泵装置以及制动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7785400 阅读:4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4-22 17:44
提供一种能够抑制壳体的大型化的泵装置。泵装置具备:壳体,其在内部具备油路和泵;马达,其驱动泵;马达安装面,其形成在壳体的一个侧面,并且安装有马达;第一油口,其形成于马达安装面,并且安装有向主缸连接的配管;第一面,其与马达安装面连续地形成,并且形成有第二油口,该第二油口安装有向轮缸连接的配管;第二面,其与马达安装面和第一面连续地形成;第三油口,其形成于第二面,并且固定有将外部装置与油路连接的配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泵装置以及制动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泵装置。
技术介绍
以往,公知具备马达和壳体的泵装置。例如专利文献1所述的装置在壳体中安装有马达的面上具有安装有向主缸连接的配管的油口,并且在与安装有马达的上述面连续的面上具有安装有向轮缸连接的配管的油口。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234372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然而,在现有的装置中,存在壳体大型化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抑制壳体的大型化的泵装置。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的泵装置在与安装马达的面和与安装有马达的上述面连续的面这两个面连续的面上具有安装有向外部装置连接的配管的油口。因此,能够抑制壳体的大型化。附图说明图1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制动系统的简要结构图。图2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制动系统的一部分的立体图。图3是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一单元的剖视图。图4是第一实施方式中的第二单元的壳体的正面透视图。图5是第一实施方式中的第二单元的壳体的背面透视图。图6是第一实施方式中的第二单元的壳体的上表面透视图。图7是第一实施方式中的第二单元的壳体的下表面透视图。图8是第一实施方式中的第二单元的壳体的右侧面透视图。图9是第一实施方式中的第二单元的壳体的左侧面透视图。图10是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二单元的主视图。图11是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二单元的后视图。图12是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二单元的左视图。图13是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二单元的右视图。图14是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二单元的顶视图。图15是图14的XV-XV向剖视图。图16是拆下第一实施方式中的ECU的外壳盖部的第二单元的后视图。图17是透视表示第一实施方式中的壳体的第二单元的左视图。图18是第二实施方式中的第二单元的壳体的正面透视图。图19是第二实施方式中的第二单元的壳体的立体透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基于附图对用于实施本专利技术的形态进行说明。[第一实施方式]首先,对结构进行说明。图1是与油压回路一起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制动系统1的简要结构的图。图2是从斜上方看到的制动系统1的一部分的图。制动系统1适用于电动车辆。电动车辆是除了内燃机(发动机)之外还具备电动式马达(发电机)作为驱动车轮的原动机的混合动力车或仅具备电动式马达(发电机)的电动汽车等。在电动车辆中,通过利用包含马达(发电机)的再生制动装置将车辆的动能再生为电能而能够执行对车辆进行制动的再生制动。制动系统1是对车辆的各车轮FL~RR施加基于液压的摩擦制动力的液压制动装置。在各车轮FL~RR设有制动动作单元。制动动作单元是包含轮缸W/C的液压产生部。制动动作单元例如为盘式,具有卡钳(油压式制动钳)。卡钳具备制动盘和制动衬块。制动盘是与轮胎一体旋转的制动转子。制动衬块相对于制动盘以规定空隙配置,通过轮缸W/C的液压而移动从而与制动盘接触。由此产生摩擦制动力。制动系统1具有两个系统(主P系统和副S系统)的制动配管。制动配管形式为例如X配管形式。需要说明的是,可以采用前后配管等其他配管形式。以下,在对与P系统对应地设置的部件和与S系统对应的部件进行区别的情况下,在各自的附图标记的后面标注P,S。制动系统1经由制动配管向各制动动作单元供给作为工作流体(工作油)的制动液,产生轮缸W/C的液压(制动液压)。由此,对各车轮FL~RR施加液压制动力。制动系统1具有第一单元1A和第二单元1B。第一单元1A和第二单元1B设置在与车辆的驾驶室隔离开来的马达室内,由多个配管彼此连接。多个配管具有主缸配管10M(主配管10MP、副配管10MS)、轮缸配管10W、背压配管10X以及吸入配管10R。除了吸入配管10R之外的各配管10M,10W,10X为金属制的制动管(金属配管),具体地说是二重卷边等的钢管。各配管10M,10W,10X具有直线部分和弯折部分,在弯折部分改变方向而配置在油口之间。各配管10M,10W,10X的两端部具有实施了扩口加工的公管接头。吸入配管10R是通过橡胶等材料柔性形成的制动软管(挠性软管)。吸入配管10R的端部经由连接管10R1,10R2与油口873等连接。连接管10R1,10R2是具有管状部的树脂制连接部件。制动踏板100是接收驾驶者(司机)的制动操作输入的制动操作部件。推杆101转动自如地与制动踏板100连接。第一单元1A是与制动踏板100机械连接的制动操作单元,是具有主缸5的主缸单元。第一单元1A具有储液箱4、壳体7、主缸5、行程传感器94、行程模拟器6。储液箱4是存留制动液的制动液源,是向大气压敞开的低压部。在储液箱4设有补给口40和供给油口41。在供给油口41连接有吸入配管10R。壳体7是在其内部收纳(内置)主缸5和行程模拟器6的框体。在壳体7的内部形成有主缸5用油缸70、行程模拟器6用油缸71、多个油路(液路)。多个油路具有补给油路72、供给油路73、正压油路74。在壳体7的内部形成有多个油口,这些油口在壳体7的外表面开口。多个油口具有补给口75P,75S、供给油口76和背压油口77。各补给口75P,75S分别与储液箱4的补给口40P,40S连接。在供给油口76连接有主缸配管10M,在背压油口77连接有背压配管10X。补给油路72的一端与补给口75连接,另一端与油缸70连接。主缸5是能够向轮缸W/C供给工作液压的第一液压源,经由推杆101与制动踏板100连接,与驾驶者对制动踏板100的操作对应地工作。主缸5具有与制动踏板100的操作对应地沿轴向移动的活塞51。活塞51收纳于油缸70,并且划分液压室50。主缸5为串联型,具有与推杆101连接的主活塞51P和自由活塞型的副活塞51S作为活塞51。由活塞51P,51S隔成主室50P,由副活塞51S隔成副室50S。供给油路73的一端与液压室50连接,另一端与供给油口76连接。各液压室50P,50S从储液箱4补给有制动液,通过上述活塞51的移动而产生液压(主缸压力)。行程传感器94检测主活塞51P的行程(踏板行程)。在主活塞51P设有检测用的磁体,传感器本体安装在第一单元1A的壳体7的外表面。行程模拟器6伴随着驾驶者的制动操作而动作,对制动踏板100施加反作用力和行程。行程模拟器6具有活塞61、由该活塞61隔成的正压室601和背压室602、向正压室601的容积缩小的方向对活塞61施力的弹性体(弹簧64等)。正压油路74的一端与副侧的供给油路73S连接,另一端与正压室601连接。制动液与驾驶者的制动操作相对应地从主缸5(副室50S)流入正压室601,由此产生踏板行程,通过弹性体的作用力生成驾驶者的制动操作反作用力。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单元1A不具备利用车辆发动机所产生的进气负压而对制动操作力进行助力的发动机负压助力器。第二单元1B是设置在第一单元1A与制动动作单元之间的液压控制单元。第二单元1B经由主配管10MP(第一配管)与主室50P连接,经由副配管10MS(第一配管)与副室50S连接,经由轮缸配管10W(第二配管)与轮缸W/C连接,经由背压配管10X(第三配管)与背压室602连接。并且,第二单元1B经由吸入配管10R与储液箱4连接。第二单元1B具有壳体8、马达20、泵3、多个电磁阀21等、多个液压传感器91等、电子控制单元90(控制单元。以下称之为ECU)。壳体8是在其内部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泵装置以及制动系统

【技术保护点】
一种泵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壳体,其在内部具备油路和泵;马达,其驱动所述泵;马达安装面,其形成于所述壳体的一个侧面,并且安装有所述马达;第一油口,其形成于所述马达安装面,并且安装有与主缸连接的配管;第一面,其形成为与所述马达安装面连续,并且形成有第二油口,所述第二油口安装有与轮缸连接的配管;第二面,其形成为与所述马达安装面和所述第一面连续;第三油口,其形成于所述第二面,并且固定有将外部装置与所述油路连接的配管。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5.08.26 JP 2015-1665441.一种泵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壳体,其在内部具备油路和泵;马达,其驱动所述泵;马达安装面,其形成于所述壳体的一个侧面,并且安装有所述马达;第一油口,其形成于所述马达安装面,并且安装有与主缸连接的配管;第一面,其形成为与所述马达安装面连续,并且形成有第二油口,所述第二油口安装有与轮缸连接的配管;第二面,其形成为与所述马达安装面和所述第一面连续;第三油口,其形成于所述第二面,并且固定有将外部装置与所述油路连接的配管。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泵装置,所述外部装置是具备主缸和行程模拟器的主缸单元,所述行程模拟器通过使液室内的制动液伴随着驾驶者的制动操作而流出,由此生成操作反作用力,从所述液室流出的制动液流向固定于所述第三油口的所述配管。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泵装置,具备:外壳,其安装于所述壳体的与所述马达安装面对置的面,并且收纳对所述马达进行控制的控制基板;连接器,其设置于所述外壳,并且用于向所述控制基板供电;所述连接器与面向所述第二面的第四面邻接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泵装置,各所述配管为金属管。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泵装置,所述马达为旋转式马达,在以所述第一面为上表面时,所述第一油口形成在比所述马达的旋转轴的轴线位于上方的位置,所述第三油口形成在比所述马达的旋转轴的轴线位于下方的位置。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泵装置,固定于所述第三油口的配管在所述外部装置与所述第一油口之间多次弯折。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泵装置,在所述壳体形成有两个所述第一油口、四个所述第二油口、一个所述第三油口。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泵装置,所述马达为旋转式的马达,在所述壳体安装有切断所述油路的电磁阀,所述壳体沿着所述马达的旋转轴的轴线方向从所述马达安装面侧依次具有收纳所述泵的泵区域和配置有所述电磁阀的电磁阀区域。9.一种泵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旋转式马达,其安装于在壳体上形成的安装面;泵,其被所述旋转式马达驱动,并且向在所述壳体的内部设置的油路排出制动液;第一油口,其设置于所述安装面,并且连接有第一配管,所述第一配管用于将伴随着驾驶者的制动操作而从第一外部装置流出的制动液导入所述油路内;第一面,其形成为与所述安装面连续;第二面,其形成为与所述安装面和所述第一面连续;第二油口,其设置于所述第一面,并且连接有与第二外部装置连接的配管;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齐藤将之中泽千春御帘纳雅记
申请(专利权)人:日立汽车系统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