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纺制高强力纱线的转杯纺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5194610 阅读:1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4-20 16:5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纺制高强力纱线的转杯纺方法,纺制高强力纱线的转杯纺方法是通过消除涡流的转杯纺纱器纺制而成,消除涡流的转杯纺纱器包括输纤通道和与补气气泵连接的旁路通道;旁路通道与输纤通道的中轴线在同一直线上,且旁路通道位于输纤方向的反向;消除涡流通道一侧输纤通道入口,通过输纤通道入口与分梳辊罩壳的相应缺口连接,消除涡流通道的另一侧边为无有缺口的直边;输纤通道与分梳辊罩壳连接为圆弧过渡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将分梳辊罩壳与输纤通道为圆弧连接,加上旁路通道通过补气气泵补入气流,两者有助于将输纤通道入口处的涡流消除掉,减少纤维的弯曲、弯钩、打折等不良形态,纤维的平行伸直度得到提高,使最终成纱强力也提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纺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纺制高强力纱线的转杯纺方法。
技术介绍
转杯纺纱作为一种新型纺纱技术,与传统环锭纺纱相比,具有短流程、高效率、用工省的优点。但是,纺相同支数的同种纱线,转杯纱的强力要比环锭纱低很多。究其原因,在转杯纱中,纤维的伸直度低,弯曲、弯钩、打折的纤维所占比例大,单根纤维强力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所以转杯纱的强力相对较低。造成转杯纱中纤维形态差的其中一个原因是,纤维从分梳辊经由输纤通道转移到转杯凝聚槽的过程中,是依靠气流进行输送的。现有技术中的转杯纺纱器的结构如图1所示,由于输纤通道与分梳辊的罩壳连接的一侧为拐角连接,当气流流经此处时,由于流动边界突变,会在输纤通道入口附近形成涡流。而纤维运动到涡流处时,则容易被卷入涡流中,从而产生纤维弯曲、缠绕,甚至可能出现多根纤维同时被卷入涡流中,形成纤维结,恶化纤维形态,增加成纱结节,最终使成纱中纤维排列形态差,强力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纺制高强力纱线的转杯纺方法,在输纤通道的中输纤方向的反向增设与补气气泵连通的旁路通道。纺纱时,补气气泵对旁路通道入口施加正压进行补气,补入的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纺制高强力纱线的转杯纺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纺制高强力纱线的转杯纺方法,其特征是:纺制高强力纱线通过纺纱工艺纺制而成,纺纱工艺中采用消除涡流的转杯纺纱器,所述消除涡流的转杯纺纱器包括消除涡流通道,所述消除涡流通道包括输纤通道和与补气气泵连接的旁路通道;所述消除涡流通道一侧开有分割输纤通道和旁路通道的输纤通道入口,消除涡流通道通过所述输纤通道入口与分梳辊罩壳的相应缺口连接,使连接补气气泵的旁路通道与转杯纺纱器的转杯连通,所述消除涡流通道的另一侧边为无有缺口的直边;所述旁路通道与输纤通道的中轴线在同一直线上,且所述旁路通道位于输纤通道中输纤方向的反向;补气气泵的气压P与转杯杯内实际负压Pin满足数值关系P=‑37.33‑0.0449Pi...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纺制高强力纱线的转杯纺方法,其特征是:纺制高强力纱线通过纺纱工艺纺制而成,纺纱工艺中采用消除涡流的转杯纺纱器,所述消除涡流的转杯纺纱器包括消除涡流通道,所述消除涡流通道包括输纤通道和与补气气泵连接的旁路通道;所述消除涡流通道一侧开有分割输纤通道和旁路通道的输纤通道入口,消除涡流通道通过所述输纤通道入口与分梳辊罩壳的相应缺口连接,使连接补气气泵的旁路通道与转杯纺纱器的转杯连通,所述消除涡流通道的另一侧边为无有缺口的直边;所述旁路通道与输纤通道的中轴线在同一直线上,且所述旁路通道位于输纤通道中输纤方向的反向;补气气泵的气压P与转杯杯内实际负压Pin满足数值关系P=-37.33-0.0449Pin,其中,P和Pin的单位均为Pa;所述输纤通道在输纤通道入口处与分梳辊罩壳的连接为弧形过渡,所述弧形过渡包括圆弧过渡或二次曲线过渡;所述圆弧过渡中圆弧的半径R与转杯杯内实际负压Pin满足数值关系R=-0.0005Pin+1.5,其中R的单位为mm,Pin的单位为Pa;所述二次曲线过渡中的二次曲线为抛物线、双曲线或阿基米德螺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纺制高强力纱线的转杯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雷勇林惠婷汪军曾泳春王姜李显彪李健伟高备张玉泽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多道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东华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