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周马臻专利>正文

折叠车前叉装置及折叠自行车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3579074 阅读:278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8-23 19: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折叠车前叉装置及折叠自行车,折叠车前叉装置包括鸵管、第一锁定装置、第二锁定装置、避震器和叉架,鸵管上套设有管夹装置,第一锁定装置设置在管夹装置的前端,第二锁定装置通过拉杆与管夹装置的后端铰接,第二锁定装置位于第一锁定装置的前方;鸵管的下端设有底座,底座的前端铰接有与第一锁定装置形成可拆卸连接的连接杆;叉架位于鸵管的前方,叉架的上端设有与第二锁定装置形成拆卸连接的第一连接部,叉架上设有连接架,连接架通过拉杆与底座的后端铰接;避震器的两端分别与连接杆、连接架相连。折叠自行车包括上述的折叠车前叉装置。本折叠车前叉装置及折叠自行车都具有更高的强度、更好的减震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折叠自行车
,特别涉及一种折叠车前叉装置及折叠自行车
技术介绍
目前,折叠自行车的款式有许多种,其前叉装置也各不相同,主要也都是横向折叠,普遍具有如下缺陷:1、强度较低;2、减震性能较差。而这些缺陷对用户的安全及使用体验都是不利的。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折叠车前叉装置及折叠自行车,折叠车前叉装置具有更高的强度及更好的减震性能。其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折叠车前叉装置,包括鸵管、第一锁定装置、第二锁定装置、避震器和叉架,鸵管上套设有管夹装置,第一锁定装置设置在管夹装置的前端,第二锁定装置通过拉杆与管夹装置的后端铰接,第二锁定装置位于第一锁定装置的前方;鸵管的下端设有底座,底座的前端铰接有与第一锁定装置形成可拆卸连接的连接杆;叉架位于鸵管的前方,叉架的上端设有与第二锁定装置形成拆卸连接的第一连接部,叉架上设有连接架,连接架通过拉杆与底座的后端铰接;避震器的两端分别与连接杆、连接架相连。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锁定装置包括铰接的固定钩;所述连接杆为“n”型拉力管或“n”型拉杆,其开口的下端与所述底座的前端铰接,其闭口的上端能够卡入固定钩中形成可拆卸式连接。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固定钩的上端设有按压部。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锁定装置包括传动杆和快拆帽,快拆帽设
置在传动杆的端部与传动杆旋转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上设有与传动杆相适配的凹槽;所述快拆帽能够从所述第一连接部的侧面旋紧所述第一连接部。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杆上设有横轴,所述避震器的上端套设在横轴外。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叉架的下端设有用于安装折叠车前轮的第二连接部。一种折叠自行车,其包括上述的折叠车前叉装置。下面对前述技术方案的优点或原理进行说明:上述的折叠车前叉装置中,当连接杆固定在第一锁定装置上、第一连接部固定在第二锁定装置上时,本折叠车前叉装置处于正常的使用状态,如行车状态,避震器用于减震,当将连接杆从第一锁定装置上拆卸下来、将第一连接部从第二锁定装置上拆卸下来时,叉架就能够带着避震器一同以连接架与底座后端的铰接处为轴心进行纵向地旋转折叠。本折叠车前叉装置的结构方式使其具有更高的强度,且避震器在行车过程中一直提供减震功能,不会因行程太长而降低效果,以及不易因路程颠簸问题而受到破坏。因此,包括上述折叠车前叉装置的折叠自行车至少也具有强度更高、减震性能更好的特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折叠车前叉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折叠车前叉装置的拆解示意图;图3为图1所示的折叠车前叉装置的折叠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折叠自行车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所示的折叠自行车的折叠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鸵管,11、管夹装置,12、底座,13、连接杆,131、横轴,14、拉杆,2、第一锁定装置,21、固定钩,22、按压部,3、第二锁定装置,31、快拆帽,32、传动杆,4、避震器,5、叉架,51、第一连接部,52、连接架,53、第二连接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对本技术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如图1-3所示,为一种折叠车前叉装置,其包括鸵管1、第一锁定装置2、第二锁定装置3、避震器4和叉架5,鸵管1上套设有管夹装置11,第一锁定装置2设置在管夹装置11的前端,第二锁定装置3通过拉杆14与管夹装置11的后端铰接,第二锁定装置3位于第一锁定装置2的前方;鸵管1的下端设有底座12,底座12的前端铰接有与第一锁定装置2形成可拆卸连接的连接杆13;叉架5类似于“H”型,其位于鸵管1的前方,叉架5的上端设有与第二锁定装置3形成拆卸连接的第一连接部51,叉架5的下端设有用于安装折叠车前轮的第二连接部53,叉架5的中上部设有连接架,连接架52通过拉杆14与底座12的后端铰接;避震器4的两端分别与连接杆13、连接架52相连。其中,当连接杆13固定在第一锁定装置2上、第一连接部51固定在第二锁定装置3上时,本折叠车前叉装置处于正常的使用状态,如行车状态,避震器4用于减震,当将连接杆13从第一锁定装置2上拆卸下来、将第一连接部51从第二锁定装置3上拆卸下来时,叉架5就能够带着避震器4一同以连接架52与底座12后端的铰接处为轴心进行纵向地旋转折叠。本折叠车前叉装置的结构方式使其具有更高的强度,且避震器4在行车过程中一直提供减震功能,不会因行程太长而降低效果,以及不易因路程颠簸问题而受到破坏。本实施例中,第一锁定装置2包括铰接的固定钩21(既可铰接在第一锁定装置2内部,也可铰接在管夹装置11上);连接杆13为“n”型拉力管或“n”型拉杆,其开口的下端与底座12的前端铰接,其闭口的上端能够卡入固定钩21中形成可拆卸式连接。固定钩21的上端设有用于解除锁定连接杆13的按压部22,当用户用手对其向下按压时,固定钩21会旋转,然后脱离连接杆13闭口的上端。本实施例中,第二锁定装置3包括传动杆32和快拆帽31,快拆帽31设置在传动杆32的端部与传动杆32旋转连接;第一连接部51上设有与传动杆32相适配的凹槽,用于卡在传动杆32上,第一连接部51的侧面另设有与快拆帽31相适配的凹槽,使得快拆帽31能够从第一连接部51的侧面进行旋紧,从而
使得第二锁定装置3与叉架5的第一连接部51形成可拆卸连接。本实施例中,避震器4在本折叠车前叉装置中为纵向设置。其中,连接杆13上设有能够自旋的横轴131,避震器4的上端套设在横轴131外,避震器4的下端与连接架52铰接,该结构方式能够增加避震器4的灵动性,使之无论是处于正常的使用状态还是被收缩折叠时,都方便易用,不易被损坏。本折叠车前叉装置的折叠步骤为:1、旋转快拆帽31,使叉架5的第一连接部51脱离第二锁定装置3;2、下压固定钩21上端的按压部22,使连接杆13脱离第一锁定装置2;3、将叉架5以连接架与底座12后端的铰接处为轴心进行纵向地旋转至鸵管1的后下方,即完成折叠。展开步骤则与折叠步骤相反,将叉架5旋转回来,连接杆13会卡入第一锁定装置2的固定钩21中形成固定连接,叉架5的第一连接部51也会卡入第二锁定装置3中形成固定连接,即完成展开。如图4-5所示,为一种折叠自行车,其包括上述的折叠车前叉装置,故其至少也具有强度更高、减震性能更好的特性。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技术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技术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因此,本技术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折叠车前叉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鸵管、第一锁定装置、第二锁定装置、避震器和叉架,鸵管上套设有管夹装置,第一锁定装置设置在管夹装置的前端,第二锁定装置通过拉杆与管夹装置的后端铰接,第二锁定装置位于第一锁定装置的前方;鸵管的下端设有底座,底座的前端铰接有与第一锁定装置形成可拆卸连接的连接杆;叉架位于鸵管的前方,叉架的上端设有与第二锁定装置形成拆卸连接的第一连接部,叉架上设有连接架,连接架通过拉杆与底座的后端铰接;避震器的两端分别与连接杆、连接架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折叠车前叉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鸵管、第一锁定装置、第二锁定装置、避震器和叉架,鸵管上套设有管夹装置,第一锁定装置设置在管夹装置的前端,第二锁定装置通过拉杆与管夹装置的后端铰接,第二锁定装置位于第一锁定装置的前方;鸵管的下端设有底座,底座的前端铰接有与第一锁定装置形成可拆卸连接的连接杆;叉架位于鸵管的前方,叉架的上端设有与第二锁定装置形成拆卸连接的第一连接部,叉架上设有连接架,连接架通过拉杆与底座的后端铰接;避震器的两端分别与连接杆、连接架相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车前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锁定装置包括铰接的固定钩;所述连接杆为“n”型拉力管或“n”型拉杆,其开口的下端与所述底座的前端铰接,其闭口的上端能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马臻
申请(专利权)人:周马臻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