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束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244692 阅读:5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0-24 06:50
线束包括:与搭载在车辆的电源连接,在车辆的前后方向延伸的电源干线(21,23);从电源干线(21,23)分岔并在与前后方向交叉的方向延伸的电源支线(31);沿着电源干线(21,23)布线或者与电源干线(21,23)共用的通信干线(4);从通信干线(4)分岔并在与前后方向交叉的方向延伸的通信支线(5)。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线束
本专利技术涉及线束。
技术介绍
以往,有在车辆中布线的线束。线束将搭载在车辆的各设备之间连接,用于电源供给、通信。作为线束的一个例子,专利文献1公开了能够成为简单沿着布线路径的形状的线束的技术。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15-97432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欲解决的问题随着车辆的多功能化、高性能化,将搭载在车辆的设备间连接的线束的布线路径有可能变得复杂化,并使布线工序增加。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简化布线路径的线束。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本专利技术的线束的特征在于,包括:电源干线,与搭载在车辆的电源连接,在所述车辆的前后方向延伸;电源支线,从所述电源干线分岔并在与所述前后方向交叉的方向延伸;通信干线,沿着所述电源干线布线、或者与所述电源干线共用;通信支线,从所述通信干线分岔并在与所述前后方向交叉的方向延伸。所述线束中,优选的是所述通信支线沿着所述电源支线布线。所述线束中,优选的是所述电源干线将配置在车辆后部的所述电源与配置在车辆前部的发电部连接。所述线束中,优选的是具有多个系统的所述电源干线。所述线束中,优选的是还具有沿着所述电源干线延伸的接地线。所述线束中,优选的是所述电源干线和所述通信干线是扁平布线材料,且相互层叠。所述线束中,优选的是所述通信干线在层叠方向配置在最外侧。所述线束中,优选的是还包括通信控制部,存在于所述通信干线与所述通信支线之间并控制通信,所述通信控制部的电源线与所述电源干线或者所述电源支线连接。所述线束中,优选的是所述电源干线和所述通信干线沿着车辆的地板在所述前后方向布线,所述电源支线和所述通信支线分别从所述电源干线和所述通信干线分别向车宽方向分岔,沿着所述地板在所述车宽方向布线。专利技术的效果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线束包括:与搭载在车辆的电源连接,在车辆的前后方向延伸的电源干线;从电源干线分岔并在与前后方向交叉的方向延伸的电源支线;沿着电源干线布线、或者与电源干线共用的通信干线;从通信干线分岔并在与前后方向交叉的方向延伸的通信支线。根据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线束,取得的效果是:利用在前后方向延伸的干线和在与前后方向交叉的方向延伸的支线的组合,能够简化布线路径。附图说明图1是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的平面图。图2是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的立体图。图3是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线束的主要部分立体图。图4是示出第1实施方式的电源干线单元的构成要素的立体图。图5是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源干线单元的剖视图。图6是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源支线单元的剖视图。图7是说明端子台与电源干线和电源支线的连接的图。图8是说明第1实施方式的第1变形例所涉及的电源干线与电源支线的连接形态的图。图9是第1实施方式的第2变形例所涉及的电源支线的剖视图。图10是示出第1实施方式的第3变形例所涉及的电源干线单元的图。图11是示出第1实施方式的第4变形例所涉及的电源干线单元的图。图12是示出第1实施方式的第5变形例所涉及的电源干线单元和通信线的图。图13是示出第1实施方式的第6变形例所涉及的通信线的立体图。图14是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主动分岔部的外观立体图。图15是示出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主动分岔部的PLC信号分岔电路的立体图。图16是示出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主动分岔部的电源分岔电路的立体图。图17是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主动分岔部的框图。图18是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源分岔电路的电路图。图19是第2实施方式的第1变形例所涉及的主动分岔部的外观立体图。图20是第2实施方式的第1变形例所涉及的主动分岔部的内部立体图。图21是第3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端子台的外观立体图。图22是第3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端子台的内部立体图。图23是第3实施方式的第1变形例所涉及的端子台的外观立体图。图24是第3实施方式的第1变形例所涉及的端子台的内部立体图。图25是第3实施方式的第2变形例所涉及的主动分岔部的外观立体图。图26是第3实施方式的第2变形例所涉及的主动分岔部的内部立体图。图27是第3实施方式的第2变形例所涉及的信号分岔电路的框图。图28是示出第3实施方式的第3变形例所涉及的主动分岔部的立体图。图29是示出第4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端子台和管的立体图。图30是第4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的平面图。图31是示出第4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分岔部的立体图。图32是第4实施方式的第1变形例所涉及的干管的剖视图。图33是第4实施方式的第2变形例所涉及的干管的剖视图。附图标记的说明1:线束2:电源干线单元2a:中间的范围2b:车辆后方的范围3:电源支线单元4:通信干线5:通信支线6:端子台7:端子台8:主动分岔部(通信控制部)8a:信号分岔电路8b:电源线8c:接地线9:主动分岔部(通信控制部)10:连接器11:管12:分配器13:电气设备14:信号分岔电路14a、14b:信号切换电路14c、14d:接收电路14e、14f:发送电路15:电源分岔电路15a:第一电感15b:第二电感15c:第三电感15d:第四电感15e:电容器16:信号分岔电路21:第一电源干线21a:线材21b:覆皮22:第一接地线22a:线材22b:覆皮23:第二电源干线23a:线材23b:覆皮24:第二接地线24a:线材24b:覆皮25:PLC用电源干线26:PLC用接地线27:扁平信号线28:扁平接地线31:第一电源支线32:第一接地支线33:熔丝34:线材35:覆皮36:PLC用电源支线37:PLC用接地支线38:第二电源支线39:第二接地支线41:第一通信干线42:第二通信干线43:第三通信干线44:第四通信干线45:铁氧体芯46:连接器51、53:第一通信支线52、54:第二通信支线55:扁平信号支线56:扁平接地支线57:铁氧体芯58:连接器61:插入口62:插入口72:干管73:支管80:主动分岔部81:第一分岔电路82:第二分岔电路83:第三分岔电路84:第四分岔电路85:电源分岔电路90:端子台90a:分岔部91、92:插入口100:车辆101:地板101a:主体部101b:前侧隆起部101c:后侧隆起部101d:隧道部102:电动发电机(MG)(发电部)103:电池(电源)104:电源控制部110:端子台111、112:分岔部120:主动分岔部121、122:信号分岔电路130:端子台131:壳体131a:主体131b:盖131c、131d:开口部132:分岔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线束。此外,本专利技术不限于本实施方式。另外,下述实施方式的构成要素包含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容易想到的要素、或者实质上相同的要素。[第1实施方式]参照图1至图7,说明第1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涉及线束。图1是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的平面图;图2是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的立体图;图3是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线束的主要部分立体图;图4是示出第1实施方式的电源干线单元的构成要素的立体图;图5是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源干线单元的剖视图;图6是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源支线单元的剖视图;图7是说明端子台与电源干线和电源支线的连接的图。图5示出图4的V-V截面。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线束1适用于车辆,例如包含混合动力车、电动汽车等汽车。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线束,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源干线,其与搭载在车辆的电源连接,在所述车辆的前后方向延伸;电源支线,其从所述电源干线分岔并在与所述前后方向交叉的方向延伸;通信干线,其被沿着所述电源干线布线或者与所述电源干线共用;以及通信支线,其从所述通信干线分岔并在与所述前后方向交叉的方向延伸。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6.04.01 JP 2016-074313;2017.03.29 JP 2017-064481.一种线束,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源干线,其与搭载在车辆的电源连接,在所述车辆的前后方向延伸;电源支线,其从所述电源干线分岔并在与所述前后方向交叉的方向延伸;通信干线,其被沿着所述电源干线布线或者与所述电源干线共用;以及通信支线,其从所述通信干线分岔并在与所述前后方向交叉的方向延伸。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束,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支线沿着所述电源支线布线。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线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干线将配置在车辆后部的所述电源与配置在车辆前部的发电部连接。4.如权利要求1至3的任一项所述的线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长田康正柳田曜
申请(专利权)人: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