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客输送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163032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0-13 13:34
一种乘客输送机,作业者在施工现场不进行焊接就能够安装桁架,容易进行通过垫片进行的支承角铁的高度调整。该乘客输送机通过以下安装方法来安装:在锚板(78)上预先焊接左右一对的固定部件(80、80),在左右一对的固定部件的外侧分别载置加高块(94),在加高块的上方以顶起的状态配置支承臂(701),在加高块和支承臂之间配置垫片座(84)和垫片(88),在垫片的上方载置支承臂,进行支承臂的高度调整,通过螺栓(92)将垫片座和垫片和支承臂固定为一体,在将支承臂顶起在加高块的上方的状态下,将加高块沿前后方向去除,将成为一体的垫片座、垫片以及支承臂载置到锚板的上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乘客输送机本申请以日本专利申请2017-097892(申请日:05/17/2017)为基础,享受该申请的优先权的利益。本申请通过参照该申请而包含该申请的所有内容。
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涉及乘客输送机的安装方法和乘客输送机。
技术介绍
在将自动扶梯、移动的人行道等乘客输送机安装到建筑物的情况下,在建筑物上设置主体结构或者承受梁,在该主体结构或者承受梁的载置面上架设乘客输送机的桁架的支承角铁。在先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5784229号公报然而,存在以下的问题点:在架设桁架的作业中,在施工现场进行焊接的作业对作业者来说负担大,另外,施工现场的环境面也不理想,而且,由垫片进行的支承角铁的高度调整难以进行。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就是鉴于上述问题点而做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乘客输送机的安装方法和乘客输送机,作业者在施工现场能够不进行焊接地安装桁架,而且,由垫片进行的支承角铁的高度调整容易进行。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是乘客输送机的安装方法,在乘客输送机的桁架的前端部和后端部分别设有支承角铁,上述支承角铁具有在前后方向上突出的左右一对的支承臂,将左右一对的上述支承臂载置到建筑物的主体结构上所载置的锚板上,其特征在于,在上述锚板上预先焊接左右一对的固定部件,在左右一对的上述固定部件的外侧分别载置加高部件,在上述加高部件的上方以顶起的状态配置上述支承臂,在上述加高部件和上述支承臂之间配置垫片座和垫片,在上述垫片的上方载置上述支承臂,进行上述支承臂的高度调整,通过螺栓将上述垫片座和上述垫片和上述支承臂固定为一体,在将上述支承臂顶起在上述加高部件的上方的状态下,将上述加高部件沿前后方向去除,将成为一体的上述垫片座、上述垫片、以及上述支承臂载置到上述锚板的上方。另外,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是通过上述实施方式的乘客输送机的安装方法安装的乘客输送机。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是一种乘客输送机,在乘客输送机的桁架的前端部和后端部分别设有支承角铁,上述支承角铁具有在前后方向上突出的左右一对的支承臂,将左右一对的上述支承臂载置到锚板上,上述锚板被载置于建筑物的主体结构上,该乘客输送机的特征在于,通过以下的乘客输送机的安装方法来安装:在上述锚板上预先焊接左右一对的固定部件,在左右一对的上述固定部件的外侧分别载置加高部件,以顶起的状态将上述支承臂配置在上述加高部件的上方,在上述加高部件和上述支承臂之间配置垫片座和垫片,在上述垫片之上载置上述支承臂,进行上述支承臂的高度调整,通过螺栓将上述垫片座和上述垫片和上述支承臂固定为一体,在上述加高部件的上方将上述支承臂顶起的状态下,将上述加高部件沿前后方向去除,将成为一体的上述垫片座、上述垫片以及上述支承臂载置于上述锚板之上。在上述乘客输送机中,其特征在于,上述加高部件是立方体,上述加高部件的高度与上述固定部件的高度相同,或者,比上述固定部件的高度高。在上述乘客输送机中,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加高部件的前后方向上开有长孔,一端部闭塞,另一端部开口,螺合于上述支承臂上的起重螺栓贯通上述长孔,接地于上述锚板,在去除上述加高部件时,在上述一端部侧拉出上述加高部件。在上述乘客输送机中,其特征在于,与上述加高部件连续地在前后方向上排列有第2加高部件,上述第2加高部件的宽度尺寸比从上述固定部件到上述起重螺栓的距离小。在上述乘客输送机中,其特征在于,上述第2加高部件是立方体,与上述加高部件高度相同。在上述乘客输送机中,其特征在于,拉出用突部从上述第2加高部件的上部倾斜突出。在上述乘客输送机中,其特征在于,上述拉出用突部是螺丝。在上述乘客输送机中,其特征在于,拉出用突部从上述加高部件的上部倾斜突出。在上述乘客输送机中,其特征在于,上述乘客输送机是自动扶梯或者移动的人行道。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自动扶梯的侧面说明图。图2是主体结构和支承角铁的俯视图。图3是要在主体结构配置下垫片的立体图。图4是要在下垫片载置锚板的状态的立体图。图5是要在锚板上载置2个加高块和支承角铁的状态的立体图。图6是在锚板上载置2个加高块、顶起支承臂的状态的纵剖视图。图7是在顶起了支承臂的状态下、要在2个加高块的上方插入垫片和垫片座的状态的立体图。图8是在顶起的状态下配置垫片座和垫片、进行支承臂的高度调整的状态的纵剖视图。图9是稍微顶起支承臂、将垫片座和垫片固定到支承臂上的状态的立体图。图10是要去除第1加高块的状态的立体图。图11是要去除第2加高块的状态的立体图。图12是去除2个加高块、顶起了支承臂状态的纵剖视图。附图标记的说明:1…建筑物,2…主体结构,3…载置面,10…自动扶梯,12…桁架,70…上支承角铁,72…下支承角铁,78…锚板,80…固定部件,84…垫片座,88…垫片,94…第1加高块,96…第2加高块,106…高度调整板,701…支承臂,702…加强部件。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图1~图12对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自动扶梯10进行说明。(1)自动扶梯10参照图1对自动扶梯10的构造进行说明。图1是从侧面观察自动扶梯10的说明图。自动扶梯10的框架即桁架12跨越建筑物1的上层的主体结构2和下层的主体结构2地由上支承角铁70、下支承角铁72支承。对于该支承构造,后面将详细说明。在位于桁架12的上端部的上层侧的机械室14内部设有:使梯级30运行的驱动装置18,左右一对的主驱动链轮24、24,左右一对的扶手驱动链轮27、27。该驱动装置18具有:马达20、减速器、安装于该减速器的输出轴的输出链轮、由该输出链轮驱动的驱动链22、使马达20的旋转停止并且保持停止状态的盘制动器。在该驱动链22的作用下,左右一对的主驱动链轮24、24旋转。左右一对的主驱动链轮24、24和左右一对的扶手驱动链轮27、27由未图示的连结带连结而同步旋转。另外,在上层侧的机械室14内部设有控制马达20、盘制动器等的控制部50。在位于桁架12的下端部的下层侧的机械室16内设有左右一对的从动链轮26、26。在上层侧的左右一对的主驱动链轮24、24和下层侧的左右一对的从动链轮26、26之间架设左右一对的环形的梯级链28、28。在左右一对的梯级链28、28上等间隔地安装有多个梯级30。马达20旋转时,梯级30的前轮301在固定于桁架12上的未图示的引导导轨上运行,后轮302在固定于桁架12上的引导导轨25上运行。在桁架12的左右两侧立设有左右一对的栏干36、36。在该栏干36的上部设有扶手导轨39,环状的扶手带38沿着该扶手导轨39移动。在栏干36的上层侧的正面下部设有上层侧的正面裙式护板40,在层侧的正面下部设有下层侧的正面裙式护板42,扶手带38的出入口即入口部46、48分别从正面裙式护板40、42突出。在栏干36的侧面下部设有裙式护板44,梯级30在左右一对的裙式护板44、44之间运行。在上下层的裙式护板44的内侧面分别设有操作盤52、56和扬声器54、58。扶手带38从上层侧的入口部46侵入正面裙式护板40内,经由引导辊群64架设到扶手驱动链轮27上,其后,经由引导辊群66在裙式护板44内移动,从下层侧的入口部48露出至正面裙式护板42外。而且,扶手驱动链轮27与主驱动链轮24一起旋转,从而扶手带38与梯级30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乘客输送机,在乘客输送机的桁架的前端部和后端部分别设有支承角铁,上述支承角铁具有在前后方向上突出的左右一对的支承臂,将左右一对的上述支承臂载置到锚板上,上述锚板被载置于建筑物的主体结构上,该乘客输送机的特征在于,通过以下的乘客输送机的安装方法来安装:在上述锚板上预先焊接左右一对的固定部件,在左右一对的上述固定部件的外侧分别载置加高部件,以顶起的状态将上述支承臂配置在上述加高部件的上方,在上述加高部件和上述支承臂之间配置垫片座和垫片,在上述垫片之上载置上述支承臂,进行上述支承臂的高度调整,通过螺栓将上述垫片座和上述垫片和上述支承臂固定为一体,在上述加高部件的上方将上述支承臂顶起的状态下,将上述加高部件沿前后方向去除,将成为一体的上述垫片座、上述垫片以及上述支承臂载置于上述锚板之上。

【技术特征摘要】
2017.05.17 JP 2017-0978921.一种乘客输送机,在乘客输送机的桁架的前端部和后端部分别设有支承角铁,上述支承角铁具有在前后方向上突出的左右一对的支承臂,将左右一对的上述支承臂载置到锚板上,上述锚板被载置于建筑物的主体结构上,该乘客输送机的特征在于,通过以下的乘客输送机的安装方法来安装:在上述锚板上预先焊接左右一对的固定部件,在左右一对的上述固定部件的外侧分别载置加高部件,以顶起的状态将上述支承臂配置在上述加高部件的上方,在上述加高部件和上述支承臂之间配置垫片座和垫片,在上述垫片之上载置上述支承臂,进行上述支承臂的高度调整,通过螺栓将上述垫片座和上述垫片和上述支承臂固定为一体,在上述加高部件的上方将上述支承臂顶起的状态下,将上述加高部件沿前后方向去除,将成为一体的上述垫片座、上述垫片以及上述支承臂载置于上述锚板之上。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乘客输送机,其特征在于,上述加高部件是立方体,上述加高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中谷龙
申请(专利权)人:东芝电梯株式会社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