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轨道交通车辆可折叠式辅助制动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133451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6-06 08:31
一种轨道交通车辆可折叠式辅助制动板,包括风阻制动板,褶棚和驱动组件;在轨道交通车辆顶部,沿轨道交通车辆的首尾方向开设安装凹槽,风阻制动板后侧转动安装于安装凹槽内,前侧为能够在驱动下绕后侧转动的自由侧;风阻制动板的左、右两侧分别通过褶棚与轨道交通车辆顶部连接;驱动组件包括支撑杆,支撑杆呈“T”字形,其横段由电机驱动,能够绕自身轴向转动,其竖段端部活动插入风阻制动板底部的导向槽内;本设计不仅能在制动时提供辅助制动力,与此同时还能在一定程度上节省制动所消耗的能量,减小传统制动部件工作时所带来的环境污染,既节能又环保,且不会影响整车的外部观赏性。

Folding auxiliary brake plate for rail traffic vehicle

A folding type auxiliary brake board for rail vehicles, including wind resistance brake boards, plats and driving components; at the top of the rail traffic vehicle, a groove is set up along the head and tail of the rail vehicle. The rear side of the wind resistance brake plate is mounted in the installation groove and the front side is the free side that can be rotated around the rear side of the drive. The left and right sides of the wind resistance brake board are connected to the top of the rail vehicle by the folded shed, respectively. The driving component includes the support rod, the support rod is \T\, and the transverse section is driven by the motor, and the end part of the vertical section is inserted into the guide slot at the bottom of the wind resistance brake plate; this design can not only be used in braking. The auxiliary braking force can be provided at the same time, at the same time, it can save the energy consumed by the brake to a certain extent, reduce the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caused by the traditional brake parts, not only save energy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but also do not affect the external ornamentability of the whole vehic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轨道交通车辆可折叠式辅助制动板
本技术涉及轨道交通车辆制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动可折叠式辅助制动板。
技术介绍
对于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来说,为了使运行着的轨道交通车辆能迅速地减速或停车,必须对它施行制动;为了防止轨道交通车辆在下坡道上运行时由于轨道交通车辆的重力作用导致轨道交通车辆速度增加,也需要对它施行制动;同时为避免停放的车辆因重力作用或风力吹动而溜车还需要对它施行制动。为使轨道交通车辆能实施制动和缓解而安装在轨道交通车辆上的一整套装置,总称为轨道交通车辆制动装置。制动装置的重要作用在于:一方面使轨道交通车辆在任何情况下减速或停车,确保行车安全;另一方面也是提高轨道交通车辆运行速度,提高牵引重量,从而提高轨道交通运输能力的重要手段,对于保证轨道交通车辆高速、装载、安全运行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目前的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常用制动方式为:闸瓦制动和盘形制动;虽然闸瓦制动具有很多的优点,但它对车轮也有很大的影响,集中体现在下列情况:(1)热龟裂(2)车轮的沟状磨耗(3)车轮的凹形磨耗盘形制动最大的优点是散热性好,这对于城市轨道交通车辆运行时速度高、载客多、启动制动频繁的行车特点,更具有安全保障作用。但是,盘形制动代替闸瓦制动后,使轮轨间的黏着系数有所下降,不利于轨道交通车辆的安全运行。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轨道交通车辆可折叠式辅助制动板,在现有制动策略不变的基础上,另外增加了辅助制动设备提供辅助制动力,用来缓解或改善现有制动策略的不足。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轨道交通车辆可折叠式辅助制动板,其特征在于:包括风阻制动板,褶棚和驱动组件;在轨道交通车辆顶部,沿轨道交通车辆的首尾方向开设安装凹槽,风阻制动板后侧转动安装于安装凹槽内,前侧为能够在驱动下绕后侧转动的自由侧;风阻制动板的左、右两侧分别通过褶棚与轨道交通车辆顶部连接;驱动组件包括支撑杆,支撑杆呈“T”字形,其横段由电机驱动,能够绕自身轴向转动,其竖段端部活动插入风阻制动板底部的导向槽内;电机能够在控制单元控制下,驱动轨道交通车辆可折叠式辅助制动板进行如下动作:轨道交通车辆开始刹车制动时,电机正转,驱动支撑杆向上转动,风阻制动板前侧向上翻转至设定位置后固定不动,收拢于安装凹槽内的褶棚由压缩状态逐渐向上打开,风阻制动板、褶棚和轨道交通车辆顶部共同围成一个开口朝向轨道交通车辆车头方向的半封闭式风阻制动空间;轨道交通车辆刹车制动结束后,电机反转,驱动支撑杆向下转动,风阻制动板前侧向下翻转、直至顶部与轨道交通车辆顶部平齐或者低于轨道交通车辆顶部,打开的褶棚向下逐渐褶皱收拢于安装凹槽内。辅助制动板安装于轨道交通车辆顶部,轨道交通车辆正常运行时,风阻制动板收拢于车顶的安装凹槽内;轨道交通车辆制动时,风阻制动板打开,与车体顶部成一设定夹角,气流流向风阻制动板时会产生一定的空气阻力,半封闭式风阻制动空间进一步加强了风阻制动的效果;风阻制动板打开时,直接通过电机带动支撑杆转动驱动,所需驱动力小,提高了效率,节约能源;装置收纳时密封性好,雨水、灰尘等杂物不会落入辅助制动板装置内而影响风阻制动装置的失灵,使用寿命长。进一步的,所述褶棚为直角三角形或者直角梯形状的多层褶皱帆布棚,能够沿竖直方向收拢或者打开,其斜边密封固定在风阻制动板的左侧或者右侧,直角底边固定在安装凹槽底部。当轨道交通车辆处于运行工况时,褶棚处于压缩状态,收拢于车顶的安装凹槽内;当轨道交通车辆处于制动工况:随着风阻制动板的上升,褶棚逐渐打开,风阻制动板上升最大高度时也是褶棚处于打开最大极限状态。褶棚与风阻制动板形成一个半封闭式风阻制动空间,空气流入空间内就会产生极大的阻力,这些阻力正是轨道交通车辆所需的制动力一部分;帆布褶棚防雨、防灰、防尘等性能良好,能够延长辅助制动装置的寿命;收拢在车顶安装凹槽内时,还能起到隔振减振作用,可防止由于轨道交通车辆震动、辅助制动板之间的机械部件发生摩擦或碰撞。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杆竖段端部为球形端,且球径大于支撑杆竖段外形尺寸,导向槽靠近槽口的上部槽腔与支撑杆竖段外形相匹配,导向槽靠近槽底的下部槽腔与支撑杆的球形端相匹配。球形端与导向槽的配合结构,可以保证T形支撑杆能够在导向槽内平稳滑动且不会脱落。进一步的,所述球形端与支撑杆竖段转动连接,球形端能够绕球心转动。确保支撑杆能够在导向槽内平稳滑动不致于卡死。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杆端部与导向槽之间填充润滑油膏,保证支撑杆在导向槽内的平稳滑动,防止卡死。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杆数量为两个,分别配置于风阻制动板底部左、右两侧,支撑宾平衡性更好。进一步的,所述电机输出轴上设有制动器,电机输出轴通过减速齿轮箱与支撑杆连接。传动结构稳定可靠,便于控制输出转速。进一步的,所述风阻制动板1向上的最大翻转角度为25°~30°,夹角过小影响风阻减速性能,夹角过大风阻过大,易导致辅助制动板损坏。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1、本设计是在当前城市轨道车辆技术的基础上,设计增加了部分带制动功能部件,增加的制动部件不仅能在制动时提供辅助制动力,与此同时还能在一定程度上节省制动所消耗的能量,减小传统制动部件工作时所带来的环境污染,既节能又环保,且不会影响整车的外部观赏性;2、辅助制动装置,顾名思义,即轨道交通车辆在制动工况时,在轨道交通车辆原有制动策略的基础上靠机械产生的风阻为轨道交通车辆提供辅助制动力,虽然提供的辅助制动力不能占主导作用,但其产生的制动力大大节约了轨道交通车辆靠其他部分产生制动力所消耗的能量,节约了经济成本,也减小了环境污染,一举两得。3、本技术还具有使用成本低,方便推广应用等优点,具有显著性的市场应用价值。附图说明图1为本装置一种优选结构在工作时的正视透视图(去除一侧褶棚)图2为图1在收纳时的正视透视图(去除两侧褶棚)图3为图1中驱动组件的连接示意图图1~3中:1为风阻制动板,101为导向槽,2为褶棚,3为轨道交通车辆,4为安装凹槽,5为支撑杆,501为球形端,6为电机,7为制动器,8为减速齿轮箱。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2所示的轨道交通车辆可折叠式辅助制动板,可以是一个、或者多个间隔布置在轨道交通车辆3的顶部,包括风阻制动板1,褶棚2和驱动组件。在轨道交通车辆3顶部,沿轨道交通车辆3的首尾方向开设安装凹槽4,风阻制动板1后侧转动安装于安装凹槽4内,前侧为能够在驱动下绕后侧转动的自由侧。风阻制动板1的左、右两侧分别通过褶棚2与轨道交通车辆3顶部连接;褶棚2为直角三角形或者直角梯形状的多层褶皱帆布棚,能够沿竖直方向收拢或者打开,其斜边密封固定在风阻制动板1的左侧或者右侧,直角底边固定在安装凹槽4底部。如图3所示的驱动组件包括支撑杆5,支撑杆5呈“T”字形,电机6输出轴上设有制动器7,电机6输出轴通过减速齿轮箱8与支撑杆5的横段连接,支撑杆5横段能够在电机6驱动下绕自身轴向转动,支撑杆5竖段端部活动插入风阻制动板1底部的导向槽101内;支撑杆5竖段端部为球形端501,且球径大于支撑杆5竖段外形尺寸,导向槽101靠近槽口的上部槽腔与支撑杆5竖段外形相匹配,导向槽101靠近槽底的下部槽腔与支撑杆5的球形端501相匹配;球形端501与支撑杆5竖段转动连接,球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轨道交通车辆可折叠式辅助制动板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轨道交通车辆可折叠式辅助制动板,其特征在于:包括风阻制动板(1),褶棚(2)和驱动组件;在轨道交通车辆(3)顶部,沿轨道交通车辆(3)的首尾方向开设安装凹槽(4),风阻制动板(1)后侧转动安装于安装凹槽(4)内,前侧为能够在驱动下绕后侧转动的自由侧;风阻制动板(1)的左、右两侧分别通过褶棚(2)与轨道交通车辆(3)顶部连接;驱动组件包括支撑杆(5),支撑杆(5)呈“T”字形,其横段由电机(6)驱动,能够绕自身轴向转动,其竖段端部活动插入风阻制动板(1)底部的导向槽(101)内;电机(6)能够在控制单元控制下,驱动轨道交通车辆可折叠式辅助制动板进行如下动作:轨道交通车辆(3)开始刹车制动时,电机(6)正转,驱动支撑杆(5)向上转动,风阻制动板(1)前侧向上翻转至设定位置后固定不动,收拢于安装凹槽(4)内的褶棚(2)由压缩状态逐渐向上打开,风阻制动板(1)、褶棚(2)和轨道交通车辆(3)顶部共同围成一个开口朝向轨道交通车辆(3)车头方向的半封闭式风阻制动空间;轨道交通车辆(3)刹车制动结束后,电机(6)反转,驱动支撑杆(5)向下转动,风阻制动板(1)前侧向下翻转、直至顶部与轨道交通车辆(3)顶部平齐或者低于轨道交通车辆(3)顶部,打开的褶棚(2)向下逐渐褶皱收拢于安装凹槽(4)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轨道交通车辆可折叠式辅助制动板,其特征在于:包括风阻制动板(1),褶棚(2)和驱动组件;在轨道交通车辆(3)顶部,沿轨道交通车辆(3)的首尾方向开设安装凹槽(4),风阻制动板(1)后侧转动安装于安装凹槽(4)内,前侧为能够在驱动下绕后侧转动的自由侧;风阻制动板(1)的左、右两侧分别通过褶棚(2)与轨道交通车辆(3)顶部连接;驱动组件包括支撑杆(5),支撑杆(5)呈“T”字形,其横段由电机(6)驱动,能够绕自身轴向转动,其竖段端部活动插入风阻制动板(1)底部的导向槽(101)内;电机(6)能够在控制单元控制下,驱动轨道交通车辆可折叠式辅助制动板进行如下动作:轨道交通车辆(3)开始刹车制动时,电机(6)正转,驱动支撑杆(5)向上转动,风阻制动板(1)前侧向上翻转至设定位置后固定不动,收拢于安装凹槽(4)内的褶棚(2)由压缩状态逐渐向上打开,风阻制动板(1)、褶棚(2)和轨道交通车辆(3)顶部共同围成一个开口朝向轨道交通车辆(3)车头方向的半封闭式风阻制动空间;轨道交通车辆(3)刹车制动结束后,电机(6)反转,驱动支撑杆(5)向下转动,风阻制动板(1)前侧向下翻转、直至顶部与轨道交通车辆(3)顶部平齐或者低于轨道交通车辆(3)顶部,打开的褶棚(2)向下逐渐褶皱收拢于安装凹槽(4)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交通车辆可折叠式辅助制动板,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恒柴晓冬李立明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