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用前发动机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803156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9-01 05:52
车辆用前发动机罩(100)包括:发动机罩外板(102)和发动机罩内板(104)以及配置在发动机罩外板(102)与发动机罩内板(104)之间的增强构件(106)。增强构件(106)包括:主体部(114),其为平板形状、具有开口(122,124)并沿着发动机罩外板(102)配置;后侧固定部(116,118),其从开口(122,124)的后边缘(128,130)朝向该开口(122,124)内延伸且形成为悬臂梁状,并在该后边缘(128,130)处朝向发动机罩内板(104)折曲并固定到发动机罩内板(104);和前侧固定部(120),其从主体部(114)的前边缘(136)朝向前方延伸,并在该前边缘(136)处朝向发动机罩内板(104)折曲并固定到发动机罩内板(104)。

Front hood for vehicle

The front hood (100) for a vehicle comprises an outer panel (102) of the hood and an inner panel (104) of the hood, and a reinforcing member (106) disposed between the outer panel (102) of the hood and the inner panel (104). The reinforcing member (106) includes a main body part (114) having a flat shape, an opening (122, 124) and disposed along the hood outer plate (102); a rear fixing part (116, 118) extending from the rear edge (128, 130) of the opening (122, 124) toward the opening (122, 124) and forming a cantilever-shaped beam at the rear edge (128, 130). Bend toward the hood inner plate (104) and fix it to the hood inner plate (104); and the front fixed part (120) extends forward from the front edge (136) of the main body part (114) and bends toward the hood inner plate (104) at the front edge (136) and is fixed to the hood inner plate (104).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辆用前发动机罩
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辆用前发动机罩。
技术介绍
在诸如机动车等的车辆中,发动机室设置在车体前部,能够开闭的车辆用前发动机罩配置在该发动机室的上方。存在被碰撞对象(行人等)在车辆与被碰撞对象之间发生碰撞时滚动到车辆用前发动机罩上的情况。为此,车辆用前发动机罩设计成能够变形,以吸收碰撞能量并减轻对被碰撞对象(特别是对行人)的冲击载荷。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引擎罩结构,包括:引擎罩,其设置有外板和内板;以及引擎罩加强件,其介于外板与内板之间并支撑外板。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引擎罩加强件通过使加强件主体部、两个前腿部和三个后腿部一体化成一个单元而形成。加强件主体部具有在车辆宽度方向上长的矩形形状,并且配置在面对外板的下表面的位置处。前腿部从加强件主体部的前端朝向车辆前方延伸,并且固定到内板的上表面。后腿部从加强件主体部的后端朝向车辆后方延伸,并且固定到内板的上表面。因而,作为加强件主体部由从加强件主体部延伸到内板且固定到内板的上表面的前腿部和后腿部支撑的结果,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引擎罩加强件能够从车辆下方支撑外板。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6-60395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然而,在专利文献1公开的引擎罩结构中,当从基材切出引擎罩加强件时,未采取特定的手段来减少废弃的基材。因此,在减少形成引擎罩加强件所需的材料的使用量方面,存在改进的空间。鉴于这些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能够减少增强构件的材料的使用量,从而能够减轻重量并降低成本的车辆用前发动机罩。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为了解决前述问题,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的具有典型构造的车辆用前发动机罩是配置在车体前部的车辆用前发动机罩,该车辆用前发动机罩包括:发动机罩外板和发动机罩内板,该发动机罩外板和发动机罩内板相互组合并分别面对车辆外侧和车辆内侧;以及增强构件,其配置在所述发动机罩外板与所述发动机罩内板之间。所述增强构件包括:主体部,其为平板形状、具有开口并沿着所述发动机罩外板配置;后侧固定部,其从所述开口的后边缘朝向该开口内延伸且形成为悬臂梁状,并且在该后边缘处朝向所述发动机罩内板折曲并固定到所述发动机罩内板;和前侧固定部,其从所述主体部的前边缘朝向前方延伸,并且在该前边缘处朝向所述发动机罩内板折曲并固定到所述发动机罩内板。专利技术的效果利用本专利技术,能够提供能够减少增强构件的材料的使用量,从而能够减轻重量并降低成本的车辆用前发动机罩。附图说明图1是示意性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车辆用前发动机罩的外观的图。图2是示出图1所示的车辆用前发动机罩的一部分的放大图。图3是车辆用前发动机罩的沿着图2中的线A-A截取的截面图。图4是图3所示的增强构件的当从斜上方看时的图。图5是示出图3中的增强构件在碰撞时的动作的图。图6是示意性示出图2中的增强构件和比较例的增强构件的图。具体实施方式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的具有典型构造的车辆用前发动机罩是配置在车体前部的车辆用前发动机罩,该车辆用前发动机罩包括:发动机罩外板和发动机罩内板,该发动机罩外板和发动机罩内板相互组合并分别面对车辆外侧和车辆内侧;以及增强构件,其配置在所述发动机罩外板与所述发动机罩内板之间。所述增强构件包括:主体部,其为平板形状、具有开口并沿着所述发动机罩外板配置;后侧固定部,其从所述开口的后边缘朝向该开口内延伸且形成为悬臂梁状,并且在该后边缘处朝向所述发动机罩内板折曲并固定到所述发动机罩内板;和前侧固定部,其从所述主体部的前边缘朝向前方延伸,并且在该前边缘处朝向所述发动机罩内板折曲并固定到所述发动机罩内板。利用上述构造,作为在主体部的前边缘处折曲的结果,前侧固定部能够固定到发动机罩内板。另外,作为在开口的后边缘处折曲的结果,后侧固定部能够固定到发动机罩内板。因此,增强构件能够经由主体部固定到发动机罩外板,并且能够经由前侧固定部和后侧固定部固定到发动机罩内板。此外,在折曲之前,后侧固定部朝向主体部的开口延伸且形成为悬臂梁状,因而位于主体部的范围内。因此,当从基材切出主体部、前侧固定部和后侧固定部时,无需单独准备用于后侧固定部的区域,只要基材足够大到覆盖主体部和前侧固定部即可。因而,利用上述构造,能够减小基材的尺寸,因而能够减少材料的使用量,从而能够减轻重量并降低成本。优选的是,所述后侧固定部固定到所述发动机罩内板的固定点位于交点的车辆前侧,所述交点是从所述开口的后边缘沿着与所述发动机罩外板垂直的方向延伸的垂线与所述发动机罩内板的交点。因此,相对于与发动机罩外板垂直的方向,即相对于载荷输入方向,后侧固定部固定到发动机罩内板的固定点位于主体部的开口的后边缘的车辆前侧,也就是,位于后侧固定部的上端的车辆前侧。因而,当车辆用前发动机罩与行人之间碰撞时增强构件受到载荷时,增强构件中的后侧固定部在沿车辆上下方向作用的载荷下变形并在车辆上下方向上压溃,并且作为所产生的朝向车辆后侧移动的力矩的结果,使后侧固定部进一步可靠地变形。因此,增强构件中的后侧固定部在碰撞时的载荷下会朝向车辆后侧弯折变形等,因而能够容易地吸收冲击,从而能够减轻行人因发生碰撞而遭受的伤害。另外,后侧固定部沿着车辆上下方向形成,因而后侧固定部容易在沿车辆上下方向作用的碰撞载荷下弯折。优选的是,所述后侧固定部包括脆弱部,并且当从车辆宽度方向看所述主体部时,所述后侧固定部形成有第一倾斜角,相对于沿着所述主体部朝向车辆前侧延伸的基准方向该第一倾斜角为锐角,所述前侧固定部形成有第二倾斜角,相对于所述基准方向该第二倾斜角为锐角,并且所述第一倾斜角大于所述第二倾斜角。以这种方式,在增强构件中,相对于主体部的基准方向,后侧固定部的倾斜角大于前侧固定部的倾斜角。因此,碰撞时的载荷会可靠地传递到增强构件中的后侧固定部。后侧固定部包括促进变形的脆弱部,因而脆弱部会在碰撞时确实地变形。因此,在碰撞时,增强构件朝向车辆下侧变形并接近发动机罩内板,因而增强构件能够吸收冲击能量,从而能够确保对行人的保护能力。优选的是,所述发动机罩内板包括沿车辆宽度方向延伸的槽,并且所述后侧固定部固定到所述发动机罩内板的固定点与所述槽的位于车辆后侧的纵壁相邻。以这种方式,增强构件的后侧固定部与发动机罩内板的刚性提高了的部位相邻地固定,也就是,与由槽形成的纵壁相邻地固定,因而,能够提高增强构件与发动机罩内板之间的安装刚性。因此,利用上述构造,当输入比较小的载荷时,发动机罩内板整体能够减小增强构件的变形,从而能够抑制发动机罩外板的变形,当输入比较大的载荷时,增强构件可靠地变形并能够吸收冲击能量。优选的是,所述后侧固定部固定到所述发动机罩内板的固定点是沿车辆宽度方向排列的焊接点。这里,车辆用前发动机罩具有在因例如车辆用前发动机罩的重复开闭产生的载荷下沿车辆前后方向变形的倾向。利用上述构造,通过使焊接点沿车辆宽度方向排列,焊接点与作为车辆用前发动机罩的变形方向的车辆前后方向正交地配置,其中焊接点为后侧固定部固定到发动机罩内板的固定点。通过以这种方式配置焊接点,因车辆用前发动机罩的开闭产生的载荷能够大致均匀地分散,焊接难以剥落,从而确保了固定强度。[实施例]以下将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这些实施例中说明的尺寸、材料和其它具体数值仅是用于便于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示例,除非另有说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辆用前发动机罩,其配置在车体前部,所述车辆用前发动机罩包括:发动机罩外板和发动机罩内板,该发动机罩外板和发动机罩内板相互组合并分别面对车辆外侧和车辆内侧;以及增强构件,其配置在所述发动机罩外板与所述发动机罩内板之间,其中,所述增强构件包括:主体部,其为平板形状、具有开口并沿着所述发动机罩外板配置;后侧固定部,其从所述开口的后边缘朝向该开口内延伸且形成为悬臂梁状,并且在该后边缘处朝向所述发动机罩内板折曲并固定到所述发动机罩内板;和前侧固定部,其从所述主体部的前边缘朝向前方延伸,并且在该前边缘处朝向所述发动机罩内板折曲并固定到所述发动机罩内板。

【技术特征摘要】
2017.02.23 JP 2017-0318771.一种车辆用前发动机罩,其配置在车体前部,所述车辆用前发动机罩包括:发动机罩外板和发动机罩内板,该发动机罩外板和发动机罩内板相互组合并分别面对车辆外侧和车辆内侧;以及增强构件,其配置在所述发动机罩外板与所述发动机罩内板之间,其中,所述增强构件包括:主体部,其为平板形状、具有开口并沿着所述发动机罩外板配置;后侧固定部,其从所述开口的后边缘朝向该开口内延伸且形成为悬臂梁状,并且在该后边缘处朝向所述发动机罩内板折曲并固定到所述发动机罩内板;和前侧固定部,其从所述主体部的前边缘朝向前方延伸,并且在该前边缘处朝向所述发动机罩内板折曲并固定到所述发动机罩内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前发动机罩,其特征在于,所述后侧固定部固定到所述发动机罩内板的固定点位于交点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武藤法泰西山直毅平野清隆
申请(专利权)人:铃木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