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舵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930900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14 10:1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操舵装置,其中,左侧侧板(2L)被从左侧上板(1L)的内端向下方一体地形成,右侧侧板(2R)被从右侧上板(1R)的内端向下方一体地形成。左侧侧板(1L)的前端和右侧侧板(1R)的前端被连接上板(3)连接,左侧侧板(1L)、连接上板(3)、右侧侧板(1R)连续且被一体地形成。左侧上板(1L)和右侧上板(1R)的合计长度形成为比左侧侧板(2L)和右侧侧板(2R)短。将左侧上板(1L)和右侧上板(1R)合计的长度形成为与连接上板(3)的长度大致相等,这些部件全部被由一张金属板加压加工而成。由一张金属板加压加工而成。由一张金属板加压加工而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操舵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操舵装置,前述操舵装置不仅结构简单且能够廉价地制造,而且能够紧凑地收纳于车辆内部。

技术介绍

[0002]以往,开发出各种各样的将操舵装置的车辆安装用托架借助金属板来一体地加压加工的产品。大多产品均构成复杂的形状

构造。
[0003]但是,在设置有倾斜机构的操舵装置的车辆安装用托架处,若使倾斜的上下方向的调整范围变大,则右侧侧板及左侧侧板的长度变长。
[0004]专利文献1的车辆安装用托架中,为连接上板的长度直接影响右侧侧板及左侧侧板的长度的结构(参照图6)。具体地,加压加工前的展开图中,分别在左侧位置形成有左侧上板31L,在右侧位置形成有右侧上板31R。此外,在前述左侧上板31L的内侧,左侧侧板33L被一体地形成,在前述右侧上板31R的内侧,右侧侧板33R被一体地形成。并且,连接上板32被与前述左侧上板31L和前述右侧上板31R连续地形成。前述左侧侧板33L与前述右侧侧板33R的合计长度形成为比前述左侧上板31L和前述右侧上板31R的合计长度长,并且,将前述左侧侧板31L和前述右侧侧板31R合计的长度2c2形成为与前述连接上板32的长度(N为代理人所注)相等。
[0005]因此,专利文献1的车辆安装用托架为加压成形的一张金属板,为比较简单的结构,但连接前述左侧上板31L和前述右侧上板31R的连接上板32过长。由此,被弯曲加工的车辆安装用托架的连接上板32的高度变高,有对于车体的搭载性恶化的可能。因此,借助压力折弯的同时压缩,将连接上板32的板厚T2形成为比左侧上板31L、左侧侧板33L、右侧上板31R、右侧侧板33R的板厚T1厚,或进行将连接上板32的板宽扩展的加工,调整连接上板32的长度。
[0006]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3

75659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0007]因此,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问题(技术问题或目的等)在于提供一种车体安装托架,前述车体安装托架能够在不压缩的情况下仅将一张金属板冲孔、折弯来将连接上板形成为适当的长度。
[0008]因此,本专利技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不断认真研究,结果,通过将本专利技术的第1技术方案设为如下操舵装置来解决前述问题:在操舵装置的车辆安装用托架处,左侧侧板被从位于左侧的左侧上板的内端向下方一体地形成,并且右侧侧板被从位于右侧的右侧上板的内端向下方一体地形成,前述左侧侧板的前端和前述右侧侧板的前端被连接上板连接,前述左侧侧板、前述连接上板、前述右侧侧板连续且被一体地形成,前述左侧上板和前述右侧上板的合计长度形成为比前述左侧侧板和前述右侧侧板的合计长度短,并且形成为,将前述左侧上板和前述右侧上板合计的长度与前述连接上板的长度大致相等,这些部件全部被
由一张金属板加压加工而成。
[0009]通过将本专利技术的第2技术方案设为如下操舵装置来解决前述问题:在第1技术方案中,前述左侧上板和前述右侧上板分别形成为水平状,前述左侧侧板和前述右侧侧板分别形成为垂下状,前述连接上板形成为门形形状。通过将本专利技术的第3技术方案设为如下操舵装置来解决前述问题:在第1或第2技术方案中,三维面部被弯曲地形成,前述三维面部和前述左侧上板的后部与前述左侧侧板的后部的交叉部及前述右侧上板的后部与前述右侧侧板的后部的交叉部的各自的左侧

右侧上板及左侧

右侧侧板正交。通过将本专利技术的第4技术方案设为如下操舵装置来解决前述问题:在第1或第2技术方案中,前述左侧上板与前述右侧上板、前述左侧侧板与前述右侧侧板被分别左右对称地形成,并且前述连接上板也被左右对称地形成。
[0010]通过将本专利技术的第5技术方案设为如下操舵装置来解决前述问题:在第1或第2技术方案中,前述左侧侧板与前述右侧侧板被左右对称地形成,并且前述连接上板也被左右对称地形成,从前述左侧上板及前述右侧上板的一侧端形成弹簧部的卡止片,且前述左侧上板和前述右侧上板被左右非对称地形成。通过将本专利技术的第6技术方案设为如下操舵装置来解决前述问题:在第1或第2技术方案中,前述连接上板构成为,与前述左侧侧板及前述右侧侧板及前述左侧上板和前述右侧上板的各自的前端相比位于车体前方,跨过外柱的上方。通过将本专利技术的第7技术方案设为如下操舵装置来解决前述问题:在第6技术方案中,在前述连接上板与前述左侧侧板及前述右侧侧板之间设置有U字形槽。
[0011]专利技术效果本专利技术中,将车辆安装用托架借助一张金属板加压成形,并且,特别地,将连接上板形成为最少的长度,有能够提供紧凑地收纳的操舵装置的优点。
附图说明
[0012]图1(A)是本专利技术的操舵装置的侧视图,(B)是本专利技术的车辆安装用托架的局部截面的立面图,(C)是本专利技术的车体安装用托架的立体图。
[0013]图2(A)是本专利技术的车辆安装用托架的展开图,(B)是仅取出连接上板来适当弯曲成形的状态图,(C)是将图1(C)从右侧观察且将柱相关部件设为实线的立面图。
[0014]图3(A)~(C)是表示将本专利技术的车辆安装用托架从一张金属板通过加压加工顺次制造的过程的状态图。
[0015]图4(D)~(G)是表示通过加压加工顺次制造至本专利技术的车辆安装用托架的最终形状的过程的状态图。
[0016]图5(A)是本专利技术的另外的实施方式的左右对称的车辆安装用托架展开图,(B)是仅取出(A)的连接上板部位来使其弯曲的状态图。
[0017]图6(A)是专利文献1的图3,是车辆安装用托架的展开图,(B)是仅将连接上板部位取出来使其弯曲的状态图。
[0018]图7(A)是本专利技术的车辆安装用托架的侧视图,(B)是(A)的(α)部放大图,(C)是(A)的X1

X1向视图,(D)是(C)的锁定解除状态的(β)部放大图,(E)是(D)的(γ)部放大图,(F)是(C)的锁定状态的(β)部放大图,(G)是(δ)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以下,基于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如图1(B)及(C)所示,在操舵装置的车辆安装用托架处,左侧侧板2L被被从位于左侧的左侧上板1L的内端向下方一体地形成。此外,右侧侧板2R被从位于右侧的右侧上板1R的内端向下方一体地形成。
[0020]构成为如下结构:前述左侧侧板2L的前端和前述右侧侧板2R的前端被连接上板3连接,前述左侧侧板2L、前述连接上板3、前述右侧侧板2R连续且被一体地形成。〔参照图3(A)及(B)〕。
[0021]这里,如图2(A)及图5(A)所示,将作为展开图的车辆安装用托架B的整体宽度设为W,将前述左侧上板1L和前述右侧上板1R设为同一左右方向长度w1。进而,前述左侧侧板2L和前述右侧侧板2R也为同一左右方向长度w2。此外,将左侧上板1L和右侧上板1R间的些许间隙设为间隙t。这样,车辆安装用托架B的整体宽度W形成为,W=2
×
w2+2
×
w1+t
・・・・・・・・・・・
(1)。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操舵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操舵装置的车辆安装用托架处,左侧侧板被从位于左侧的左侧上板的内端向下方一体地形成,并且右侧侧板被从位于右侧的右侧上板的内端向下方一体地形成,前述左侧侧板的前端和前述右侧侧板的前端被连接上板连接,前述左侧侧板、前述连接上板、前述右侧侧板连续且被一体地形成,前述左侧上板和前述右侧上板的合计的左右方向长度形成为比前述左侧侧板和前述右侧侧板的合计的左右方向长度短,并且形成为,将前述左侧上板和前述右侧上板合计的左右方向长度与前述连接上板的左右方向长度大致相等,这些部件全部被由一张金属板加压加工而成。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操舵装置,其特征在于,前述左侧上板和前述右侧上板分别形成为水平状,前述左侧侧板和前述右侧侧板分别形成为垂下状,前述连接上板形成为门形形状。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操舵装置,其特征在于,三维面部被弯曲地形成,前述三维面部和前述左侧上板的后部与前述左侧侧板的后部的交叉部、及前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白石善纪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山田制作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