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有保护装置的自行车后车架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7728277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4-18 08: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带有保护装置的自行车后车架,包括后车座,所述后车座的前侧顶部固定有手扶装置,后车座的前侧底部固定有安装块,所述安装块上安装有第一保护装置,第一保护装置的后端部固定有限位装置,所述后车座的底部安装有第二保护装置,本带有保护装置的自行车后车架,通过第一保护装置和限位装置来抵消后车座受到的前后惯性力,保障了乘坐者的人身安全,通过手扶装置为乘坐者提供手扶位置,避免乘坐者身体受力而直接作用于骑行者从而导致意外的发生,保障了骑行的安全性,通过第二保护装置来增加该自行车后车架的强度,其防震性能好,保障了乘坐者在乘坐过程中的舒适度,其牢靠性好。

A bicycle rear frame with a protective devic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bicycle frame with a protection device, including the rear seat, the front seat is fixed after the top hand device, bottom of the front side of the rear seat of a fixed installation piece, wherein the mounting block is installed on the first protective device, the first protective device of the rear end is fixed with a limiting device, the the rear seat is installed at the bottom of the second protection device with protection device of the bicycle frame, the first protective device and a limiting device to offset the back seat by the before and after the inertial force, to protect the occupant's safety, the walking device provides position for the ride to avoid walking, riding the body force direct effect on the rider can lead to accidents, ensure the safety of riding the bicycle frame, the strength increased by second after the anti protection device. The seismic performance is good, and the comfort of the rider in the ride is ensured, and its reliability is goo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带有保护装置的自行车后车架
本技术涉及自行车零配件
,具体为一种带有保护装置的自行车后车架。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申请公布号为CN103387031A的专利公开了一种自行车车架,包括前三角部和后三角部,前三角部顺次包括如下管状部件,座管,上管,下管,以及转向管,而后三角部顺次包括如下管状部件,两个倾斜的后上叉,和两个水平的后下叉,该车架的特征在于,包含于所述前三角部的各部件被作为一个单独的部件来制造,且两个后下叉通过被插入到与所述底部托架轴相对应设置的座中的轴衬接合于所述前三角部,然而目前还没有一种带有保护装置的自行车后车架,不能满足使用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的缺陷,提供一种带有保护装置的自行车后车架,安全性好,使用寿命长,能够满足使用需求,可以有效解决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带有保护装置的自行车后车架,包括后车座,所述后车座的前侧顶部固定有手扶装置,后车座的前侧底部固定有安装块,所述安装块上安装有第一保护装置,第一保护装置的后端部固定有限位装置,所述后车座的底部安装有第二保护装置。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手扶装置包括连接耳,连接耳固定在后车座的前侧,所述连接耳的端部固定有支撑杆,支撑杆的端部连接有扶手。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保护装置包括活动杆,活动杆与安装块贯穿连接,所述活动杆的前端部固定有卡扣,安装块对应活动杆的位置开设有沉槽,所述沉槽与卡扣之间设有复位弹簧,复位弹簧套接在活动杆上,所述限位装置固定在活动杆的后端部。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限位装置包括限位块,限位块固定在活动杆的后端部,所述安装块对应限位块的位置开设有沉槽。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二保护装置包括减震支柱,减震支柱对称安装在后车座的底部左右两侧,所述减震支柱的端部固定有连接座,连接座与后车座之间连接有加强肋。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带有保护装置的自行车后车架,通过第一保护装置和限位装置来抵消后车座受到的前后惯性力,保障了乘坐者的人身安全,通过手扶装置为乘坐者提供手扶位置,避免乘坐者身体受力而直接作用于骑行者从而导致意外的发生,保障了骑行的安全性,通过第二保护装置来增加该自行车后车架的强度,其防震性能好,保障了乘坐者在乘坐过程中的舒适度,其牢靠性好,大大增加了该自行车后车架的使用寿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结构剖面图。图中:1后车座、2安装块、3扶手、4支撑杆、5连接耳、6卡扣、7复位弹簧、8连接座、9减震支柱、10加强肋、11手扶装置、12第二保护装置、13限位块、14限位槽、15沉槽、16活动杆、17限位装置、18第一保护装置。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2,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带有保护装置的自行车后车架,包括后车座1,后车座1的前侧顶部固定有手扶装置11,后车座1的前侧底部固定有安装块2,安装块2上安装有第一保护装置18,第一保护装置18的后端部固定有限位装置17,后车座1的底部安装有第二保护装置12;手扶装置11包括连接耳5,连接耳5固定在后车座1的前侧,连接耳5的端部固定有支撑杆4,支撑杆4的端部连接有扶手3,后车座1上的人在自行车行驶过程中手扶扶手3,身体受到的惯性力通过双手传递给扶手3来进行抵消,避免后车座1上的人受力而作用于骑行者,保障了骑行的安全性;第一保护装置18包括活动杆16,活动杆16与安装块2贯穿连接,活动杆16的前端部固定有卡扣6,用于对座管进行卡接,从而连接车架主体和后车架,安装块2对应活动杆16的位置开设有沉槽15,沉槽15与卡扣6之间设有复位弹簧7,复位弹簧7套接在活动杆16上,限位装置17固定在活动杆16的后端部,后车座1受到的前后惯性力通过复位弹簧7进行抵消,复位弹簧7产生弹性形变对力进行消除,大大降低了惯性对人体的作用力,保障了乘坐者的人身安全;限位装置17包括限位块13,限位块13固定在活动杆16的后端部,安装块2对应限位块13的位置开设有沉槽15,活动杆16带动限位块13脱离限位槽14,通过活动杆16的位移来抵消惯性力,其设计合理,利于第一保护装置18对人体进行保护;第二保护装置12包括减震支柱9,减震支柱9对称安装在后车座1的底部左右两侧,减震支柱9的端部固定有连接座8,连接座8与后车座1之间连接有加强肋10,位于同一侧的加强肋10和后车座1之间形成倒三角形结构,通过三角形的稳定性来增加车架的牢靠度,大大增加了车架的使用寿命,后车座1受到的上下震动力通过减震支柱9进行消除,保障了乘坐者在乘坐过程中的舒适度,加强肋10用于加强车架的整体强度。在使用时:后车座1上的人在自行车行驶过程中手扶扶手3,身体受到的惯性力通过双手传递给扶手3来进行抵消,后车座1受到的前后惯性力通过复位弹簧7进行抵消,复位弹簧7产生弹性形变对力进行消除,同时,活动杆16带动限位块13脱离限位槽14,通过活动杆16的位移来抵消惯性力,后车座1受到的上下震动力通过减震支柱9进行消除,加强肋10用于加强车架的整体强度。本技术通过第一保护装置18和限位装置17来抵消后车座1受到的前后惯性力,保障了乘坐者的人身安全,通过手扶装置11为乘坐者提供手扶位置,避免乘坐者身体受力而直接作用于骑行者从而导致意外的发生,保障了骑行的安全性,通过第二保护装置12来增加该自行车后车架的强度,其防震性能好,保障了乘坐者在乘坐过程中的舒适度,其牢靠性好,大大增加了该自行车后车架的使用寿命。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带有保护装置的自行车后车架

【技术保护点】
一种带有保护装置的自行车后车架,包括后车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车座(1)的前侧顶部固定有手扶装置(11),后车座(1)的前侧底部固定有安装块(2),所述安装块(2)上安装有第一保护装置(18),第一保护装置(18)的后端部固定有限位装置(17),所述后车座(1)的底部安装有第二保护装置(12)。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有保护装置的自行车后车架,包括后车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车座(1)的前侧顶部固定有手扶装置(11),后车座(1)的前侧底部固定有安装块(2),所述安装块(2)上安装有第一保护装置(18),第一保护装置(18)的后端部固定有限位装置(17),所述后车座(1)的底部安装有第二保护装置(1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有保护装置的自行车后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扶装置(11)包括连接耳(5),连接耳(5)固定在后车座(1)的前侧,所述连接耳(5)的端部固定有支撑杆(4),支撑杆(4)的端部连接有扶手(3)。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有保护装置的自行车后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保护装置(18)包括活动杆(16),活动杆(16)与安装块(2)贯穿连接,所述活动杆(1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闫尔俊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灵燕工贸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