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转向管柱溃缩吸能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383882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04 02: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汽车安全领域,公开了一种转向管柱溃缩吸能结构。所述转向管柱溃缩吸能结构包括上柱管、下柱管、花键轴、输入轴上部、壳体和下联接板,所述上柱管与下柱管连接组成转向管柱,所述转向管柱内轴向方向设有花键轴和输入轴上部,所述花键轴和输入轴上部连接,所述壳体设置在转向管柱端面,所述下联接板设置在转向管柱端面,所述转向管柱溃缩吸能结构还设有缓冲压缩吸能装置,所述缓冲压缩吸能装置为既能压缩又能吸能的弹性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转向管柱溃缩吸能结构只需要增加一个弹性体,所述弹性体结构简单、成本较低,能起到溃缩吸能效果,而且弹性体加工方便,制作简单,对材料的要求不高,取材广泛。

An energy absorption structure of the steering column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the field of automobile safety, and discloses a structure of the collapse and energy absorption of the steering column. The steering column collapse energy absorbing structure comprises a column tube, column tube, spline shaft, the input shaft, upper shell and the lower connecting plate, the upper column pipe connected with the steering column and the steering column tube, a spline shaft and the input shaft of the upper column in the axial direction of tube connection the spline shaft and the input shaft at the upper part of the shell is arranged on the steering column end, the lower connecting plate is arranged on the end surface of the steering column, the steering column collapse energy absorbing structure is also provided with a buffer energy absorbing device, wherein the buffer energy absorbing device for elastic body can be compressed and can absorb energy. The utility model only needs to add one elastic body to the collapsing and absorbing structure of the steering column, which has the advantages of simple structure and low cost, and can play the effect of collapsing and energy absorption. Besides, the elastomer has the advantages of convenient processing, simple fabrication, low requirement for materials and wide range of material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转向管柱溃缩吸能结构
本技术涉及汽车安全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转向管柱溃缩吸能结构。
技术介绍
随着汽车事故的增多,汽车的安全性能越来越来受到人们的重视,关于汽车安全性能的零部件格外引起重点关注。汽车的转向管柱是用来连接方向盘和转向器的转向机构,当安全事故发生时,驾驶员的头部和胸部会对方向盘产生冲击,冲击力将通过方向盘传递给转向管柱,同时,驾驶员头部和胸部将遭受到来自转向管柱的反作用力,从而造成对人体伤害,国家已对该冲击力的最大值进行了强制规定。为了达到标准要求,目前的汽车转向管柱多数采用的是溃缩吸能结构,当冲击力达到转向管柱最大溃缩力时,转向管柱会沿着轴线溃缩,冲击力不再继续增加,以达到保护驾驶员的目的。EPS转向管柱溃缩是为了防止车辆在碰撞时撞击伤害到驾驶员,所以管柱必须在溃缩时需要吸能防止驾驶员受伤害。管柱上下柱管摩擦产生的能量损耗是吸能的一部分,上下柱管滑动时整个溃缩过程吸能也是摩擦力产生的能量损耗,如果摩擦力变小能量损耗的就会越来越少,当最后撞击的能量大于伤害人体能量就会对驾驶员造成极大的伤害,因此在整个溃缩吸能过程中吸能的程度是至关重要。如图1所示,现有技术转向管柱溃缩吸能结构包括输入轴上部1、上柱管2、下柱管4、花键轴5、输入轴下部6和下联接板7,转向管柱溃缩吸能由上柱管2或下柱管4上冲筋或凸点,通过筋或凸点过盈与上柱管2或下柱管4摩擦以及输入轴上部1与花键轴5摩擦产生吸能效果。但上柱管2或下柱管上4的筋或凸点过盈在摩擦后会把过盈量磨损,随溃缩距离加长,磨损量越大,吸能的效果就越差,到上柱管2快与下联接板7接触时溃缩速度较快,说明上柱管2在溃缩到与下联接板7接触时未起到吸能作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成本较低,能起到溃缩吸能效果的一种转向管柱溃缩吸能结构。本技术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提供一种转向管柱溃缩吸能结构,包括上柱管、下柱管、花键轴、输入轴上部、壳体和下联接板,所述上柱管与下柱管连接组成转向管柱,所述转向管柱内轴向方向设有花键轴和输入轴上部,所述花键轴和输入轴上部连接,所述壳体设置在转向管柱端面,所述下联接板设置在转向管柱端面,所述转向管柱溃缩吸能结构还设有缓冲压缩吸能装置,所述缓冲压缩吸能装置为既能压缩又能吸能的弹性体。本技术通过在传统的转向管柱溃缩吸能结构增加弹性体,当转向管柱上下柱管的筋或凸点磨损到一定程度时,上下柱管的摩擦力会变小,吸能的效果就变弱,增加弹性体结构相当于是把上下柱管凸点或筋磨损而减少的吸能部分补回来,它的原理边压缩边吸能,它的性能是要受压缩而变形和吸能,从而达到保护驾驶员的作用。进一步地,所述弹性体设置在花键轴上端面、上柱管端面、下联接板端面、输入轴上端面、花键轴下端面或下柱管端面中任意1个或2个或2个以上的位置上。优选地,所述弹性体设置在花键轴上端面上。优选地,所述弹性体设置在上柱管端面上。优选地,所述弹性体设置在下联接板端面上。优选地,所述弹性体设置在输入轴上部端面。优选地,所述弹性体设置在花键轴下端面上。优选地,所述弹性体连接方式采取注塑、硫化或过盈配合,由于在转向管柱上下柱管滑动上下柱管筋或凸点因摩擦而使过盈量减少导致吸能效果降低,在上柱管与下联接板或壳体接触时出现撞击力急速上升而增加的一个缓冲压缩吸能的弹性件,从而防止驾驶员撞伤,为保证较好效果,故所述弹性体连接方式采取注塑、硫化或过盈配合。优选地,所述弹性体为立方体或圆柱体,弹性体的材料要求既要硬又要能压缩。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转向管柱溃缩吸能结构通过科学设计,在传统转向管柱溃缩吸能结构上增加弹性体,把上下柱管凸点或筋磨损而减少的吸能部分补回来,从而达到保护驾驶员的作用。本技术转向管柱溃缩吸能结构只需要增加一个弹性体,所述弹性体结构简单、成本较低,能起到溃缩吸能效果,而且弹性体加工方便,制作简单,对材料的要求仅需要满足又硬又能压缩的要求,取材广泛。本技术所述弹性体连接方式采取注塑、硫化或过盈配合,在上柱管与下联接板或壳体接触时出现撞击力急速上升,极大地提升了弹性体结构稳定,吸能效果更佳。附图说明图1现有技术转向管柱溃缩吸能结构示意图。图2实施例1转向管柱溃缩吸能结构示意图。图3实施例2转向管柱溃缩吸能结构示意图。图4实施例3转向管柱溃缩吸能结构示意图。图5实施例4转向管柱溃缩吸能结构示意图。图6实施例5转向管柱溃缩吸能结构示意图。图7实施例6转向管柱溃缩吸能结构示意图。图8实施例7转向管柱溃缩吸能结构示意图。图9实施例8转向管柱溃缩吸能结构示意图。图10弹性体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其中,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表示的仅是示意图,而非实物图,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为了更好地说明本技术的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实施例1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转向管柱溃缩吸能结构,包括上柱管2、下柱管4、花键轴5、输入轴上部1、壳体、输入轴下部6和下联接板7,所述上柱管2与下柱管4连接组成转向管柱,所述转向管柱内轴向方向设有花键轴5和输入轴上部1,所述花键轴5和输入轴上部1连接,所述壳体设置在转向管柱端面,所述下联接板7设置在转向管柱端面,所述转向管柱溃缩吸能结构还设有缓冲压缩吸能装置,所述缓冲压缩吸能装置为既能压缩又能吸能的弹性体3,弹性体3采取注塑到花键轴5上端面上,弹性体3为正方体。本实施例通过在现有技术的转向管柱溃缩吸能结构增加弹性体3,当转向管柱上下柱管的筋或凸点磨损到一定程度时,上下柱管的摩擦力会变小,吸能的效果就变弱,增加弹性体结构相当于是把上下柱管凸点或筋磨损而减少的吸能部分补回来,它的原理边压缩边吸能,它的性能是要受压缩而变形和吸能,从而达到保护驾驶员的作用。实施例2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弹性体3采取硫化设在上柱管2端面上,弹性体3为圆柱体。实施例3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弹性体3采取过盈配合设在下联接板7端面上,弹性体3为长方体。实施例4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弹性体3采取过盈配合设在下输入轴上部1端面上。实施例5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弹性体3采取过盈配合设在花键轴5下端面上。实施例6如图7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弹性体3采取过盈配合设在下柱管4端面上。实施例7如图8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弹性体3采取过盈配合分别设在下联接板7端面上和上柱管2端面上。实施例8如图9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弹性体3采取过盈配合分别设在下联接板7端面上、上柱管2端面上和花键轴5端面上。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转向管柱溃缩吸能结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转向管柱溃缩吸能结构,包括上柱管、下柱管、花键轴、输入轴上部、壳体和下联接板,所述上柱管与下柱管连接组成转向管柱,所述转向管柱内轴向方向设有花键轴和输入轴上部,所述花键轴和输入轴上部连接,所述壳体设置在转向管柱端面,所述下联接板设置在转向管柱端面,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管柱溃缩吸能结构还设有缓冲压缩吸能装置,所述缓冲压缩吸能装置为既能压缩又能吸能的弹性体。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转向管柱溃缩吸能结构,包括上柱管、下柱管、花键轴、输入轴上部、壳体和下联接板,所述上柱管与下柱管连接组成转向管柱,所述转向管柱内轴向方向设有花键轴和输入轴上部,所述花键轴和输入轴上部连接,所述壳体设置在转向管柱端面,所述下联接板设置在转向管柱端面,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管柱溃缩吸能结构还设有缓冲压缩吸能装置,所述缓冲压缩吸能装置为既能压缩又能吸能的弹性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转向管柱溃缩吸能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体设置在花键轴上端面、上柱管端面、下联接板端面、输入轴上端面、花键轴下端面或下柱管端面中任意1个或2个或2个以上的位置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转向管柱溃缩吸能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体设置在花键轴上端面上。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松来邓英奇蒋龙元张晓辉
申请(专利权)人:株洲易力达机电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