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升降型跨座式单轨道岔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024549 阅读:7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23 08: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升降型跨座式单轨道岔,包括第一道岔升降梁(4)和第二道岔升降梁(5),其中,第一道岔升降梁(4)用于连接第一道岔固定梁(1)和第三道岔固定梁(3),第二道岔升降梁(5)用于连接第二道岔固定梁(2)和第三道岔固定梁(3);第一道岔升降梁(4)和第二道岔升降梁(5)均与驱动器相连,第一道岔升降梁(4)和第二道岔升降梁(5)用于在驱动器的驱动下进行升降运动;第一道岔升降梁(4)和第二道岔升降梁(5)上均设置有梁间导向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对其关键组件的结构及具体设置方式、以及该道岔梁整体对应的换梁方式等进行改进,与现有技术相比能够有效解决道岔梁水平空间占地大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升降型跨座式单轨道岔
本技术属于跨座式单轨道岔
,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升降型跨座式单轨道岔,是一种新的跨座式单轨道岔的类型。
技术介绍
不同于传统铁路,单轨铁路仅有一条运行轨道,主要针对人口密集的地方以运载乘客。跨座式单轨铁路是单轨铁路中一种较为常用的类型。单轨道岔,即单轨铁路上所使用的道岔,是使车辆从一单轨股道转入另一单轨股道的线路连接设备。单轨道岔是单轨铁路中极其重要的部分,也是薄弱环节之一。现有的跨座式单轨道岔均通过平动实现线路的连接转换,跨座式单轨道岔的平动形式可以概括为关节型和换梁型两种。平动形式的单轨道岔没有充分利用竖向空间上的既有优势,在水平空间占地较大,且对于线路沉降等问题没有相应的处理手段。通用平动形式的单轨道岔在运行过程中,对于控制精度以及道岔梁运行位置要求较高,易受环境影响,系统复杂、运行速度慢、可靠性不高。且由于现有道岔需满足限界,会造成道岔整体较长。中国专利文献CN103276643A公开了一种采用升降并行式道岔的单轨电车轨道,这种新型道岔尽管可有效利用竖向空间,减小水平占地,但该升降并行式道岔仍存在亟待攻克的技术难点,而使其暂时无法实际应用。尤其是道岔升降梁上升时导向、限位问题,以及车辆荷载承力问题,对于道岔升降梁,由于换梁形式的限制,道岔梁在升降时易出现走位不足,道岔梁走位精度受到环境因素、控制精度、传感器或行程开关的影响;现有的单轨道岔梁间连接装置普遍结构复杂、运行速度慢、可靠性不高。而对于车辆荷载承力而言,平动形式的道岔梁受底部基础的支撑力,不需要着重考虑车辆过岔对于道岔的压力,不需要额外考虑车辆荷载承力机构;但升降型单轨道岔中,道岔梁运动方向(电机驱动力作用方向)与车辆载荷作用方向一致,电机不适于提供承载力。可见,升降型单轨道岔须攻克上述具体应用问题才能开展后续实际应用。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以上缺陷或改进需求,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升降型跨座式单轨道岔,其中通过对其关键组件(如道岔梁固定组件、道岔梁升降组件、及其他功能组件)的结构及具体设置方式、以及该道岔梁整体对应的换梁方式等进行改进,与现有技术相比能够有效解决道岔梁水平空间占地大的问题,有效利用立体空间(尤其是竖直方向上的),节省占地,具有结构简单、占用空间小、生产成本低等优点,并且还能保证车辆较高的过岔速度,提高稳定性、安全性与道岔使用寿命,适用于跨座式单轨。为实现上述目的,按照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升降型跨座式单轨道岔,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道岔升降梁和第二道岔升降梁,其中,所述第一道岔升降梁用于连接第一道岔固定梁和第三道岔固定梁,所述第二道岔升降梁用于连接第二道岔固定梁和所述第三道岔固定梁;所述第一道岔升降梁和所述第二道岔升降梁均与驱动器相连,所述第一道岔升降梁用于在该驱动器的驱动下进行升降运动,从而切换所述第一道岔固定梁和所述第三道岔固定梁两者连接与非连接的状态;并且,所述第一道岔升降梁与所述第一道岔固定梁通过第一梁间导向副实现滑动配合;所述第二道岔升降梁也用于在该驱动器的驱动下进行升降运动,从而切换所述第二道岔固定梁和所述第三道岔固定梁两者连接与非连接的状态;并且,所述第二道岔升降梁与所述第二道岔固定梁通过第二梁间导向副实现滑动配合。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优选,所述第一梁间导向副包括设于第一道岔升降梁端部的凸部和设于第一道岔固定梁端部的凹部,凸部和凹部相咬合,在凸部的凸面和凹部的凹面间设置有滚动构件和滚道,滚动构件设置在滚道内,以将第一道岔升降梁和第一道岔固定梁间的滑动摩擦转换成滚动摩擦;所述第二梁间导向副包括设于第二道岔升降梁端部的凸部和设于第二道岔固定梁端部的凹部,凸部和凹部相咬合,在凸部的凸面和凹部的凹面间设置有滚动构件和滚道,滚动构件设置在滚道内,以将第二道岔升降梁和第二道岔固定梁间的滑动摩擦转换成滚动摩擦。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优选,所述第三道岔固定梁至多与所述第一道岔固定梁和所述第二道岔固定梁中的一者处于相连接的状态;所述第一道岔升降梁与所述第二道岔升降梁同时进行升降运动,两者的运动方向彼此相反。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优选,所述升降型跨座式单轨道岔还包括互锁构件,该互锁构件包括轴承座及位于该轴承座内的主轴,所述主轴上设置有齿轮,该齿轮分别与第一齿条和第二齿条相连,其中所述第一齿条与所述第一道岔升降梁固定相连,所述第二齿条与所述第二道岔升降梁固定相连;所述齿轮用于同时带动所述第一齿条和所述第二齿条两者进行平移运动,所述第一齿条和所述第二齿条两者的运动方向彼此相反。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优选,所述驱动器为液压驱动器或齿轮齿条驱动器;所述齿轮齿条驱动器包括主轴、以及位于该主轴上的齿轮,所述齿轮分别与第一齿条和第二齿条相连,其中所述第一齿条通过第一升降驱动件与所述第一道岔升降梁相连,所述第二齿条通过第二升降驱动件与所述第二道岔升降梁相连;所述齿轮用于同时带动所述第一齿条和所述第二齿条两者进行平移运动,所述第一齿条和所述第二齿条两者的运动方向彼此相反,从而带动所述第一道岔升降梁与所述第二道岔升降梁同时进行升降运动,所述第一道岔升降梁与所述第二道岔升降梁两者的运动方向彼此相反;所述主轴还与减速电机相连,该减速电机用于带动所述主轴转动,从而进一步带动所述齿轮旋转。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优选,所述升降型跨座式单轨道岔还包括多个圆柱导向副,所述第一道岔升降梁和所述第二道岔升降梁上均设置有与所述圆柱导向副相匹配的圆柱形孔洞,所述圆柱导向副用于与所述第一道岔升降梁和所述第二道岔升降梁相接触,从而便于所述第一道岔升降梁和所述第二道岔升降梁的升降运动。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优选,所述升降型跨座式单轨道岔还包括梁外车辆荷载承力机构,该梁外车辆荷载承力机构包括位于导轨上的承力构件、以及分别位于第一道岔升降梁和第二道岔升降梁附近的承力构件支撑件;所述承力构件用于沿所述导轨运动从而连接所述第一道岔升降梁与所述承力构件支撑件或者连接所述第二道岔升降梁与所述承力构件支撑件,使得所述承力构件承载第一道岔升降梁或承载第二道岔升降梁。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优选,所述升降型跨座式单轨道岔还包括可伸缩的梁内车辆荷载承力机构,该梁内车辆荷载承力机构分别位于所述第一道岔固定梁和所述第二道岔固定梁靠近所述第三道岔固定梁一端上;位于所述第一道岔固定梁内的所述梁内车辆荷载承力机构用于在所述第一道岔固定梁与所述第一道岔升降梁处于连接状态时伸长至所述第一道岔升降梁内,从而起到对该第一道岔升降梁进行承力作用;位于所述第二道岔固定梁内的所述梁内车辆荷载承力机构用于在所述第二道岔固定梁与所述第二道岔升降梁处于连接状态时伸长至所述第二道岔升降梁内,从而起到对该第二道岔升降梁进行承力作用。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优选,所述滚动构件为滚珠、滚针或者滚柱;在所述第一道岔固定梁的第一梁间导向副的上端及所述第二道岔固定梁的第二梁间导向副的上端均设置有盖板或者封口,以分别实现对第一道岔升降梁和第二道岔升降梁上升过程的限位。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优选,所述承力构件为两个,电机用于驱动这两个承力构件沿所述导轨进行摆动运动;这两个承力构件分别与两个同步轮相连,这两个同步轮之间则通过同步带相连,所述电机用于驱动两个同步轮同步工作,从而带动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升降型跨座式单轨道岔

【技术保护点】
一种升降型跨座式单轨道岔,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道岔升降梁(4)和第二道岔升降梁(5),其中,所述第一道岔升降梁(4)用于连接第一道岔固定梁(1)和第三道岔固定梁(3),所述第二道岔升降梁(5)用于连接第二道岔固定梁(2)和所述第三道岔固定梁(3);所述第一道岔升降梁(4)和所述第二道岔升降梁(5)均与驱动器相连,所述第一道岔升降梁(4)用于在该驱动器的驱动下进行升降运动,从而切换所述第一道岔固定梁(1)和所述第三道岔固定梁(3)两者连接与非连接的状态;并且,所述第一道岔升降梁(4)与所述第一道岔固定梁(1)通过第一梁间导向副实现滑动配合;所述第二道岔升降梁(5)也用于在该驱动器的驱动下进行升降运动,从而切换所述第二道岔固定梁(2)和所述第三道岔固定梁(3)两者连接与非连接的状态;并且,所述第二道岔升降梁(5)与所述第二道岔固定梁(2)通过第二梁间导向副实现滑动配合。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升降型跨座式单轨道岔,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道岔升降梁(4)和第二道岔升降梁(5),其中,所述第一道岔升降梁(4)用于连接第一道岔固定梁(1)和第三道岔固定梁(3),所述第二道岔升降梁(5)用于连接第二道岔固定梁(2)和所述第三道岔固定梁(3);所述第一道岔升降梁(4)和所述第二道岔升降梁(5)均与驱动器相连,所述第一道岔升降梁(4)用于在该驱动器的驱动下进行升降运动,从而切换所述第一道岔固定梁(1)和所述第三道岔固定梁(3)两者连接与非连接的状态;并且,所述第一道岔升降梁(4)与所述第一道岔固定梁(1)通过第一梁间导向副实现滑动配合;所述第二道岔升降梁(5)也用于在该驱动器的驱动下进行升降运动,从而切换所述第二道岔固定梁(2)和所述第三道岔固定梁(3)两者连接与非连接的状态;并且,所述第二道岔升降梁(5)与所述第二道岔固定梁(2)通过第二梁间导向副实现滑动配合。2.如权利要求1所述升降型跨座式单轨道岔,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梁间导向副包括设于第一道岔升降梁(4)端部的凸部和设于第一道岔固定梁(1)端部的凹部,凸部和凹部相咬合,在凸部的凸面和凹部的凹面间设置有滚动构件和滚道,滚动构件设置在滚道内,以将第一道岔升降梁(4)和第一道岔固定梁(1)间的滑动摩擦转换成滚动摩擦;所述第二梁间导向副包括设于第二道岔升降梁(5)端部的凸部和设于第二道岔固定梁(2)端部的凹部,凸部和凹部相咬合,在凸部的凸面和凹部的凹面间设置有滚动构件和滚道,滚动构件设置在滚道内,以将第二道岔升降梁(5)和第二道岔固定梁(2)间的滑动摩擦转换成滚动摩擦。3.如权利要求1所述升降型跨座式单轨道岔,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道岔固定梁(3)至多与所述第一道岔固定梁(1)和所述第二道岔固定梁(2)中的一者处于相连接的状态;所述第一道岔升降梁(4)与所述第二道岔升降梁(5)同时进行升降运动,两者的运动方向彼此相反。4.如权利要求1所述升降型跨座式单轨道岔,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型跨座式单轨道岔还包括互锁构件,该互锁构件包括轴承座及位于该轴承座内的主轴,所述主轴上设置有齿轮,该齿轮分别与第一齿条和第二齿条相连,其中所述第一齿条与所述第一道岔升降梁(4)固定相连,所述第二齿条与所述第二道岔升降梁(5)固定相连;所述齿轮用于同时带动所述第一齿条和所述第二齿条两者进行平移运动,所述第一齿条和所述第二齿条两者的运动方向彼此相反。5.如权利要求1所述升降型跨座式单轨道岔,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器为液压驱动器或齿轮齿条驱动器;所述齿轮齿条驱动器包括主轴、以及位于该主轴上的齿轮,所述齿轮分别与第一齿条和第二齿条相连,其中所述第一齿条通过第一升降驱动件与所述第一道岔升降梁(4)相连,所述第二齿条通过第二升降驱动件与所述第二道岔升降梁(5)相连;所述齿轮用于同时带动所述第一齿条和所述第二齿条两者进行平移运动,所述第一齿条和所述第二齿条两者的运动方向彼此相反,从而带动所述第一道岔升降梁(4)与所述第二道岔升降梁(5)同时进行升降运动,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翔朱丹张浩周明翔耿明刘辉卫垚倪琍王小岑张银龙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