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基结构及轨道交通设备支撑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4022504 阅读:75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1-18 17:0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路基结构及轨道交通设备支撑装置,涉及铁路风沙防治技术领域,用以实现无砟轨道道床的导沙。该路基结构,包括用于支撑轨道板的道床,道床设有内凹部,内凹部设于轨道板之间。上述技术方案,利用了无砟轨道和大风特性,在无砟轨道道床上设置内凹部结构,这样可以有效地将沙物质导入内凹部内,并最终排出路基结构,这种技术可以有效避免现有技术中沙子在轨道板的两侧及轨道之间区域堆积,最终达到不影响列车安全通行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铁路风沙防治领域,具体涉及路基结构及轨道交通设备支撑装置
技术介绍
长期以来,风沙灾害是严重影响铁路安全运营和制约铁路在我国西北地区发展的一个重大科学技术难题。兰新高速铁路是我国首条穿越戈壁大风区和风沙区的高速铁路,途径安西风区、烟墩风区、百里风区、三十里风区和达坂城风区等五大风区,大风区风、沙灾害是其安全运营所面临的首要问题。高速铁路与普通铁路相比,具有线路平整度高、曲线半径大,运行速度快等特点,因而较难避绕风沙灾害区段,潜在的风沙危害大,且对风沙防护效果要求高。兰新高速铁路修通后,根据以往普通铁路的防沙经验设置了挡风墙、石方格、“Z”字形高立式阻沙栅栏等防风防沙措施,但因特大风区地形复杂,防风防沙措施缺乏统筹兼顾,导致铁路道床板边缘及钢轨板出现严重积沙现象,积沙厚度达5cm~50cm,直接威胁线路运营安全。专利技术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下述问题:目前兰新高铁戈壁大风路段采取的防风防沙措施均是根据以往普速铁路的防沙经验设置的,主要是从铁路两侧一定范围内设置防风防沙措施,使沙子不靠近铁路,但戈壁特大风地区风速大,戈壁地区沙物质弹跳高度大,使得无论采取哪种以往的防风沙措施最终防风防沙效果都不理想。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其中一个目的是提出一种无砟轨道内凹部及路基结构,用以疏导无砟轨道上聚积的沙等物质。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路基结构,包括用于支撑轨道板的道床,所述道床设有内凹部,所述内凹部设于所述轨道板旁边。在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道床还设有涵洞,所述涵洞的位置低于所述内凹部,所述涵洞与所述内凹部连通。在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涵洞的长度方向与所述内凹部的长度方向垂直。在可选的实施例中,在所述内凹部的长度方向,间隔设有至少两个所述涵洞。在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涵洞与所述内凹部通过通道连通,所述通道的入口与所述内凹部的底部连通,所述通道的出口与所述涵洞的顶部连通。在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通道的入口上方设有盖体。在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内凹部的横截面形状为U形或半圆形。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轨道交通设备支撑装置,包括轨道板和设于所述轨道板上方的轨枕,其中,所述轨道交通设备支撑装置还包括本专利技术任一技术方案所提供的路基结构。在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轨道板的上表面为倾斜面,且靠近所述内凹部的一侧低,远离所述内凹部的一侧高;由同一块所述轨道板支撑的两所述轨枕用于支撑钢轨的表面高度相同。在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轨道板的数量为两条或两条以上,每条用于支撑一列轨道交通设备;相邻的两条所述轨道板之间设有所述内凹部。在可选的实施例中,位于两侧的所述轨道板的上表面为斜面,且靠近所述内凹部的一侧低,远离所述内凹部的一侧高;位于中间的各所述轨道板的上表面为平面。在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轨道板的上表面和所述道床的上表面位于同一平面内。在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轨道板的上表面和所述道床的上表面位于同一平面内。在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轨枕的高度为15cm至35cm;和/或,所述轨枕成对设置,每对所述轨枕通过连接件连接成轮廓光滑的整体结构。在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连接件的结构与所述轨枕的结构匹配,且所述连接件具有外凸的弧形顶面或尖角顶面;和/或,所述轨道板与所述连接件连接成一体或者为一体式结构。在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弧形顶面的顶端与所述轨枕的上表面等高;或者,所述尖角顶面的顶端与所述轨枕的上表面等高。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至少可以产生如下技术效果:上述技术方案,利用了无砟轨道和大风特性,在无砟轨道道床上设置内凹结构,可以有效地将沙物质导入内凹部内,并最终排出路基结构,这种技术可以有效避免现有技术中沙子在轨道板的两侧及轨道之间区域堆积,最终达到不影响列车安全通行的目的。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无砟轨道内凹部及路基结构的剖面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无砟轨道内凹部及路基结构平面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无砟轨道内凹部及路基结构侧视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矩形盖体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圆形盖体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三提供的轨道交通设备支撑装置的剖面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四提供的轨道交通设备支撑装置的剖面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五提供的轨道交通设备支撑装置的剖面示意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六提供的轨道交通设备支撑装置的剖面示意图;附图标记:1-道床;2-轨道板;3-轨枕;4-盖体;5-通道;6-内凹部;7-涵洞;8-路基边坡;9-轨道板;10-轨枕;11-钢轨;12-盖体;13-连接体。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图1~图9对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进行更为详细的阐述。参见图1至图3,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提供了一种路基结构,尤其适合用于戈壁大风区的高速铁路无砟轨道风沙路段。该路基结构包括用于支撑轨道板的道床1,道床1设有内凹部6,内凹部6设轨道板2旁边。当有两条轨道板2时,内凹部6可位于两个轨道板2之间,比如图1示意的情形。每条轨道板2可支撑一辆轨道交通设备。内凹部6的最低处的位置低于轨道板2的位置。无砟轨道是采用混凝土、沥青等整体基础取代散粒碎石道床的轨道,其轨道本身是由混凝土浇灌而成,而路基也不用碎石,钢轨11和轨枕3直接铺在混凝土路基上。无砟轨道边坡没有碎石,粗糙度小,其轨枕下没有道砟,节省了大量道床1空间,道床1平整易于风沙流通过。可选地,内凹部6的横截面形状为U形或半圆形,内凹部6的两侧与轨道板垂直边缘连接。这两种形状的内凹部6便于风和沙的流动,容易形成峡谷效应,而且符合流体力学规律。参见图2,内凹部6沿着钢轨11的长度方向延伸,即其长度尺寸可以比较大。根据风沙流体特性,内凹部6会使气流在该区域形成回旋,从而使沙物质迅速进入内凹部6内,而内凹部6底部风速最小,沙物质易堆积在内凹部6底部。参见图1,道床1还设有涵洞7,涵洞7的位置低于内凹部6,涵洞7与内凹部6连通。涵洞7贯穿路基边坡8。涵洞7一方面作为人、动物穿过铁路的通路,另一方面可以存储沙物质,防止沙积满内凹部6。涵洞7可以是铁路既有的排水或通行涵洞,也可以专门设置的用于排沙的涵洞7,涵洞7高度H以不小于2米,宽度L不小于2米为宜,一方面方便大风通过,借助大风风力可以将涵洞7的沙子自动清理,二方面这样空间方便人工通过推车、铁铲等工具清沙。参见图1和图2,内凹部6与两侧的轨道板2整体形成一个导流槽,气流在内凹部6内由于狭管效应会形成沿着内凹部6方向的流动,并且风速大时会带动堆积在内凹部6底部的沙物质沿内凹部6长度方向移动,在移动到涵洞7与内凹部6的连通处(本实施例中即盖体4处)时会掉到内凹部6下方的涵洞7中。在可选的实施例中,涵洞7的长度方向与内凹部6的长度方向垂直。将涵洞7与内凹部6垂直设置,使得人、动物能快速通过涵洞7穿过路基结构。参见图2和图3,在内凹部6的长度方向,间隔设有至少两个涵洞7。两个涵洞7的间隔距离主要取决于当地风沙和自然地理状况,比如:在风沙比较大的地方,可多设置几个,这样便于及时清沙。参见图1,涵洞7与内凹部6通过通道5连通,通道5的入口与内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路基结构及轨道交通设备支撑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路基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支撑轨道板的道床(1),所述道床(1)设有内凹部(6),所述内凹部(6)设于所述轨道板旁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路基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支撑轨道板的道床(1),所述道床(1)设有内凹部(6),所述内凹部(6)设于所述轨道板旁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路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道床(1)还设有涵洞(7),所述涵洞(7)的位置低于所述内凹部(6),所述涵洞(7)与所述内凹部(6)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路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涵洞(7)的长度方向与所述内凹部(6)的长度方向垂直。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路基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内凹部(6)的长度方向,间隔设有至少两个所述涵洞(7)。5.根据权利要求2-4任一所述的路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涵洞(7)与所述内凹部(6)通过通道(5)连通,所述通道(5)的入口与所述内凹部(6)的底部连通,所述通道(5)的出口与所述涵洞(7)的顶部连通。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路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道(5)的入口上方设有盖体(4)。7.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路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凹部(6)的横截面形状为U形或半圆形。8.一种轨道交通设备支撑装置,包括轨道板和设于所述轨道板上方的轨枕,其特征在于,所述轨道交通设备支撑装置还包括权利要求1-7任一所述的路基结构。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轨道交通设备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轨道板的上表面为倾斜面,且靠近所述内凹部(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建华屈建军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甘肃;6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