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无锭纺纱机中生头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842343 阅读:3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在无锭纺纱机上生头的方法,在纤维条供料中断和生头之前停止之后,纤维条逆着供料方向回拉预定长度,并且在清理和准备启动纺纱发动机过程当中生头需要的时间之后,以增加的速度供料预定的长度,然后供送生头纱线,之后以纺纱操作速度供料。执行上述方法的装置,在其至少一个纺纱位置包括纱线(26)的单位长度重量的传感器(19),并具有程序控制设备对生头时重量的大量测量数据求平均值,单位长度重量传感器(19)与纺纱位置的控制单元(15)连接。(*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在无锭纺纱机中生头(spinning-in)的方法,和一种用于执行该方法的装置,其中所述无锭纺纱机能够进行手动、半自动或者自动生头,并且装配有可以反向驱动的供料辊。本
目前的状况在发生中断之后,必须在机器上恢复纺纱操作。该操作由所谓的生头来完成。生头进行的位置被称作生头部位(spin-in)。与标准的纱线相比,生头部位在外观和强度上均表现出一些问题。为了消除这些问题,越昂贵的机器会使用越多的特殊生头操作工艺。已经发现,材料的供送步骤对于减低生头操作的负面影响十分重要。所以,比如在对纺纱杯进行清理之前立即将材料供送到纺纱杯,并且在梳理辊的拉动作用下更新纤维须端(fibre fringe),从而可以提高生头部位位置的质量。当由细纱作为纤维须端受到非常快速的冲击时,前述设置将不会起作用,并且在进一步进行生头操作之前,纤维再次受到磨损。或者利用多种方式来从纺纱工艺中去除初始的纤维--通常利用气动方法--并且在将受损的纤维去除之后重新供料。但是这就意味着在装配过程中会明显增大结构的复杂性。本专利技术的实质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最大可能地消除前述问题。这可以通过在无锭纺纱机中利用一种生头方法来实现,其中所述无锭纺纱机能够手动、半自动或者自动生头,并且装备有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反向驱动供料辊,该方法的特征在于,在纤维条的供送中断之后,逆着供送方向将纤维条回拉可以调节的预定长度,并且在进行了必需的清洗和生头准备时间段之后,在纺纱杯启动的同时,纤维条供送操作以更高的速度供送预定长度的纤维条,随后对纱线进行生头操作,并且此后以纺纱操作速度恢复纤维条的供送操作。基于实验已经发现,尤其是通过以操作速度来供送纤维条--在进行拉动之前--可以对生头操作进行优化,并且无需考虑是在发生断裂的情况下纺纱操作结束之前发生或者是额外供送一段纤维条。在这种情况下,最好在纤维条停止之后重新将纤维条拉动1至25毫米,与此同时,最好至少以超过供送速度20%的速度来执行所述拉动操作。最好在纺纱杯重新启动之前立即对纺纱杯进行清理和准备,在纺纱杯启动的同时或者恰好在纺纱杯启动之后,以较大的速度供送纤维条,供送长度等于回拉的纤维条长度的60%至110%,最好,纤维条的供送操作至少以超过正常供送速度20%的速度来完成。考虑到纤维条的梳理操作,相应于纤维条返回之前到达初始构造时的时刻,纤维的实际供送会较早地发生。以这种方式,可以在不会受到长时间梳理而遭受损坏的条件下对纤维须端进行更新,并且可以送入纱线来高质量地进行纺纱操作。在将纱线送入纺纱杯之后,纤维条的供送操作可以以操作速度持续不超过1.5秒。在材料能够抵抗高扭转的情况下,最好在供送了预定长度的纤维条之后停顿一段时间--必需停顿不超过1.5秒,并且随后在修正了生头部位的称重过程(weight course)之后重新开始--理想地是首先以较大的速度或者说是增加的速度进行一段时间,该段时间对应于纺纱的10-2000cm的长度,这样对于良好的和较大强度地纺纱是有利的。然后,所述纤维条的速度返回到操作速度。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生头方法也可以用于至少带有能够反向驱动的供送辊或者一个输出装置和一个共公控制系统的无锭纺纱机中,也就是说所述供送辊可以在两个方向上进行旋转,所述输出装置用于利用生头装置对供送操作进行外部控制,而所述共公控制系统与所述生头供送操作协同工作。作为通过测试进行优化所得出的值,最好在所述无锭纺纱机上的至少一个工作位置装配一个传感器,该传感器对制得的纱线的单位长度重量(length weight)进行感测,来通过若干次生头循环计算出平均值,一般确定出在进行生头操作时所需的值,该值是生头部位的重要特性--以及任何其它纺织材料--表现出明显不同,并且必须对结果进行平均。如果已知生头部位的称重过程,则如果平滑地对供送速度进行改变,使其在从末端逐渐地启动并且平滑地持续到其最大和最小值,则其适合于流畅地进行修正,并且改善了生头部位的外观。附图说明下面,在使用附图的同时将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描述,其中附图1示意性地示出了无锭纺纱机中的工作位置;附图2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中的方法的生头操作图表;而附图3示意性地示出了在进行流畅供送操作时变化的生头操作的图表。对示例的描述无锭纺纱机包括有多个相互依次排布的工作位置。各个工作位置均代表了一个复杂的纱线独立制造步骤。正如在附图1中所能够看到的那样,在各个工作位置处,由纤维2组成的纤维条1从纱壶3(jug)中抽出,并且穿过供送装置5的输入喷嘴4而被输送到带有整理装置100的纺纱单元7中,其中所述供送装置5上带有进料辊51。成品纱线26从纺纱单元7内的纺纱杯91中穿出,经由分离辊9和缓冲托辊10回拉穿过断裂传感器8。近年来,不仅频繁地使用断裂传感器8而且使用传感器19来对纱线单位长度重量进行评估,从而对制得的纱线进行连续监测。纱线26经由配送装置11从分离辊9和缓冲托辊10引入到卷取辊12,由该卷绕辊12来驱动纱线卷筒13,纱线26被缠绕在该纱线卷筒13上。在分离辊9与卷取辊12之间的空间内,放置有在纱线26发生断裂后使用的纺纱装置14,该纺纱装置14可以是任何公知的类型。如果进料辊51是电动的或者是电动控制的元件,那么在任何工作位置处供送装置5的进料辊51均由一个步进马达6通过一个伺服驱动器或者直接进行驱动,其中所述步进马达6通过控制单元15与控制单元16和纺纱装置14连接起来,所述控制单元16位于与断裂传感器8和传感器19相连接的工作位置中,所述传感器19用于对纱线26的单位长度重量进行评估。当纱线在前述类型的无锭纺纱机上发生断裂时,断裂传感器8将向控制单元16发出一个信号,后者通过控制单元15来停止驱动进料辊51,并且立即或者甚至更好在所述纤维条1最后一次向前运动之后,例如在对纺纱单元7进行清理之前,在导引所述纤维条1等的同时,使所述进料辊51逆转运动一段时间,该段时间足够纱线26回拉预定的长度,该段预定的长度基本上对应于1至25mm的纤维条长度。上述预定长度取决于纤维条1的短纤维的长度和材料类型,并且需要选择地尽可能的小,以使纤维条1的端部与梳理位置间隔开,并且同时没有通过梳理而变薄的部分不会进入进料辊51的前面,否则会导致重新喂送纤维条1的必要。当纤维条1逆着供料方向被回拉预定长度时,对进料辊51的驱动停止。关于上述情况,需要注意的是,纤维条1端部的回拉速度应当至少超过供送操作速度的20%。在纤维条1的端部回拉后,从纱线卷筒13回拉的纱线26被放入纺纱装置14中和脱离管60中,并且清理纺纱杯91。清理纺纱杯91必须在重新启动纺纱杯91以进行生头之前立即进行。当纺纱杯91启动时或启动之后立即重新开始以一个增加的速度/较大的速度供送纤维条1预定的长度,该长度达到纤维条1回拉长度的60%至110%,并且其速度再次比供料速度高至少20%。通过这种方式,在整理装置100的未示出的辊中重新生出纤维须端,而不会由于长时间梳理而使其损坏,从而有可能使纱线26到达纺纱杯91作进一步的纺纱和恢复以操作速度供料。在材料能够承受较高扭转的情况下,在较短的最大为1.5秒的停顿之后重新开始供送纤维条1,并且在生头之后修正生头部位的重量曲线之后、以一个增加的速度供送材料,进行对应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在采用手工、半自动或自动纺纱的无锭纺纱机上进行生头的方法,所述无锭纺纱机装备有可以反转驱动的进料辊,其特征在于,在纤维条供送中断和其在生头之前的停止之后,纤维条逆着供料方向回拉可以调节的预定长度,并且在用于清理和在启动纺纱发动机的过程当中准备生头所需要的时间之后,以增加的速度重新供料一预定的长度,然后供送用于生头的纱线并且在其供料之后以操作速度供料而进行纺纱。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弗朗齐歇克布里歇克卡雷尔因德拉博胡斯拉夫伊尔卡米洛什沃特鲁贝茨
申请(专利权)人:绍尔捷克共和国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CZ[捷克]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