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半柔性沥青路面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141123 阅读:1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4-07 01: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半柔性沥青路面结构,包括上面层、下面层,上面层和下面层之间采用粘层连接;下面层为水泥-乳化沥青冷再生沥青混合料层。采用水泥和乳化沥青双胶结料冷再生沥青混合料半柔性下面层,在提高沥青路面水稳定性能和高温稳定性能的同时,有效延缓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反射裂缝的出现,具有较好的使用价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半柔性沥青路面结构
技术介绍
随着高等级公路路网的形成,交通量迅猛增长,重车荷载的轴重急剧增加,车辆超载现象十分普遍,传统的路面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铺设在半刚性基层上,自上而下依次为,上面层01、改性乳化沥青粘层03、公称最大粒径为19.0mm的热拌沥青混合料下面层05和改性乳化沥青封层04,其中半刚性基层材料容易产生收缩裂缝,或在雨水下渗后发生翻浆松散,反射至沥青面层后导致沥青面层损坏。另外,由于沥青面层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不足,沥青路面失稳会产生推挤车辙。鉴于上述现有的路面结构存在的缺陷,本专利技术人基于从事此类产品设计制造多年丰富的实务经验及专业知识,并配合学理的运用,积极加以研究创新,以期创设一种新型的半柔性沥青路面结构,使其更具有实用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路面结构,用于旧沥青路面的维修工程,铺设于路面基层之上,使用水泥和乳化沥青双胶结料再生沥青混合料作为半柔性的下面层,在提高了沥青路面水稳定性能和高温稳定性的同时,抑制了半刚性基层反射裂缝等病害。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半柔性沥青路面结构,包括上面层、下面层,上面层和下面层之间采用粘层连接;下面层为水泥-乳化沥青冷再生沥青混合料层。进一步地,下面层的厚度为6?10cm。进一步地,粘层为改性乳化沥青层。进一步地,上面层为热拌沥青混合料层,其中混合料的公称最大粒径不大于16.0mm0进一步地,上面层的厚度为4?5cm。进一步地,上面层为SMA-13、Sup-13或AC-13混合料层。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后,本技术具有以下的有益效果:1、下面层采用高性能微膨胀特种乳化沥青和水硬性胶结料组成的双胶结料,实现了基层一下面层一上面层为半刚性一半柔性一柔性过渡式的新型路面结构,通过预应力效应,抑制半刚性基层反射裂缝,同时解决沥青路面车辙等病害,该技术兼顾了“高性能、低能耗、低排放”的特点。2、采用冷再生技术,与传统的沥青路面养护维修方式相比,能够节约原材料,提高旧路等级,缩短工期,对交通影响小,节省养护资金,同时循环利用废料,保护环境,能彻底消除原面层的拥包,车辙,裂缝和松散等病害。【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传统路面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路面结构不意图;附图中标记含义:01上面层、03粘层、04改性乳化沥青封层、05下面层、1上面层、2下面层、3粘层、4改性乳化沥青封层。【具体实施方式】为了方便本
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本技术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撰写。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半柔性沥青路面结构,用于旧沥青路面的维修工程,铺设于路面基层之上,自上而下分别是4?5cm公称最大粒径不大于16.0mm的热拌沥青混合料上面层1、改性乳化沥青粘层3、6?10cm水泥-乳化沥青冷再生沥青混合料下面层2;其中,上面层1为SMA-13、Sup-13或AC-13的混合料;水泥-乳化沥青冷再生沥青混合料采用双胶结料实现,其中,双胶结料为微膨胀专用乳化沥青和水泥;采用冷再生技术,与传统的沥青路面养护维修方式相比,能够节约原材料,提高旧路等级,缩短工期,对交通影响小,节省养护资金,同时循环利用废料,保护环境,能彻底消除原面层的拥包,车辙,裂缝和松散等病害。在路面维修处治过程中将原路面铣刨至基层,在将原下面层05铣刨料进行水泥-乳化沥青冷再生,再生而成的混合料作为新的下面层2。冷再生技术可采用厂拌冷再生或现场冷再生,当采用厂拌冷再生工艺进行维修时,待基层清扫处理完毕之后,在基层上撒布改性乳化沥青封层4,然后在铺筑水泥-乳化沥青冷再生沥青混合料下面层2,在下面层2顶部撒布改性乳化沥青粘层3,在改性乳化沥青粘层3上加铺沥青混合料SMA-13上面层1,当采用现场冷再生工艺进行维修时,由于采用边铣刨边再生的工艺,无需撒布改性乳化沥青封层4。采用本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层2采用高性能微膨胀特种乳化沥青和水硬性胶结料组成的双胶结料再生沥青混合料,实现了基层一下面层一上面层为半刚性一半柔性一柔性过渡式的新型路面结构,通过预应力效应,抑制半刚性碎石基层反射裂缝,同时解决沥青路面车辙等病害,该技术兼顾了“高性能、低能耗、低排放”的特点。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技术。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技术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主权项】1.一种半柔性沥青路面结构,包括上面层(1)、下面层(2),所述上面层(1)和下面层(2)之间采用粘层(3)连接; 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面层(2)为水泥-乳化沥青冷再生沥青混合料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柔性沥青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面层(2)的厚度为6?10cmo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柔性沥青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粘层(3)为改性乳化沥青层。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半柔性沥青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面层(1)为热拌沥青混合料层,其中混合料的公称最大粒径不大于16.0_。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柔性沥青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面层(1)的厚度为4?5cm0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柔性沥青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面层(1)为SMA-13、Sup-13或AC-13混合料层。【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半柔性沥青路面结构,包括上面层、下面层,上面层和下面层之间采用粘层连接;下面层为水泥-乳化沥青冷再生沥青混合料层。采用水泥和乳化沥青双胶结料冷再生沥青混合料半柔性下面层,在提高沥青路面水稳定性能和高温稳定性能的同时,有效延缓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反射裂缝的出现,具有较好的使用价值。【IPC分类】E01C7/32【公开号】CN205134128【申请号】CN201520916739【专利技术人】杨建强, 韦武举, 韩超, 吴春颖, 韩少龙, 安丰伟, 王瑛, 熊文涛, 张宇峰 【申请人】苏交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中信建设有限责任公司【公开日】2016年4月6日【申请日】2015年11月17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半柔性沥青路面结构,包括上面层(1)、下面层(2),所述上面层(1)和下面层(2)之间采用粘层(3)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面层(2)为水泥‑乳化沥青冷再生沥青混合料层。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建强韦武举韩超吴春颖韩少龙安丰伟王瑛熊文涛张宇峰
申请(专利权)人:苏交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信建设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