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纵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7724562 阅读:6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4-18 06:08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操纵装置来实现的,该操纵装置具有对轴(12)进行支撑的柱管(1)、外柱(2)、固定托架(3)、以及紧固件(4),所述外柱(2)具有以能够沿前后方向移动的方式保持所述柱管(1)的包持本体部(21)和使在该保持本体部(21)形成的狭缝(23)沿宽度方向扩大缩小的夹具部(22),在所述包持本体部(21),在内周侧且所述狭缝(23)的相反侧从包持本体部的后方形成有内周凹部(5)。

Control device

The purpose of the invention is realized through the following operating device, the control device has the shaft (12) of the support column (1), column (2), (3), a fixed bracket and a fastener (4), the outer column (2) has to be moved back and forth along the direction the way to keep the column (1) of the package to the body part (21) and in the holding body (21) forming a slit (23) along the width direction of the narrowing of the jig (22), to the body (21), the inner peripheral side and the slit (23) the opposite side of the body from the package to the rear is formed within the recess (5 week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操纵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具有二次冲突时的冲击能量吸收功能的操纵装置。
技术介绍
一直以来,已知通过在二次冲突时固定于车体的操纵装置的一部分向前方移动来吸收二次冲突所伴随的冲击能量的操纵装置。作为与此种操纵装置有关的现有技术,存在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技术。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操纵装置中,具有配置在后部的外护套10、配置在前部的内护套11、通过壳体12固定在内护套11前部的下托架13、以及固定于外护套10的上托架14。外护套10和内护套11以能够沿轴向方向相对滑动的方式嵌合。在二次冲突时,外护套10和内护套11沿轴向方向相对滑动,以利用在两个护套10、11之间产生的摩擦来吸收冲击。另外,作为在二次冲突时沿相对滑动方向引导外护套10和内护套11的一对引导部件,具有从上托架14延伸设置并间接地卡合于内护套11的支柱61、以及设于内护套11,且卡合于在支柱61形成的长孔64的轴62。通过支柱61引导外护套10和内护套11的相对移动,在二次冲突时抑制卡阻(こじり)的发生。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3-261037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在专利文献1中,设有一体地延伸设置于上托架14的支柱61以及轴62,部件件数增多,花费成本。另外,存在空间增大,搭载性恶化的问题。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以简单的构成提供外柱和柱管能够平稳地进行冲击吸收行程的操纵装置。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因此,通过使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为如下操纵装置来解决了上述问题,其特征在于,具有对轴进行支撑的柱管、外柱、固定托架、以及紧固件,所述外柱具有以能够沿前后方向移动的方式保持所述柱管的包持本体部和使在该保持本体部形成的狭缝沿宽度方向扩大缩小的夹具部,所述固定托架具有夹持所述外柱的宽度方向两侧的固定侧部,所述紧固件具有夹具螺栓和夹具杠杆,所述夹具螺栓贯穿插入在所述外柱的夹具部形成的紧固孔、以及在所述固定侧部形成的支撑孔,通过所述夹具杠杆来实现自由紧固以及解除的构成,在所述包持本体部,在内周侧且所述狭缝的相反侧并且从包持本体部的后方形成有内周凹部。另外,通过使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实施方式为如下操纵装置来解决了上述问题,其特征在于,在第一实施方式所记载的操纵装置中,所述内周凹部与所述夹具部后端相比形成在后方,所述内周凹部的后端与前端相比宽度较大地形成。通过使本专利技术的第三实施方式为如下操纵装置来解决了上述问题,其特征在于,在第一或第二实施方式所记载的操纵装置中,构成所述包持本体部内表面和所述内周凹部的边界的轮廓线由曲线形成。通过使本专利技术的第四实施方式为如下操纵装置来解决了上述问题,其特征在于,在第一或第二实施方式所记载的操纵装置中,所述内周凹部区域内的所述包持本体部的壁厚以随着从前方去往后方而减少的方式形成。通过使本专利技术的第五实施方式为如下操纵装置来解决了上述问题,其特征在于,在第一或第二实施方式所记载的操纵装置中,所述内周凹部从所述外柱的轴向方向上的后方形成到中间部位。通过使本专利技术的第六实施方式为如下操纵装置来解决了上述问题,其特征在于,在第一或第二实施方式所记载的操纵装置中,所述内周凹部以从所述外柱的轴向方向上的后方贯穿到前方的方式形成。通过使本专利技术的第七实施方式为如下操纵装置来解决了上述问题,其特征在于,在第一或第二实施方式所记载的操纵装置中,在所述狭缝部的前方侧,形成有连结该狭缝部的两端彼此的连结部,且在该连结部的内周侧形成有避让部。专利技术效果在本专利技术的操纵装置中,若在二次冲突时产生卡阻,则柱管弯曲,柱管被较强地推顶于包持本体部后方的内周侧上方。在本专利技术中,由于在包持本体部的内周面上方形成有内周凹部,故即使在二次冲突时发生了卡阻的情况下,集中在外柱的内周面上方的应力也分散到周围,外柱和柱管能够平稳地向前方移动。附图说明在图1中,(A)是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操纵装置的第一实施方式的侧视图,(B)是该操纵装置的外柱的Y1-Y1向视截面图,(C)是α区域放大图,(D)是(B)的X1-X1向视图,(E)是设于该外柱的内周凹部的立体放大图。在图2中,(A)是示出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操纵装置的二次冲突时的动作的侧视图,(B)是省略了固定托架和紧固件的(A)的Y2-Y2向视截面图。图3是示出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操纵装置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图,(A)是该操纵装置的外柱后端部的侧视截面图,(B)是从Y3-Y3向视方向看的立体放大图,具体而言是内周凹部的立体放大图。图4是示出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操纵装置的第三实施方式的图,(A)是该操纵装置的外柱后端部的侧视截面图,(B)是从Y4-Y4向视方向看的立体放大图,(C)是Y4-Y4向视截面图中的内周凹部放大图,(D)是X2-X2向视图。在图5中,(A)是以往的操纵装置,且是在二次冲突时产生了卡阻时的概要侧视图,(B)是示出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操纵装置的二次冲突时的冲击吸收特性(具有初始载荷α的虚线图表)的图,和示出以往的操纵装置的二次冲突时的冲击吸收特性(具有初始载荷β的实线图表)的图。在图6中,(A)是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操纵装置的第四实施方式中的外柱的立体图,(B)是外柱的纵截面侧视图,(C)是(B)的Y5-Y5向视截面图,(D)是(C)的β区域放大图,(E)是(D)的Y6-Y6向视截面图,(F)是(D)的X3-X3向视截面图。图7是示出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操纵装置的第四实施方式的二次冲突时的动作的侧视图。在图8中,(A)是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操纵装置的第五实施方式的外柱的纵截面侧视图,(B)是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操纵装置的第六实施方式的外柱的纵截面侧视图。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的操纵装置是具有对轴12进行支撑的柱管1、外柱2、固定托架3、以及紧固件4的操纵装置。之后,将该外柱2内的轴12的方向表示为轴向方向,且将该轴12的方向且安装操纵轮121的方向表示为后方。另外,将其相反侧表示为前方,并将对握着前述操纵轮121的乘坐者而言的左右方向表示为宽度方向。另外,将对乘坐者而言的上方和下方直接表示为上方和下方。[第一实施方式]参照图1,说明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操纵装置的第一实施方式。图1(A)是该操纵装置的侧视图,附图左侧为前方,且右侧为后方。图1(B)是Y1-Y1向视图,且省略了固定托架3的标记和紧固件4的标记。图1(C)是α区域的放大图。该操纵装置具有对轴12进行支撑的柱管1、外柱2、固定托架3、以及紧固件4。外柱2具有包持本体部21,包持本体部21以能够沿前后方向移动的方式保持柱管1。在包持本体部21的下方设有狭缝部23,在其两边设有一对夹具部22、22。外柱2例如为铝合金制。夹具部22、22为左右对称的形状,且在所述狭缝部23的宽度方向两侧端的位置分别一体地形成。具体而言,是从所述狭缝部23的宽度方向两端或其附近形成为大致下垂状的厚壁板状的部分。另外,夹具部22、22为块状,且具有直到所述包持本体部21的水平直径方向的两端位置的板厚。将两个夹具部22、22的外表面称为外侧面22a。外柱2将后方通过固定托架3固定于车体。固定托架3具有左右一对固定侧部31、31,并通过该固定侧部31、31来夹持外柱2的夹具部22、22。两个夹具部22、22的外侧面22a为平坦面,且在夹具部22、22由固定托架3的两个固定侧部31、31夹持的状态下,该固定侧部31、31以及所述夹具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操纵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操纵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对轴进行支撑的柱管、外柱、固定托架、以及紧固件,所述外柱具有以能够沿前后方向移动的方式保持所述柱管的包持本体部和使在该保持本体部形成的狭缝沿宽度方向扩大缩小的夹具部,所述固定托架具有夹持所述外柱的宽度方向两侧的固定侧部,所述紧固件具有夹具螺栓和夹具杠杆,所述夹具螺栓贯穿插入在所述外柱的夹具部形成的紧固孔、以及在所述固定侧部形成的支撑孔,通过所述夹具杠杆来实现自由紧固以及解除的构成,在所述包持本体部,在内周侧且所述狭缝的相反侧并且从包持本体部的后方形成有内周凹部。

【技术特征摘要】
2016.10.07 JP 2016-199026;2017.08.31 JP 2017-167051.一种操纵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对轴进行支撑的柱管、外柱、固定托架、以及紧固件,所述外柱具有以能够沿前后方向移动的方式保持所述柱管的包持本体部和使在该保持本体部形成的狭缝沿宽度方向扩大缩小的夹具部,所述固定托架具有夹持所述外柱的宽度方向两侧的固定侧部,所述紧固件具有夹具螺栓和夹具杠杆,所述夹具螺栓贯穿插入在所述外柱的夹具部形成的紧固孔、以及在所述固定侧部形成的支撑孔,通过所述夹具杠杆来实现自由紧固以及解除的构成,在所述包持本体部,在内周侧且所述狭缝的相反侧并且从包持本体部的后方形成有内周凹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操纵装置,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伊东亨鸨崎真实赤石和也横仓保志广冈幸治高桥良亮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山田制作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