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半挂车反装悬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838357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03 19: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半挂车反装悬架,包括前支架、前中支架、三个板簧、后中支架和后支架,前中支架和后中支架的中部分别通过两根中心轴与两个平衡臂的中部穿插连接,两个平衡臂的一端分别与其中一个板簧的两端固定连接,两个平衡臂的另一端分别与另两个板簧的一端固定连接,另两个板簧的另一端分别与前支架和后支架的中部固定连接,每个板簧的中部均通过U型螺栓与车轴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有的短拉杆、长拉杆及托架安装位置由在板簧上方移到板簧下方,改变了悬架系统的结构形式,增大了板簧上方的空间,可以使悬架的高度范围由最低230mm降低到180mm,使得主车的选择范围更广,同时可以进一步降低半挂车的重心。

A semi-trailer back mounted suspension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semi trailer back mounted suspension, including a front bracket, a front middle bracket, three plate springs, a rear middle bracket and a rear bracket. The middle part of the front middle bracket and the rear middle bracket are interconnected with the middle of the two balance arms respectively through two central axes, and the one end of the two balance arms is fixed to both ends of one of the plate springs respectively. The other end of the two balance arms is fixedly connected with one end of the other two plate springs, and the other end of the other two plate springs is fixed to the middle of the front and rear supports respectively. The middle of each leaf spring is fixed to the axle through the U bolt, and the short rod, long rod and the bracket installation position of the utility model are installed. From the plate spring to the plate spring, the structure of the suspension system is changed and the space above the leaf spring is increased. The height range of the suspension can be reduced from the lowest 230mm to the 180mm, which makes the selection of the main car more wide, and can further reduce the center of gravity of the semitrail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半挂车反装悬架
本技术涉及一种反装悬架,具体为一种半挂车反装悬架。
技术介绍
半挂车悬架位于车架与车轴之间,传递牵引车通过车架的牵引力,同时传递作用在车轮和车架之间的各种力和力矩的装置,要保证半挂车在使用中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拉杆的角度应当控制在4-10度之间,拉杆角度大,车辆在运行中拉杆前后伸缩的距离大,从而导致车轴轴距的变化较大,出现吃胎的现象,常规的反装悬架拉杆角度大,且常规的反装悬架平衡臂容易与拉杆发生干涉,导致车辆在路况较差的状态下不能正产运行,同时给车辆带来安全隐患,提高了事故率,增加了维护成本,常规的反装悬架高度高,同时由于常规的反装悬架的安装空间狭小,造成悬架在安装,维护调整拉杆长度和轴距时非常困难,增加了安装调试和维护调试的困难和成本,因此我们对此做出改进,提出一种半挂车反装悬架。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反装悬架拉杆角度大以及容易出现吃胎的现象的缺陷,本技术提供一种半挂车反装悬架。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本技术一种半挂车反装悬架,包括前支架、前中支架、三个板簧、后中支架和后支架,所述前中支架和后中支架的中部分别通过两根中心轴与两个平衡臂的中部穿插连接,两个所述平衡臂的一端分别与其中一个板簧的两端固定连接,两个所述平衡臂的另一端分别与另两个板簧的一端固定连接,另两个所述板簧的另一端分别与前支架和后支架的中部固定连接,每个所述板簧的中部均通过U型螺栓与车轴固定连接,每个所述板簧的底端均固定设有托架,其中一个所述托架通过短拉杆与前支架的底部固定连接,另两个所述托架均通过长拉杆分别与前中支架和后中支架的底部固定连接。进一步的,所述短拉杆和长拉杆的拉杆角度分别为度和度。进一步的,所述U型螺栓的底端穿过托架的顶端。进一步的,所述U型螺栓的中部设有托板,所述托板置于车轴与板簧之间。进一步的,所述U型螺栓与车轴顶端的连接处设有U型螺栓垫板,且U型螺栓垫板的顶端设有半圆槽。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该种半挂车反装悬架,设有的短拉杆、长拉杆及托架安装位置由在板簧上方移到板簧下方,改变了悬架系统的结构形式,增大了板簧上方的空间,可以使悬架的高度范围由最低230mm降低到180mm,使得主车的选择范围更广,同时可以进一步降低半挂车的重心,进一步提高半挂车的稳定性,调整了短拉杆角度为6度,长拉杆角度为8度,介于4-10度合理范围之内,拉杆角度更合理,降低了车辆在运行中车轴轴距的变化量,从而降低了车辆吃胎的隐患,由于将短拉杆和长拉杆的位置进行了调整,解决了平衡臂旋转时与拉杆发生干涉的问题,消除了车辆运行时的安全隐患,同时增大了安装空间,使得车辆的安装及调试变得方便快捷,提高了生产效率和维护成本,通过增加了U形螺栓垫板,且U形螺栓垫板上设置了半圆槽,可以卡住U形螺栓,防止U形螺栓在车辆运行时因震动而松动。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种半挂车反装悬架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前支架;2、短拉杆;3、车轴;4、U型螺栓;5、前中支架;6、平衡臂;7、长拉杆;8、板簧;9、后中支架;10、托架;11、托板;12、U型螺栓垫板;13、后支架。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如图1所示,一种半挂车反装悬架,包括前支架1、前中支架5、三个板簧8、后中支架9和后支架13,前中支架5和后中支架9的中部分别通过两根中心轴与两个平衡臂6的中部穿插连接,两个平衡臂6的一端分别与其中一个板簧8的两端固定连接,两个平衡臂6的另一端分别与另两个板簧8的一端固定连接,另两个板簧8的另一端分别与前支架1和后支架13的中部固定连接,每个板簧8的中部均通过U型螺栓4与车轴3固定连接,每个板簧8的底端均固定设有托架10,其中一个托架10通过短拉杆2与前支架1的底部固定连接,另两个托架10均通过长拉杆7分别与前中支架5和后中支架9的底部固定连接。其中,短拉杆2和长拉杆7的拉杆角度分别为6度和8度,调整了拉杆角度介于4-10度合理范围之内,拉杆角度更合理,降低了车辆在运行中车轴轴距的变化量,从而降低了车辆吃胎的隐患。其中,U型螺栓4的底端穿过托架10的顶端,通过U型螺栓4将托架10固定在板簧8的底端,将短拉杆2、长拉杆7及托架10安装位置由在板簧8上方移到板簧8下方,改变了悬架系统的结构形式,增大了板簧上方的空间,可以使悬架的高度范围由最低230mm降低到180mm,使得主车的选择范围更广,同时可以进一步降低半挂车的重心,进一步提高半挂车的稳定性。其中,U型螺栓4的中部设有托板11,托板11置于车轴3与板簧8之间,改变了托板11的结构并将安装位置移到板簧8的顶部,可以减少车轴3与板簧8之间的摩擦。其中,U型螺栓4与车轴3顶端的连接处设有U型螺栓垫板12,且U型螺栓垫板12的顶端设有半圆槽,通过增加了U形螺栓垫板12,U形螺栓垫板12上设置了半圆槽,可以卡住U形螺栓,可以防止U形螺栓4在车辆运行时因震动而松动。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为一种半挂车反装悬架,具体工作时,先将平衡臂6安装在前中支架5和后中支架9的中部,然后再将三个板簧8安装上,接着再通过U型螺栓4将板簧8与车轴3连接起来,将托板11置于板簧8与车轴3之间,同时在车轴3的顶端与U型螺栓4的连接处设有U型螺栓垫板12,且U型螺栓垫板12上设置了半圆槽,可以卡住U形螺栓4,防止U形螺栓4在车辆运行时因震动而松动,然后通过U型螺栓4的底端穿过托架10的顶端将其固定在板簧8的底端,再通过短拉杆2将其中一个托架10与前支架1的底部固定连接起来,接着通过两根长拉杆7将另两个托架10分别与前中支架5和后中支架9的底部固定连接,再调节短拉杆2和长拉杆7的拉杆角度分别为6度和8度,继而调整了拉杆角度介于4-10度合理范围之内,拉杆角度更合理,降低了车辆在运行中车轴轴距的变化量,从而降低了车辆吃胎的隐患,同时由于将短拉杆2、长拉杆7及托架10的安装位置由在板簧8的上方移到板簧8的下方,增大了板簧8上方的空间,可以使悬架的高度范围由最低230mm降低到180mm,使得主车的选择范围更广,同时可以进一步降低半挂车的重心,进一步提高半挂车的稳定性,由于将短拉杆2和长拉杆7的位置进行了调整,解决了平衡臂6旋转时与拉杆发生干涉的问题,消除了车辆运行时的安全隐患,同时增大了安装空间,使得车辆的安装及调试变得方便快捷,提高了生产效率和维护成本。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技术的原理,在不脱离本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技术范围内。本技术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半挂车反装悬架

【技术保护点】
一种半挂车反装悬架,包括前支架(1)、前中支架(5)、三个板簧(8)、后中支架(9)和后支架(13),其特征在于,所述前中支架(5)和后中支架(9)的中部分别通过两根中心轴与两个平衡臂(6)的中部穿插连接,两个所述平衡臂(6)的一端分别与其中一个板簧(8)的两端固定连接,两个所述平衡臂(6)的另一端分别与另两个板簧(8)的一端固定连接,另两个所述板簧(8)的另一端分别与前支架(1)和后支架(13)的中部固定连接,每个所述板簧(8)的中部均通过U型螺栓(4)与车轴(3)固定连接,每个所述板簧(8)的底端均固定设有托架(10),其中一个所述托架(10)通过短拉杆(2)与前支架(1)的底部固定连接,另两个所述托架(10)均通过长拉杆(7)分别与前中支架(5)和后中支架(9)的底部固定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半挂车反装悬架,包括前支架(1)、前中支架(5)、三个板簧(8)、后中支架(9)和后支架(13),其特征在于,所述前中支架(5)和后中支架(9)的中部分别通过两根中心轴与两个平衡臂(6)的中部穿插连接,两个所述平衡臂(6)的一端分别与其中一个板簧(8)的两端固定连接,两个所述平衡臂(6)的另一端分别与另两个板簧(8)的一端固定连接,另两个所述板簧(8)的另一端分别与前支架(1)和后支架(13)的中部固定连接,每个所述板簧(8)的中部均通过U型螺栓(4)与车轴(3)固定连接,每个所述板簧(8)的底端均固定设有托架(10),其中一个所述托架(10)通过短拉杆(2)与前支架(1)的底部固定连接,另两个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圣敏梁东先
申请(专利权)人:江铃集团山东华岳车辆部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