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灯除雾系统及汽车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7995177 阅读:2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1-22 03:4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车灯除雾系统及具有该车灯除雾系统的汽车,属于汽车领域。该车灯除雾系统安装在整车内,整车包括车灯和设置车灯上的进气槽及排气孔;该车灯除雾系统包括通风栅格、散热风扇、除雾风管及车灯内导流区域;通风栅格和散热风扇都安装在整车上,且散热风扇面向通风栅格;车灯内导流区域为车灯的前部区域在进气槽和排气孔之间形成的空腔;除雾风管的两端分别连接散热风扇和进气槽。气流通过除雾风管及进气槽流入车灯内导流区域,在车灯内导流区域内流通后通过排气孔排出,从而有效去除车灯内部的湿气以及凝结于冷区面罩上的雾气,驱雾祛湿的效果好;并且考虑了气流在车灯内部的流通问题及整车和车灯内外的空气循环流动的系统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应用于汽车的车灯上的除雾装置。此外,本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包括上述车灯除雾系统的汽车。
技术介绍
车灯内部按面罩区域可分为热区及冷区。热区定义为灯光可直射到及热空气可触及的区域,此区域雾气即使形成,通过点亮车灯光源一段时间后,雾气即可消散;而冷区的面罩上的雾气一旦形成就无法依靠热量消散。为了解决车灯冷区面罩上的雾气,现有技术中有以下两 种方案第一方案是冷区的面罩上设有透气孔结构、且面罩上还涂有防雾漆涂层和铜片导热层等。然而,这种除雾结构只能依靠车灯内部空气循环流动,带走面罩内表面的雾气,效率低,除雾效果不好,且没有从整车上的前舱及车灯内外的空气循环流动角度来系统性考虑除雾方案。因此,这种方法现已很少使用。第二中方案主要是将车灯透气孔与空调进、出风管连接,通过湿度传感器检测车灯内空气湿度,再通过控制器控制空调系统及相关控制阀,通过加大空气对流提升车灯除雾效果,但此方案涉及多个电子、机械机构部件,整个系统较为复杂、成本偏高;此外,该方案没有考虑除雾气流在车灯内部的可流通性。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车灯除雾系统的除雾效果不好、结构复杂、成本低且没有考虑除雾气流在车灯内部的可流通性的问题,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灯除雾系统。所述技术方案如下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车灯除雾系统,其安装在整车内,整车包括车灯,车灯包括至少一个进气槽及至少一个排气孔;车灯除雾系统包括通风栅格、散热风扇、除雾风管及车灯内导流区域;通风栅格和散热风扇都安装在整车上,且散热风扇面向通风栅格;车灯内导流区域为车灯的前部区域在进气槽和排气孔之间形成的空腔;除雾风管的两端分别连接散热风扇和进气槽。进一步地,进气槽内安装设有一个进气管,进气管包括与除雾风管连接的进气口及一个容置于车灯内导流区域内的出气口,进气口处安装有透气布。进一步地,透气口处安装有一个透气盖,透气布安装在透气盖内。进一步地,排气孔内安装有一个排气组件,排气组件包括安装在排气孔内的本体、安装在本体上的透气帽及安装在透气帽内的透气海绵。进一步地,本体包括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本体设有一个贯通第一端和第二端的透气孔,透气孔的有效排气面积与进气口的有效进气面积保持一致。进一步地,本体的第一端的外周凸起形成一个安装凸圈,安装凸圈上凸设一个沿着本体的轴向向本体的第二端延伸的挡水肋板,且挡水肋板和本体的外周面之间形成一个安置透气帽及透气海绵的安装空间。进一步地,透气孔的截面呈D形,本体呈中空的筒状,本体沿着轴向设有一个切开,且本体的中空的部位沿着轴向设有一个隔板,隔板和本体的周壁一起围成透气孔。进一步地,车灯包括灯罩、饰圈上翻边及饰圈下翻边,车灯内导流区域由灯罩、饰圈上翻边及饰圈下翻边共同围成,饰圈下翻边的面向灯罩的端面与灯罩之间的间隙为6_以上;饰圈上翻边的面向灯罩的端面与灯罩之间的间隙为2mm以下。进一步地,车灯还固定有一个挡风板,挡风板位于车灯和进气槽之间。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汽车,该汽车包括上述的车灯除雾系统。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克服了现有车灯除雾系统的除雾效果不好、结构复杂、成本低且没有考虑除雾气流在车灯内部的可流通性的问题。具体地,本专利技术的车灯除雾系统或者具有该车灯除雾系统的汽车在使用时,通过通风栅格进入·整车内的空气及散热器风扇产生的气流通过除雾风管流入进气管,再经过进气管的导流结构将气流引导至车灯内导流区域,之后气流在车灯内导流区域内流通并通过排气组件的透气帽排出,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流经车灯的冷区的“除雾风道”,有效去除车灯内部的湿气以及凝结于冷区面罩上的雾气,因为气流的流通性好,因此驱雾祛湿的效果好;并且这种结构不但从整车及车灯内外的空气循环流动角度来系统性考虑了除雾方案,而且考虑了气流在车灯内部的流通问题。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I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具有车灯除雾系统的汽车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I中的汽车的车灯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的另外一个方向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中的沿着线A-A方向的剖面示意图;图5是图I中的汽车的车灯除雾系统的部分放大示意图;图6是图5中的进气管的放大示意图;以及图7是图5中的排气组件的放大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请参见图I至图4,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灯除雾系统及具有该车灯除雾系统的汽车。该汽车包括整车10和安装在整车10内的上述车灯除雾系统。该整车10包括通风栅格3、散热器风扇4及车灯15。散热器风扇4邻近,并面向通风栅格3。车灯15包括灯座151及安装在灯座151上的灯罩153。灯座151上设有至少一个进气槽152及至少一个排气孔154。灯座151于车灯15的前部区域内还安装有饰圈上翻边155和饰圈下翻边157。灯罩153、饰圈上翻边155及饰圈下翻边157之间围成的空腔为在车灯的冷区形成的车灯内导流区域7,以便于空气在车灯15内流通。优选地,灯座151于车灯15的后部区域和进气槽152之间还固定设有挡风板19,这样,进气槽152内进入的空气撞击在该挡风板19上后,再直接回流至车灯内导流区域7,以减少车灯内导流区域7中气流的损失。更优选地,增大饰圈下翻边157的面向灯罩153的端面与灯罩153之间的间隙至6mm以上,以便于气流顺着车灯内导流区域7顺利地到达车灯15的前部区域;减少饰圈上翻边155的面向灯罩153的端面与灯罩153之间的间隙至2mm以下,以尽量减少车灯15的前部区域的风量损失。在实际操作中,饰圈上翻边155的宽度尽可能增大,从而来减小饰圈上翻边155与灯罩153之间的间隙,优选的,饰圈上翻边155的理想宽度为20mm以上。请结合参照图5,本专利技术的车灯除雾系统除了包括上述的通风栅格3、散热器风扇4及车灯内导流区域7之外,还包括安装在上述进气槽152的进气管6、连接上述散热风扇3和进气管6的除雾风管5及安装在上述排气孔154的排气组件8。请结合参照图6,进气管6包括连接除雾风管5的进气口 61和出气口 63。且在进气口 61处安装有透气布65,从而使得进气管6具有良好透气性及防水防尘性能,优选的,该·透气布65为AVS戈尔系列透气布。出气口 63位于车灯内导流区域7内。优选的,在本实施方式中,进气口 61处安装有一个透气盖67,且透气布65安装在透气盖67上。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也可以无需设置进气管6。而使除雾风管5直接连接在进气槽152上。请结合参照图7,排气组件8包括安装在排气孔154内的本体81、安装在本体81上的透气帽83及安装在透气帽83内的透气海绵85。透气帽83部分位于车灯内导流区域7外。本体81的第一端的外周凸起形成一个顶抵车灯15的内壁的安装凸圈811,安装凸圈811上凸设一个挡水肋板813,且该挡水肋板813沿着本体81的轴向向本体81的第二端延伸,从而和本体81的外周面之间形成一个安置透气帽83及透气海绵85的安装空间815。本体81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灯除雾系统,其安装在整车(10)内,所述整车(10)包括车灯(15),所述车灯(15)包括至少一个进气槽(152)及至少一个排气孔(154);其特制在于:所述车灯除雾系统包括通风栅格(3)、散热风扇(4)、除雾风管(5)及车灯内导流区域(7);所述通风栅格(3)和散热风扇(4)都安装在整车(10)上,且所述散热风扇(4)面向所述通风栅格(3);所述车灯内导流区域(7)为所述车灯(15)的前部区域在所述进气槽(152)和所述排气孔(154)之间形成的空腔;所述除雾风管(5)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散热风扇(4)和所述进气槽(152)。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志
申请(专利权)人: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