形成部6、定影装置7的顺序,沿纸张P的输送方向(从左向右的方向)并列设置。图像形成部6利用电子照相方式在纸张P上形成规定的调色剂像,并具备作为被可旋转地轴支承的像载体的感光鼓9和在该感光鼓9的周围沿其旋转方向配置的带电装置11、曝光装置12、显影装置13、转印装置14、清洁装置15以及未图示的电荷去除装置。定影装置7以由加热辊和加压辊构成的一对定影辊对7a夹持在图像形成部6中转印有调色剂像的纸张P,对其进行加热以及加压,使未定影调色剂像定影到纸张P上。上部外壳2b内设置有图像读取部8。图像读取部8是读取原稿的图像信息的装置,当手动地一张一张放置原稿并进行读取时,打开原稿输送装置3,将原稿放置在设置于上部外壳2b的上面的接触玻璃8a上,当从原稿摞一张一张自动地读取时,将原稿摞放置到关闭状态的原稿输送装置3的供纸盘3a上。原稿摞放置在供纸盘3a上时,从该原稿摞将原稿一张一张自动地依次送入到接触玻璃8a上。无论哪种情况,位于接触玻璃8a上的原稿被未图示的曝光灯发出的光照射,其反射光作为图像光通过反射镜以及成像透镜等光学系统(都未图示)被引导至光电转换部(CCD)。以下,对如上所述构成的图像形成装置100的基本的动作进行说明。首先,由带电装置11使图1中逆时针旋转的感光鼓9的表面均匀地带电。接着,基于由图像读取部8读取的图像信息,对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a href="http://www.xjishu.com/zhuanli/34/201610487655.html" title="薄片体后处理装置及具备该装置的图像形成系统原文来自X技术">薄片体后处理装置及具备该装置的图像形成系统</a>

【技术保护点】
一种薄片体后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处理盘,积载薄片体;移位部件,使所述处理盘上积载的薄片体沿垂直于薄片体输送方向的薄片体宽度方向移动;排出盘,配置在所述处理盘的薄片体输送方向下游侧;排出辊对,将所述处理盘上的薄片体排出到所述排出盘;以及按压部件,按压排出到所述排出盘上的薄片体的上游侧端部,所述按压部件具有以转动支点为中心在所述薄片体输送方向上转动的臂部以及安装在所述臂部上能够在所述薄片体宽度方向上旋转的辊,所述按压部件选择配置于由所述辊按压排出到所述排出盘上的薄片体的上游侧端部的第一位置以及所述辊与所述处理盘上的薄片体的下面接触的第二位置。

【技术特征摘要】
2015.07.02 JP 2015-1337141.一种薄片体后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处理盘,积载薄片体;移位部件,使所述处理盘上积载的薄片体沿垂直于薄片体输送方向的薄片体宽度方向移动;排出盘,配置在所述处理盘的薄片体输送方向下游侧;排出辊对,将所述处理盘上的薄片体排出到所述排出盘;以及按压部件,按压排出到所述排出盘上的薄片体的上游侧端部,所述按压部件具有以转动支点为中心在所述薄片体输送方向上转动的臂部以及安装在所述臂部上能够在所述薄片体宽度方向上旋转的辊,所述按压部件选择配置于由所述辊按压排出到所述排出盘上的薄片体的上游侧端部的第一位置以及所述辊与所述处理盘上的薄片体的下面接触的第二位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片体后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按压部件配置于所述第二位置的状态下,所述辊从构成所述排出辊对的下排出辊的圆周面向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宫崎昌彦浅川善行河本益雄
申请(专利权)人: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