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导向功能的升降型跨座式单轨道岔的梁间连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8024550 阅读:15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23 08: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具有导向功能的升降型跨座式单轨道岔的梁间连接装置,属于单轨道岔梁间连接领域,该装置所在单轨道岔包括固定道岔梁单元和升降道岔梁单元,升降道岔梁单元包括第一、第二道岔,固定道岔梁单元包括第一、第二和第三道岔梁固定端,第一道岔梁和第二道岔梁能同时进行方向相反的运动,实现第一道岔梁上升的同时第二道岔梁下降,或实现第一道岔梁下降的同时第二道岔梁上升,在第一道岔梁和第一道岔梁固定端相邻接的端面间设置有梁间导向副,第二道岔梁与第二道岔梁固定端的端面间也设置有梁间导向副,梁间导向副用于第一道岔梁和第二道岔梁在上升或者下降过程中起到导向和定位作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装置可实现平稳、快速、可靠换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具有导向功能的升降型跨座式单轨道岔的梁间连接装置
本技术属于跨座式单轨道岔梁间连接
,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带导向功能的升降型跨座式单轨道岔的梁间连接装置。
技术介绍
现有的跨座式单轨道岔均通过平动实现线路的连接转换,跨座式单轨道岔的平动形式可以概括为关节型和换梁型两种。目前,平动形式的单轨道岔并没有充分利用竖向空间上的既有优势,在水平空间占地较大,且对于线路沉降等问题并没有相应的处理手段。而且,由于换梁形式的限制,道岔梁在升降时易出现走位不足。道岔梁走位精度受到环境因素、控制精度、传感器或行程开关的影响。现有的单轨道岔梁间连接装置普遍结构复杂、运行速度慢、可靠性不高。因此,需要开发一种新型的单轨道岔的梁间连接装置,使其能充分利用竖向空间上的既有优势,换梁可靠,运行速度快。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以上缺陷或改进需求,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具有导向功能的升降型跨座式单轨道岔的梁间连接装置,其目的在于,设计梁导向副、梁间导向副、升降驱动件和升降动力组件,在换梁过程中实现平稳、快速、可靠换梁。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具有导向功能的升降型跨座式单轨道岔的梁间连接装置,用于连接道岔梁和道岔梁固定端,该装置所在单轨道岔包括固定道岔梁单元和升降道岔梁单元,升降道岔梁单元包括第一道岔梁和第二道岔梁,固定道岔梁单元包括第三道岔梁固定端、第一道岔梁固定端和第二道岔梁固定端,第一道岔梁两端分别为第三道岔梁固定端和第一道岔梁固定端,第二道岔梁两端分别为第三道岔梁固定端和第二道岔梁固定端,第一道岔梁和第二道岔梁能同时进行方向相反的运动,以能实现第一道岔梁上升的同时第二道岔梁下降,或者实现第一道岔梁下降的同时第二道岔梁上升,在第一道岔梁和第一道岔梁固定端相邻接的端面间设置有进行滑动摩擦的梁间导向副,第二道岔梁与第二道岔梁固定端的端面间也设置有进行滑动摩擦的梁间导向副,所述梁间导向副用于第一道岔梁和第二道岔梁在上升或者下降过程中起到导向和定位作用,以能保证换梁过程中第一道岔梁分别与第一道岔梁固定端以及第三道岔梁固定端间能稳定对接,以及第二道岔梁与第二道岔梁固定端以及第三道岔梁固定端间能稳定对接。进一步的,梁间导向副包括第一道岔梁端部的凸部和第一道岔梁固定端端部凹部,凸部和凹部相咬合,在凸部的凸面和凹部的凹面间设置有滚动构件和滚道,滚动构件设置在滚道内,以将第一道岔梁和第一道岔梁固定端间的滑动摩擦转换成滚动摩擦。进一步的,所述滚动构件为设置在滚道中的滚珠、滚针或者滚柱。进一步的,第一道岔梁固定端和第二道岔梁固定端上的梁间导向副上端均设置有盖板或者封口,以分别实现对第一道岔梁和第二道岔梁上升过程的限位。进一步的,在第一道岔梁和第二道岔梁上还设置有梁导向副,梁导向副用于第一道岔梁和第二道岔梁在换梁过程中定位导向作用。进一步的,第一道岔梁和第二道岔梁下方设置有两套升降驱动件和一套升降动力组件,两套升降驱动件分别固定在第一道岔梁上和第二道岔梁上,所述升降动力组件用于提供第一道岔梁和第二道岔梁升降所需动力,一套升降动力组件分别带动两套升降驱动件,实现第一道岔梁上升的同时第二道岔梁下降,或者实现第一道岔梁下降的同时第二道岔梁上升。进一步的,所述升降动力组件包括齿轮、齿条和减速电机,其中,减速电机与齿轮同轴连接,齿轮与齿条相啮合,齿轮两侧分别设置有一根齿条,减速电机输出的动力通过齿轮分别传递给两根齿条,两根齿条分别与两套升降驱动件相连接。进一步的,所述升降驱动件包括驱动块和连接杆,连接杆与驱动块固定为一体,同时,连接杆分别固定在第一、第二道岔梁下方,两个驱动块均具有与齿条配合的啮合部,啮合部均和两个齿条配合,以能分别在两根齿条的带动下实现第一、第二道岔梁往返升降。进一步的,设置在第一、第二道岔梁上的梁导向副为两副。总体而言,通过本技术所构思的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能够取得下列有益效果:本技术中,在道岔梁和道岔梁固定端间设置了梁间导向副,梁间导向副具有导向和定位功能,实现了道岔梁上升和下降过程中与道岔梁固定端间的平稳对接。进一步的,以滚道中设置滚动构件的形式,使换梁过程中,滑动摩擦转为滚动摩擦,大大降低了换梁过程中的阻力,降低摩擦消耗。在道岔梁上设置了梁导向副,实现了道岔梁上升和下降过程中稳定移动,升降驱动件和升降动力组件配合作用,实现道岔梁的上升或者下降。梁导向副、梁间导向副、升降驱动件和升降动力组件共同配合,实现快速、平稳地换梁。实际工程实践表明,本技术可有效提高换梁速度,且更可靠。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装置连接道岔梁和固定梁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中梁间导向副局部剖面示意图。在所有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用来表示相同的元件或结构,其中:1-第三道岔梁固定端2-第一道岔梁3-第二道岔梁;4-第一道岔梁固定端5-第二道岔梁固定端6-梁导向副;7-梁间导向副8-升降驱动件9-齿轮10-齿条11-减速电机12-滚动构件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技术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到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本技术提出一种带导向功能的升降型跨座式单轨道岔的梁间连接装置,道岔梁固定端和道岔梁连接处的形位配合实现换梁时道岔梁的升降。同时,通过机械结构设计,梁间连接装置具备水平定位和导向功能。梁间连接装置中,滑块中滚动构件和滚道的形式将滑动摩擦转换为滚动摩擦,降低摩擦消耗,这样的设计,使得换梁过程稳定可靠,快速高效。具体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具有导向功能的升降型跨座式单轨道岔的梁间连接装置,其所在单轨道岔包括固定道岔梁单元和升降道岔梁单元,升降道岔梁单元包括第一道岔梁2和第二道岔梁3,固定道岔梁单元包括第三道岔梁固定端1、第一道岔梁固定端4和第二道岔梁固定端5,第一道岔梁2两端分别为第三道岔梁固定端1和第一道岔梁固定端4,第二道岔梁3两端分别为第三道岔梁固定端1和第二道岔梁固定端5,第一道岔梁2和第二道岔梁3能同时进行方向相反的运动,以能实现第一道岔梁2上升的同时第二道岔梁3下降,或者实现第一道岔梁2下降的同时第二道岔梁3上升,在第一道岔梁2和第一道岔梁固定端4相邻接的端面间设置有梁间导向副7,第二道岔梁3与第二道岔梁固定端5的端面间也设置有梁间导向副7,梁间导向副7用于第一道岔梁2和第二道岔梁3在上升或者下降过程中起到导向和定位作用,以能保证换梁过程中第一道岔梁2分别与第一道岔梁固定端4以及第三道岔梁固定端1间能稳定对接,以及第二道岔梁3与第二道岔梁固定端5以及第三道岔梁固定端1间能稳定对接。具体的,梁间导向副7包括第一道岔梁2端部的凸部和第一道岔梁固定端4端部凹部,凸部和凹部相咬合,在凸部的凸面和凹部的凹面间设置有滚动构件和滚道,滚动构件设置在滚道内,以将第一道岔梁2和第一道岔梁固定端4间的滑动摩擦转换成滚动摩擦。所述滚动构件为设置在滚道中的滚珠、滚针或者滚柱。在第一道岔梁2和第二道岔梁3上还设置有梁导向副6,梁导向副6用于第一道岔梁和第二道岔梁在换梁过程中定位导向作用。梁导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具有导向功能的升降型跨座式单轨道岔的梁间连接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具有导向功能的升降型跨座式单轨道岔的梁间连接装置,其所在单轨道岔包括固定道岔梁单元和升降道岔梁单元,升降道岔梁单元包括第一道岔梁(2)和第二道岔梁(3),固定道岔梁单元包括第三道岔梁固定端(1)、第一道岔梁固定端(4)和第二道岔梁固定端(5),第一道岔梁(2)两端分别为第三道岔梁固定端(1)和第一道岔梁固定端(4),第二道岔梁(3)两端分别为第三道岔梁固定端(1)和第二道岔梁固定端(5),第一道岔梁(2)和第二道岔梁(3)能同时进行方向相反的运动,以能实现第一道岔梁(2)上升的同时第二道岔梁(3)下降,或者实现第一道岔梁(2)下降的同时第二道岔梁(3)上升,其特征在于,在第一道岔梁(2)和第一道岔梁固定端(4)相邻接的端面间设置有进行滑动摩擦的梁间导向副(7),第二道岔梁(3)与第二道岔梁固定端(5)的端面间也设置有进行滑动摩擦的梁间导向副(7),所述梁间导向副(7)用于第一道岔梁(2)和第二道岔梁(3)在上升或者下降过程中起到导向和定位作用,以能保证换梁过程中第一道岔梁(2)分别与第一道岔梁固定端(4)以及第三道岔梁固定端(1)间能稳定对接,以及第二道岔梁(3)与第二道岔梁固定端(5)以及第三道岔梁固定端(1)间能稳定对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导向功能的升降型跨座式单轨道岔的梁间连接装置,其所在单轨道岔包括固定道岔梁单元和升降道岔梁单元,升降道岔梁单元包括第一道岔梁(2)和第二道岔梁(3),固定道岔梁单元包括第三道岔梁固定端(1)、第一道岔梁固定端(4)和第二道岔梁固定端(5),第一道岔梁(2)两端分别为第三道岔梁固定端(1)和第一道岔梁固定端(4),第二道岔梁(3)两端分别为第三道岔梁固定端(1)和第二道岔梁固定端(5),第一道岔梁(2)和第二道岔梁(3)能同时进行方向相反的运动,以能实现第一道岔梁(2)上升的同时第二道岔梁(3)下降,或者实现第一道岔梁(2)下降的同时第二道岔梁(3)上升,其特征在于,在第一道岔梁(2)和第一道岔梁固定端(4)相邻接的端面间设置有进行滑动摩擦的梁间导向副(7),第二道岔梁(3)与第二道岔梁固定端(5)的端面间也设置有进行滑动摩擦的梁间导向副(7),所述梁间导向副(7)用于第一道岔梁(2)和第二道岔梁(3)在上升或者下降过程中起到导向和定位作用,以能保证换梁过程中第一道岔梁(2)分别与第一道岔梁固定端(4)以及第三道岔梁固定端(1)间能稳定对接,以及第二道岔梁(3)与第二道岔梁固定端(5)以及第三道岔梁固定端(1)间能稳定对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导向功能的升降型跨座式单轨道岔的梁间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梁间导向副(7)包括第一道岔梁(2)端部的凸部和第一道岔梁固定端(4)端部凹部,凸部和凹部相咬合,在凸部的凸面和凹部的凹面间设置有滚动构件和滚道,滚动构件设置在滚道内,以将第一道岔梁(2)和第一道岔梁固定端(4)间的滑动摩擦转换成滚动摩擦。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具有导向功能的升降型跨座式单轨道岔的梁间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滚动构件为设置在滚道中的滚珠、滚针或者滚柱。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具有导向功能的升降型跨座式单轨道岔的梁间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道岔梁固定端(4)和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翔朱丹张浩周明翔耿明刘辉卫垚张俊岭李成洋崔万里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