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交通工程系统的方法和其相应设施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904367 阅读:20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道路交通工程系统的方法和其相应设施。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交通工程设施技术领域。该方法和依照该方法建造的设施是在交叉的道路的路口使多条道路彼此立交通过,构成直道式立交桥。直道式立交桥由基本通道与左右车道互换通道或逆行通道构成。同现有立交桥相比,本发明专利技术立交桥例如欲左转时先将车辆由车道中央隔离栏位置右侧先转换到左侧,故上立交桥后可直接左转,大大降低立交桥成本(桥面仅仅为车道自身面积,甚至无须桥面)且占地面积极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道路交通工程系统的方法和其相应设施(一) 所属
本专利技术涉及交通工程设施
(二)
技术介绍
既有的立交桥, 一般在欲左转时须先向右转,再左转。故引桥成本普遍太 高,尤其是弯道式设计令占地面积太大。(三)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目的是提供降低立交桥成本占地面积和减少成本的方法和设施。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道路是任何自然地面或人 工地面上的公路或街道或巷道或广场或居民区或其他任何供车辆或行人通行的 车道或人行道,该方法和依照该方法建造的设施是在交叉的所述道路的路口使 多条道路彼此立交通过,构成直道式立交桥;直道式立交桥由基本通道与左右 车道互换通道或逆行通道构成;基本通道是遵循现行或既定交通行驶规则的车 道;逆行通道是与基本通道所遵循之现行或既定交通行驶规则相反的车道;左 右车道互换通道是与直道式立交桥的入口处车道或出口处的车道即道路路面连 接直道式立交桥的桥底或桥面的车道连接一体构成,或左右车道互换通道是与 直道式立交桥的入口处车道或出口处车道即道路路面连接直道式立交桥的桥底 或桥面的车道连接配套构成; 一体构成是左右车道互换通道是直接设置在直道 式立交桥入口处的车道上或出口处的车道本身位置上;配套构成是左右车道互 换通道是设置在与直道式立交桥相邻路口处的车道上或是直接通往直道式立交 桥的车道的任何位置上或是其他任何形式的与直道式立交桥的入口处或出口处 相隔一定距离的位置的车道上;直道式立交桥可直接应用于四道口即十字路口,或直道式立交桥通过减少出入口可应用于三道口即三岔路口,或直道式立交桥 通过出入口在增加一条或多条向上天桥或其他任何形式引桥或设置地下通道或 设置其他任何形式通道应用于五道口或其他多道口路口 ;左右车道互换通道是 以天桥或地下通道或其他任何立交形式构成(其间有足够车辆通过的净高),或是以红绿灯或其他任何非立交形式构成,或是以其他任何形式构成;天桥或地 下通道或其他任何立交形式构成的左右车道互换通道是将车道中央隔离栏两侧 车辆由车道中央隔离栏位置一侧转换到另一侧;直道式立交桥是以完全在地面 上或完全在地面下或半入地下形式设置。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同现有立交桥相比,本专利技术立交桥例如欲左转时先将 车辆由车道中央隔离栏位置右侧先转换到左侧,故上立交桥后可直接左转,大 大降低立交桥成本(桥面仅仅为车道自身面积,甚至无须桥面)且占地面积极 小(可在车道或城市街道自身总的宽度内实现立交)。附图说明附图l是本专利技术最佳实施例平面结构示意图,附图5和附图2、附图3、附图4 是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平面结构示意图。其中附图1和附图4完整显示车辆运行在 立交桥桥面和桥底状态;附图2主要显示车辆运行在立交桥桥底状态;附图3主 要显示车辆运行在立交桥桥面状态。虚线表示桥底车辆运行情况或被遮挡部分 设施或车道隔离线。图中l.道路路面,2.自行车或其他非机动车道,3.人行道,4.桥下人行横 道左右出入口, 5.桥上人行横道前后出入口, 6.桥上人行横道,7.纵向右转 车道,8.左右车道互换通道,9.纵向去向车道,10.纵向车道中央隔离栏,11. 纵向来向车道,12.横向来向车道,13.横向车道中央隔离栏,14.横向去向车 道,15.横向右转车道,16.横向左转车道,17.纵向直行车道,18.纵向左转车道,19.横向直行车道,20.桥墩,21.纵向原来车道,22.横向原来车道, 23.上下人行横道的出入口, 24.四个出入口相互连接的桥上人行横道,25.桥 下人行横道,26.左转(或右转)之逆行通道,27.右转(或左转)之逆行通道, 28.右转(或左转)之基本通道,29.左转(或右转)之基本通道,30.右转 或左转之原车道。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具体描述。但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 施方式不限于此。实施例一,该道路是任何自然地面或人工地面上的公路或街道或巷道或广 场或居民区或其他任何供车辆或行人通行的车道或人行道,该方法和依照该方 法建造的设施是在交叉的道路的路口使多条道路彼此立交通过,构成直道式立 交桥;直道式立交桥具有左右车道互换通道,左右车道互换通道是与直道式立 交桥的入口处车道或出口处的车道即道路路面连接直道式立交桥的桥底或桥面 的车道连接一体构成,或左右车道互换通道是与直道式立交桥的入口处车道或 出口处车道即道路路面连接直道式立交桥的桥底或桥面的车道连接配套构成; 一体构成是左右车道互换通道是直接设置在直道式立交桥入口处的车道上或出 口处的车道本身位置上;配套构成是左右车道互换通道是设置在与直道式立交 桥相邻路口处的车道上或是直接通往直道式立交桥的车道的任何位置上或是其 他任何形式的与直道式立交桥的入口处或出口处相隔一定距离的位置的车道 上;直道式立交桥可直接应用于四道口即十字路口,或直道式立交桥通过减少 出入口可应用于三道口即三岔路口,或直道式立交桥通过出入口在增加一条或 多条向上天桥或其他任何形式引桥或设置地下通道或设置其他任何形式通道应 用于五道口或其他多道口路口 ;左右车道互换通道是以天桥或地下通道或其他任何立交形式构成(其间有足够车辆通过的净高),或是以红绿灯或其他任何非立交形式构成,或是以其他任何形式构成;天桥或地下通道或其他任何立交形 式构成的左右车道互换通道是将车道中央隔离栏两侧车辆由车道中央隔离栏位 置一侧转换到另一侧;直道式立交桥是以完全在地面上(例如请参见图1所示 的直道式立交桥即为完全在地面上形式)或完全在地面下或半入地下形式(例 如请参见图4所示的直道式立交桥即为半入地下形式)设置。本专利技术本例左右车道互换通道或逆行通道是在直道式立交桥之交叉的一条 道路上成对地设置(例如请参见图1只在纵向车道上设置,横向车道上没有设 置,仍按原车道运行);直道式立交桥具有至少一条基本通道。实施例二 ,本例左右车道互换通道或逆行通道是在直道式立交桥之交叉的 多条道路上成对地设置(例如请参见图4在纵向与横向车道上都作设置);直道 式立交桥具有或不具有基本通道。实施例三,本例左右车道互换通道或逆行通道是在交叉的一条道路上或多 条道路上单一地设置即只在纵向或横向车道上入口处设置一个左右车道互换通 道,原来在靠右规则下靠右行驶的车辆变为靠左行驶后继续运行或靠左规则下 靠左行驶的车辆变为靠右行驶后继续运行;或单一地设置即只在纵向或横向车 道上出口处设置一个左右车道互换通道,原来在靠右规则下靠右行驶的车辆变 为靠左行驶后继续运行或靠左规则下靠左行驶的车辆变为靠右行驶后继续运 行;直道式立交桥具有或不具有基本通道。实施例四,本例多座直道式立交桥在多个路口连续设置时,只在多个路口 处进口与出口处设置一个或一对左右车道互换通道或逆行通道,其中间的各直 道式立交桥不必设置左右车道互换通道或逆行通道,在交叉的其中一条道路上 设置天桥或地下通道连接交叉的另外一条道路,直接完成靠右规则下靠右行驶的车辆右转或是直接完成靠左规则下靠左行驶的车辆左转;直道式立交桥具有 或不具有基本通道。实施例五,本例直道式立交桥不设置左右车道互换通道或逆行通道,在交 叉的其中一条道路上是按原靠右规则下靠右行驶或靠左规则下靠左行驶的规则 运行,交叉的另外一条道路则设置按相反方向的规则运行(例如交通管理部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道路交通工程系统的方法和其相应设施,所述道路是任何自然地面或人工地面上的公路或街道或巷道或广场或居民区或其他任何供车辆或行人通行的车道或人行道,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和依照所述方法建造的设施是在交叉的所述道路的路口使多条道路彼此立交通过,构成直道式立交桥;所述直道式立交桥由基本通道与左右车道互换通道或逆行通道构成;所述基本通道是遵循现行或既定交通行驶规则的车道;所述逆行通道是与所述基本通道所遵循之现行或既定交通行驶规则相反的车道;所述左右车道互换通道是与所述直道式立交桥的入口处车道或出口处的车道即所述道路路面连接所述直道式立交桥的桥底或桥面的车道连接一体构成,或所述左右车道互换通道是与所述直道式立交桥的入口处车道或出口处车道即所述道路路面连接所述直道式立交桥的桥底或桥面的车道连接配套构成;所述一体构成是所述左右车道互换通道是直接设置在所述直道式立交桥入口处的车道上或出口处的车道本身位置上;所述配套构成是所述左右车道互换通道是设置在与所述直道式立交桥相邻路口处的车道上或是直接通往所述直道式立交桥的车道的任何位置上或是其他任何形式的与所述直道式立交桥的入口处或出口处相隔一定距离的位置的车道上;所述直道式立交桥可直接应用于四道口即十字路口,或所述直道式立交桥通过减少出入口可应用于三道口即三岔路口,或所述直道式立交桥通过出入口在增加一条或多条向上天桥或其他任何形式引桥或设置地下通道或设置其他任何形式通道应用于五道口或其他多道口路口;所述左右车道互换通道是以天桥或地下通道或其他任何立交形式构成(其间有足够车辆通过的净高),或是以红绿灯或其他任何非立交形式构成,或是以其他任何形式构成;所述天桥或地下通道或其他任何立交形式构成的所述左右车道互换通道是将车道中央隔离栏两侧车辆由车道中央隔离栏位置一侧转换到另一侧;所述直道式立交桥是以完全在地面上或完全在地面下或半入地下形式设置。...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盛年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市公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2[中国|天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