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造沥青路面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568020 阅读:5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8-01 04: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改造沥青路面结构,包括石灰土基层、抗裂贴和水泥砼面层,所述石灰土基层上设有水泥砼面层,所述水泥砼面层内设有裂缝槽,所述水泥砼面层上设有抗裂贴,所述裂缝槽设置在抗裂贴中间下侧,所述抗裂贴上设有橡胶沥青应力吸收层,所述橡胶沥青应力吸收层上设有第二乳化沥青粘层,所述第二乳化沥青粘层上设有SBS改性沥青混凝土AC‑20C层,所述SBS改性沥青混凝土AC‑20C层上设有第一乳化沥青粘层,所述第一乳化沥青粘层上设有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SMA‑13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加强旧水泥混凝土病害处理、铺设防裂贴、铺筑橡胶应力吸收层及采用高性能改性沥青混合料,提高路面抗车辙能力、抗滑能力,大大延长路面使用寿命。

A modification of asphalt pavement structur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modified asphalt pavement structure, which comprises a lime soil base, a crack resistance paste and a cement concrete surface layer, and a cement concrete surface layer is provided on the lime soil base. The cement concrete face layer is provided with a crack slot, and the cement concrete face layer is provided with a crack resistance paste, and the crack slot is arranged on the middle lower side of the anti cracking paste. A rubber asphalt stress absorption layer is provided with second emulsified asphalt sticky layers on the rubber asphalt stress absorption layer, and the second emulsified asphalt adhesive layer is equipped with a SBS modified asphalt concrete AC 20C layer, and the SBS modified asphalt concrete AC 20C layer is provided with a first emulsified asphalt sticky layer, and the first emulsified asphalt is sticky. There are asphalt mastic macadam mixture SMA layer 13. The utility model improves the anti rutting ability and the anti skid ability of the pavement by strengthening the treatment of the old cement concrete disease, laying the anti cracking stick, laying the rubber stress absorption layer and using the high performance modified asphalt mixture, and greatly prolongs the service life of the pavem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改造沥青路面结构
本技术涉及旧水泥混凝土道路路面面层改造
,具体是一种改造沥青路面结构。
技术介绍
水泥混凝土路面亦称白色路面,因其具有强度高、寿命长、施工简便、成本低等特点,曾是城市道路常用的路面结构形式。但随着城市的发展,交通量剧增,水泥混凝土路面的噪音大、板缝颠簸、行车舒适性差、维修工期长等缺点日益凸显,因此近年来各城市多采用加铺沥青混凝土面层的做法对其进行改造(俗称白加黑路面),既能避免挖除旧路面造成资源浪费,又能使道路路面面层的抗滑、降噪、耐久性及行车舒适性等使用性能得到极大的改善。目前在白加黑改造时,多数是在旧水泥混凝土路面上直接铺筑沥青混凝土面层,工艺简易,在使用过程中逐渐显现如下两个问题:一是旧水泥混凝土路面裂缝及板缝未进行特殊处理,导致沥青混凝土加铺层易出现反射裂缝;二是水泥混凝土为刚性基层,不具备良好的荷载、应力及变形扩散能力,导致沥青混凝土加铺层易出现车辙。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造沥青路面结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改造沥青路面结构,包括石灰土基层、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SMA-13层、第一乳化沥青粘层、SBS改性沥青混凝土AC-20C层、第二乳化沥青粘层、橡胶沥青应力吸收层、抗裂贴和水泥砼面层,所述石灰土基层上设有水泥砼面层,所述水泥砼面层内设有裂缝槽,所述水泥砼面层上设有抗裂贴,所述裂缝槽设置在抗裂贴中间下侧,所述抗裂贴上设有橡胶沥青应力吸收层,所述橡胶沥青应力吸收层上设有第二乳化沥青粘层,所述第二乳化沥青粘层上设有SBS改性沥青混凝土AC-20C层,所述SBS改性沥青混凝土AC-20C层上设有第一乳化沥青粘层,所述第一乳化沥青粘层上设有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SMA-13层,所述抗裂贴采用高负荷高强度复合型自粘膜,其结构包括三层:中间层是柔性高密度的沥青,上层是一层耐热、高强度的机织聚酯加强织物,下层是一层带有自粘改性聚合体沥青的耐热非纺织聚酯织物。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裂缝槽深度与水泥砼面层厚度相同。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抗裂贴长度为50cm。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裂缝槽深度为水泥砼面层厚度的2/3,所述裂缝槽宽度为1.5-2cm。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SBS改性沥青混凝土AC-20C层厚度为6cm。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SMA-13层厚度为4cm。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橡胶沥青应力吸收层厚度为1cm。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通过加强旧水泥混凝土病害处理、铺设防裂贴、铺筑橡胶应力吸收层及采用高性能改性沥青混合料这一系列措施,有效的遏制裂缝的发展和反射裂缝的出现,同时提高路面抗车辙能力、抗滑能力等使用性能,大大延长路面使用寿命,具有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附图说明图1为改造沥青路面结构的结构实施例1的示意图。图2为改造沥青路面结构的结构实施例2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1请参阅图1,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改造沥青路面结构,包括石灰土基层1、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SMA-13层2、第一乳化沥青粘层3、SBS改性沥青混凝土AC-20C层4、第二乳化沥青粘层5、橡胶沥青应力吸收层6、抗裂贴7和水泥砼面层8,所述石灰土基层1上设有水泥砼面层8,所述水泥砼面层8内设有裂缝槽9,采用石屑和环氧树脂灌缝,所述水泥砼面层8上设有抗裂贴7,所述裂缝槽9设置在抗裂贴7中间下侧,所述抗裂贴长度为50cm,所述裂缝槽9深度为水泥砼面层8厚度的2/3,所述裂缝槽9宽度为1.5-2cm,所述抗裂贴7上设有橡胶沥青应力吸收层6,所述橡胶沥青应力吸收层6厚度为1cm,所述橡胶沥青应力吸收层6上设有第二乳化沥青粘层5,所述第二乳化沥青粘层5上设有SBS改性沥青混凝土AC-20C层4,所述SBS改性沥青混凝土AC-20C层4厚度为6cm,所述SBS改性沥青混凝土AC-20C层4上设有第一乳化沥青粘层3,所述第一乳化沥青粘层3上设有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SMA-13层2,所述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SMA-13层2厚度为4cm,所述抗裂贴7采用高负荷高强度复合型自粘膜,其结构包括三层:中间层是柔性高密度的沥青,上层是一层耐热、高强度的机织聚酯加强织物,下层是一层带有自粘改性聚合体沥青的耐热非纺织聚酯织物,具有如下较大的抗拉强度,能有效的抵消裂缝处拉应力,加固裂缝并限制其发展;同时具有良好的低温柔韧性能,起到消能缓冲作用,有效的吸收接缝处温缩形变;此外可起到隔水防渗作用,防止路面结构层间水通过裂缝或接缝向下渗透,保持路面基层的干燥,有效避免水损害现象的发生。实施例2请参阅图2,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所述裂缝槽9深度与水泥砼面层8厚度相同,采用热沥青灌缝。本技术使用时,首先对旧路面进行整体铣刨,消除轻微的裂缝及板块错台,并去除表面浮浆,使面层集料颗粒部分裸露,增大与其上沥青层的接触面积和粘结力,对中度裂缝采用开槽机扩缝后用清洁石屑与环氧树脂混合料填实裂缝槽9;对重度裂缝及断板,沿现状路面接缝将水泥混凝土板挖除后采用抗折强度不低于4.5Mpa的水泥混凝土重新浇筑;当基层亦破碎时,尚应先将破损基层挖除后采用水泥稳定碎石(面积较大可采用机械摊铺时)或C20水泥混凝土(局部小面积)换填,旧水泥混凝土板块接缝将旧填缝料完全清除干净后重新灌缝,其次在裂缝及板块接缝处铺设防水抗裂贴7,抗裂贴7的各项技术指标应满足《沥青加铺层用聚合物改性沥青抗裂贴》的规定;铺设抗裂贴7时应确保路面的清洁干燥,并采用胶轮压路机反复碾压,确保抗裂贴在紧绷的、完全舒展的与路面紧密结合,最后铺设稳定型橡胶应力吸收层6,采用洒布车均匀喷洒橡胶沥青,其上均匀撒布单一粒径碎石并采用胶轮压路机碾压密实,其后清除未粘结碎石,避免多余的石料形成软弱夹层影响与上层的粘结性,本次改造中,沥青加铺层设计为两层,总厚度为10cm,下面层为6cm厚SBS改性沥青混凝土AC-20C层4,上面层为4cm厚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SMA-13层2,利用改性沥青混合料的优良性能,有效提高加铺层的抗车辙能力、抗滑能力、水稳定性及耐久性等使用性能。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技术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改造沥青路面结构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改造沥青路面结构,包括石灰土基层(1)、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SMA‑13层(2)、第一乳化沥青粘层(3)、SBS改性沥青混凝土AC‑20C层(4)、第二乳化沥青粘层(5)、橡胶沥青应力吸收层(6)、抗裂贴(7)和水泥砼面层(8),其特征在于,所述石灰土基层(1)上设有水泥砼面层(8),所述水泥砼面层(8)内设有裂缝槽(9),所述水泥砼面层(8)上设有抗裂贴(7),所述裂缝槽(9)设置在抗裂贴(7)中间下侧,所述抗裂贴(7)上设有橡胶沥青应力吸收层(6),所述橡胶沥青应力吸收层(6)上设有第二乳化沥青粘层(5),所述第二乳化沥青粘层(5)上设有SBS改性沥青混凝土AC‑20C层(4),所述SBS改性沥青混凝土AC‑20C层(4)上设有第一乳化沥青粘层(3),所述第一乳化沥青粘层(3)上设有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SMA‑13层(2),所述抗裂贴(7)采用高负荷高强度复合型自粘膜,其结构包括三层:中间层是柔性高密度的沥青,上层是一层耐热、高强度的机织聚酯加强织物,下层是一层带有自粘改性聚合体沥青的耐热非纺织聚酯织物。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改造沥青路面结构,包括石灰土基层(1)、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SMA-13层(2)、第一乳化沥青粘层(3)、SBS改性沥青混凝土AC-20C层(4)、第二乳化沥青粘层(5)、橡胶沥青应力吸收层(6)、抗裂贴(7)和水泥砼面层(8),其特征在于,所述石灰土基层(1)上设有水泥砼面层(8),所述水泥砼面层(8)内设有裂缝槽(9),所述水泥砼面层(8)上设有抗裂贴(7),所述裂缝槽(9)设置在抗裂贴(7)中间下侧,所述抗裂贴(7)上设有橡胶沥青应力吸收层(6),所述橡胶沥青应力吸收层(6)上设有第二乳化沥青粘层(5),所述第二乳化沥青粘层(5)上设有SBS改性沥青混凝土AC-20C层(4),所述SBS改性沥青混凝土AC-20C层(4)上设有第一乳化沥青粘层(3),所述第一乳化沥青粘层(3)上设有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SMA-13层(2),所述抗裂贴(7)采用高负荷高强度复合型自粘膜...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焦守法刘洪进耿志明
申请(专利权)人:淄博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