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身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325094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13 15:03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车身结构,包括车架、电池包结构以及第一密封环;车架包括镂空部、第一密封部和第一固定部。车架上镂空部的设置,减少了车架上材料的使用,降低了生产的成本。电池包结构的第二壳体和第二壳体围合形成用于容置电池的容置腔室。第二壳体与第一固定部固定连接,而使得电池包结构固定在车架上。车架上设置有第一密封部,第一密封部环绕设置于镂空部外周,第一密封部与第一壳体之间密封设置有第一密封环,从而保证在车架上设置镂空部时,保证电池包结构和车架之间的密封,有效的防止水通过镂空部进入车架内,实现了车架内的涉水防护,有效的避免水进入电池包结构和车架内,有效的保证车辆的正常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汽车零部件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车身结构


技术介绍

1、随着电池技术的发展和整车集成化、轻量化的不断推进,电池和车身的结构越来越紧密,为了进一步节约电池的竖向上的空间,降低整车成本,提高整车生产效率,电池和车身一体化设计被越来越多的整车企业、电池企业纳入研发范围。

2、目前市场上,电动汽车的电池包结构都位于整车车架底部,但是电动汽车在使用的过程中,由于电动汽车会涉及到涉水、洗车等工况,容易导致水流进入电池包结构内或进入车架内,影响汽车的正常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身结构,以保证电池包结构、以及电池包结构和车架之间的密封,有效的避免水进入电池包结构和车架内,有效的保证车辆的正常使用。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3、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车身结构,包括车架、电池包结构以及第一密封环;车架包括镂空部、第一密封部和第一固定部,所述第一密封部环绕设置于所述镂空部的外周且位于所述镂空部与所述第一固定部之间;电池包结构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围合形成用于容纳电池的容置腔室,所述第二壳体与所述第一固定部固定连接;第一密封环密封设置在所述第一密封部与所述第一壳体之间。

4、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车身结构还包括第二密封环,所述第二密封环密封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之间。

5、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密封环位于所述第一密封环远离所述镂空部的一侧。

6、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壳体包括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所述第一密封环设置在所述第一密封部与所述第一区域之间,所述第二密封环设置在所述第二区域与所述第二壳体之间。

7、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壳体还包括过渡区域,所述过渡区域连接在所述第一区域与所述第二区域之间。

8、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区域与所述第二区域位于不同的平面,所述过渡区域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区域弧形连接,所述过渡区域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区域弧形连接。

9、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车身结构还包括第一紧固件,所述第一紧固件设置成使得所述第二密封环密封固定在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之间。

10、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车身结构还包括第二紧固件,所述第二紧固件设置成使得所述第二壳体固定至所述车架。

11、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紧固件位于所述第一紧固件远离所述镂空部的一侧。

12、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壳体包括第二固定部和第三固定部,所述第二固定部抵靠所述第二密封环并与所述第一壳体共同夹紧所述第二密封环,所述第三固定部与所述第一固定部配合并通过所述第二紧固件进行固定。

13、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固定部、所述第二固定部、所述第三固定部三者位于三个不同的平面。

14、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密封部为所述车架向所述第一壳体方向突出形成的凸起。

15、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技术至少具有如下优点和积极效果:

16、本技术中,车架包括镂空部、第一密封部和第一固定部。车架上镂空部的设置,减少了车架上材料的使用,降低了生产的成本。电池包结构的第二壳体和第二壳体围合形成用于容置电池的容置腔室。第二壳体与第一固定部固定连接,而使得电池包结构固定在车架上。车架上设置有第一密封部,第一密封部环绕设置于镂空部外周,第一密封部与第一壳体之间密封设置有第一密封环,从而保证在车架上设置镂空部时,保证电池包结构和车架之间的密封,有效的防止水通过镂空部进入车架内,实现了车架内的涉水防护,有效的避免水进入电池包结构和车架内,有效的保证车辆的正常使用。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身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身结构还包括第二密封环,所述第二密封环密封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密封环位于所述第一密封环远离所述镂空部的一侧。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车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包括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所述第一密封环设置在所述第一密封部与所述第一区域之间,所述第二密封环设置在所述第二区域与所述第二壳体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还包括过渡区域,所述过渡区域连接在所述第一区域与所述第二区域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区域与所述第二区域位于不同的平面,所述过渡区域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区域弧形连接,所述过渡区域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区域弧形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车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身结构还包括第一紧固件,所述第一紧固件设置成使得所述第二密封环密封固定在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身结构还包括第二紧固件,所述第二紧固件设置成使得所述第二壳体固定至所述车架。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紧固件位于所述第一紧固件远离所述镂空部的一侧。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壳体包括第二固定部和第三固定部,所述第二固定部抵靠所述第二密封环并与所述第一壳体共同夹紧所述第二密封环,所述第三固定部与所述第一固定部配合并通过所述第二紧固件进行固定。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车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部、所述第二固定部、所述第三固定部三者位于三个不同的平面。

12.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密封部为所述车架向所述第一壳体方向突出形成的凸起。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身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身结构还包括第二密封环,所述第二密封环密封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密封环位于所述第一密封环远离所述镂空部的一侧。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车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包括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所述第一密封环设置在所述第一密封部与所述第一区域之间,所述第二密封环设置在所述第二区域与所述第二壳体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还包括过渡区域,所述过渡区域连接在所述第一区域与所述第二区域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区域与所述第二区域位于不同的平面,所述过渡区域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区域弧形连接,所述过渡区域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区域弧形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车身结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鹏王勇雷婷杨薇曾建宏郑习娇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