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压控制装置以及制动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8173729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6-09 16:52
提供一种液压控制装置以及制动系统,能够使生产率提高。具备:常闭型电磁阀,其具有从壳体的面朝向壳体的内部配置的第一阀部,并且在非通电时将壳体内的油路关闭;常开型电磁阀,其具有从壳体的面朝向壳体的内部配置的第二阀部,并且在非通电时将壳体内的油路打开,所述第二阀部具有与第一阀部成为共通的形状的共通部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液压控制装置以及制动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液压控制装置以及制动系统。
技术介绍
作为这种技术,公开了以下专利文献1所述的技术。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安装于在内部形成有流路(油路)的基体(壳体),并且具有对流路内的制动液的流动进行开闭的常开型电磁阀和常闭型电磁阀的装置。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8-143202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上述专利文献1的技术中,由于常开型电磁阀与常闭型电磁阀的构造不同而分别设定专用的部件。因此,零件数量和工序增多,存在生产率降低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着眼于上述问题,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液压控制装置以及制动系统,能够提高生产率。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在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中,具备:常闭型电磁阀,其具有从壳体的面朝向壳体的内部配置的第一阀部,并且在非通电时将壳体内的油路关闭;常开型电磁阀,其具有从壳体的面朝向壳体的内部配置的第二阀部,并且在非通电时将壳体内的油路打开,所述第二阀部具有与第一阀部成为共通的形状的共通部位。在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实施方式中,具备:常闭型电磁阀,其具有从壳体的面朝向壳体的内部配置的第一阀部,并且在非通电时将壳体内的油路关闭;常开型电磁阀,其具有从壳体的面朝向壳体的内部配置、轴向长度与第一阀部一致、具有成为共通的形状的共通部位的第二阀部,并且在非通电时将壳体内的油路打开。在本专利技术的第三实施方式中,具备第一单元和第二单元,所述第一单元具备流入从主缸流出的制动液而生成制动操作部件的虚拟操作反作用力的行程模拟器;所述第二单元一体地具备:液压源,其设置在壳体的内部,并且经由油路相对于设置于车轮的轮缸产生工作液压;切换电磁阀,其为具有从壳体的面朝向壳体的内部配置的第一阀部,并且在非通电时闭阀的常闭型电磁阀,用于允许制动液向行程模拟器内的流入;电磁切断阀,其为具有从壳体的面朝向壳体的内部配置的第二阀部、所述第二阀部具有与第一阀部成为共通的形状的共通部位,并且在非通电时开阀的常开型电磁阀,对主缸与轮缸之间的油路的连通状态进行切换;控制单元,其用于起动液压源、电磁切断阀以及切换电磁阀。因此,在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的液压控制装置以及制动系统中,能够提高它们的生产率。附图说明图1是实施例1的制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实施例1的制动装置的一部分的立体图。图3是实施例1的第二单元的壳体的背面透视图。图4是透视表示实施例1的壳体的第二单元的左视图。图5是实施例1的截流阀的纵剖视图。图6是实施例1的截流阀的分解立体图。图7是表示实施例1的第一过滤部件的形状的图。图8是实施例1的SOL/VIN的纵剖视图。图9是实施例1的SOL/VIN的分解立体图。图10是实施例1的连通阀的纵剖视图。图11是实施例1的连通阀的分解立体图。图12是实施例1的SS/VIN的纵剖视图。图13是实施例1的SS/VIN的分解立体图。图14是实施例1的SOL/VOUT的纵剖视图。图15是表示实施例1的座部件的成形方法的图。图16是表示实施例1的阀体部件的成形方法的图。图17是对实施例1的各电磁阀的高度进行比较的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图1是实施例1的制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实施例1的制动装置的一部分的立体图。制动装置1适用于电动车辆。电动车辆是除了发动机之外还具备电动发电机作为驱动车轮的原动机的混合动力车或仅具备电动式马达的电动汽车等。在电动车辆中,通过利用包含电动发电机的再生制动装置将车辆的动能再生为电能而能够执行对车辆进行制动的再生制动。制动系统1是对车辆的各车轮FL~RR施加基于液压的摩擦制动力的液压制动装置。在各车轮FL~RR设有制动动作单元。制动动作单元是包含轮缸W/C的液压产生部。制动动作单元例如为盘式,具有卡钳(油压式制动钳)。卡钳具备制动盘和制动衬块。制动盘是与轮胎一体旋转的制动转子。制动衬块相对于制动盘以规定空隙配置,通过轮缸W/C的液压而移动从而与制动盘接触。由此产生摩擦制动力。制动系统1具有两个系统(主P系统和副S系统)的制动配管。制动配管形式为例如X配管形式。需要说明的是,可以采用前后配管等其他配管形式。以下,在对与P系统对应地设置的部件和与S系统对应的部件进行区别的情况下,在各自的附图标记的后面标注P,S。制动系统1经由制动配管向各制动动作单元供给作为工作流体(工作油)的制动液,产生轮缸W/C的液压(制动液压)。由此,对各车轮FL~RR施加液压制动力。制动系统1具有第一单元1A和第二单元1B。第一单元1A和第二单元1B设置在与车辆的驾驶室隔离开来的马达室内,由多个配管彼此连接。多个配管具有主缸配管10M(主配管10MP、副配管10MS)、轮缸配管10W、背压配管10X以及吸入配管10R。除了吸入配管10R之外的各配管10M,10W,10X为金属制的制动管(金属配管),具体地说是二重卷边等的钢管。各配管10M,10W,10X具有直线部分和弯折部分,在弯折部分改变方向而配置在油口之间。各配管10M,10W,10X的两端部具有实施了扩口加工的公管接头。吸入配管10R是通过橡胶等材料柔性形成的制动软管(挠性软管)。吸入配管10R的端部经由连接管10R1,10R2与油口873等连接。连接管10R1,10R2是具有管状部的树脂制连接部件。制动踏板100是接收驾驶者的制动操作输入的制动操作部件。推杆101转动自如地与制动踏板100连接。第一单元1A是与制动踏板100机械连接的制动操作单元,是具有主缸5的主缸单元。第一单元1A具有储液箱4、壳体7、主缸5、行程传感器94、行程模拟器6。储液箱4是存留制动液的制动液源,是向大气压敞开的低压部。在储液箱4设有补给口40和供给油口41。在供给油口41连接有吸入配管10R。壳体7是在其内部收纳(内置)主缸5和行程模拟器6的框体。在壳体7的内部形成有主缸5用油缸70、行程模拟器6用油缸71、多个油路(液路)。多个油路具有补给油路72、供给油路73、正压油路74。在壳体7的内部形成有多个油口,这些油口在壳体7的外表面开口。多个油口具有补给油口75P,75S、供给油口76和背压油口77。各补给油口75P,75S分别与储液箱4的补给油口40P,40S连接。在供给油口76连接有主缸配管10M,在背压油口77连接有背压配管10X。补给油路72的一端与补给口75连接,另一端与油缸70连接。主缸5是能够向轮缸W/C供给工作液压的第一液压源,经由推杆101与制动踏板100连接,与驾驶者对制动踏板100的操作对应地工作。主缸5具有与制动踏板100的操作对应地沿轴向移动的活塞51。活塞51收纳于油缸70,并且划分液压室50。主缸5为串联型,具有与推杆101连接的主活塞51P和自由活塞型的副活塞51S作为活塞51。由活塞51P,51S隔成主室50P,由副活塞51S隔成副室50S。供给油路73的一端与液压室50连接,另一端与供给油口76连接。各液压室50P,50S从储液箱4补给有制动液,通过上述活塞51的移动而产生液压(主缸压力)。在主室50P内,作为回位弹簧的线圈弹簧52P安装在两活塞51P,51S之间。在副室50S内,作为回位弹簧的线圈弹簧52S安装在油缸70的底部与活塞51S之间。行程传感器94检测主活塞51P的行程(踏板行程)。在主活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液压控制装置以及制动系统

【技术保护点】
一种液压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壳体,其在内部具有油路;常闭型电磁阀,其具有从所述壳体的面朝向所述壳体的内部配置的第一阀部,并且在非通电时将所述油路关闭;常开型电磁阀,其具有从所述壳体的面朝向所述壳体的内部配置的第二阀部,并且在非通电时将所述油路打开,所述第二阀部具有与所述第一阀部成为共通的形状的共通部位。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5.10.21 JP 2015-2071141.一种液压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壳体,其在内部具有油路;常闭型电磁阀,其具有从所述壳体的面朝向所述壳体的内部配置的第一阀部,并且在非通电时将所述油路关闭;常开型电磁阀,其具有从所述壳体的面朝向所述壳体的内部配置的第二阀部,并且在非通电时将所述油路打开,所述第二阀部具有与所述第一阀部成为共通的形状的共通部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压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阀部具备:第一部件,其形成为具有在一端开口的第一开口部的有底圆筒状,并且在底壁具有用于开闭沿着轴向形成的所述油路的第一通路孔;第二部件,其形成为具有在一端开口的第二开口部的有底圆筒状,由所述第二开口部侧从轴向固定于所述第一开口部,并且具有在底壁形成而从轴向与所述第一通路孔连通的第二通路孔和在周壁上沿径向形成有至少一个的第一贯通孔;所述第二阀部具备:第三部件,其形成为具有在一端开口的第三开口部的有底圆筒状,并且在底壁具有用于开闭沿着轴向形成的所述油路的第三通路孔;第四部件,其形成为具有在一端开口的第四开口部的有底圆筒状,由所述第四开口部侧从轴向固定于所述第三开口部,并且具有在底壁形成而从轴向与所述第三通路孔连通的第四通路孔和在周壁上沿径向形成有至少一个的第二贯通孔;所述第一部件的除了所述第一通路孔之外的部位与所述第三部件的除了所述第三通路孔之外的部位的形状成为所述共通部位。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压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部件的除了所述第二通路孔的部位与所述第四部件的除了所述第四通路孔的部位的形状成为所述共通部位。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液压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常闭型电磁阀具备第一电磁驱动部,所述第一电磁驱动部具有:第一电磁线圈,其从所述壳体的面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外方,通过通电而产生电磁力;非磁性材料的筒状部件,其配置在所述第一电磁线圈的内周,并且在所述第一阀部与所述第二部件的所述第二开口部侧连接;第一可动部件,其由磁性体构成,能够移动地设置在所述筒状部件的内周,通过所述第一电磁线圈的吸引力而沿轴向移动,并且在前端侧设有用于开闭所述第一通路孔的第一阀芯;所述常开型电磁阀具备第二电磁驱动部,所述第二电磁驱动部具有:第二电磁线圈,其从所述壳体的面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外方,通过通电而产生电磁力;磁性材料的固定部件,其配置在所述第二电磁线圈的内周,并且在所述第二阀部与所述第三部件的底壁侧连接;非磁性材料的杯状部件,其配置在所述第二电磁线圈的内周,并且收纳有所述固定部件的一端;第二可动部件,其由磁性体构成,能够移动地设置在所述杯状部件的内周,通过所述第二电磁线圈的吸引力而沿轴向移动,并且在前端侧设有用于开闭所述第三通路孔的第二阀芯。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液压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阀部的轴向长度与所述第一阀部的轴向长度一致。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液压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具有:配置所述第一阀部的第一孔部;与所述第一孔部的自所述壳体的面的深度一致,并且配置所述第二阀部的第二孔部。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液压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部件、所述第二部件、所述第三部件、所述第四部件通过压力成形形成。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压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阀部的轴向长度与所述第一阀部的轴向长度一致。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液压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具有:配置所述第一阀部的第一孔部;与所述第一孔部的自所述壳体的面的深度一致,并且配置所述第二阀部的第二孔部。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液压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孔部和第二孔部双方从所述壳体的一面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内部。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液压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孔部与第二孔部相邻配置,所述油路中连接所述第一孔部与第二孔部的油路沿着所述壳体的一面。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液压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常闭型电磁阀具备第一电磁驱动部,所述第一电磁驱动部具有从所述壳体的面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外方,并且通过通电而产生电磁力的第一电磁线圈;所述常开型电磁阀具备第二电磁驱动部,所述第二电磁驱动部具有从所述壳体的面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外方、通过通电而产生电磁力,并且与所述第一电磁线圈的轴向长度一致的第二电磁线圈。13.一种液压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壳体,其在内部具有油路;常闭型电磁阀,其具有从所述壳体的面朝向所述壳体的内部配置的第一阀部,并且在非通电时将所述油路关闭;常开型电磁阀,其具有从所述壳体的面朝向所述壳体的内部配置、与所述第一阀部的轴向长度一致、并且具有成为共通的形状的共通部位的第二阀部,在非通电时将所述油路打开。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液压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阀部具备:第一部件,其形成为具有在一端开口的第一开口部的有底圆筒状,并且在底壁具有用于开闭沿着轴向形成的所述油路的第一通路孔;第二部件,其形成为具有在一端开口的第二开口部的有底圆筒状,由所述第二开口部侧从轴向固定于所述第一开口部,并且具有在底壁形成而从轴向与所述第一通路孔连通的第二通路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山口贵弘中泽千春
申请(专利权)人:日立汽车系统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