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汽车前纵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302926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6-28 12: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汽车前纵梁,包括前纵梁本体。所述前纵梁本体内置有一个或者多个吸能自锁弹簧,位于一侧的各个吸能自锁弹簧的同侧端部同时与弹簧固定页板的一侧侧壁固定连接,位于另一侧的各个吸能自锁弹簧的同侧端部同时与活动页板固定销的一侧侧壁固定连接。所述吸能盒与弹簧固定页板的另一侧侧壁固定连接,所述活动段内接于活动页板固定销,使得活动段与活动页板固定销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的新型汽车前纵梁,吸能自锁弹簧将碰撞产生的动能转化为自身弹力势能,且弹力势能由于自锁不能释放,有效地提升碰撞吸能效果,同时避免前纵梁由于主动折弯而一次性报废。

A new type of front longitudinal beam of automobil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new type automobile front longitudinal beam, which comprises a front longitudinal beam body. The front longitudinal beam is built with one or more energy absorbing self locking springs, and the same side ends of each energy absorbing and self locking spring on one side are fixed simultaneously with one side wall of the spring fixed page plate, and the same side end of each energy absorbing self locking spring on the other side is fixed at the side wall of the movable plate fixed pin at the same time. The energy box is fixed to the side wall of the other side of the spring fixed page plate, and the movable section is connected with the fixed pin of the movable sheet, so that the movable section is fixed and connected with the fixed pin of the active page board. The new type of automobile front longitudinal beam is disclosed by the utility model, and the energy absorbing self locking spring transforms the kinetic energy of the collision into the self elastic potential energy, and the elastic potential energy can not be released because of self locking, and effectively improves the impact energy absorption effect, at the same time, the front longitudinal beam is avoided to be disposable because of the active bend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新型汽车前纵梁
本技术属于车身设计
,具体涉及一种新型汽车前纵梁。
技术介绍
汽车在发生高速碰撞时,为确保驾驶室内驾驶员的人身安全,通常采用前纵梁主动折弯变形的缓冲方式,既可以放置前纵梁直接进入驾驶室危急驾驶员的人身安全,同时通过做工吸能原理将碰撞产生的动能转化为机械能,进一步化解碰撞产生的巨大作用力。然而,上述缓冲方式存在缺陷,主要体现在一旦前纵梁主动折弯变形,该折弯变形不可逆转并且不可修复,只能直接报废,不可避免地造成维修成本上升和资源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的状况,克服上述缺陷,提供一种新型汽车前纵梁。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所述新型汽车前纵梁包括前纵梁本体,其中:所述前纵梁本体的两端端部分别设有弹簧固定页板和活动页板固定销,所述弹簧固定页板套接于前纵梁本体的一端端部,所述活动页板固定销内接于前纵梁本体的另一端端部;所述前纵梁本体还内置有一个或者多个吸能自锁弹簧,位于一侧的各个吸能自锁弹簧的同侧端部同时与弹簧固定页板的一侧侧壁固定连接,位于另一侧的各个吸能自锁弹簧的同侧端部同时与活动页板固定销的一侧侧壁固定连接。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新型汽车前纵梁还包括活动段和吸能盒,所述吸能盒与弹簧固定页板的另一侧侧壁固定连接,所述活动段内接于活动页板固定销,使得活动段与活动页板固定销固定连接。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前纵梁本体采用圆钢或者方钢制成。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弹簧固定页板进一步外接于前舱总成。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弹簧固定页板与前舱总成之间焊接连接。本技术公开的新型汽车前纵梁,其有益效果在于,吸能自锁弹簧将碰撞产生的动能转化为自身弹力势能,且弹力势能由于自锁不能释放,有效地提升碰撞吸能效果,同时避免前纵梁由于主动折弯而一次性报废。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优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沿AA方向的截面示意图。图3是图1中径向方向的截面示意图。附图标记包括:10-活动段;11-连接板固定端;20-吸能盒;30-前纵梁本体;40-吸能自锁弹簧;41-弹簧固定页板;42-活动页板固定销。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汽车前纵梁,下面结合优选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描述。参见附图的图1至图3,图1示出了所述新型汽车前纵梁的具体结构,图2示出了所述新型汽车前纵梁的轴向(AA方向)截面结构,图3示出了所述新型汽车前纵梁的径向截面结构。优选地,所述新型汽车前纵梁包括前纵梁本体30,所述前纵梁本体30的两端端部分别设有弹簧固定页板41和活动页板固定销42;其中,所述弹簧固定页板41套接于前纵梁本体30的一端端部,所述活动页板固定销42内接于前纵梁本体30的另一端端部。优选地,所述前纵梁本体30还内置有一个或者多个吸能自锁弹簧40,位于一侧的各个吸能自锁弹簧40的同侧端部同时与弹簧固定页板41的一侧侧壁固定连接,位于另一侧的各个吸能自锁弹簧40的同侧端部同时与活动页板固定销42的一侧侧壁固定连接。优选地,所述新型汽车前纵梁还包括活动段10和吸能盒20,所述吸能盒20与弹簧固定页板41的另一侧侧壁固定连接,所述活动段10内接于活动页板固定销42,使得活动段10与活动页板固定销42固定连接。进一步地,所述前纵梁本体30采用圆钢或者方钢制成;所述弹簧固定页板41进一步外接于(焊接)汽车的前舱总成,使得所述新型汽车前纵梁成为上述前舱总成的一部分。其中,所述活动段11远离活动页板固定销42的的一端端部为连接板固定端11,所述活动段11的连接板固定端11进一步外接于前舱总成的连接板。根据上述优选实施例,为解决汽车高速碰撞时前纵梁折弯而自动报废的技术问题,本技术专利申请所公开的新型汽车前纵梁,采用吸能自锁弹簧40吸收碰撞产生的动能。当碰撞发生时,首先由吸能盒20吸收能量。在吸能盒20吸收动能,并且受到反作用力做工而被破坏后,活动段10开始受力的同时,活动段10破坏活动页板固定销42与活动段10之间的固定连接。当活动页板固定销42被破坏时,内置于前纵梁本体30的吸能自锁弹簧40开始工作。吸能自锁弹簧40的特点是是受力压缩形变后不直接恢复至形变前状态。吸能自锁弹簧40受到碰撞作用力而被压缩。由于活动页板固定销42已被破坏,活动段10与吸能自锁弹簧40相互接触,此时活动段10随吸能自锁弹簧40同步运动。当碰撞结束或者吸能自锁弹簧40将碰撞作用力吸收完毕时,活动段10随之结束运动,整个碰撞吸能过程同步结束。由于吸能自锁弹簧40将碰撞产生的动能转化为吸能自锁弹簧40的弹力势能,且弹力势能由于自锁不能释放,有效地提升碰撞吸能效果,同时避免前纵梁由于主动折弯而一次性报废。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新型汽车前纵梁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汽车前纵梁,其特征在于,包括前纵梁本体,其中:所述前纵梁本体的两端端部分别设有弹簧固定页板和活动页板固定销,所述弹簧固定页板套接于前纵梁本体的一端端部,所述活动页板固定销内接于前纵梁本体的另一端端部;所述前纵梁本体还内置有一个或者多个吸能自锁弹簧,位于一侧的各个吸能自锁弹簧的同侧端部同时与弹簧固定页板的一侧侧壁固定连接,位于另一侧的各个吸能自锁弹簧的同侧端部同时与活动页板固定销的一侧侧壁固定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汽车前纵梁,其特征在于,包括前纵梁本体,其中:所述前纵梁本体的两端端部分别设有弹簧固定页板和活动页板固定销,所述弹簧固定页板套接于前纵梁本体的一端端部,所述活动页板固定销内接于前纵梁本体的另一端端部;所述前纵梁本体还内置有一个或者多个吸能自锁弹簧,位于一侧的各个吸能自锁弹簧的同侧端部同时与弹簧固定页板的一侧侧壁固定连接,位于另一侧的各个吸能自锁弹簧的同侧端部同时与活动页板固定销的一侧侧壁固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汽车前纵梁,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坦王爱国随学永袁超朱春伟王冰冰卢胜圩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合众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