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束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380227 阅读:169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7-21 11:35
作为波纹管(7)的一端侧在滑动门(5)相对于车体(1)移动的关闭方向、并且处于围绕贯通波纹管(7)的一端的垂直方向的方向之中的关闭方向上向前或向后偏移的结果,波纹管(7)能够弯曲成U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线束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利用外装部件保护电缆束的线束,并且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布设在车辆的各个滑动门的门口附近的线束。
技术介绍
在布设在车辆中的线束之中,存在布设于车辆的滑动门的门口附近的线束(专利文献1和2)。引用列表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JP-A-2013-150540专利文献2:JP-A-2013-162716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问题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用于滑动结构体的供电装置中,当滑动结构体(滑动门)相对于固定结构体(车体)打开或关闭时,在线束的外装部件(波纹管)以S状整体弯曲的同时,滑动结构体相对于固定结构体移动。在以这种方式弯曲的各个线束中形成两个弯曲部位。然而,在要求构成线束的电缆和外装部件尽可能短的情况下,如果在线束中形成两个弯曲部位,则不可避免地使各个弯曲部位的弯曲半径小。在具有设计弯曲半径设定得小的外装部件的线束重复弯曲的情况下,与具有设计弯曲半径设定得大的外装部件的线束相比,线束的弯曲耐久性趋向于变低(即,能够维持线束的必要性能的弯曲次数变少)。因此,从提高弯曲耐久性的观点来看,优选地,将外装部件的设计弯曲半径设定得大。另一方面,在外装部件的设计弯曲半径设定得大的情况下,需要在布设线束的车辆侧确保使得外装部件能够以该弯曲半径弯曲的空间。已经鉴于上述问题做出了本专利技术,并且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线束,该线束能够在增大外装部件的设计弯曲半径的同时,使需要在车辆侧确保以允许外装部件的弯曲的空间最小化。解决问题的方案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线束的特征在于下面的条目(1)至(8):(1)一种线束,包括:外装部件,该外装部件的一端装接于滑动结构体,并且该外装部件的另一端装接于固定结构体。其中,所述外装部件的至少一端被枢转支撑,从而能够在水平面中绕着贯通所述外装部件的所述一端的垂直轴旋转,并且在围绕所述垂直轴的周向之中的所述滑动结构体相对于所述固定结构体关闭的关闭方向上向前或向后推进,使得所述外装部件能够弯曲成U状。(2)根据条目(1)的线束,其中,所述外装部件分别在其两端处被枢转支撑,从而能够在水平面中绕着贯通所述两端的垂直轴旋转。(3)根据条目(1)或(2)的线束,还包括滑动结构体侧的供电工具,该滑动结构体侧的供电工具枢转支撑所述外装部件,从而使其能够在水平面中绕着贯通所述外装部件的所述一端的所述垂直轴旋转,其中,所述滑动结构体侧的供电工具在围绕贯通所述外装部件的所述一端的垂直方向的周向之中的在所述滑动结构体相对于所述固定结构体关闭的关闭方向上向前推进所述外装部件的一端侧。(4)根据条目(3)的线束,还包括固定结构体侧的供电工具,该固定结构体侧的供电工具枢转支撑所述外装部件,从而使其能够在水平面中绕着贯通所述外装部件的另一端的垂直轴旋转,其中,弯曲成U状的所述外装部件的在所述滑动结构体与所述固定结构体互相对置的方向上的两个点之间的最长距离比所述滑动结构体侧的供电工具与所述固定结构体侧的供电工具之间的间隔大。(5)根据条目(1)的线束,其中,所述外装部件在所述一端处被枢转支撑,从而能够在水平面中绕着贯通所述外装部件的所述一端的所述垂直轴旋转,并且所述外装部件在所述另一端处固定从而不能在所述水平面中旋转。(6)一种线束,包括:外装部件,该外装部件的一端装接于滑动结构体,并且该外装部件的另一端装接于固定结构体。其中,所述外装部件被枢转支撑,从而能够在水平面中绕着贯通所述外装部件的一端的垂直轴旋转,并且所述外装部件被枢转支撑,从而能够在水平面中绕着贯通所述外装部件的另一端的垂直轴旋转;并且所述外装部件的另一端侧在围绕贯通所述外装部件的所述另一端的垂直方向的周向之中的在所述滑动结构体相对于所述固定结构体关闭的关闭方向上被向前推进,使得所述外装部件能够弯曲成U状。(7)根据条目(6)的线束,还包括固定结构体侧的供电工具,该固定结构体侧的供电工具枢转支撑所述外装部件,从而使其能够在水平面中绕着贯通所述外装部件的另一端的垂直轴旋转,其中,所述固定结构体侧的供电工具在围绕贯通所述外装部件的所述另一端的垂直方向的周向之中的在所述滑动结构体相对于所述固定结构体关闭的关闭方向上向前推进所述外装部件的所述另一端侧。(8)根据条目(7)的线束,还包括固定结构体侧的供电工具,该固定结构体侧的供电工具枢转支撑所述外装部件,从而使其能够在水平面中绕着贯通所述外装部件的一端的垂直轴旋转,其中,弯曲成U状的所述外装部件的在所述滑动结构体与所述固定结构体互相对置的方向上的两个点之间的最长距离比所述滑动结构体侧的供电工具与所述固定结构体侧的供电工具之间的间隔大。在具有条目(1)、(2)和(6)的构造的线束中,线束的外装部件整体上弯曲成在滑动结构体相对于固定结构体关闭的方向上向前凸出的大致U状。以这种方式弯曲的外装部件具有比弯曲成S状的外装部件大的弯曲半径。结果,能够提高线束(即,外装部件和插入到外装部件中的具有绝缘被覆的多个电缆)的弯曲耐久性。在具有条目(3)和(7)的构造的线束中,外装部件由供电工具推进。在这种情况下,能够将供电工具设置作为线束的构成单元,并且线束能够作为模块实施。根据具有条目(4)和(8)的构造的线束,在将滑动结构体与固定结构体之间的间隔设定得短的同时,能够确保使得外装部件能够弯曲的空间。根据具有条目(5)的构造的线束,能够使外装部件的用作固定端的另一端的装接结构比其装接从而能够在水平面中旋转的一端的装接结构简单,从而能够防止由于装接结构复杂而引起的成本升高。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能够提供一种线束,该线束能够在增大外装部件的设计弯曲半径的同时,使需要在车辆侧确保以允许外装部件的弯曲的空间最小化。以上已经简要描述了本专利技术。当参考附图通读在下面描述的用于实施本专利技术的方式(在下文中称为实施例)时,本专利技术的细节将变得更加明显。附图说明图1(a)和1(b)示出使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线束的用于滑动结构体的供电装置,并且分别是滑动门处于完全打开状态的透视图和平面图。图2(a)和2(b)示出使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线束的用于滑动结构体的供电装置,并且分别是滑动门处于半打开状态的透视图和平面图。图3(a)和3(b)示出使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线束的用于滑动结构体的供电装置,并且分别是滑动门处于完全关闭状态的透视图和平面图。图4(a)至4(c)是从不同方向观看时的示出处于不同的操作状态的在第一实施例中采用的车体侧供电工具的透视图。图5是在第一实施例中采用的车体侧供电工具的分解透视图。图6(a)和6(b)是示出车体侧供电工具如何工作的水平截面图。图7(a)和7(b)是在第一实施例中采用的滑动门侧供电工具的透视图。图8是滑动门侧供电工具的分解透视图。图9(a)和9(b)是示出滑动门侧供电工具如何工作的水平截面图。图10是在第二实施例中采用的车体侧供电工具的透视图。图11是在第二实施例中采用的车体侧供电工具的分解透视图。图12(a)和12(b)是示出在第二实施例中采用的车体侧供电工具如何工作的水平截面图。图13(a)是示出具有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三实施例的线束的滑动门完全打开的状态的平面图,图13(b)是示出具有根据第三实施例的线束的滑动门半打开的状态的平面图,并且图13(c)是示出具有根据第三实施例的线束的滑动门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线束,包括:外装部件,该外装部件的一端装接于滑动结构体,并且该外装部件的另一端装接于固定结构体,其中,所述外装部件的至少一端被枢转地支撑,从而能够在水平面中围绕贯通所述外装部件的一端的垂直轴旋转,并且在围绕所述垂直轴的周向之中的、在所述滑动结构体相对于所述固定结构体关闭的关闭方向上向前或向后推进,使得所述外装部件能够弯曲成U状。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3.11.27 JP 2013-245300;2014.10.24 JP 2014-217381.一种线束,包括:外装部件,该外装部件的一端装接于滑动结构体,并且该外装部件的另一端装接于固定结构体;滑动结构体侧的供电工具,该滑动结构体侧的供电工具枢转地支撑所述外装部件,从而使所述外装部件能够在水平面中围绕贯通所述外装部件的一端的垂直轴旋转;以及固定结构体侧的供电工具,该固定结构体侧的供电工具枢转地支撑所述外装部件,从而使所述外装部件能够在水平面中围绕贯通所述外装部件的另一端的垂直轴旋转,其中,至少在滑动结构体侧的所述外装部件的所述一端被枢转地支撑,从而能够在水平面中围绕贯通所述外装部件的一端的垂直轴旋转,并且与所述滑动结构体和所述固定结构体之间的相对位置无关地,在围绕所述垂直轴的周向之中的、在所述滑动结构体相对于所述固定结构体移动的移动方向上由弹簧部件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木暮直人
申请(专利权)人: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