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多功能开关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490668 阅读:180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28 15:2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汽车多功能开关,包括底座(1)、与底座(1)相接的壳体(2),安装在壳体(2)内的线路板总成;还包括设置在壳体上的四驱旋钮总成(4)、仪表亮度调节旋钮总成(5)和大灯高度调节旋钮总成(6);所述的线路板总成包括第一线路板(31)、第二线路板(32)、第三线路板(33)和总线路板(34),所述总线路板(34)分别与第一线路板(31)、第二线路板(32)、第三线路板(33)相接;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汽车开关内部结构复杂、占用空间大、制造成本高、装配复杂的问题,使同一平台车型的仪表板能统一造型,解决车辆在总装线上的同一性,提高总装线的兼容性,更好的满足实际生产的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汽车开关,具体来说应用于汽车的四驱转换、仪表亮度调节、大灯高度调节等控制的多功能开关。
技术介绍
目前,汽车的四驱开关、仪表亮度调节开关、大灯高度调节开关多采用独立的开关结构,从设计上讲,上述开关虽然功能不同且内部结构复杂,但是其内部的部分结构,如线路板、壳体、与整车连接的接插件等,却是可以相互通用的。依照上述的独立开关结构存在的缺点有1.内部结构复杂,占用空间大;2.壳体需多次注塑成型,制造成本较高;3.安装复杂,安装时间较长。如中国专利公告号CN202217631U公开了一种多功能汽车空调开关的技术专利,它包括一控制器本体,所述控制器本体包含外壳、插接器和内部线路板,还包括温度风门控制旋钮、前空调风量控制旋钮、出风模式风门控制旋钮、制冷控制按键、后空调风量控制按键和内外循环风门控制按键;该开关虽然从一定程度上将汽车的前后两个空调开关集成在一起,但是内部结构仍然较复杂,占用空间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汽车多功能开关,解决了现有汽车开关内部结构复杂、 占用空间大、制造成本闻、装配复杂的问题。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汽车多功能开关,包括底座、与底座相接的壳体,安装在壳体内的线路板总成,设置在壳体上的四驱旋钮总成、仪表亮度调节旋钮总成和大灯高度调节旋钮总成;线路板总成包括第一线路板、第二线路板、第三线路板和总线路板,所述总线路板分别与第一线路板、第二线路板、第三线路板相接。进一步的,四驱旋钮总成包括安装在壳体内的第一线路板,底座连接有向上延伸的转块,转块的上端部设 有四驱旋钮,安装在转块上的第一接触桥,与第一接触桥一体成型并与第一线路板相接触的凸台结构,第一线路板上设有与凸台结构相配合的第一镀金盘。为了实现四驱开关不同档位的需要,四驱旋钮总成还包括安装在壳体内的第一压簧,以及与第一压簧抵接并与转块接触的第一钢球;为了使得转动四驱旋钮更加的顺畅,转块与第一钢球的接触面为具有波浪形结构的接触面。更进一步的,所述的仪表亮度调节旋钮总成包括背光旋钮,安装在壳体内的第二线路板,设置在第二线路板上并与背光旋钮相接的电位器。为了限制背光旋钮的位置,在第二线路板上设置有定位销,在背光旋钮上对称设置有挡板;同时,为了防止背光旋钮在旋转时晃动,影响线路的接触,在仪表亮度调节旋钮总成上还设有一端与壳体固定、另一端与背光旋钮相抵的顶柱。优选的,大灯高度调节旋钮总成包括大灯开关,与大灯开关相接的第二接触桥,安装在壳体内的第三线路板;所述的第三线路板上设置第二镀金盘;第二接触桥的端部设置有与第二镀金盘相配合的动触点。为了实现大灯高度调节开关不同档位的需要,大灯开关包括固定在第三线路板上的定子,套接在定子外的大灯旋钮;所述定子内设有安置槽,安置槽内安置有第三压簧及由第三压簧顶住的第三钢球,大灯旋钮内壁设有一组与第三钢球相适配的凹槽。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通过将汽车的四驱开关、仪表亮度调节开关、大灯高度调节开关集成在一个开关上,简化了内部结构,降低了制造成本,同时减少了装配时间;为了达到结构简单、性能稳定的效果,四驱开关部分采用第一接触桥上的凸台与镀金盘配合实现,仪表亮度调节开关部分采用背光旋钮带动第二线路板上的电位器转动来实现,大灯高度调节开关部分通过第二接触桥上的动触点与第二镀金盘接触来实现;进一步的,为了实现四驱开关不同档位的需要,在壳体内设有第一压簧,以及与第一压簧抵接并与转块接触的第一钢球;为了使得转动四驱旋钮更加的顺畅,转块与第一钢球的接触面为具有波浪形结构的接触面;更进一步的,为了限制背光旋钮的位置,在第二线路板上设置有定位销,在背光旋钮上对称设置有挡板;为了防止背光旋钮在旋转时晃动,在仪表亮度调节旋钮总成上还设有顶柱;同时,为了实现大灯高度调节开关不同档位的需要,大灯开关包括固定在第三线路板上的定子,套接在定子外的大灯旋钮,定子内设有安置槽,安置槽内安置有第三压簧及由第三压簧顶住的第三钢球,大灯旋钮内壁设有一组与第三钢球相适配的凹槽。以下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较为详细的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主视图。 图2为本专利技术转块的示意图。图3为图1的A-A剖视图。图4为图1的B-B剖视图。图5为图1的C-C剖视图。图中1.底座、2.壳体、4.四驱旋钮总成、5.仪表亮度调节旋钮总成、6.大灯高度调节旋钮总成、31.第一线路板、32.第二线路板、33.第三线路板、34.总线路板、41.转块、42.四驱旋钮、43.第一接触桥、44.第一钢球、45.第一压簧、51.背光旋钮、52.电位器、 53.定位销、54.挡板、55.顶柱、60.凹槽、61.大灯开关、62.第二接触桥、63.动触点、64.第二镀金盘、65.定子、66.大灯旋钮、67.安置槽、68.第三压簧、69.第三钢球。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5,如图所示,一种汽车多功能开关,包括底座1、与底座I相接的壳体2,安装在壳体2内的线路板总成,设置在壳体上的四驱旋钮总成4、仪表亮度调节旋钮总成5和大灯高度调节旋钮总成6,线路板总成包括第一线路板31、第二线路板 32、第三线路板33和总线路板34,总线路板34分别与第一线路板31、第二线路板32、第三线路板33相接。为了达到结构简单、性能稳定、方便装配的效果,四驱旋钮总成4包括安装在壳体 2内的第一线路板31,底座I连接有向上延伸的转块41,转块41的上端部设有四驱旋钮42, 安装在转块41上的第一接触桥43,与第一接触桥43 —体成型并与第一线路板31相接触的凸台结构,第一线路板31上设有与凸台结构相配合的第一镀金盘;为了实现四驱开关不同档位的需要,四驱旋钮总成4还包括安装在壳体2内的第一压簧45,以及与第一压簧45抵接并与转块41接触的第一钢球44 ;为了使得转动四驱旋钮更加的顺畅,转块41与第一钢球44的接触面为具有波浪形结构的接触面。初始状态时,四驱旋钮42指向“2WD档”,车辆处于两驱的状态;当旋转四驱旋钮42到“AUT0档”时,四驱旋钮42带动转块41与第一接触桥43 —起转动,第一钢球44在第一压簧45的作用下在转块41的波浪形接触面上滚动,同时凸台结构与第一线路板31上的第一镀金盘接触,实现自动选择四驱或两驱工作模式的导通;当旋转四驱旋钮42到“LOCK档”时,工作原理与“AUT0档”时相同,车辆处于四驱的工作模式。所述仪表亮度调节旋钮总成5包括背光旋钮51,安装在壳体2内的第二线路板32,设置在第二线路板32上并与背光旋钮51相接的电位器52 ;为了限制背光旋钮的位置,在第二线路板32上设有定位销53,在背光旋钮51上对称设置有一组挡板54 ;同时,为了防 止背光旋钮在旋转时晃动,影响线路的接触,仪表亮度调节旋钮总成5还包括一端与壳体2固定、另一端与背光旋钮51相抵的顶柱55。通过拨动背光旋钮51带动第二线路板32上的电位器52转动,同时利用与背光旋钮51抵接的顶柱55,保证电位器52与第二线路板32的良好接触,实现仪表亮度的调节。所述大灯高度调节旋钮总成6包括大灯开关61,与大灯开关61相接的第二接触桥62,安装在壳体2内的第三线路板33 ;第三线路板33上设置第二镀金盘64 ;第二接触桥62的端部设置有与第二镀金盘64相配合的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汽车多功能开关,包括底座(1)、与底座(1)相接的壳体(2),安装在壳体(2)内的线路板总成;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壳体(2)上的四驱旋钮总成(4)、仪表亮度调节旋钮总成(5)和大灯高度调节旋钮总成(6);所述的线路板总成包括第一线路板(31)、第二线路板(32)、第三线路板(33)和总线路板(34),所述总线路板(34)分别与第一线路板(31)、第二线路板(32)、第三线路板(33)相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进丁王正成朱排进李宏志
申请(专利权)人:昌辉汽车电器黄山股份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