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公开的转向管柱总成,包括塑料套筒,塑料套筒的两端分别与内柱管和外柱管相连,还包括用于固定塑料套筒与外柱管的溃缩块。当车辆碰撞发生时,内柱管保持不动,塑料套筒随着外柱管朝向内柱管的方向进行移动,由于溃缩块将塑料套筒和外柱管进行了有效的固定,因此,塑料套筒和外柱管之间不会出现相对运动,从而进一步改善了溃缩效果。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采用上述转向管柱总成的车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转向管柱总成及车辆
本技术涉及车辆零部件
,特别涉及一种转向管柱总成及车辆。
技术介绍
车辆转向管柱总成一般是由塑料套筒与内外柱管过盈配合形成,塑料套筒安装在内外柱管之间,当车辆发生碰撞,转向管柱总成溃缩时,内柱管固定不动,塑料套筒随着外柱管沿着图1中F所示方向进行移动,由于塑料套筒装配时,对压装设备有较高的同轴度要求,塑料套筒周向的摩擦力不能保持完全一致,因此在溃缩过程有与外柱管发生相对运动的风险,从而影响溃缩的效果。因此,如何提供一种转向管柱总成,当发生车辆碰撞时,使得塑料套筒与外柱管不容易发生相对运动,从而能够进一步改善溃缩效果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转向管柱总成,当发生车辆碰撞时,使得塑料套筒与外柱管不容易发生相对运动,从而能够进一步改善溃缩效果。本技术的另一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采用上述转向管柱总成的车辆。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转向管柱总成,包括塑料套筒,所述塑料套筒的两端分别与内柱管和外柱管相连,还包括用于固定所述塑料套筒与所述外柱管的溃缩块。优选的,所述溃缩块与所述外柱管接触一面设置有第一卡紧块和第二卡紧块,且所述第一卡紧块卡接在所述外柱管上的第一壁孔和所述塑料套筒上的第一安装孔内,所述第二卡紧块卡接在所述外柱管上的第二壁孔和所述塑料套筒上的第二安装孔内。优选的,在所述第一卡紧块的侧部和/或所述第二卡紧块的侧部还设置有用于与所述塑料套筒的内壁卡接的卡爪。优选的,所述卡爪为相对设置的两个。优选的,还包括锁紧机构,所述锁紧机构卡接在所述外柱管上。优选的,所述锁紧机构包括第一夹紧板和第二夹紧板,且所述第二夹紧板的内侧与所述溃缩块的端面相抵接。优选的,所述溃缩块与所述第二夹紧板相抵接的端面为平面。优选的,所述锁紧机构包括安装支架,且所述安装支架上开设有多个与车身管梁相连的通孔,螺栓穿过所述通孔将所述锁紧机构与所述车身管梁相连。优选的,所述内柱管上设置有与减速机构相连的法兰,且所述法兰的端面上沿周向开设有多个螺孔,螺栓穿过所述螺孔将所述减速机构与所述内柱管相连。一种车辆,包括转向管柱总成,所述转向管柱总成为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转向管柱总成。由以上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技术实施例所公开的转向管柱总成,包括塑料套筒,塑料套筒的两端分别与内柱管和外柱管相连,还包括用于固定塑料套筒与外柱管的溃缩块。当车辆碰撞发生时,内柱管保持不动,塑料套筒随着外柱管朝向内柱管的方向进行移动,由于溃缩块将塑料套筒和外柱管进行了有效的固定,因此,塑料套筒和外柱管之间不会出现相对运动,从而进一步改善了溃缩效果。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的,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所公开的转向柱总成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所公开的向柱总成爆炸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中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所公开的溃缩块与外柱管相接触的一面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所公开的溃缩块与锁紧机构相接触的一面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各部件名称如下:1-塑料套筒,11-第一安装孔,12第二安装孔,2-内柱管,21-螺孔,3-外柱管,31-第一壁孔,32-第二壁孔,4-溃缩块,41-第一卡紧块,42-第二卡紧块,43-卡爪,5-锁紧机构,51-安装支架,511-通孔,52-第一夹紧板,53-第二夹紧板。具体实施方式有鉴于此,本技术的核心在于提供一种转向管柱总成,当发生车辆碰撞时,使得塑料套筒与外柱管不容易发生相对运动,从而能够进一步改善溃缩效果。本技术的另一核心还在于提供一种采用上述转向管柱总成的车辆。为了使本
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如图2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所公开的转向管柱总成,包括塑料套筒1,塑料套筒1的两端分别与内柱管2和外柱管3相连,还包括用于固定塑料套筒1与外柱管3的溃缩块4。当车辆碰撞发生时,内柱管2保持不动,塑料套筒1随着外柱管3朝向内柱管2的方向(如图1所示的F方向)进行移动,由于溃缩块4将塑料套筒1和外柱管3进行了有效的固定,因此,塑料套筒1和外柱管3之间不会出现相对运动,从而进一步改善了溃缩效果。需要解释的是,溃缩块4与塑料套筒1和外柱管3的固定方式可以是卡接固定,也可以是夹紧固定,当固定方式为卡接固定时,在溃缩块4上可以设置卡臂,在塑料套筒1和外柱管3上设置与卡臂相配合的卡孔,溃缩块4上的卡臂伸入到塑料套筒1和外柱管3上的卡孔中,将两者进行有效的配合;当然,也可以在溃缩块4上设置两个夹紧臂,在塑料套筒1和外柱管3上设置通孔,使得夹紧臂穿过通孔将塑料套筒1和外柱管3夹紧。本技术实施例中优选卡接固定,结构简单,安装更加方便。进一步的,溃缩块4与外柱管3接触的一面设置有第一卡紧块41和第二卡紧块42,第一卡紧块41卡接在外柱管3上的第一壁孔31和塑料套筒1上的第一安装孔11内,第二卡紧块42卡接在外柱管3上的第二壁孔32和塑料套筒1上的第二安装孔12内。当进行转向管柱总成装配时,将塑料套筒1和内柱管3装配完成后,再将溃缩块4的第一卡紧块41卡进第一壁孔31和第一安装孔11内,将第二卡紧块42卡进第二壁孔32和第二安装孔12内,如此设置,当车辆发生碰撞时,塑料套筒1和外柱管3不会出现相对移动,进一步可以改善溃缩效果。为了进一步的将塑料套筒1和外柱管3卡紧,可以在第一卡紧块41和第二卡紧块42的侧部同时设置用于与塑料套筒1的内壁卡接的卡爪43;也可以单独在第一卡紧块41的侧部设置用于与塑料套筒1的内壁卡接的卡爪43;或者单独在第二卡紧块42的侧部设置用于与塑料套筒1的内壁卡接的卡爪43。需要解释的是,这里所说的侧部指的是第一卡紧块41和第二卡紧块42的周围,可以是上侧,下侧,也可以是左侧,右侧,最好是相对的两侧,如此设置,第一卡接块41和/或第二卡接块42能够将塑料套筒1和外柱管3进行进一步的卡紧。需要说明的是,卡爪43优选相对设置的两个,卡接的效果会更好。进一步的,本技术实施例所公开的转向管柱总成,还包括锁紧机构5,锁紧机构5卡接在外柱管3上。需要说明的是,锁紧机构5包括第一夹紧板52和第二夹紧板53,且第二夹紧板53的内侧与溃缩块4的端面相抵接。需要解释的是,溃缩块4与第二夹紧板53相抵接的端面为平面,且与第二夹紧板53相抵接的端面和与外柱管3相接触的端面为相对的端面。将溃缩块4安装在外柱管3上后,再将锁紧机构5安装在外柱管3上,当车辆发生碰撞时,溃缩块4与第二夹紧板53发生摩擦,吸收溃缩能量。由于溃缩块4与第二夹紧板53的接触面积越大,吸收的溃缩能量越多,因此根据车型的需求不同,可以将与第二夹紧板53相接触的溃缩块4的端面的平面结构的大小进行调整,进一步的改善溃缩效果,满足不同车型的需求。需要说明的是,锁紧机构5包括安装支架51,且安装支架51上开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转向管柱总成,包括塑料套筒(1),所述塑料套筒(1)的两端分别与内柱管(2)和外柱管(3)相连,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固定所述塑料套筒(1)与所述外柱管(3)的溃缩块(4),所述溃缩块(4)与所述外柱管(3)接触一面设置有第一卡紧块(41)和第二卡紧块(42),且所述第一卡紧块(41)卡接在所述外柱管(3)上的第一壁孔(31)和所述塑料套筒(1)上的第一安装孔(11)内,所述第二卡紧块(42)卡接在所述外柱管(3)上的第二壁孔(32)和所述塑料套筒(1)上的第二安装孔(12)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转向管柱总成,包括塑料套筒(1),所述塑料套筒(1)的两端分别与内柱管(2)和外柱管(3)相连,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固定所述塑料套筒(1)与所述外柱管(3)的溃缩块(4),所述溃缩块(4)与所述外柱管(3)接触一面设置有第一卡紧块(41)和第二卡紧块(42),且所述第一卡紧块(41)卡接在所述外柱管(3)上的第一壁孔(31)和所述塑料套筒(1)上的第一安装孔(11)内,所述第二卡紧块(42)卡接在所述外柱管(3)上的第二壁孔(32)和所述塑料套筒(1)上的第二安装孔(12)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向管柱总成,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卡紧块(41)的侧部和/或所述第二卡紧块(42)的侧部还设置有用于与所述塑料套筒(1)的内壁卡接的卡爪(43)。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向管柱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卡爪(43)为相对设置的两个。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向管柱总成,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锁紧机构(5),所述锁紧机构(5)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莽,张威,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长安汽车工程技术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