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辆底盘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552260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28 05:3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车辆装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车辆底盘。主要技术方案为:一种车辆底盘,包括:机架、前置轮式行走机构、后置轮式行走机构和履带行走机构;前置轮式行走机构设置在机架的前部;后置轮式行走机构设置在机架的后部;履带行走机构设置在机架上,位于前置轮式行走机构和后置轮式行走机构之间;履带行走机构至少为两个;至少两个履带行走机构分别设置在机架的两侧;采用本发明专利技术车辆底盘能够增强车辆对复杂路面的适应性。

A vehicle chassis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vehicle equipment, in particular to a vehicle chassis. The main technical scheme is: a vehicle chassis comprises a frame, front wheel, rear wheel walking mechanism of walking mechanism and a crawler walking mechanism; front wheel running mechanism is arranged in the front part of the machine frame; the rear wheel walking mechanism is arranged at the rear part of the machine frame; the crawler walking mechanism arranged on the machine frame, located between the front wheel running mechanism and the rear wheel running mechanism; crawler is at least two; at least two crawler mechanism are respectively arranged on both sides of the frame; the vehicle chassis can enhance vehicle to the complexity of the road adaptabilit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车辆底盘
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辆装备
,尤其涉及一种车辆底盘。
技术介绍
目前,履带式车轮一般应用于大型车辆,如大型拖拉机、坦克、工程车辆。各种小型的拖拉机、运输车、越野车等均采用充气式橡胶轮胎,而这些车辆行驶在山地、沼泽、雪地等复杂路面时容易陷下去或者无法翻越障碍物,导致无法行驶。但履带式运输汽车的履带对公路破坏性强,又不能在公路行驶,更无法在高速上行驶,车辆对复杂路面的适应性较差,导致车辆不能同时兼备公路和越野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车辆底盘,主要目的在于增强车辆对复杂路面的适应性。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主要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一种车辆底盘,包括:机架、前置轮式行走机构、后置轮式行走机构和履带行走机构;所述前置轮式行走机构设置在所述机架的前部;所述后置轮式行走机构设置在所述机架的后部;所述履带行走机构设置在所述机架上,位于所述前置轮式行走机构和所述后置轮式行走机构之间;所述履带行走机构至少为两个;至少两个所述履带行走机构分别设置在所述机架的两侧;所述履带行走机构包括:伸缩组件和履带驱动组件;所述伸缩组件包括:行走支架、第一杆件、驱动油缸、第二杆件和第三杆件;所述行走支架能够拆卸地固定在所述机架上;所述第一杆件与所述行走支架铰接于第一支点;所述驱动油缸的一端与所述行走支架铰接于第三支点,所述驱动油缸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杆件的一端铰接于第二支点;所述第二杆件的一端与所述行走支架铰接于第四支点;另一端与所述第三杆件铰接于第五支点;所述第三杆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杆件的另一端铰接于第六支点;所述第三杆件的另一端与所述履带驱动组件铰接于第七支点;所述履带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所述机架行走;所述第一杆件位于所述第二杆件的前方;所述第五支点位于所述第六支点与所述第七支点之间;所述第一支点位于所述第六支点与所述第二支点之间;所述第一支点与所述第六支点的距离较所述第四支点与所述第五支点的距离短;所述第一支点与所述第四支点的距离较所述第六支点与所述五支点的距离长。进一步地,所述履带驱动组件包括:履带支架、第一支座、第二支座、涨紧构件、驱动构件和履带;所述履带支架与所述第三杆件铰接于所述第七支点;所述第一支座能够旋转地设置在所述履带支架的前端;所述第二支座能够旋转地设置在所述履带支架的后端;所述第一支座的前后两端分别设置有履带传动轮;所述第二支座的前后两端分别设置有履带传动轮;所述涨紧构件设置在所述履带支架上,用于涨紧所述履带;所述驱动构件设置在所述履带支架上,用于驱动所述履带;所述履带包围在所述驱动构件、所述涨紧构件和所述履带传动轮的外侧。进一步地,所述前置轮式行走机构包括左前行走轮和右前行走轮;所述履带驱动组件位于所述左前行走轮和所述右前行走轮的内侧。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支点的位置较所述第四支点的位置高。进一步地,所述伸缩组件为四个;四个所述伸缩组件分别设置在所述机架的左右两侧;所述机架的单侧的两个所述伸缩组件分别设置在所述履带支架的两侧。进一步地,所述机架的单侧的两个所述伸缩组件的铰接点同轴设置,并通过销轴连接。进一步地,所述机架上设置有第一销孔和第二销孔;所述第一销孔设置在所述第一支点的下方;所述第二销孔设置在所述第四支点的下方;所述第一销孔与所述第二销孔的距离与所述第一支点与所述第四支点的距离相等;所述第一销孔与所述第二销孔的连线与所述第一支点与所述第四支点的连线平行。进一步地,当所述履带驱动组件被所述伸缩组件提升至最高位置时,所述履带的最低位置较所述前置轮式行走机构和所述后置轮式行走机构的最低位置高;当所述履带驱动组件被所述伸缩组件下放至最低位置时,所述履带的最低位置较所述前置轮式行走机构和所述后置轮式行走机构的最低位置低。进一步地,所述驱动构件包括:驱动轮和电机;所述驱动轮能够转动地设置在所述履带支架;所述电机固定地设置在所述履带支架上,用于驱动所述驱动轮转动。进一步地,所述机架上设置有限位件;所述限位件固定地设置在所述机架上;所述履带支架上设置有限位支撑部,用于与所述限位件配合,限定所述履带支架的上升位置;所述限位件和\或所述限位支撑部上设置有缓冲垫。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车辆底盘至少具有下列优点:采用本专利技术车辆底盘能够增强车辆对复杂路面的适应性。上述说明仅是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车辆底盘的主视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车辆底盘的俯视示意图。图中所示:1为机架,2为前置轮式行走机构,3为履带行走机构,3-1为伸缩组件,3-11为第一杆件,3-12为行走支架,3-13为驱动油缸,3-14为第二杆件,3-15为第三杆件,3-2为履带驱动组件,3-21为履带支架,3-22为第一支座,3-23为第二支座,3-24为驱动构件,3-25为涨紧构件,3-26为履带,4为后置轮式行走机构,5为限位件,6为限位支撑部。具体实施方式为更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为达成预定专利技术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专利技术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在下述说明中,不同的“一实施例”或“实施例”指的不一定是同一实施例。此外,一或多个实施例中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点可由任何合适形式组合。如图1和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提出的一种车辆底盘,包括:机架、前置轮式行走机构、后置轮式行走机构和履带行走机构;前置轮式行走机构设置在机架的前部,用于支撑机架的前部,并可以驱动机架行走;后置轮式行走机构设置在机架的后部,用于支撑机架的后部,并可以驱动机架行走。机架上设置有发动机和传动机构;前置轮式行走机构和\或后置轮式行走机构被发动机驱动行走,进而带动机架行走。履带行走机构设置在机架上,位于前置轮式行走机构和后置轮式行走机构之间;履带行走机构至少为两个;至少两个履带行走机构分别设置在机架的两侧;进一步地,前置轮式行走机构包括左前行走轮和右前行走轮;履带驱动组件位于左前行走轮和右前行走轮的内侧。后置轮式行走机构包括左后行走轮和右后行走轮;履带驱动组件位于左后行走轮和右后行走轮的内侧,以避免在履带驱动组件上下调节时与前置轮式行走机构和后置轮式行走机构形成干涉。履带行走机构包括:伸缩组件和履带驱动组件;伸缩组件包括:行走支架、第一杆件、驱动油缸、第二杆件和第三杆件;行走支架能够拆卸地固定在机架上,本实施例优选行走支架通过两个销轴与机架连接,以方便拆卸。行走支架能够拆卸使车辆能够选择性地安装,以在车辆在复杂路面行驶时使用。第一杆件与行走支架铰接于第一支点;第一杆件与行走支架通过销轴连接,以使第一杆件能够相对行走支架转动。驱动油缸的一端与行走支架铰接于第三支点,优选通过销轴连接。可替代地,驱动油缸的一端也可以铰接在机架上。驱动油缸的另一端与第一杆件的一端铰接于第二支点;优选通过销轴连接;驱动油缸伸缩,推动第二支点以第一支点为中心摆动。第二杆件的一端与行走支架铰接于第四支点;优选通过销轴连接,连接可靠;可替代地,第二杆件的一端与机架铰接。第二杆件的另一端与第三杆件铰接于第五支点;优选通过销轴连接;第三杆件的一端与第一杆件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车辆底盘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辆底盘,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前置轮式行走机构、后置轮式行走机构和履带行走机构;所述前置轮式行走机构设置在所述机架的前部;所述后置轮式行走机构设置在所述机架的后部;所述履带行走机构设置在所述机架上,位于所述前置轮式行走机构和所述后置轮式行走机构之间;所述履带行走机构至少为两个;至少两个所述履带行走机构分别设置在所述机架的两侧;所述履带行走机构包括:伸缩组件和履带驱动组件;所述伸缩组件包括:行走支架、第一杆件、驱动油缸、第二杆件和第三杆件;所述行走支架能够拆卸地固定在所述机架上;所述第一杆件与所述行走支架铰接于第一支点;所述驱动油缸的一端与所述行走支架铰接于第三支点,所述驱动油缸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杆件的一端铰接于第二支点;所述第二杆件的一端与所述行走支架铰接于第四支点;另一端与所述第三杆件铰接于第五支点;所述第三杆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杆件的另一端铰接于第六支点;所述第三杆件的另一端与所述履带驱动组件铰接于第七支点;所述履带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所述机架行走;所述第一杆件位于所述第二杆件的前方;所述第五支点位于所述第六支点与所述第七支点之间;所述第一支点位于所述第六支点与所述第二支点之间;所述第一支点与所述第六支点的距离较所述第四支点与所述第五支点的距离短;所述第一支点与所述第四支点的距离较所述第六支点与所述五支点的距离长。...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辆底盘,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前置轮式行走机构、后置轮式行走机构和履带行走机构;所述前置轮式行走机构设置在所述机架的前部;所述后置轮式行走机构设置在所述机架的后部;所述履带行走机构设置在所述机架上,位于所述前置轮式行走机构和所述后置轮式行走机构之间;所述履带行走机构至少为两个;至少两个所述履带行走机构分别设置在所述机架的两侧;所述履带行走机构包括:伸缩组件和履带驱动组件;所述伸缩组件包括:行走支架、第一杆件、驱动油缸、第二杆件和第三杆件;所述行走支架能够拆卸地固定在所述机架上;所述第一杆件与所述行走支架铰接于第一支点;所述驱动油缸的一端与所述行走支架铰接于第三支点,所述驱动油缸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杆件的一端铰接于第二支点;所述第二杆件的一端与所述行走支架铰接于第四支点;另一端与所述第三杆件铰接于第五支点;所述第三杆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杆件的另一端铰接于第六支点;所述第三杆件的另一端与所述履带驱动组件铰接于第七支点;所述履带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所述机架行走;所述第一杆件位于所述第二杆件的前方;所述第五支点位于所述第六支点与所述第七支点之间;所述第一支点位于所述第六支点与所述第二支点之间;所述第一支点与所述第六支点的距离较所述第四支点与所述第五支点的距离短;所述第一支点与所述第四支点的距离较所述第六支点与所述五支点的距离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底盘,其特征在于,所述履带驱动组件包括:履带支架、第一支座、第二支座、涨紧构件、驱动构件和履带;所述履带支架与所述第三杆件铰接于所述第七支点;所述第一支座能够旋转地设置在所述履带支架的前端;所述第二支座能够旋转地设置在所述履带支架的后端;所述第一支座的前后两端分别设置有履带传动轮;所述第二支座的前后两端分别设置有履带传动轮;所述涨紧构件设置在所述履带支架上,用于涨紧所述履带;所述驱动构件设置在所述履带支架上,用于驱动所述履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禄成刘洪波
申请(专利权)人:新疆沙漠虎特种车辆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新疆,6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