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客车前挡风玻璃除雾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172926 阅读:2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08 19:27
一种客车前挡风玻璃除雾器,包括传动装置、摆动臂和刮片,所述摆动臂的一端连接在传动装置上,所述摆动臂的另一端安装有刮片,所述传动装置、摆动臂和刮片均位于车内,所述传动装置与客车前挡风玻璃的左侧雨刷同轴联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设计巧妙,除雾效果好,而且不会引起其他的安全隐患。(*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除雾器,尤其涉及一种客车前挡风玻璃除雾器
技术介绍
当天气转 凉后,外界温度会下降,而客车内由于是密闭环境,车内温度会比车外高,由于外界气温比车内气温低不少,而客车的前挡风玻璃稳定也较低,因此当车内的水蒸气碰到前挡风玻璃后,就会冷凝成水附着在前挡风玻璃上,当玻璃上附着的水变多时,就会想成水雾,遮挡住司机的视线,给行车带来很大的不便。中国专利授权公告号CN 2120735U,授权公告日为1992年11月4日的技术公开了一种客车前风挡玻璃除霜器,它是将出风口、导风罩及箱体构成一体,出风管与箱体相固定,在出风口和出风管内分别设置有出风口风门和出风管风门,在箱体的一侧设置有百叶窗片,出风管风门和百叶窗片同除霜器操纵拉杆相铰接。上述装置虽然可以除雾,而且还能增加车内的温度,但是在行驶中玻璃已经起雾的情况下打开热风,玻璃上的雾反而会变得越来越严重,在雨天空气中水分大的时候更是明显,会一下将前风挡变成毛玻璃,很危险!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除雾效果好、安全可靠的客车前挡风玻璃除雾器。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客车前挡风玻璃除雾器,包括传动装置、摆动臂和刮片,所述摆动臂的一端连接在传动装置上,所述摆动臂的另一端安装有刮片,所述传动装置、摆动臂和刮片均位于车内,所述传动装置与客车前挡风玻璃的左侧雨刷同轴联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I、本技术中传动装置与客车前挡风玻璃的左侧雨刷同轴联动,这样可以通过雨刷控制开关来操纵除雾器,简化了设备,节省了成本;并且该装置可以在刷雨的同时也把车内玻璃上的水雾一起擦掉,一举两得。2、本技术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而且不会引起其他的安全隐患。附图说明图I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中传动装置1,摆动臂2,刮片3。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说明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参见图1,一种客车前挡风玻璃除雾器,包括传动装置I、摆动臂2和刮片3,所述摆动臂2的一端连接在传动装置I上,所述摆动臂2的另一端安装有刮片3,所述传动装置I、摆动臂2和刮片3均位于车内,所述传动装置I与客车前挡风玻璃的左侧雨刷同轴联动。当车玻璃上出现水雾时,司机只需扭动雨刷控制开关,当雨刷开始运动时,由于传 动装置I与客车前挡风玻璃的左侧雨刷同轴联动,传动装置I上的摆动臂2也会跟着运动,摆动臂2上的刮片3会将前挡风玻璃上的水雾擦除。本技术设计巧妙,利用传动装置I与雨刷的同轴联动,在刷雨的同时实现了除雾,并且不会引起其他的安全隐患。权利要求1. 一种客车前挡风玻璃除雾器,包括传动装置(I)、摆动臂(2)和刮片(3),所述摆动臂(2)的一端连接在传动装置(I)上,所述摆动臂(2)的另一端安装有刮片(3),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装置(I)、摆动臂(2)和刮片(3)均位于车内,所述传动装置(I)与客车前挡风玻璃的左侧雨刷同轴联动。专利摘要一种客车前挡风玻璃除雾器,包括传动装置、摆动臂和刮片,所述摆动臂的一端连接在传动装置上,所述摆动臂的另一端安装有刮片,所述传动装置、摆动臂和刮片均位于车内,所述传动装置与客车前挡风玻璃的左侧雨刷同轴联动。本技术结构简单、设计巧妙,除雾效果好,而且不会引起其他的安全隐患。文档编号B60S1/30GK202641635SQ201220174200公开日2013年1月2日 申请日期2012年4月21日 优先权日2012年4月21日专利技术者李连烘 申请人:湖北大力客车股份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客车前挡风玻璃除雾器,包括传动装置(1)、摆动臂(2)和刮片(3),所述摆动臂(2)的一端连接在传动装置(1)上,所述摆动臂(2)的另一端安装有刮片(3),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装置(1)、摆动臂(2)和刮片(3)均位于车内,所述传动装置(1)与客车前挡风玻璃的左侧雨刷同轴联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连烘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大力客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