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前围结构及汽车车身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876515 阅读:4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9-08 04: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汽车前围结构及汽车车身,其中公开的所述汽车前围结构包括:左前纵梁、右前纵梁、左A柱、右A柱、前围板及前围板下横梁;所述前围板设于所述左A柱与所述右A柱之间,所述前围板下横梁设于所述前围板的下部,所述左前纵梁的后端与所述左A柱的底端部连接并与所述前围板下横梁的一端连接,所述右前纵梁的后端与所述右A柱的底端部连接并与所述前围板下横梁的另一端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所述前围板的下部设有所述前围板下横梁,且将所述左前纵梁的后端与所述右前纵梁的后端分别连接于所述前围板下横梁的两端上,这样就可以提高所述汽车车身的碰撞安全性能,并且不会占用乘员舱的底部的设置空间。

Automobile front wall structure and vehicle body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n automobile front enclosure structure and an automobile body, wherein the disclosed automobile front enclosure structure comprises a left front longitudinal beam, a right front longitudinal beam, a left A column, a right A column, a front enclosure plate and a lower cross beam of a front enclosure plate; the front enclosure plate is arranged between the left A column and the right A column, and the lower cross beam of the front enclosure plate is arranged in the front enclosure. The lower part of the board, the rear end of the left front longitudinal beam and the bottom end of the left A column are connected with one end of the lower beam of the front panel, the rear end of the right front longitudinal beam and the bottom end of the right A column are connected with the other end of the lower beam of the front panel. The utility model can improve the collision safety performance of the automobile body and avoid occupying the bottom of the passenger compartment by having the lower beam of the front panel at the lower part of the front panel and connecting the rear end of the left front longitudinal beam and the rear end of the right front longitudinal beam to the two ends of the lower beam of the front panel respectively. The setting spa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汽车前围结构及汽车车身
本技术涉及汽车
,尤其是涉及一种汽车前围结构及汽车车身。
技术介绍
汽车的前围结构是将乘员舱与前机舱分隔开的主要结构,在汽车受到正面碰撞时会起到减震吸能的作用,从而保证乘员舱的安全。现有的前围结构一般会包括前围板、左纵梁及右纵梁等,其中,为了提高前围结构的碰撞安全性能,需要将左纵梁与右纵梁两者的前端均延伸至前机舱处,并将左纵梁与右纵梁两者的后端均延伸至乘员舱的底部设有的地板处。由于左纵梁与右纵梁两者的后端会延伸至乘员舱底部的地板处,这样会占用乘员舱的底部的设置空间。例如,电动汽车的乘员舱的下部设有用于容设电池包的电池框架,其中,电动汽车的左纵梁与右纵梁两者的后端均延伸至电池框架的底部设有的地板处,这样会占用电池框架的用于布置电池的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前围结构及汽车车身,可以避免对汽车乘员舱的底部的设置空间的占用。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汽车前围结构,其包括左前纵梁、右前纵梁、左A柱、右A柱、前围板及前围板下横梁;所述前围板设于所述左A柱与所述右A柱之间,所述前围板下横梁设于所述前围板的下部,所述左前纵梁的后端与所述左A柱的底端部连接并与所述前围板下横梁的左端连接,所述右前纵梁的后端与所述右A柱的底端部连接并与所述前围板下横梁的右端连接。较佳地,所述汽车前围结构还包括左连接板及右连接板;所述左连接板的一端与所述左前纵梁的后段连接,所述左连接板的另一端与所述前围板下横梁的左段连接,且三者连接形成一类三角形的框架结构;所述右连接板的一端与所述右前纵梁的后段连接,所述右连接板的另一端与所述前围板下横梁的右段连接,且三者连接形成一类三角形的框架结构。较佳地,所述左前纵梁的后段相对于其前段弯折,所述左连接板与所述左前纵梁的弯折处连接,并与所述左前纵梁连接形成一人字形结构;所述右前纵梁的后段相对于其前段弯折,所述右连接板与所述右前纵梁的弯折处连接,并与所述右前纵梁连接形成一人字形结构。较佳地,所述左连接板与所述右连接板的横截面均呈几字形。较佳地,所述汽车前围结构还包括前围板上横梁;所述前围板上横梁,其设于所述前围板的上部并位于所述前围板下横梁的前侧,其左端连接于所述左连接板与所述左前纵梁两者的连接处,其右端连接于所述右连接板与所述右前纵梁两者的连接处。较佳地,所述前围板上横梁的两端向所述前围板上横梁的前侧弯折。较佳地,所述前围板下横梁的两端向所述前围板下横梁的后侧弯折。较佳地,所述左前纵梁包括左前纵梁内板及左前纵梁外板;所述左前纵梁内板与所述左前纵梁外板连接,且两者之间连接形成有至少一个加强腔体;所述右前纵梁包括右前纵梁内板及右前纵梁外板;所述右前纵梁内板与所述右前纵梁外板连接,且两者之间连接形成有至少一个加强腔体。较佳地,所述左前纵梁内板及所述左前纵梁外板两者的前段的横截面均呈几字形,且所述两者的后段的横截面均呈凹字形;所述两者的前段相互之间连接形成有一个加强腔体,所述两者的后段相互之间连接形成有两个上下分布的加强腔体;所述右前纵梁内板及所述右前纵梁外板两者的前段的横截面均呈几字形,且所述两者的后段的横截面均呈凹字形;所述两者的前段相互之间连接形成有一个加强腔体,所述两者的后段相互之间连接形成有两个上下分布的加强腔体。本技术另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汽车车身,包括上述的汽车前围结构。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所述汽车前围结构及所述汽车车身,通过在所述前围板的下部设有所述前围板下横梁,将所述左前纵梁的后端与所述左A柱的底端部连接并与所述前围板下横梁的左端连接,并将所述右前纵梁的后端与所述右A柱的底端部连接并与所述前围板下横梁的右端连接,这样所述前围板下横梁可以对所述汽车前围板结构的强度进行有效加强。因此,当所述汽车车身受到正面碰撞时,所述左前纵梁与所述右前纵梁受到的纵向碰撞力,会通过所述前围板下横梁与所述前围板有效地分散到所述左A柱、所述右A柱及所述车身框架上,从而确保所述汽车前围结构具有良好的碰撞安全性能。由上分析可知,本技术实施例无需将所述左前纵梁的后端与所述右前纵梁的后端延伸至汽车乘员舱底部的地板处,从而可以避免对汽车乘员舱的底部的设置空间的占用。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汽车前围结构的仰视图;图2是省去前围板的一种汽车前围结构的仰视图;图3是省去前围板的一种汽车前围结构的立体图;图4是图1示出的汽车前围板结构的剖视图;图5是图1示出的左前纵梁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图5的左前纵梁的A-A向的剖视图;图7是图5的左前纵梁的B-B向的剖视图;图8是图1示出的右前纵梁的结构示意图;图9是图8的右前纵梁的C-C向的剖视图;图10是图8的右前纵梁的D-D向的剖视图。附图标记说明:1.前围板;2.前围板下横梁;3.车身框架;30.电池包框架;4.左前纵梁;40.左前纵梁内板;41.左前纵梁外板;5.右前纵梁;50.右前纵梁内板;51.右前纵梁外板;6.左A柱;7.右A柱;8.左连接板;9.右连接板;10.加强腔体;11.前围板上横梁;12.电池包。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前”、“后”、“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实施例,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部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实施例的限制。请参见图1,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汽车前围结构,其包括左前纵梁4、右前纵梁5、左A柱6、右A柱7及汽车前围板1结构。请参见图1至图4,所述汽车前围板1结构包括前围板1及前围板下横梁2;所述前围板1设于汽车的车身框架3上。所述前围板下横梁2横设于所述前围板1的下部,并连接于所述车身框架3的左右两内侧之间,从而对所述前围板1的结构进行加强。所述前围板1连接于所述左A柱6与所述右A柱7之间;所述左前纵梁4的后端与所述左A柱6的底端部连接,并与所述前围板下横梁2的左端连接,所述右前纵梁5的后端与所述右A柱7的底端部连接,并与所述前围板下横梁2的右端连接,这样使得所述汽车前围结构的结构强度更好,这样在所述汽车受到正面碰撞时,所述左前纵梁4与所述右前纵梁5受到的纵向碰撞力,会通过所述前围板下横梁2与所述前围板1有效地分散到所述左A柱6、所述右A柱7及所述车身框架3上。此外,请参见图1至图3,为了进一步提高所述汽车前围结构的碰撞安全性能,所述汽车前围结构还包括左连接板8及右连接板9。具体地,所述左连接板8的一端与所述左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汽车前围结构及汽车车身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汽车前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左前纵梁、右前纵梁、左A柱、右A柱、前围板及前围板下横梁;所述前围板设于所述左A柱与所述右A柱之间,所述前围板下横梁设于所述前围板的下部,所述左前纵梁的后端与所述左A柱的底端部连接并与所述前围板下横梁的左端连接,所述右前纵梁的后端与所述右A柱的底端部连接并与所述前围板下横梁的右端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前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左前纵梁、右前纵梁、左A柱、右A柱、前围板及前围板下横梁;所述前围板设于所述左A柱与所述右A柱之间,所述前围板下横梁设于所述前围板的下部,所述左前纵梁的后端与所述左A柱的底端部连接并与所述前围板下横梁的左端连接,所述右前纵梁的后端与所述右A柱的底端部连接并与所述前围板下横梁的右端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前围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左连接板及右连接板;所述左连接板的一端与所述左前纵梁的后段连接,所述左连接板的另一端与所述前围板下横梁的左段连接,且三者连接形成一类三角形的框架结构;所述右连接板的一端与所述右前纵梁的后段连接,所述右连接板的另一端与所述前围板下横梁的右段连接,且三者连接形成一类三角形的框架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前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前纵梁的后段相对于其前段弯折,所述左连接板与所述左前纵梁的弯折处连接,并与所述左前纵梁连接形成一人字形结构;所述右前纵梁的后段相对于其前段弯折,所述右连接板与所述右前纵梁的弯折处连接,并与所述右前纵梁连接形成一人字形结构。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前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左连接板与所述右连接板的横截面均呈几字形。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前围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前围板上横梁;所述前围板上横梁,其设于所述前围板的上部并位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游洁耿富荣何玉俊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