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周马臻专利>正文

折叠车架及自行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606085 阅读:101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2-26 00: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折叠车架及自行车,包括:中架,其前端设有车把管和第一转轴,车把管上设有第一快拆装置,第一转轴设置在车把管的底部;前叉架,其上端设有与中架的第一快拆装置形成可拆卸连接的第一连接部,其中部设有与中架的第一转轴相连的第二连接部;减震器,其一端与中架的车把管形成可拆卸连接,其另一端与前叉架的第二连接部相连。折叠车架及自行车都具有较高的强度、良好的抗震性等特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折叠车架及自行车
技术介绍
目前,折叠自行车的款式有许多种,其车架也各不相同,但普遍具有如下缺陷:因折叠车架的前叉架与中架需要折叠,故与整体式车架相比,折叠车架的强度较低、抗震性较差,这对用户的使用体验是不利的。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具有较高的强度、良好的抗震性等特性的折叠车架及自行车。其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折叠车架,包括:中架,其前端设有车把管和第一转轴,车把管上设有第一快拆装置,第一转轴设置在车把管的底部;前叉架,其上端设有与中架的第一快拆装置形成可拆卸连接的第一连接部,其中部设有与中架的第一转轴相连的第二连接部;减震器,其一端与中架的车把管形成可拆卸连接,其另一端与前叉架的第二连接部相连。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中架的前端为用于安装自行车车把的头管,自行车车把包括所述车把管,所述车把管穿设在头管中;所述车把管的中部设有第一管夹和第二管夹,第一管夹和第二管夹都位于头管的上方,所述第一快拆装置通过连接杆与第一管夹相连,所述减震器的一端与第二管夹形成可拆卸连接;所述车把管的底部设有连接板,连接板位于头管的下方,所述第一转轴设置在连接板的后端。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快拆装置包括快拆帽、阻滑帽、快拆内杠和两端设有定位部的快拆外杆,快拆内杠穿设在快拆外杆内,所述第一管夹通过连接杆与快拆外杆相连,阻滑帽套设在快拆外杆上,其靠近定位部的一端与定位部配合作用固定住连接杆,所述前叉架的第一连接部为与阻滑帽的另一端相适配的弧形卡口,快拆帽内设有与该弧形卡口相适配的内槽,所述第一快拆装置通过快拆帽和弧形卡口的配合作用,与所述第一连接部构成可拆卸连接。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管夹上设有“J”型插钩,所述连接板的前端设有能够翻转的“η”型杆,“η”型杆与“ J”型插钩相适配,所述减震器的一端与“η”型杆相连,所述减震器的一端通过“η”型杆与“J”型插钩的配合作用,与所述第二管夹构成可拆卸连接。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后叉架,其前端设有第三连接部和第四连接部,第三连接部位于第四连接部的上方;所述中架的后端设有用于安装自行车车座的中管,中管的上部设有第二快拆装置,第二快拆装置与第三连接部形成可拆卸连接,中管的底部设有第二转轴,第二转轴与第四连接部相连。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快拆装置包括快拆帽、阻滑帽、快拆内杠和两端设有定位部的快拆外杆,快拆内杠穿设在快拆外杆内,阻滑帽套设在快拆外杆上且其一端靠近定位部,所述后叉架的第三连接部为与阻滑帽的另一端相适配的弧形卡口,快拆帽内设有与该弧形卡口相适配的内槽,所述第二快拆装置通过快拆帽和弧形卡口的配合作用,与所述第三连接部构成可拆卸连接。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中架包括用于安装自行车车把的头管、用于安装自行车车座的中管、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第一横梁、第二横梁都设置在头管与中管之间,第一横梁的两端分别与头管、中管连接,第二横梁的两端分别与头管、中管连接,第二横梁位于第一横梁之下;第二横梁呈“L”弧型且该“L”弧型的弧角靠近第一横梁;自行车车把包括所述车把管,所述车把管穿设在头管中。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后叉架的前端还设有用于安装踏脚链轮的中轴部,中轴部靠近所述第四连接部。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前叉架上的下端设有用于安装自行车前轮的前轮部,所述后叉架的后端设有用于安装自行车后轮的后轮部。—种自行车,包括上述所述的折叠车架。下面对前述技术方案的优点或原理进行说明:上述的折叠车架中,当中架的第一快拆装置与前叉架的第一连接部分离后,前叉架以第一转轴为轴心向下方旋转至中架的下方进行折叠,该纵向折叠的方式使得前叉架和中架能够共同承受纵向的(震动)受力,仿佛一个整体式车架,从而能有效地提高车架的强度,另外,前叉架与中架之间还设有的减震器,用于降低车把手上用户的手受到的震力,从而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在提升抗震性的同时进一步提升了车架整体的强度水平。【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折叠车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前叉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第一快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后叉架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1所述的折叠车架的折叠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自行车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6所述的自行车的折叠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0、中架,11、车把管,111、第一管夹,112、第二管夹,113、“J”型插钩,114、连接板,115、“n”型杆,12、第一转轴,13、第一快拆装置,131、快拆帽,132、阻滑帽,133、快拆内杠,134、快拆外杆,135、定位部,14、头管,15、中管,16、第二转轴,17、第二快拆装置,18、第一横梁,19、第二横梁,20、前叉架,21、第一连接部,22、第二连接部,23、减震器,24、前轮部,30、后叉架,31、第三连接部,32、第四连接部,33、后轮部,34、中轴部,40、前轮,50、后轮,60、连接杆。【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对本技术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如图1-5所示,为一种折叠车架,其特征在于,包括:中架10,其前端设有车把管11和第一转轴12,车把管11上设有第一快拆装置13,第一转轴12设置在车把管11的底部,中架10的后端设有第二快拆装置17和第二转轴16,第二快拆装置17位于第二转轴16的上方;前叉架20,其上端设有与中架10的第一快拆装置13形成可拆卸连接的第一连接部21,其中部设有与中架10的第一转轴12相连的第二连接部22 ;减震器23,其一端与中架10的车把管11形成可拆卸连接,其另一端与前叉架20的第二连接部22相连。其中,当中架10的第一快拆装置13与前叉架20的第一连接部21分离后,前叉架20以第一转轴12为轴心向下方旋转至中架10的下方进行折叠,该纵向折叠的方式使得前叉架20和中架10能够共同承受纵向的(震动)受力,仿佛一个整体式车架,从而能有效地提高车架的强度,另夕卜,前叉架20与中架10之间还设有的减震器23,用于降低车把手上用户的手受到的震力,从而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在提升抗震性的同时进一步提升了车架整体的强度水平。本实施例中,中架10的前端为用于安装自行车车把的头管14,自行车车把包括车把管11,车把管11穿设在头管14中;车把管11的中部设有第一管夹111和第二管夹112,第一管夹111和第二管夹112都位于头管14的上方,第一1决拆装置13通过连接杆60与第一管夹111相连,减震器23的一端与第二管夹112形成可拆卸连接;车把管11的底部设有连接板114,连接板114位于头管14的下方,第一转轴12设置在连接板114的后端。第二管夹112上设有“J”型插钩113,连接板114的前端设有能够翻转的“η”型杆115,“η”型杆115与“ J”型插钩113相适配,减震器23的一端与“η”型杆115相连,减震器23的一端通过“η”型杆115与” J”型插钩113的配合作用,与第二管夹112构成可拆卸连接。其中,第一管夹111、第二管夹112、减震器23与连接板114构成联动模式,能有效提升强度及减震效果。另外,在按下“J”型插钩113时“η”型杆115便可脱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折叠车架,其特征在于,包括:中架,其前端设有车把管和第一转轴,车把管上设有第一快拆装置,第一转轴设置在车把管的底部;前叉架,其上端设有与中架的第一快拆装置形成可拆卸连接的第一连接部,其中部设有与中架的第一转轴相连的第二连接部;减震器,其一端与中架的车把管形成可拆卸连接,其另一端与前叉架的第二连接部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马臻
申请(专利权)人:周马臻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