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动机排气后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5719714 阅读:1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6-28 21:22
一种发动机排气后处理装置,其包括进口、第一腔体、混合管、下游后处理组件以及出口。混合管包括中空的内腔体、若干翅片以及对应于翅片的若干开槽。发动机排气后处理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包括第一端板以及第一内侧板,其中所述第一内侧板固定在所述第一端板上以在它们之间形成第一腔体。所述壳体包括与所述第一腔体连通的扩展腔,所述扩展腔与所述第一腔体分别位于所述第一端板的两侧,所述翅片与所述开槽被共同收容在所述第一腔体与所述扩展腔中。如此设置,涡旋的排气能够提高与雾化的尿素溶液进行混合的均匀性;另外,通过设置扩展腔,使得混合管的安装不局限于发动机排气后处理装置的整体尺寸。

Aftertreatment device for engine exhaust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n exhaust aftertreatment device for an engine, which comprises an inlet, a first cavity, a mixing pipe, a downstream aftertreatment component and an outlet. The mixing tube comprises a hollow inner chamber, a plurality of fins, and a plurality of grooves corresponding to the fins. The engine exhaust aftertreatment apparatus includes a housing including a first end plate and a first inner plate, wherein the first inner panel is fixed to the first end plate to form a first cavity between them. The housing includes a cavity and extension of the first cavity connected, on both sides of the expansion cavity and the first cavity are respectively positioned on the first end plate, the fin and the notch are accommodated in the first cavity and the cavity expansion. So set the vortex exhaust can improve the uniformity of mixing with urea solution spray; in addition, by setting the expansion chamber, the mixing tube installation is not limited to the overall size of the engine exhaust postprocessing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发动机排气后处理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发动机排气后处理装置。
技术介绍
发动机排气后处理装置(例如柴油机排气后处理装置)主要是用来处理或净化排气中有毒及有害物质的装置。排气中的毒害物质主要包含碳氢化合物、一氧化碳、氮氧化物及颗粒物等。现有技术中已经有采用氧化型催化转换器(DOC)、颗粒捕集器(DPF)以及选择性催化还原剂(SCR)系统相组合的方案来提高排气处理的效能。在一种方案中,所述氧化型催化转换器与颗粒捕集器被串联设置在第一壳体内;所述选择性催化还原剂被设置在第二壳体内;然后借助连接管道将所述第一、第二壳体串联起来。为了使排气能够在所述连接管道内与雾化后的尿素溶液进行均匀混合,现有技术中提供了利用混合管或者静态混合器的技术方案。其中,混合管通常应用在发动机排气后处理装置能够提供足够安装空间的条件下。而当安装空间不够时,则通常采用静态混合器的技术方案。然而,因为混合管的成本以及性能相较于静态混合器某些时候具有优势,发动机排气后处理装置的整体尺寸受限于客户的安装尺寸不可能无限的宽,而混合管上的混合结构又具有一定的长度,因此如何解决在发动机排气后处理装置的整体尺寸比较小的情况下也能安装此类混合管便成为业界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之一。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混合管的发动机排气后处理装置,并且该混合管的安装不局限于发动机排气后处理装置的整体尺寸。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发动机排气后处理装置,其包括用以与发动机的排气相连通的进口、与所述进口连通的第一腔体、与所述第一腔体连通的混合管、位于所述混合管的下游且与所述混合管连通的下游后处理组件以及与所述下游后处理组件连通的出口;所述混合管包括中空的内腔体、围绕在所述内腔体的外围且沿周向分布的若干翅片、以及对应于所述若干翅片且与所述内腔体连通的若干开槽;所述发动机排气后处理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包括第一端板以及与所述第一端板相配合的第一内侧板,其中所述第一内侧板固定在所述第一端板上以在它们之间形成所述第一腔体;所述壳体包括与所述第一腔体连通的扩展腔,所述扩展腔与所述第一腔体分别位于所述第一端板的两侧,其中所述翅片与所述开槽穿过所述第一腔体,且所述翅片与所述开槽被共同收容在所述第一腔体与所述扩展腔中。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内侧板设有第一开口,所述壳体包括固定在所述第一开口上的套筒部,所述套筒部设有所述扩展腔以及位于所述扩展腔根部的端壁,所述端壁设有供所述混合管穿过的通孔。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套筒部焊接在所述第一开口的内侧。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混合管与所述通孔的结合处焊接密封。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壳体设有对应于所述混合管的喷嘴安装部;所述混合管呈圆筒状,所述混合管包括位于所述翅片的一侧且靠近所述喷嘴安装部的若干开孔。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发动机排气后处理装置包括连接在所述进口与所述第一腔体之间的上游后处理组件,所述上游后处理组件包括氧化型催化转换器及/或颗粒捕集器。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下游后处理组件包括选择性催化还原剂。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选择性催化还原剂包括并排设置的第一组选择性催化还原剂以及第二组选择性催化还原剂,所述第一组选择性催化还原剂与所述第二组选择性催化还原剂并联。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端板设有分别对应于所述第一组选择性催化还原剂与所述第二组选择性催化还原剂的第二穿孔与第三穿孔,所述壳体包括与所述第一端板相配合的第二内侧板,其中所述第二内侧板覆盖在所述第二穿孔与所述第三穿孔的外围以形成第二腔体,所述第二腔体与所述出口连通。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壳体包括位于所述第一内侧板以及第二内侧板外围的第一外侧板,所述出口贯穿所述第一外侧板。相较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混合管,使得从喷嘴喷出来的尿素溶液在所述混合管的内腔体内被涡旋的排气包围,从而避免了尿素直接与内壁接触,降低了结晶的风险。涡旋的排气能够提高与雾化的尿素溶液进行混合的均匀性,从而提高了排气处理的效率。另外,通过设置扩展腔,使得混合管的安装不局限于发动机排气后处理装置的整体尺寸,且可以通过调整扩展腔的体积来灵活调整系统的背压,实现标准化设计。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发动机排气后处理装置的立体示意图。图2是图1另一角度的立体示意图。图3是图2的部分立体分解图。图4是图3的进一步的立体分解图。图5是图4的进一步的立体分解图。图6是图1去除部分壳体以及喷嘴之后的部分立体示意图。图7是图6的部分立体分解图,其中套筒部被分离出来。图8是图7另一角度的立体分解图。图9是沿图1中A-A线的剖面示意图,且标明了排气进入混合管时的旋流方向。图10是沿图1中B-B线的剖面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请参图1及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揭示了一种发动机排气后处理装置100,其包括壳体1位于所述壳体1内的上游后处理组件2、与所述上游后处理组件2串联的下游后处理组件3、以及用以将所述上游、下游后处理组件2、3串联起来的混合管4。在本专利技术图示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上游后处理组件2包括氧化型催化转换器(DOC)21及/或颗粒捕集器(DPF)22,其中,所述氧化型催化转换器21位于所述颗粒捕集器22的上游,以在所述颗粒捕集器22再生时提供合适的温度。所述下游后处理组件3包括选择性催化还原剂(SCR)。在本专利技术图示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选择性催化还原剂包括并排设置的第一组选择性催化还原剂31以及第二组选择性催化还原剂32,所述第一组选择性催化还原剂31与所述第二组选择性催化还原剂32并联。所述壳体1包括筒状部11、位于筒状部11一端的第一外侧板12、位于筒状部11另一端的第二外侧板13、与所述第二外侧板13连接的且用以与发动机的排气相连通的进口14、以及穿过所述第一外侧板12的出口15。请参图10所示,所述壳体1还设有位于其内部且用以支撑所述上游后处理组件2与所述下游后处理组件3的若干支撑板16。其中所述支撑板16包括靠近所述出口15的第一端板5。请参图7所示,所述第一端板5包括对应于所述颗粒捕集器(DPF)22的第一穿孔51、对应于所述第一组选择性催化还原剂31的第二穿孔52、对应于所述第二组选择性催化还原剂32的第三穿孔53、以及供至少部分所述混合管4穿过的第一开口54。请参图3至图10所示,所述壳体1包括固定于所述第一端板5的第一内侧板61以及第二内侧板62,其中所述第一内侧板61焊接在所述第一端板5上以在它们之间形成第一腔体71,且所述第一内侧板61覆盖所述第一穿孔51以及所述第一开口54;所述第二内侧板62焊接在所述第一端板5上以在它们之间形成第二腔体72,且所述第二内侧板62覆盖所述第二穿孔52以及所述第三穿孔53。所述出口15与所述第二腔体72连通。所述壳体1设有对应于所述混合管4的喷嘴安装部17,用以安装尿素喷嘴18。请参图7及图10所示,在本专利技术图示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混合管4呈圆筒状,其包括中空的内腔体41、围绕在所述内腔体41的外围且沿周向分布的若干翅片42、以及对应于所述若干翅片42且与所述内腔体41连通的若干开槽43以及位于所述翅片42的一侧且靠近所述喷嘴安装部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发动机排气后处理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发动机排气后处理装置,其包括用以与发动机的排气相连通的进口、与所述进口连通的第一腔体、与所述第一腔体连通的混合管、位于所述混合管的下游且与所述混合管连通的下游后处理组件以及与所述下游后处理组件连通的出口;所述混合管包括中空的内腔体、围绕在所述内腔体的外围且沿周向分布的若干翅片、以及对应于所述若干翅片且与所述内腔体连通的若干开槽;所述发动机排气后处理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包括第一端板以及与所述第一端板相配合的第一内侧板,其中所述第一内侧板固定在所述第一端板上以在它们之间形成所述第一腔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与所述第一腔体连通的扩展腔,所述扩展腔与所述第一腔体分别位于所述第一端板的两侧,其中所述翅片与所述开槽穿过所述第一腔体,且所述翅片与所述开槽被共同收容在所述第一腔体与所述扩展腔中。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发动机排气后处理装置,其包括用以与发动机的排气相连通的进口、与所述进口连通的第一腔体、与所述第一腔体连通的混合管、位于所述混合管的下游且与所述混合管连通的下游后处理组件以及与所述下游后处理组件连通的出口;所述混合管包括中空的内腔体、围绕在所述内腔体的外围且沿周向分布的若干翅片、以及对应于所述若干翅片且与所述内腔体连通的若干开槽;所述发动机排气后处理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包括第一端板以及与所述第一端板相配合的第一内侧板,其中所述第一内侧板固定在所述第一端板上以在它们之间形成所述第一腔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与所述第一腔体连通的扩展腔,所述扩展腔与所述第一腔体分别位于所述第一端板的两侧,其中所述翅片与所述开槽穿过所述第一腔体,且所述翅片与所述开槽被共同收容在所述第一腔体与所述扩展腔中。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排气后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内侧板设有第一开口,所述壳体包括固定在所述第一开口上的套筒部,所述套筒部设有所述扩展腔以及位于所述扩展腔根部的端壁,所述端壁设有供所述混合管穿过的通孔。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动机排气后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部焊接在所述第一开口的内侧。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动机排气后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管与所述通孔的结合处焊接密封。5.如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伟童毅君王聪毛伟赵治国
申请(专利权)人:天纳克苏州排放系统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